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力的發展,不僅是寶寶成長中必經階段,也是家長需要學習、了解的重要課題。但是,很多家長不清楚的是,寶寶在不同年齡段的語言能力發展特點也是不同的,要想正確陪伴和引導寶寶的語言能力成長,就一定要了解寶寶不同年齡階段的語言發育特點。特別是當以下幾種情況出現時,家長就更要注意了,因為這代表寶寶的語言發育很有可能已經滯後了!
9個月的寶寶還不會牙牙學語;
15個月還沒有發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語;
24個月還沒有掌握50個詞語,還不會說雙詞句,不會說「媽媽走」「寶寶喝」等簡單詞句。
36個月的寶寶,陌生人還聽不懂他說的話。
當寶寶出現這些狀況時,家長一定要給予充分重視和關注,並在語言教育方面進行加強。那麼,假如寶寶的語言發育真的有所滯後,作為家長具體該怎樣做呢?這些建議或許可以幫到你:
1. 為寶寶提供豐富的語言刺激:
與孩子交流時所使用的詞彙量,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要有足量的語言的輸入,即便寶寶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但這同樣是在為他後續的語言能力做準備。除了日常交流外,還可以一起唱歌、讀繪本、提問題、講故事,這些互動性的語言交流,是孩子最好的語言示範;
2. 引導孩子更好的輸出和表達語言:
有些父母還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把孩子想說的話搶先說出來了,或者孩子用手勢表達的事情,還沒等說出來,家長就做了回應,這些情況都會造成孩子不善於表達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與孩子互動時,一方面互動和提問的方式很關鍵,要多問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開放式的話題或問題,引導孩子多去表達和描述;
另一方面,家長千萬不要去搶答或急著做出反饋,要給孩子留幾分鐘,多等待他一會兒,讓他組織好自己的思路和語言,然後把想說的話說完我們再做回應;
3. 孩子說錯了別急著糾正:
孩子語言能力還沒發發展好的時候,形容詞或主謂賓的順序總是會弄錯,這時候我們只要用正確的方式進行重複,寶寶自然也就慢慢地接受到正確的表達方法。過於糾正孩子的錯誤,只會讓孩子更加不知所措,更不願意表達。
學習語言對成年人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寶寶卻能很容易地學會母語。這是因為寶寶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的敏感力。而身為父母的我們,只要了解和掌握寶寶語言發育的規律,並進行針對性引導,就一定能培養出健康、聰慧的寶寶!
歡迎關注【親子教育有妙招】頭條號,每天第一時間收穫科學有效的親子教育知識與技巧!
一個不成長的父母很難引領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陪伴孩子在快樂、健康的親子關係中長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