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風電「搶裝潮」延續 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至少在今年,中國風電市場仍然是熱火朝天。

「趕在今年底之前進行搶裝的項目很多,風機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應該還會保持這樣的節奏,不過從明年開始,裝機量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中國陸上風機市場的「搶裝潮」讓一大批風電企業迎來了訂單暴漲周期。長期未能進入中國風機市場前十的整機廠商——GE,於今年實現了入華以來裝機量最多的一年。

國家發改委在去年出臺的風電產業補貼退坡政策明確,2018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如果在2020年底前未完成併網的,將不再享受國家補貼。政策出臺後,為趕上平價上網窗口期,整個產業鏈都進入了加班加點的狀態。

依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風電行業完成投資854億元,同比增長152.2%。爆發式的增長給了像GE這樣的企業更多機會,景氣度明顯提升。

而在中國風電的新增裝機中,來自中國中東南部的中低風速區域,貢獻了大量增速。「十多年前,中東南部每年新增裝機只佔20%左右,近三五年這一佔比已經達到了60%至70%。」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

但在平價政策之後,低風速風電項目的經濟效益如何,將再次面臨市場的拷問。

中低風速市場加速

「2019年,GE在中國市場籤下了1215MW的訂單,這些訂單將在今年底全部實現交付。」 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業務中國區總經理趙霖告訴記者,「今年會是GE陸上風電業務迄今為止在中國裝機量最大的一年。」

按照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統計,2019年風機製造商榜單上,金風科技以超過8 GW的新增裝機,排名首位;國電聯合動力位列第八,裝機為1.08 GW;而GE的裝機容量僅為0.21GW,遠遠落後於國內廠商,無緣榜單前十。但按照今年的裝機容量看,GE可以實現進入前八的飛躍。

而這部分增量則幾乎全部來自於中低風速裝機容量的增長。

趙霖介紹,GE瀋陽工廠生產的風機,有八成面向中國供應,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2.5-132的中低風速產品。據悉,該產品自2018年具備交付條件之後,恰好趕上了這輪「搶裝潮」,因此實現了快速增長。

在瀋陽工廠之外,GE投資的河南濮陽工廠於今年8月正式投產,具備年產240颱風機的產能,初期全部生產2.5-132風機,將全部面對中國的中低風速客戶。

而在逐步擴大的中低風速市場中,主要參與的玩家依然是中國企業。

「『三北』地區雖然風力資源比較好,但是消納非常有限,送出瓶頸很明顯。」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告訴記者,「中部東南部通過技術創新,讓風資源具有可開發價值,因此消納是有保證的。」

他向記者預計,中國有500多個縣是平原縣域,初步估算平價以後可供開發的平原項目有1億千瓦以上。未來一兩年內,幾乎所有中東南部省份風電可以實現平價。

根據氣象部門研究表明,中國80米高度風資源的技術可開發量大約為42億千瓦,其中中東南部低風速風電可開發量約為10億千瓦。截至2019年底,中東南部20多個省份風電累計併網容量為7666.8萬千瓦,低風速風電的開發程度僅為8%左右,資源儲量和可開發潛力巨大。

秦海巖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包括風機佔地面積越來越小,中東南部風資源是沒有天花板的,開發低風速風電可以提高中東南部資源自給率。

能否實現平價?

實際上,中低風速區域也存在內部區分,在早些時候,中東南部的山地市場得到了比較多的開發,風電行業的目光在近幾年才投向像河南地區這樣的平原風電場。

「原來認為中國的資源、能源是不匹配的,能源、礦產、資源都在西部,但是負荷中心在東部,只能靠西電東送等方式。」秦海巖告訴記者,「實際上,東部也有充分資源條件支持能源自給率,而且是清潔能源。」

他表示,近幾年隨著風機控制策略和智能化的提升,葉輪直徑增大、塔筒增高、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增加,以及製造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加,平原地區、低風速地區具備了開發的條件。

在風速條件方面,河南平原地區風速比三北地區要低,和同屬低風速市場中的山地地區比,也不具備優勢;但河南的平原風電也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風切變較高。

這就要求風機要做到更高,葉片做到更大,以捕獲更多的風能。「根據平原地區高切變的特點,塔筒的高度從以前的八九十米,抬升到了120至140米。」田慶軍說,「風機葉輪直徑也不斷加大,來增強風機千瓦掃風面積,獲取風資源的可開發性。」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湯陰風電場,就是遠景能源與華能集團合作的低風速風場模板。總裝機容量15.18萬千瓦,總投資12.3億元,2017年9月開工建設,2018年12月併網,是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採用高塔的平原風場。

