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步!來看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創造150米塔高新紀錄

2020-12-24 鋼企網

新進步!來看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創造150米塔高新紀錄

來源:創商網 2020-08-24 16:29:59

在我國的低風速平原地區,有一個提升發電量的有效手段,就是增加風機塔高度,因為就塔筒高度而言,風機越高,所能捕獲的風能也就越大。而近些年的風電行業正有一個新趨勢,單機容量越來越大、葉片越來越長、塔筒高度越來越高。那麼GE怎麼樣去突破這個領域,助力中國清潔能源發展和綠色發展的目標呢?

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首先需要技術創新

江蘇高郵臨澤風電項目,GE近日宣布國內首臺2.5-132陸上風電機組150米高塔筒成功完成吊裝,打破了此前2.5MW級別整體140米塔高的應用記錄。該項目是GE與深圳能源集團(以下簡稱「深能」)共同合作的低風速風電領域又一突破,150米超高度柔性塔機型是GE專門為深能高郵項目量身定製,並於本土完成製造的。在安全提升塔筒高度的同時,通過先進的載荷控制技術,能為客戶帶來額外的發電量和經濟效益。

中國風能資源豐富,其中低風速資源約佔全國風能資源的三分之二,因此擁有廣闊的開發潛力,也引領了全球在低風速領域的技術創新。GE風電自進入中國以來,在低風速細分市場持續進行著創新投入,2.5-132-150陸上風電機組就是GE專門針對中國特有低風速風況環境而設計的產品。這次150米高的塔筒設計不僅是在中國市場的首次應用,也是GE在全球市場針對同類機組的首發。

150米全鋼柔性塔筒使得風機能夠更多地捕風,相較GE同等功率130米塔筒風機,發電量可提高7.6%,相較140米塔筒風機,可提升130至150小時的收益。

在風機技術上,GE採用了業界領先的極限載荷控制技術和獨創的獨立變槳技術。極限載荷控制技術能夠使風機在脫網時動態地調整葉片的變槳速率,在安全停機的前提下,最小化動態載荷,避免「急剎車」對風機造成的損耗。獨立變槳技術為葉片的載荷平衡提供實時監測,使葉片的角度能隨葉輪的旋轉做微小的動態調整,以降低疲勞載荷,延長風機壽命,從而降低風電場的維運成本,提升長期經濟效益。

在材料使用上,GE通過創新結構和材料的使用,成功實現了塔筒整體減重10%,從而更易於運輸和吊裝。

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是累積多年經驗的成果

早在2005年,GE就投資建立了瀋陽風電設備製造基地,該基地可生產GE全系列風機產品,包括GE可再生能源集團有史以來推出最大的陸上風機——Cypress柏樹平臺。瀋陽風電設備製造基地已向全球客戶提供了超過2800臺陸上風力發電機。

隨著中國陸上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去年,GE可再生能源集團在河南濮陽建立了中國第二個陸上風機生產基地。在濮陽風電生產基地,GE就即將生產專門針對中國特有低風速市場而設計的2MW風電機組平臺的最新一代機型2.5-132風電機組,預計投產後年產機組可達200臺以上。

回顧GE風電近年在中國的發展歷程,GE於2019年在中國贏得的陸上風電機組在手訂單裝機總量就達到了1215兆瓦,其中包括與河北建設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內蒙古自治區巴拉格歹二期100兆瓦風電場項目籤訂33臺GE 2.7-132風電機組供貨協議,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就河南省濮陽縣715兆瓦風電場項目籤訂286臺GE 2.5-132風電機組供貨協議,與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江蘇省揚州市和邳州市共285兆瓦風電項目籤訂114臺GE 2.5-132風電機組供貨協議等,這些風電場陸續落成後,將為85萬戶中國家庭提供綠色電力。

