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賴栩雯 李一鵬
新掛牌成立的阿里遠程教學點大幅改善了氣象業務人員學習條件;氣候品質認證為日喀則「青稞增產行動」打造了氣候「金鑰匙」;林芝旅遊藉助廣東衛視和廣東國際頻道走向更多公眾視野……去年7月27日,第八批援藏氣象幹部趕赴西藏,他們努力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和困難,主動融入受援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氣象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架起連通高原和內地的友誼之橋、事業發展之梯。
一人援藏 全局援藏——謀劃好援藏工作頂層設計
本批次氣象部門援藏幹部共有7人,分別是天津市濱海新區氣象局的李雲波、氣象幹部培訓學院河北分院的林朝旭、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氣象局的張文軍、江蘇省鹽城市氣象局的張志剛、河南省三門峽市氣象局的黃克磊、湖南省張家界市氣象局的黃治國、廣東省茂名市氣象局的汪悅國。他們分赴昌都、阿里、日喀則、拉薩、那曲、山南、林芝氣象局,以黨組成員、副局長的身份開展為期3年的援藏工作。
援藏幹部抵達西藏後,迅速了解情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成受援單位和支援省份間的多次調研。在充分對接需求的基礎上,各省份完成對口支援的頂層設計。
天津聯合同樣對口支援昌都的重慶、貴州氣象部門,針對制約當地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及援助需求,確定對口援助項目計劃及具體舉措:將幫助昌都市氣象局建設森林火險預報預警發布系統、交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發布系統、決策服務產品一鍵式發布系統、氣象為農服務業務系統,以及4個縣氣象局氣象服務業務系統;每年選派1名至2名專業技術骨幹進藏,指導受援單位解決業務技術難題和項目研究。
河北省氣象局也出臺了河北省氣象部門援藏工作計劃,在幹部人才援藏、業務科技援藏、資金項目援藏以及創新援藏工作模式等方面確定了工作目標和任務。隨著保定市氣象局確定為阿里地區革吉縣氣象局對口援建單位,全省11個地市級氣象局中已有8個直接參與援藏工作。
廣東省氣象局將林芝市氣象局視作本省「第22個地市氣象局」,把援藏工作納入省氣象局黨組重點議題部署。以《廣東省氣象部門援藏工作規劃(2017-2020 年)》為藍圖,「業務科技優勢援藏、幹部人才急需援藏、資金項目精準援藏」任務清單逐一落實。
江蘇、北京兩省(直轄市)氣象部門對對口支援的拉薩氣象部門給予大量支持。其中,江蘇省氣象局專門出臺文件明確「十三五」援藏工作指導思想及主要任務,北京市氣象局多次與拉薩市氣象局溝通,確定援藏重點任務。
「輸血」更「造血」 打造「帶不走」的隊伍——搭建高原內地人才相通、科技對接的橋梁
對於昌都市丁青縣氣象局職工米瑪旺堆來說,今年8月令他尤為難忘。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期間,在李雲波的協調下,他作為業務骨幹前往天津,全程參加了氣象保障服務工作。「不僅提升了業務管理能力,還拓寬了服務視野,積累了難得的大型活動氣象保障經驗。」他說。
提升受援地區氣象人才業務水平是援藏的核心和關鍵。今年9月,在林朝旭的推動下,阿里氣象遠程教學點正式掛牌成立。通過該平臺,業務人員與氣象幹部培訓學院專家教授、專業技術人才可在網上見面,同步交流學習業務知識,共同解決疑難課題。
長期以來,拉薩市氣象局在短時臨近預報方法和參考資料獲取方面均有短板。張志剛邀請本省專家開展短臨強對流天氣分析和雷達PUP應用視頻培訓。拉薩市氣象局還引進了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CPAS系統,用於天氣監測,人工增雨防雹的系統分析、作業指揮,為開展精細化預報業務奠定基礎。
針對那曲氣象部門科研基礎薄弱、業務需求較高的情況,黃克磊幫助那曲縣氣象局向自治區氣象局申報了《雷電對索縣蟲草採挖人員的危害效應及其強對流天氣條件的研究》科技項目,現已立項;分別與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河南省氣候中心聯合申報了《基於MODIS FY-3 遙感數據建立藏北乾旱監測業務平臺》《那曲地區短期氣候預測業務系統建設》兩項科技項目;依託科技創新團隊,完成了冬蟲夏草氣象業務服務系統氣象資料收集工作。
拓展新思路 擁抱新時代——氣象工作融入現代化經濟建設格局
林芝市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在汪悅國的推動下,今年9月1日,林芝市旅遊天氣預報正式登陸廣東衛視和廣東國際頻道,節目內容在兩個頻道收視黃金時段播出,藉助廣東衛視的影響力,重點推介林芝,提升林芝國際生態旅遊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黑龍江,「五常大米」因氣候品質認證「身份證」加持,每斤售價都有10%到30%的增長。張文軍把這一經驗帶到日喀則,創新開展青稞氣候品質認證工作。日喀則市氣象局通過科學研究和試點,向西藏旺達青稞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頒發了青稞氣候品質「特優」證書,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農牧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9月8日,白朗縣召開認證發布會,縣政府充分肯定了日喀則市氣象局為農服務工作。
人影工作每年在山南市農牧業生產、大型社會活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黃治國分管人影工作後,會同公安、安監、農牧部門對全市所有的作業站點都進行了安全檢查,在十多天的時間裡行程2000多公裡。很多站點位置偏遠、道路崎嶇,沿途人煙稀少。他們餓了就在路邊草坪吃自帶的乾糧,行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幾個高寒縣,每天只睡4個多小時。黃治國對站點的運行保障、安全隱患、服務開展情況形成報告報送市政府,得到分管副市長的高度肯定。全市人影工作會議的召開,大大強化了各縣對人影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雖然高原條件艱苦,但能來這裡為藏鄉同胞做些事情,也是人生難得的經歷和收穫。」這是黃治國的感悟,更是大家的心聲。特別是在他的感染下,妹妹黃伶大學畢業後選擇到西藏那曲工作。「我們兄妹倆一個在藏南、一個在藏北,都在駐守邊疆,力所能及地為西藏發展貢獻力量。」黃治國說。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11月20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