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七批援藏幹部抵達西藏 工作為期三年

2020-12-22 閩南網

  19日,泉州市第七批援藏幹部抵達西藏。下階段,幹部們將投入各自崗位,開始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援藏工作是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是重大的戰略決策,從1994年開始對西藏進行援助,實行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辦法。在選派援藏幹部工作中,我市堅持自願報名,擇優選派。已派出的六批援藏幹部,在家屬的支持下,從大局出發,不計個人利益,勇挑重擔,在援藏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樹立起良好的泉州形象。

9位援藏幹部名單及掛職職務如下:

  張朝陽,掛職工布江達縣委書記;楊鳳翔,掛職工布江達縣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縣長;黃建洪,掛職工布江達縣政府副縣長;邱鴻榮,掛職工布江達鎮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鎮長;鄭金水,掛職工布江達縣農牧局副局長;張含,掛職工布江達縣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梅忠禮,掛職工布江達縣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堅,掛職工布江達縣住建局副局長;蘇一敏,掛職工布江達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其中,張朝陽也是第六批援藏幹部。(記者 趙軻)

相關焦點

  • ...出席央企第七批援藏幹部暨西藏區屬企業管理人員到中央企業掛職...
    9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和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拉薩舉行中央企業第七批援藏幹部暨西藏區屬企業管理人員到中央企業掛職工作座談會。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徐福順,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書記鄧小剛出席會議並講話。
  • ——第八批援藏氣象幹部工作紀實
    中國氣象報記者 賴栩雯 李一鵬  新掛牌成立的阿里遠程教學點大幅改善了氣象業務人員學習條件;氣候品質認證為日喀則「青稞增產行動」打造了氣候「金鑰匙」;林芝旅遊藉助廣東衛視和廣東國際頻道走向更多公眾視野……去年7月27日,第八批援藏氣象幹部趕赴西藏
  • 福建省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開啟為期3年的教育援藏
    原標題:將「福建經驗」帶到西藏去   「我對西藏有感情!」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教師李光文第三次踏上教育援藏之路。上個月,他作為福建省教育援藏的先進典型代表,出席了教育部召開的新一輪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會議。這次,他更是動員同是教師的妻子一同援藏,組建了教育援藏的首家夫妻站。
  • ——記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援藏幹部郝銀鍾、周軍、孫豐江,第三批...
    「對口支援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黨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平臺,援藏援青幹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治藏方略,不負重託,奮發有為,恪盡職守,勤奮工作,在對口支援事業中建功立業、增長才幹,為促進西藏、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 將「福建經驗」帶到西藏去——福建省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開啟為...
    上個月,他作為我省教育援藏的先進典型代表,出席了教育部召開的新一輪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會議。這次,他更是動員同是教師的妻子一同援藏,組建了教育援藏的首家夫妻站。  李光文和他的妻子,是我省新一輪組團式援藏教師代表。7日,我省20名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抵達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開啟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  教育,關乎西藏的未來。
  • 濰坊第七批援藏工作綜述丨綠染戈壁荒灘 繪得「金山銀山」
    記者王曉光攝仲夏時節,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藍天空曠,白雲無瑕,相比於低海拔地區,空氣裡還略帶著些寒意。站在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瞭望塔上極目遠眺,蓊蓊鬱鬱的柳樹、楊樹一望無垠,令人頓覺心曠神怡。這裡便是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援建的生態示範區,一個誕生奇蹟的地方。
  • 學校組團訪問西藏大學 全力推進我校援藏工作
    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藏大學黨委書記尼瑪次仁,西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紀建洲,西藏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金永兵,副校長孟芳兵等分別會見了我校推進落實對口支援工作組全體同志、校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一年期滿集中考核組全體成員、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成辦分院)院長孔清泉等相關負責人。西藏大學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分別參加了會見。
  • 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致力生態援藏 創造高原奇蹟
    2007年6月,山東濰坊第三批援藏幹部人才進駐南木林縣,決定從植樹造林入手,改變當地生態環境。  在千百年樹木難尋的高原上種樹?消息傳開,當地幹部群眾既不理解也不支持。面對質疑及難以戰勝的風沙和土壤條件,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毫不動搖,絞盡腦汁想辦法,多方徵求專家意見。
  • 上海松江對口支援西藏定日25載,高寒缺氧不抵援藏情長
