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侯虹斌客廳
ID:houhongbin01
在分析一些社會問題的時候,分析到這個社會存在著的性別歧視的時候,很多網友的反應是:
最令人難過的不是男性歧視女性,而是女性本身也歧視女性啊。
因為,性別歧視,是一個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文化建制的問題,它波及和蔓延到每個社會層面。沒有經過反思,就很容易遵從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並且強化它,不僅男性會認為女人弱,連女性也會認為女性的「弱」,是天經地義、不可改變的。
個人的修養,是一種經過反思之後不順從這種傳統,並嚮往更文明社會的結果。
今天我們來說說,女性怎麼樣自我進化,不做旁人眼中的「油膩」女性。
1/4
人們對女性常有一種年齡歧視,女人到了三十多歲以後,就被稱為「大媽」。而這個「大媽」,包含著醜陋、沒有性魅力、好管閒事、無事生非、沒有邊界感、霸道等等明顯的負面含義。
《紅樓夢》裡賈寶玉裡說: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
賈寶玉這段話是在感慨,大觀園裡的那些中年僕人媳婦們,對小女孩的刻薄、惡毒和勢利眼,他很困惑,青春活潑的女孩子,為什麼會變成討人厭的「大媽」呢?
類似賈寶玉這樣的感慨和困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以前的女性沒有家庭以外的其他價值,所以一旦結婚生育,或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被視為失去價值和魅力。但是到了今天,女性的社會地位已有了不少改變。女性只要願意,可以一直工作,一直保有有自己的天真和銳氣,只要努力,就會具備更多的資產和經驗,也越來越有社會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大媽」之類的說法,早就過時了。如果男性不會因為結婚、生育而失去社會價值,不會因為年齡、經驗、收入的增長而貶值。那女性也不會。
這一兩年,我發現我有一些女性朋友越來越厲害了,有好幾位生了三個孩子或正在準備生第三個孩子。但是,她們自己的職業履歷都超級棒,不是地產公司副總,就是成功創業公司的CEO,或者是跨國公司的亞太區總裁……
這一類女性,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這種能力和精力,讓人忘塵莫及啊。
面對這樣的人,恐怕你是很難把她們說成是油膩的中年大媽吧!
2/4
其實,部分中年女性的油膩,主要體現在她們開始了無休止的嘮叨抱怨。
這種嘮叨抱怨,說明她們處於成年巨嬰的狀態。我們的文化造成了很多人成年以後還是「巨嬰」。不能承擔責任,總是覺得自己過得不好,是別人的過錯。
中年女性的「巨嬰化」大體上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對婚姻不夠滿意,就會責怪父母:
都是你們當初逼我結婚的!都怪你們當時沒有制止我!都怪你們給我的嫁妝太少,害得我在婆家被人看不起!都怪你們逼我生孩子,又不給我帶孩子!
雖然中國的父母確實有「逼婚」「催生」等不良習慣,但現在不是古代,除了極貧困地區之外,真正決定結不結婚的人,是自己;與丈夫相處、經營婚姻、解決問題的人也是自己。成年人了,處理問題時不應該再讓父母來背鍋。
數據來源:民政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第二種:對於自己的生活不夠滿意,就會抱怨指責丈夫。
兩人共同經營的家庭,讓你很不滿意,丈夫當然是有責任的。但一味怪罪丈夫,則並不能解決問題。
嫌丈夫窮、沒本事、沒出息嗎?人是你自己挑的。
關鍵是,你也可以自己變得富有、變得有本事、變得有出息啊,怎麼能指望別人呢?
《黃阿麗:小眼鏡蛇》
第三種:對婚姻不滿,但是認為「為了孩子」,而懶得去改變。
這種女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
「我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才不離婚的」「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離了。」
雖然,一段婚姻讓女人痛苦,當丈夫的通常都有非常大的問題,但女性至少還有一個主動權:那就是,你可以選擇分手。孩子是無辜的,身為母親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環境,也就罷了,還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就不應該了。
如果婚姻不幸,該不該為了孩子,而不離婚?
