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康新教育學校有個「四季田園」
通訊員 關英才
東康新教育學校位於臨猗縣城新城區,創建於2017年,學校設小學部和初中部,現有學生3000多名。該校校長石忠愛在建校之初,就響亮提出:我們的辦學願景是:「辦一所有生命力的學校」;核心理念是:「沒有比讓孩子親身經歷更好的教育」。
遵循這樣的辦學理念,為了讓課本上的知識更鮮活,也為了賦予校園生機和活力,便於學生在經歷和體驗中接觸自然、培養興趣、普及知識,他們特在校園內開闢了一塊十畝大的「四季田園」。專門聘請了一位園藝師、一位農藝師和師生一同學習實踐。
「四季田園」種有小麥、玉茭、穀子、豌豆、扁豆、花生、草莓、苜蓿、香菜、白菜、黃瓜、南瓜、西紅柿、辣椒、茄子、蘿蔔、豆角等三十種作物蔬菜;種有牡丹、芍藥、玫瑰、月季、綠蘿等幾十種花卉;栽有蘋果、杏等各種樹木,鬱鬱蔥蔥,花團錦簇,在朗朗書聲的校園,亮出一道別樣的風景。
「四季田園」是學生認知自然的窗口。每逢新生入學,石校長都要向學生介紹「四季田園」。她將新生領到「四季田園」,請農藝師挨著地塊介紹小麥、玉茭等農作物,請園藝師介紹牡丹等花卉,介紹蘋果、杏樹、桃樹等果木樹。當介紹到豌豆、扁豆地塊時,學生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問:「這是啥?咋大田沒見過?」農藝師關雲峰講了這些早已不多見的作物的用途、習性和種植歷史。同學們興奮地說:「咱們學校真神奇,大田沒有的作物,咱們這裡都有,走進校園,就是進了作物博物院!」
「四季田園」是學生勞動實踐的園地。學校為了克服「缺於勞」的問題,每周輪流安排同學們到「四季田園」勞動一小時。初中學生緊隨農季到「四季田園」跟著農藝師鋤田、除草、打掐、澆水。小學生到園裡採摘、拔草、撥芽。郭榮輝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雖然是農民的孩子,但在家裡的責任田也沒有幹這技術活,在咱們的田園我學成了料理農活的好把式。」小學生楊澤宇說:「我雖然經常吃黃瓜、西紅杮,從沒見過它們是怎樣長的,在咱們學校,我見了,還親手摘了,真爽!」
「四季田園」是學生「感受美」的自然環境。春暖花開,夏綠濃鬱,秋收碩果季節,學校都讓園藝師李保元指導學生到「四季田園」賞花,品綠,享受豐收。春天,同學們到花圃賞花拍照、畫畫學詩;夏天,同學們到作物旁、果樹下朗讀相應的課文,品綠體味;秋天,同學們在田園看玉茭金黃,谷穗肥碩,吟誦豐收詩歌。同學們說:「我們的『四季田園』是一幅最美的畫,是一曲綠色的歌,是一首豐收的詩!」
「四季田園」是學生學習生物的益智課堂。學校要求小學的自然課,初中的生物課必須放到「四季田園」裡上。每天課時,老師便帶著學生在花草跟前講自然,指著作物講種植,並請農藝師關雲鋒帶著同學邊勞作邊講課。學生反映說,這樣實地教學,我們看得見作物,在親手勞作中學習,學得快,記得牢。初中15班還在「四季田園」裡建立了「小麥、玉茭、穀子」實驗田。
一塊「四季田園」,成了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培養興趣愛好的樂園,扭轉「智育第一」教學傾向的方向盤,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天地!
( 文:關英才 圖:春風不語 盜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