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西藏民間氣象諺語出版」課題研究項目組在阿里地區普蘭縣收集民間氣象諺語。記者 王菲 通訊員 朗傑次仁 攝
在《西藏民間氣象諺語》首發現場,兩位市民在認真閱覽書本內容。記者 王菲 通訊員 查日 攝
氣象諺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預測未來天氣變化的經驗性俗語,在民間流傳廣泛而且久遠。民間氣象諺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具有濃厚的民間文學色彩,在便捷地幫助百姓估測常見的天氣和氣候趨勢,指導農牧業生產、認識大自然規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部《西藏民間氣象諺語》(藏文版)出版發行,對保護和傳承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西藏民間氣象諺語》(藏文版)共8萬多字,分3章25節,收錄了雲天現象、星象、野生動物習性與活動、植物生長以及節氣更替等揭示天氣、氣候變化方面的10餘類、270多條氣象諺語。另外,還收錄了傳統春耕備耕、豐收儀式文化和農田施肥、灌溉、秋收、牲畜培育等與氣象相關的10餘種農牧業傳統文化遺產及傳統生產經驗、技能方面的內容,形成了較為全面完整的民間氣象諺語記錄。
啟動課題研究項目,深入基層採訪老者
為挖掘整理西藏民間氣象諺語,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16年,自治區氣象局啟動了「收集西藏民間氣象諺語出版」課題研究項目。
山南,作為藏民族的搖籃和藏文化的發祥地,自古以來流傳著數不勝數的民間氣象、農牧業生產諺語,自然就成為這次收集氣象諺語的「主戰場」。
在山南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16年8月起,山南市氣象局組織相關專家深入西藏7市地72個縣區和685個鄉鎮,先後採訪200多名60歲以上富有農牧業生產經驗和熟悉西藏傳統農耕文化的老者,收集整理民間氣象諺語和傳統農耕文化、牧區文化相關資料。
收集民間氣象諺語資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收集資料過程中,路線長、交通不便先不說,最大的難題是尋找採訪對象和語言溝通,很多青壯年對民間諺語不了解,更談不上說幾句氣象諺語,而了解民間諺語的很多老人已不在了。」項目課題組副組長、山南市氣象局紀檢組組長江春說。
由於西藏地域廣闊,各地的方言差異很大,在採訪中,像阿里、那曲、昌都等地老人說的方言聽不懂,只好先錄音,回去後找熟悉當地方言的人幫忙翻譯。
對於這樣的做法,作為項目評審專家,全國政協委員、山南市政協副主席克珠給予高度讚揚。他深有感觸地說,西藏民間氣象諺語涵蓋廣泛、內容深刻,至今廣為流傳,但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文字記錄,急需收集和保護,如果丟掉了,就等於割斷了精神命脈。
歷時一年,完成門類最全、種類最多的氣象諺語書
「多數氣象諺語是人們長期觀察當地天氣現象的經驗總結,在農牧業生產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項目評審專家、山南市藏醫院天文歷算專家巴桑倫珠說,特別是通過觀察星象、野生動物習性、植物生長特徵來判斷未來局地小範圍天氣氣候趨勢、來年自然災害多少等方面的準確率,有時甚至超出了專家的想像。
為使民間氣象諺語有現代氣象理論的支撐,增加諺語內容的可信度和說服力,自治區氣象局還成立了專項研究組,從高原天氣和氣候特徵、高原水汽來源和通道、天氣現象的物理機制等方面,對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氣象諺語進行現代氣象理論解釋,形成了較為通俗易懂的注釋。同時,對部分典型的民間氣象諺語進行高原水汽輸送路徑、高原典型環流形勢、指示性雲圖、28宿星象、傳統農耕儀式的插圖解釋,便於民眾閱讀和理解。
「對民間氣象諺語進行通俗易懂的現代氣象理論解釋難度非常大,也是整個收集整理資料過程中最重要、最困難的環節,對此,我們課題組查閱了大量資料,登門諮詢藏學、天文、氣象、翻譯等方面的專家,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江春說道。
最終,項目組將收集整理的大量民間氣象諺語、傳統農耕文化和牧區文化相關資料,彙編成融真實性、文化性、史料性、科學性、研究性為一體的《西藏民間氣象諺語》一書。該項目還被中國氣象局評為2017年度全國氣象部門創新項目。
山南市科技局局長郎立輝表示,《西藏民間氣象諺語》(藏文版)正式出版發行,不僅對保護和傳承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為研究現代高原氣候變化和天氣預報提供重要參考價值和較高的歷史文獻資料。
據悉,《西藏民間氣象諺語》(漢文版)編譯工作也已開始,力爭年內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