《小歡喜》
美國已有社會研究表明了:離婚的家庭當中,如果父親經常跟孩子溝通;比還在婚姻當中,父親卻未能經常跟孩子溝通的,父子感情還要更好。也就說,孩子對親子關係的滿意程度,跟父母的婚姻關係不一定直接相關,而跟離開的那一方,是否有依然關心、照顧孩子有關。
想一想中國的婚姻當中,是不是有「喪偶式育兒」一說?這樣的家庭,有爸爸和沒爸爸又能有多少區別呢?父母整天吵架打架,母親整天抱怨,孩子也看不起你們。
成年人要學會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別拿孩子當擋箭牌,當出氣筒,在你受了丈夫的氣的時候,轉過來打罵孩子。這個鍋,孩子不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3/4
中年女性的另一種人生失敗,就是在生育之後放棄了自我。這种放棄,包括在工作上、事業上、外形上、思想上、價值取向上,都庸俗化。而且,把自己的問題轉變成對外界的攻擊。
舉個例子:生育後變胖了、不好看了,不可怕;但有一部分人,放棄了對自己形象的要求,反而會轉向於批判年輕女性穿得暴露、妖妖嬈嬈、不正經,不好嫁人。這就是人生庸俗化。
這種也可以叫「油膩女性」。男性油膩,並不是因為長得胖,營養過剩,而是因為他們獲得的社會資源多了,太過自以為是,洋洋自得,好為人師,在年輕小女孩面前孔雀開屏。
而女性油膩,也不是因為發福。而是她們沒有邊界感,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情不好好做,倒是熱衷於給別人催婚、催生、催生二胎;整天指點別的小姑娘交過幾個男朋友不害臊;不是抱怨跟婆婆吵架、就是炫耀老公給她買了件新衣服。
對她們來說,真相就是,她們人到中年了,人生沒有什麼前途了,也無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只能靠著打壓別的女性來刷存在感了。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4/4
那麼,中年油膩女性怎麼樣才能「去油」,變成一個有個人魅力、而不是人見人厭的女性呢?
1、好好經營你的事業,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
不管你是在上班,還是自己創業,或者是做些雖不賺錢、但有意義的項目,都可以。而且,還要不斷地看書、學習、進修,發展一些個人的興趣愛好。
一個上進的、積極的、充滿活力的女性,絕對是有魅力的。
那些工作擅長偷奸耍懶、遲到早退的,一切總以家庭優先的;別問,一問就說是為了照顧孩子的女性,很多都是在看孩子、教育孩子時候也不怎麼用心、用腦的。
《倫敦生活》
2、保持對生活的天真與認真,一如既往地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
有人曾經說過,當女性生了孩子,就開始敢大講犖笑話了,因為她已沒有隱私了。
這當然是錯的。就像認為不是處女、就意味著性生活隨便;已婚女性,就不存在著害羞;生育過,就再無隱私一樣,這都是把女性當作包裝程度不同的商品。封建頭腦用這種方式來物化女人,難道我們女人也看輕自己嗎?當然不應該。
天真、真誠、認真,都是優點,不會因為年齡而流失。請愛你自己,愛自己的身體。身體就像是住著你的靈魂的聖殿,你要認真對待。你的身體從來不會因為被男人碰過、因為生育過就掉價;掉價的,只有你的落後思想。愛自己,就儘可能地活得精緻。
不要邋邋遢遢地生活,不要穿著老頭汗衫、舊拖鞋到處走。有些女性,過了求偶期之後,在對美的態度上就一落千丈。雖然我們不需要下樓扔個垃圾都化妝,但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外貌,生活得體精緻,讓自己喜歡自己,會令你更自信。
《致命女人》
3、不要有生了孩子、特別是生了兒子的優越感,滿世界催婚、催生。
釐清你和別人之間的邊界很重要。婚姻、生育,是別人的私事,不婚或不育都很正常。別人不說,就不要主動問。更不要有事沒事就撮合別人、組織相親會。
在這裡我多說一句,催婚、催生是中年女性最令人反感的一點。很多人明明自己的婚姻也一團糟,還好意思把別人拉進坑裡,還能美名其曰:這是為你好。這不過是因為除了婚姻她再沒有別的價值,只能把這一條的意義無限放大。
4、不要顯擺老公、不要顯擺孩子、不要炫富。
一個節制的女性,一個不以外物來裝飾身份的女性,是一個可敬的女性。而老公、孩子、或者包包,不該成為女性生活中的惟一價值來源。
你可知你在朋友圈裡發照片說你老公多愛你的時候,有多少知道真相的人在偷偷地笑呢。
《總覺得鄰家更幸福》
5、收起對你所不理解、所不接納的那些年輕人的行為的指點批評和妒嫉心。
年輕人喜歡小鮮肉、喜歡聽RAP,頭髮染得五彩六色,在非工作場合奇妝異服,換過多個男朋友,甚至同性戀,等等,諸多你不喜歡、不理解的行為或人生態度,不要那麼著急地嘲笑、挖苦,嘆息一代不如一代。不懂可以閉嘴不談。看不起年輕人的一切,只會讓人覺得你落伍。
關鍵不在於他們的選擇好不好,而在於,不要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幹涉他人的自由。
這才是現代人和傳統人的本質區別。
能做到上面這幾點,你就算活到八十歲,也是一位美麗、優雅、受人尊敬的老阿姨。
侯虹斌,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復旦大學新聞評論業界導師,多年聚焦女性困境和生存策略研究,是一位倡導「越獨立,越有自由」的獨立女性培養教練。著有女性主義暢銷書《聖母病》《女性進化論》。公號「侯虹斌客廳」成為百萬都市女性的靈魂空間。擔任文學總監的女性歷史類音頻節目《劉敏濤古今女子圖鑑》,在平臺上線數月,播放率突破3000萬。
現在在喜馬拉雅上有《讓女人獨立優秀的42堂課》,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