GE怎麼樣突破低風速風電領域?靠多來年在風電領域累積的經驗,靠工程師堅持不懈的創新。這些GE與合作夥伴攜手推進的各個風電項目和清潔能源本土化定製的解決方案,便是GE實力的最好證明。未來,GE還將持續加大陸上風機的投資力度,助力中國清潔能源發展和綠色發展目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近兩年來,除了海上風電,平原低風速風電被認為是風電產業下一個「希望的田野」。未來,平原地區低風速風電能否再次打開風電產業增長的空間?低風速風電目前能否實現平價上網?產業發展還存在哪些瓶頸?為了回答以上問題,記者近日對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採用高塔的平原風場——湯陰風電場進行了探訪調研。
  • 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風電「搶裝潮」延續 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至少在今年,中國風電市場仍然是熱火朝天。「趕在今年底之前進行搶裝的項目很多,風機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未來一兩年內,幾乎所有中東南部省份風電可以實現平價。根據氣象部門研究表明,中國80米高度風資源的技術可開發量大約為42億千瓦,其中中東南部低風速風電可開發量約為10億千瓦。截至2019年底,中東南部20多個省份風電累計併網容量為7666.8萬千瓦,低風速風電的開發程度僅為8%左右,資源儲量和可開發潛力巨大。
  • GE怎麼樣?華能濮陽風電一期用實績證明實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GE一直以來都在致力於通過多項技術和服務創造更美好的生活。GE怎麼樣?它的實力一直以來都能夠用它創造的成績來證明。GE怎麼樣?創新技術設計陸上風機組華能濮陽風電場所採用的機組是GE專門針對中國特有低風速風況環境而設計的產品——2.5-132陸上風電機組。它融合了GE在風電領域的長期經驗與創新技術,是 GE致力於為中國市場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的有力例證。
  • 低風速區域風電開發背景、特點及項目開展要點詳解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及供給側改革進程加快,傳統風資源優勢區域遇到電力消納能力不足等問題,陸上風電規模化裝機區域轉移至中東部和南部,風場以低風速為主。《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低風速風電技術進步,因地制宜推進常規風電、低風速風電開發建設,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低速風電裝機市場空間高達 7000 萬千瓦。
  • 平價後低風速風電如何發展,這個電站指引了方向
    中國低風速風電的開端,是伴隨著遠景能源第一臺低風速風機下線而開啟的。當時,中國首個低風速風電場運行數據顯示,遠景能源所研發的低風速風機,可在5.5m/s的平均風速下,保證年發電小時數超過2000小時。在當時的電價政策下,可保證項目收益率在8%以上。
  • 拓荒內陸低風速風電場|壯麗70年 · 奮鬥新時代
    然而,實測年平均風速不到6米/秒,企業和政府均認為安徽區域開發風電不是一個好選擇。龍源電力得到這一信息後,提出受讓皖能集團的測風設備和數據,開展下一步工作,皖能集團同意了龍源的請求。2009年下半年,龍源電力詳細分析論證滁州市來安區域長達兩年的測風數據。並與風機製造廠家論證風機加大葉片長度,增加掃風面積等技術進步方案。
  • 低風速風電的未來將是星辰大海、大有可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與「三北」地區相比,中東南部陸上風電建設存在風速低、風資源分散、地形複雜、人口稠密等問題。要真正發展好低風速風電,首先要破除體制機制束縛。不過,與「三北」地區相比,中東南部陸上風電建設存在風速低、風資源分散、地形複雜、人口稠密等問題。要真正發展好低風速風電,首先要破除體制機制束縛。一方面,低風速風電往往呈現分散式布局,開發面臨著政府部門協調、徵地等難題。即便在技術層面可以實現平價上網,但發展速度依然受限。
  • GE中國趙霖:GE與中國電建就陸上風電項目開展合作
    GE中國今天宣布,2020年6月11日,GE可再生能源集團的陸上風電業務再獲新單,於近日與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有限公司籤署首個陸上風電合作協議,將為中國河南省濮陽市近郊的宣力清豐30兆瓦陸上風電場提供12臺2.5-132低風速風力發電機組設備。該合同還包括一份為期兩年的服務協議。
  • 新工廠「整裝待發」,美國通用電氣(GE)助力我國清潔能源轉型
    美國通用電氣(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中國區總經理趙霖表示,美國通用電氣(GE)不會因為陸上風電行業出現「重回三北」的跡象而放棄低風速市場,「對於GE的業務增長而言,低風速市場和中高風速市場是在同步推進的。針對低風速市場,我們已經配備了河南濮陽工廠。對於以三北地區為典型的中高風速市場,GE功率最大的Cypress柏樹機型會以最快速度進入中國市場。」
  • GE怎麼樣?看看生產線就知道
    【天極網IT新聞頻道】隨著各類風電企業的不斷發展,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作為創立於1892年的老牌,在全球化背景下已逐步成長為愈加出彩的跨國公司。但是關於GE怎麼樣這個問題,不少不了解GE的人心中難免存疑。當真正走進GE的生產線時,才體會到了名副其實這個概念。   GE怎麼樣進行系統操作?
  • 遠景能源田慶軍: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海上風電才有未來
