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大立科技(002114)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24億元,同比增加40.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87.84萬元,同比增長81.95%;扣非後淨利潤3842.74萬元,同比增長389.13%;基本每股收益0.12元。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0元(含稅)。
軍工訂單持續恢復
大立科技前身為浙江省測試技術研究所,擁有深厚的技術底蘊。當前,公司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及以其他光電系統和巡檢機器人等三大領域。
作為「參軍」十餘年的老兵,大立科技具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完備資質,是國家二級保密資格單位。目前,公司是軍用紅外非製冷探測器定點承研承制單位,已與軍品業內多家總體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並不斷拓展在各軍兵種裝備領域的應用,軍品應用現已涵蓋陸、海、空、火箭軍及武警部隊。
報告期內,大立科技的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2018年度公司軍品訂單持續恢復,新完成科研定型相關軍品型號,如期實現批量交付;前期已定型相關軍品型號,批產任務恢復,實現批量交付。同時,公司民品訂單也保持了同步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大立科技紅外產品銷售為1.69萬臺,同比增長127.34%;生產量為1.68萬臺,同比增長83.9%。大幅變動的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公司前期多型已定型軍品型號生產任務全面恢復,實現批量交付。
據悉,前些年受軍改等因素的影響,大立科技的收入和利潤有所下滑。不過,隨著軍改影響的消除,公司產品訂貨步入正軌。
大立科技認為,黨中央在十九大提出,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隨著國家強軍目標的實施及軍隊對夜戰能力要求的提升,軍隊對夜視裝備的需求將不斷加大,公司必將迎來戰略發展機遇。
核心器件領域不斷突破
紅外熱像儀在軍用、民用市場的具備較為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但目前相對高昂的價格限制其市場的普及和應用。在需求和技術推動的雙重牽引下,紅外熱像儀技術主要圍繞提高產品性價比、小型化、提供更高集成度產品等方向發展。
近年來,大立科技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和新品開發。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6292.04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4.86%,較上年同期增加1181.03萬元,增長23.11%。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12項,外觀專利5項。
作為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核高基」重大專項的企業,大立科技的研發實力在此無須多做筆墨。年報顯示,公司目前擁有國內唯一的軍品非製冷焦平面紅外探測器(非晶矽)產業化基地。現已形成35um/25um/17um/15um等系列型譜產品批產能力。
伴隨著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公司「核高基」專項再進一步。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期末,在核心器件領域,大立科技的「十三五」「核高基」(軍口)重大專項項目進展順利,已進入正樣研製階段。該項目是公司「十三五」新申請「核高基」重大專項,於2017年8月獲得工信部批覆,這也標誌著公司持續在核心元器件——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研發和產業化領域保持國內領導地位。
2018年10月,大立科技在中國國際安防展上,率先發布業內首款200萬像素工業級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這是目前國內最大面陣的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預警偵察、安防監控等領域,晶片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已領先國際知名供應商法國ULIS公司同類產品。
與此同時,2018年12月,公司獲批承擔某兩型裝備換裝自產紅外探測器任務,為推進裝備自主可控邁出了堅實一步。公司的宇航級抗輻照探測器產品也已成功應用於某系列導航衛星等重點工程,實現在軌穩定工作。
熱像儀進入自動駕駛應用可期
在民用應用領域,基於紅外熱像儀在非接觸測溫、煙霧雨霧穿透能力強、不受可見光影響等優勢,紅外熱像儀已廣泛應用於電力、石化、工業檢測、人體測溫檢驗檢疫等工業和政府領域。
報告期內,除了繼續鞏固電力、石化等傳統領域的行業地位,大立科技深挖市場需求,不斷加大新行業的應用拓展,重點投入自動駕駛、個人消費、巡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領域的產品開發。
具體來看:在自動駕駛領域,公司利用在車載夜視領域的多年積累,為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低成本視覺感知方案,為端到端的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提供可能;在個人消費領域,公司結合旅遊消費時尚,積極推廣手持單目熱像儀,為戶外旅遊提供安全保障;
另外,在巡檢機器人領域,大立科技結合智能電網需求和變電站無人化值守的趨勢,整合在紅外監控、光電慣導、圖像識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和研發投入,目前已開發多款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機器人產品。2018年繼續成功新中標電網機器人招標採購。
受制於探測器等核心元器件的成本問題,紅外產品目前在上述領域尚未形成規模化的應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年報顯示,大立科技的晶圓級封裝探測器研發取得重要進展,現正不斷改進工藝,提高產品合格率、降低封裝成本,為熱像儀進入消費級應用提供可能。
根據2019年度的經營計劃,在熱像儀新興應用領域方面,大立科技除繼續推進自動駕駛、個人消費等重點領域的良好進展,還將利用非製冷探測器產業化的領先優勢,推進晶圓級封裝產品實用化,進一步降低核心器件的成本,重點布局千元級工具熱像儀,實現市場拓展,推進紅外產品的家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