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念林下「經」深掘旅遊「金」
本報訊(記者王荔通訊員張新徵)「我這果園除了蘋果的收入外,一年還要接待260餘批次遊客,尤其是每年到了10月和11月,幾乎每天都有四五批次的客人來觀光。」臨猗縣角杯鄉豆氏村果農吳忠定說。近年來,臨猗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形成了以林下種植和養殖、旅遊為主的多元化發展模式,大幅提升了林業綜合效益。春天賞花、夏天觀果、秋天採摘,已成為該縣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臨猗是全國最大的林果種植大縣,在全縣150萬畝的耕地中,林果種植面積達100萬畝。近年來,該縣將果業發展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果園林下觀光旅遊。該縣聘請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團隊,以建設「中國園藝農業·百萬畝水果主題公園」為目標,規劃建設了以猗氏鎮黃豆景村為中心的酥梨觀光循環圈,以廟上鄉山東莊村為中心的設施梨棗觀光循環圈,以北景、閆家莊為中心的蘋果觀光循環圈等,在觀光循環圈內,該縣按照一個果園就是一個景點,一片果園就是一個景區的思路,通過設施化、標準化、生態化、有機化等生產形式,使觀光果園管理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水平,同時修建了觀光展示臺、林間水泥路、人行步道等觀光設施,方便遊客賞花觀景。在西祁的葡萄基地、泉杜的石榴基地、七級的櫻桃基地、石彪的鮮桃基地修建了莊園庭院,不斷挖掘果園文化內涵,豐富旅遊項目,讓遊客進行情感體驗,遊客在莊園內不僅能親自採摘鮮果,還可參與給果樹鋤草、翻地、施肥、澆水等勞作,體驗農耕樂趣,基本形成了吃、住、遊、行、做一條龍相配套的林下旅遊新業態。
如今,以林下果業觀光為媒介,該縣的大桃、蘋果、酥梨、冬棗等遠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俄羅斯、韓國和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縣內外地客商投資的果品加工、包裝企業、恆溫國庫達到70多家,客貨運輸、餐飲等服務業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