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諺語,這些諺語以其生動深刻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而生生不息。漢語中的諺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周代古書中引用諺語就以「古者有諺」稱謂,甚至還明確指稱為「夏諺」。所以說,在夏商時,漢民族就有自己的諺語了。諺語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被稱為「智慧的花朵」「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漢語言寶庫和民間文學藝術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川辭書出版社新出版的《諺語大詞典》由高歌東主編,收錄諺語1.3萬多條,古今兼收,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釋義完備,查檢方便,是一部薈萃諺語精華、展示語言魅力的詞典。
諺語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的經驗總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它生根於平民百姓,講的是身邊的事,擺的是人人共知的理,能「親切地」幫助人們明事理、知是非,所以很接地氣,受歡迎。如「把式要有架兒,商品要有樣兒」,告訴我們形式和包裝對於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使人明白難以得到的東西總是令人格外珍惜;「東方不亮西方亮」,鼓勵我們不要因一時或一方面的失敗而洩氣;「雞毛飛上天」,啟示我們在特定條件下,利用客觀條件就能創造奇蹟,突破常規。諺語大多是在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內容豐富,思想鮮明,揭示事物發展規律,能夠警示、勸諷、啟迪後人的常用語,對於人們認識社會,參加實踐,行事為人,提高社會修養都有著參考價值。
《諺語大詞典》正文按音序編排,正文前有條目首字拼音索引和筆畫索引可供查檢。正文部分除了羅列條目,還在條目下設置了釋義、例句、注音、副條、提示等欄目。釋義有助於讀者了解諺語的基本義、比喻義和引申義,以及使用的感情色彩等;例句從古今文學作品中選取,內容健康、生動、典型,語意和語境相對完整,便於引用。對生、難字詞,在釋義中以隨文夾注的形式注音、注釋,且對易讀錯、寫錯、用錯的字以及副條作簡要提示,以此為讀者朋友們帶來更方便、更豐富、更有效的閱讀體驗。
來源:四川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