    1994年7月,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議,上海開始援藏工作。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工作方針,松江於1995年起對口支援定日縣。1995年5月至今,松江選派了9批,共32名援藏幹部對口支援定日縣。
  • 曾維:繼承發揚援藏精神,奮發有為再立新功
    7月1日,瀋陽市召開援藏幹部座談會,歡迎第六批援藏幹部返沈,歡送第七批援藏幹部啟程赴藏。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曾維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對瀋陽市援藏幹部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勉勵新一批援藏幹部繼承好、發揚好可貴的援藏精神,全面做好對口支援安多縣工作,為當地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智力援藏的推動者——記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援藏法官郝銀鍾
    2019年7月,在援藏即將結束之際,郝銀鍾第四次來到工作聯繫點——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人民法院,調研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援藏3年,在郝銀鐘的幫扶指導下,該院已成長為全市司法改革和文化建設的「領頭羊」。
  • 華商報特派記者已抵達阿里地區 將全景呈現陝西援藏故事
    從西安出發,在歷經被譽為「天路」的最美青藏線和近兩個小時的航空飛行後,7月14日上午,華商報記者順利抵達海拔4000多米的阿里地區。從1994年7月,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陝西省對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區。2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堅持以延安精神為指引,把阿里地區作為陝西省的第十一個市對待,持之以恆做好援藏工作,「陝西元素」已經成為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延安精神與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在雪域高原交相輝映,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 常德在西藏建設3個邊境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還建起了蔬菜大棚
    2016年7月,常德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帶著常德市委、市政府的重託,進駐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開始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三年來,援藏工作隊員融入藏區,奉獻邊疆,為隆子縣脫貧攻堅出謀劃策,貢獻力量,充分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的援藏精神,提高生活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在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首期浙江「海亮援藏班」昨日開班
    首期浙江「海亮援藏班」昨日開班發布時間:2020-09-16 09:22:02身著藏族傳統服飾齊唱國歌,校長為他們親手掛上校牌……昨天下午,首期「海亮援藏班」開班儀式在浙江天馬實驗學校舉行,30位來自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的學生在浙江入學,這也標誌西藏首個區縣級內地援藏班在經過數個月的籌備、招錄工作後正式開班
  • 西藏「三語教育」之困:日喀則有學生英語靠抓鬮平均二三十分
    【編者按】「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美麗河水泛清波」,著名歌手韓紅的歌曲《家鄉》中如此描繪西藏的日喀則,這個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地方,是上海對口支援的城市。從1995年開始,上海向日喀則派出援藏幹部,每三年一批,至今已派出七批,共300多人。
  • 上海消防熱烈歡迎援藏幹部凱旋歸來
    7月16日下午,上海消防總隊援藏幹部黃凱、袁軍、牛廣闊、楊春林、施偉榮5位同志圓滿完成三年援藏任務,凱旋歸來。總隊張月明副政委、政治部成新興主任,市局政治部現役辦綜合調配處華軍處長,援藏幹部所在單位領導及援藏幹部家屬專程前往虹橋機場迎接。
  • 吳珍珠:我想讓西藏和內地的孩子站到同一起跑線上
    2013年,吳珍珠告別這片繁華,西行千裡來到尼洋河畔,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開始了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的三年工作生涯。舍不下這片熱土,2019年,她再次來到西藏自治區,成為了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的一員。
  • 為雪域孩子插上追夢的翅膀,首期「海亮援藏班」正式開班!
    」開班儀式在浙江天馬實驗學校舉行,30位來自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的學生在浙江入學,這也標誌西藏首個區縣級內地援藏班在經過數個月的籌備、招錄工作後正式開班。   今年7月10日,在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的積極推動下,那曲市色尼區人民政府與杭州海亮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海亮慈善基金會達成合作,「海亮援藏班」正式籤約。隨後,那曲與浙江兩地緊鑼密鼓地進行了招錄工作。8月22日,30名學生通過「雲面試」正式被首期「海亮援藏班」錄取。
  • 田慶盈率團到南木林縣考察對接援藏工作並看望援藏幹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促進民族團結,加強交往交流,推進我市對口支援南木林縣工作再上新臺階,7月7日至8日,帶著935萬濰坊人民的深情厚誼,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率領黨政考察團到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對接考察援藏工作並看望慰問我市援藏幹部
  • 援藏援疆工作促進會2020年秣馬厲兵再出發 郝小學原創
    會議由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永朝主持,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趙文鶴、西藏山南軍分區原政委高極祥,吳兵衝、石家莊市政協原副主席李屏東、第一批援藏秘書長曹社會, 第九批援藏幹部領隊、西藏阿里地委副書記韓學軍,程曉輝、崔大平、援疆辦劉學剛、吳搏帆、趙學敏、王振興、張廷蘭 、呂愛英,全國新媒體聯盟主席郝小學,教授李鳳梅等百餘位援藏援疆同志出席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