    整個行業用十幾年的時間,通過技術進步和行業管理的提升,通過一系列前無古人的創新,目前已基本實現陸上風電平價,三北地區度電成本0. 2 元/千瓦時左右,中東南部在0.3-0. 35 元/千瓦時左右,基本滿足開發商收益要求。同時可開發資源翻了數十倍,僅平原風電就有 1 億千瓦的開發規模。低風速、高塔筒、一體化、智能化等創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發展風電要有長遠眼光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此過程中,由於對風電業務的投入不足、關注度不夠,我們也經歷過一些波折。我們認真吸取了經驗和教訓,集團層面十分看好這一產業,將它定位為核心業務,在資源上給予了大量傾斜。比如,在三一重能的高管團隊中,有三人是集團董事,這在其他事業部中是沒有先例的。  長遠來看,我們希望將三一重能打造成風電行業的三一重,為國家爭得榮譽。
  • 來GE瀋陽風電基地找答案
    你每看到的一颱風機,其中機艙、輪轂等關鍵部分就可能來自GE瀋陽陸上風電工廠(以下簡稱「瀋陽工廠」)。如今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首位,正逐步由規模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瀋陽工廠就見證並參與了風電技術的進步和風電市場規模的擴大,是GE風電本土化的典型縮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瀋陽工廠內部「康康」!
  • 單機容量最大「箱變上置」陸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12月20日,三一重能首臺5MW樣機併網發電,創國內陸上箱變上置風電單機容量之最。其併網發電標誌著三一重能在陸上風電技術領域實現新突破,為「平價上網」提供了有力支撐。    該機組是三一重能針對三北、中東南部中低風速地區打造的一款旗艦產品,單機容量5MW,葉輪直徑160-164米,90-140米的定製塔筒高度,是目前國內首臺、也是最大功率採用「變壓器上置機艙」的陸上產品
  • 平原風電產業迎來新機遇:平價後可開發項目超1億千瓦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設計年平均風速為5.62米/秒。2020年1月1日~8月13日,平均風速4.83米/秒,發電量2.08億千瓦時,利用小時數1370小時。秦海巖告訴記者,「七八年前,我們曾認為在河南不太可能開發風電,當時判斷平均風速至少得達到6米/秒以上才具有技術開發的條件,但是近幾年隨著高塔技術的應用、控制策略和智能化的提升,葉輪直徑增大,以及製造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加,使平原地區、低風速地區也具備了開發條件,這也是近幾年平原地區風電增長很快的原因。」
  • ...聚焦「六新」突破 奮力蹚出新路」唱響「大風歌」 做強風電裝配...
    現場技術人員介紹,這些等待裝車的風電塔筒直徑均接近6米,其中單套塔筒最長達150多米。作為園區鋼結構產品多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西瀟河建築產業有限公司把握政策機遇,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同時,以「新能源」為突破口,緊抓國家大力發展風電清潔能源政策背後隱藏著的巨大市場商機,實施多元發展戰略,打造市場競爭新優勢,迅速向風電塔筒製造行業這一高端領域進軍。
  • 浙江舟山海上風電公司象山1號(二期)項目 即將進入測風階段
    風電是可再生的無汙染的能源。海上風能資源豐富而且穩定,風況優於陸地,且受土地利用、噪聲汙染、鳥類保護、電磁波幹擾較少,不涉及土地徵用等問題。海上風電將成為一個迅速發展的風電市場。海上風資源的測量調查也日益被重視。
  • GE在華第二座陸上風電生產基地投產
    記者 | 莊鍵1通用電氣(下稱GE)在國內的第二座陸上風機工廠投產,將生產為中國市場定製的低風速風電機組。8月6日,GE宣布其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的亞太低風速生產基地竣工,首颱風電機組也在今天正式下線。GE的這座新工廠位於濮陽市下轄的濮陽縣,佔地三萬平方米,相當於四個足球場大小。該項目於去年9月動工建設,是GE在全球的第六座陸上風電工廠,也是公司在國內的第二座陸上風電生產基地。
  • 一次次創造輝煌!三峽集團上海院技術引領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這個迎著新中國的曙光誕生的老牌設計院,從規劃設計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起步,在行業內創造了多個首個、第一,為中國電力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上海院對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的探索實踐,實現了中國海上風電從『0』到『1』的偉大突破,也踏出了從陸地風電向海上風電進發的堅實的第一步。」
  • 風電需求爆發 GE中國工廠忙不停
    如果我們按照計劃全部交付之後,這應該是GE陸上風電業務在中國這些年來(市場規模)最大的一年。」而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那麼與同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行業相比,風電行業會走上同樣的競爭道路嗎?   「未來風電行業不會陷入價格戰的局面。」對此,趙霖給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表示價格是供需關係的問題,如果明年整個市場需求有所下降,那對價格的壓力肯定會大一些,但價格壓力大並不意味著整個行業從業者就會陷入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