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肌肉男,中國女性是怎麼看的?最常聽到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我不喜歡肌肉發達的,稍微有點肌肉和線條的最好」,另一種愛憎分明「肌肉男很噁心」。一些中國街頭的隨機採訪中,大多數女性更傾向於前一種態度。因此,大致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國女性對於肌肉男的態度:喜歡擁有肌肉線條但圍度不誇張的肌肉男,但也有小部分女性不喜歡肌肉男。
一、肌肉男並非中國人審美的主流。
除了街頭採訪調查獲得的數據外,也有極少的專門調查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判斷。2013年中新網援引《揚子晚報》的一則報導列出如下數據:
南京有近60%的年輕女性不喜歡倒三角身材的肌肉男,她們認為發達的肌肉對她們毫無吸引力。和年輕女性不同,45%的南京中年女性,喜歡肌肉男。同時這些中年女性對於結實或略有些胖的男性也能接受,但瘦弱型男人最不受歡迎。
可見,喜歡肌肉男這件事上,不同年齡階段女性的態度會有較大的差別,並不可一概而論。不過《揚子晚報》的這個調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南京的情況,中國女性的整體態度傾向是怎麼樣的?或許還有待更大規模、更嚴謹的調查來統計與研究。
不過在社交媒體廣泛使用的今天,肌肉男的數量似乎呈井噴之勢,網上隨處可見大秀好身材的肌肉男。事實卻並非如此,有統計顯示全國僅有13%的成年男性稱得上擁有結實勻稱的身材,長期規律運動的男性則不到1%,而其中進行力量訓練的男性更是少之又少。網絡和社交媒體只是增加了優秀肌肉男們的曝光率罷了。從中國媒體和影視風尚中,我們也可以輕易得出「肌肉男並非中國人審美的主流」的結論。
二、肌肉男從來不是影視作品的主流,反映了整體中國人的審美傾向,這當然包括了中國女性。
誠然,彭于晏這樣的肌肉男突破了中國主流男性的傳統形象。但如果問你所熟知的中國當前最紅的男星有哪些時?可能其中只有彭于晏一個肌肉男,更多的是長相清俊、身材苗條的鹿晗們。即便像黃曉明這樣通過健身,也擁有了不錯的肌肉線條的男明星,我們仍舊會將他歸入非肌肉男的類別。中國影視作品中何時能不斷湧現巨石強森、施瓦辛格、史泰龍這樣的男星,才能說明肌肉男開始走入中國人的主流審美。而今天肌肉男肯定是非主流,所以中國女性不喜歡肌肉過於發達的男性,情理之中。
如果再將時光向前推到民國時代,舊上海電影裡的男性形象,大多西裝革履、文質彬彬,書生氣十足。1949年之後的電影裡,你可以找到男子氣十足的英雄人物,但沒有一個會是肌肉男。1979年上映後轟動一時的電影《小花》,其男主演唐國強因長相俊美,被當時的公眾視為奶油小生,放在今天是名符其實的小鮮肉和流量明星。直到今天,中國的電影工業已經開始走向世界之時,肌肉男也沒有成為中國電影、電視和各類媒體的主角,它實際上反映的是整體中國人的審美傾向,而不僅僅是女性。
三、中國文化更崇尚智慧,而非力量的展示。
然而西風東漸下,雖然中國肌肉男的人數佔比可以少到忽略不計,但絕對數量確實在增多。這和西方健身文化在中國的推廣與普及有關,和這一二十年健身房數量的快速增長有關,也和媒體對於健身知識的介紹有關。但這一切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影響中國人或者說中國女人對於肌肉男的態度。因為我們的文化更崇尚智慧,而非人體力量的直接展示。
你心目中的李白是什麼樣子?文弱書生吧,實際上他自幼習武,15歲時已然是劍術高手。辛棄疾呢,你以為他只會作詞?實際上他精通刀劍和馬術。連諸葛亮也有記載他武功了得。當然,還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但到了我們後世人的眼裡,他們全都成了文弱書生,只保留了對於他們智慧的崇敬。即便是武將,如果不讀書、沒有智慧,那就是莽夫。比如張飛如果沒有設計捉嚴顏這樣的的情節,關雲長如果不夜讀春秋,那就純是莽漢了。在這樣的文化傳統中長大的中國女性,怎麼可能突然對擁有發達肌肉的男人青眼有加呢!
不少健身男說,自己健身練肌肉根本不是為了吸引女人,而是為了健康,為了有更好的身材。不過實際的情況是,這個世界上95%是直男直女,喜歡異性的好身材是本能,這並不由你的主觀認知決定。基於上述討論,對於一個以練出肌肉為目的的男性來說,如果想不讓大多數中國女人太關注你,只有一條路:練成擁有誇張圍度的肌肉男。順便說一句,難度不小!
最後,御行君想問一下你,你喜歡肌肉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