田慶軍介紹,這一風電場投產期相對較早,無法實現平價上網,基本上是在原有國家補貼的基礎上來實現其經濟價值。但是,遠景能源今年推出第三代平原風機,已經可以實現平原地區平價上網。

不過,中東南部地形複雜,低風速風電又分為平原風電和山地風電。加之風資源分布比較分散,無法像三北地區一樣進行大規模成片開發,中東南部低風速風電造價普遍高於6500元/KW,比三北投資造價約高出8%-16%左右。此外,中東南部氣象災害多,對風電建設及後期運行亦有一定影響,實現平價風電仍存挑戰。

(作者:綦宇 編輯:張偉賢)

相關焦點

  • 低風速風電的未來將是星辰大海、大有可為
    以往,我國風電建設的主戰場集中於風速較高的「三北」地區,但由於遠離中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缺乏足夠的長距離輸電通道和調峰電源,產生了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風電新增裝機也受到較大影響。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估算,要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佔比達到20%的目標,「十四五」時期風電新增裝機需要達到1億千瓦至1.5億千瓦。
  • 來看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創造150米塔高新紀錄
    來看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創造150米塔高新紀錄 來源:創商網 • 2020-08-24 16:29:59 在我國的低風速平原地區,有一個提升發電量的有效手段,就是增加風機塔高度,因為就塔筒高度而言
  • 「瘋狂」搶裝丨風電吊車租賃價格暴漲!
    「價格漲幅程度非常嚇人,以650噸履帶吊吊車為列,在風電搶裝潮之前,每月的租賃價格是45萬元左右,自2019年年底開始出現上漲趨勢,漲到90萬元左右,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吊裝行業整體不景氣,吊車租賃價格出現小幅度下降,自6月份開始,吊車價格出現暴漲趨勢,部分漲到110到120萬元,甚至有人傳言可能頂峰會達到150萬元每月的價格」黃聰向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表示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近兩年來,除了海上風電,平原低風速風電被認為是風電產業下一個「希望的田野」。未來,平原地區低風速風電能否再次打開風電產業增長的空間?低風速風電目前能否實現平價上網?產業發展還存在哪些瓶頸?為了回答以上問題,記者近日對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採用高塔的平原風場——湯陰風電場進行了探訪調研。
  • 低風速區域風電開發背景、特點及項目開展要點詳解
    一、背景 目前看,低風速風電尚未有明確的定義,行業普遍認為低風速風電是指風電機組輪轂中心高度上年平均風速在 5.3m/s-6.5m/s 之間,年利用小時數在 2000h 以下的風電,其一年內風速介於 3-7m/s 的頻率較高。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網源不協調問題開始浮現海上風電行業受2019年「5·24」風電電價新政影響,大批的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提速,併集中計劃在2021年底前併網,較原規劃投產時間整體提前了2-3年。據介紹,目前來看,業主搶裝併網時間與電網標準建設周期難以匹配,源網不協調問題已經開始浮現。
  • 行業發展形勢嚴峻,風電企業盼望併網時間適當延遲
    除了併網節點的壓力外,另一大關乎發展的巨大壓力則來自如何應對明年即將到來的陸上風電平價挑戰。實際上,這是所有風電開發企業當前共同面臨的雙重困境。(文丨仲新源)最大風險來自生態紅線據了解,目前,江西省目前主要圍繞高山風電做文章,以低風速資源為主。
  • 風電熱潮背後,徐工超級起重機到底有多火?
    風電搶裝潮下,擁有1臺1600噸級超級起重機意味著什麼?月吊裝量達16颱風機,吊裝工期將縮減一半,月收益勁增2倍多,這是近期石家莊風電吊裝現場的反饋。「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際,風電搶裝、新基建、石化等大規模投資,為行業帶來了難得的挑戰和機遇。 截至2020年底,徐工千噸級起重機交付突破80臺,單年銷量近50臺,同比增長300%,打破行業記錄。
  • 平價後低風速風電如何發展,這個電站指引了方向
    與大多數中東南部省份一樣,在風電南下之前,河南能源消費70%依賴於煤炭,且自給率只有40%。能源結構單一、對外依存度高。但區別於三北風能資源豐富的境況,河南風電在開發之初頗具爭議。河南平原地帶屬於低風速地區,年平均風速不足6m/s,早期即便依託補貼,其項目經濟效益亦難以保證。遠景能源在中國低風速風電發展史上應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 2020年風電行業繼續維持高景氣度
    來源:經濟日報進入歲末,當人們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中時,風電行業的從業者卻仍然繃緊著神經。他們最關注的話題是「風電新政」何時出臺,這個紅頭文件將影響下一年整個行業的走向。尤其是在風電平價上網在即的當下,2020年的風電新政更是牽動人心。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滿昌:從...
    該 項 目 成 果 實 現 了 中 國 海 裝 H171-5MW海上風電機組在年平均風速不足7m/s三類海上風電地區,年等效滿發小時數≥3800h,年平均可利用率≥ 98.81%,連續7年高效安全可靠運行。10多年前,我國海上風電大兆瓦機型缺失,技術水平與國際存在巨大差距。
  • 風電搶裝原料漲價 環氧樹脂價格突破十年新高
    風電行業現搶裝潮  環氧樹脂需求高漲  從需求端來說,環氧樹脂價格不斷上漲,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下遊風電行業持續發力,風電搶裝使得訂單增長快速。風力發電的葉片主要組成部分為環氧樹脂和玻璃纖維的複合材料,發電機也有部分使用環氧樹脂,本身今年是風電搶裝季,環氧樹脂需求比較旺盛。  由於政策支持,風電行業今年的熱度也是節節攀升。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政策連續性和預見性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由於電價政策的突然變化,引發了風電行業的搶裝,您如何看待這種風電搶裝現象?搶裝對風電產業有何影響?  謝長軍:風電「搶裝」的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 三一重能:風電行業呼喚「長跑」思維的價值創造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陸上風電全面平價時代越來越近。平價拐點到來,對風電行業將是一輪新的洗牌。擁有持續技術創新能力和長久價值創造能力的企業方能勝出。三一集團總裁助理、三一重能營銷公司總經理餘梁為表示:三一重能堅定地要成為風電行業的「長跑者」和「價值創造者」。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那麼,作為風電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之一,明陽智能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風電   實際上,張傳衛對風電產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趨勢有著自己的預判。據他觀察,未來風電集約化、規模化建設將為風電裝機中貢獻主要增量。風機大型化、深遠海開發、漂浮式技術等將進一步降低風電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
  • 風電需求爆發 GE中國工廠忙不停
    不一定要價格戰   「GE去年籤了1215兆瓦這樣一個訂單量,這也是為了滿足搶裝的需求,沒什麼意外的話將在今年交付。而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那麼與同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行業相比,風電行業會走上同樣的競爭道路嗎?   「未來風電行業不會陷入價格戰的局面。」對此,趙霖給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表示價格是供需關係的問題,如果明年整個市場需求有所下降,那對價格的壓力肯定會大一些,但價格壓力大並不意味著整個行業從業者就會陷入價格戰。
  • 上海電氣風電上市前夜:尷尬的訂單
    「能見」獲悉,近期,上海電氣告知位於江蘇如東某海上風電開發商,由於海上風機設備主軸承供應吃緊,恐無法如期交付,並期待海上風電補貼能因疫情影響延期半年。對上海電氣而言,江蘇如東是其主戰場。在海上風電搶裝的關鍵時期,該公司此舉令那些正在焦急等待風機交付的開發商憂心不已。
  • 三一重能:數位化與智能化賦能風電製造降本增效
    作為整機企業,我們希望加速這一進程,首先風電發展是個長跑過程,質量第一,只有穩定可靠、保證質量才能和產業鏈一起實現這個目標。其次,風電不僅要清潔,還要廉價,我們堅信風電可以和水電媲美,甚至比水電更廉價。未來行業的目標應該是協同風電質優價廉的平民化發展。」
  • 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發展風電要有長遠眼光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此過程中,由於對風電業務的投入不足、關注度不夠,我們也經歷過一些波折。我們認真吸取了經驗和教訓,集團層面十分看好這一產業,將它定位為核心業務,在資源上給予了大量傾斜。比如,在三一重能的高管團隊中,有三人是集團董事,這在其他事業部中是沒有先例的。  長遠來看,我們希望將三一重能打造成風電行業的三一重,為國家爭得榮譽。
  • 拓荒內陸低風速風電場|壯麗70年 · 奮鬥新時代
    來源:中國能源報中國風資源分布中,安徽歷來被列為風資源較差地區。直到2011年以前,安徽省內風電還是「零」的紀錄。據此,龍源電力內部會議認為,開發安徽低風速風電項目可行且大有可為,從而把握住了進軍安徽乃至整個低風速市場的最佳時機。2009年11月,龍源電力與來安縣籤訂《來安20萬千瓦低風速風電項目開發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