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致力生態援藏 創造高原奇蹟

2020-12-15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惠雯蕊 通訊員 吳長遠 趙之進 日喀則報導

  暮春時節,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驅車沿省道203往東北方向行進20餘公裡後,跨過艾瑪大橋,進入南木林縣境內,一望無垠的綠色映入眼帘,與此前沿途所見迥然不同,這裡便是由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援建的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

  十四年前這裡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氧氣吃不飽」的戈壁荒灘,海拔4200多米的南木林縣幾乎看不到樹木,生態環境極其惡劣。2007年6月,山東濰坊第三批援藏幹部人才進駐南木林縣,決定從植樹造林入手,改變當地生態環境。

  在千百年樹木難尋的高原上種樹?消息傳開,當地幹部群眾既不理解也不支持。面對質疑及難以戰勝的風沙和土壤條件,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毫不動搖,絞盡腦汁想辦法,多方徵求專家意見。根據專家意見,優先選擇公路兩旁土壤條件較好的區域,採用「三大一深」(大坑、大苗、大水、深栽)植樹方法,栽下柳樹、楊樹10萬餘棵,同時加強後期管護,結果成活率達到80%上。

  這更加堅定了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植樹造林的信心和決心。此後,他們繼續交通幹道兩側和縣城道路兩側大量栽植柳樹、雪松、紫葉李等綠化樹種,縣城終於有了綠色,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南木林縣幹部群眾的疑慮徹底打消了。

  2011年,山東濰坊第四批援藏幹部人才進駐南木林縣,繼續植樹造林夢想。此他們看中了艾瑪大橋以西、雅江北岸的那片戈壁荒灘,專門聘請內地林業專家進藏,探索戈壁荒灘改良和植樹造林的可行性。經過試驗,不毛之地終於種活了柳樹、楊樹。山東濰坊第四批援藏幹部工作組果斷決策,投入援藏資金5700萬元、整合各方資金1.79億元,組織實施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項目,從此拉開了南木林縣植樹造林規模化發展的大幕。

  山東濰坊第五、六批援藏幹部人才在這片區域接續奮鬥,持續做大做強植樹造林文章,截至2018年底,累計完成造林4萬餘畝,栽植新疆楊、榆樹、柳樹、藏川楊、小青楊、沙棘等苗木200餘萬株,建設綠色走廊林網50公裡,修挖水渠50公裡,昔日戈壁荒灘終於變成了生態綠洲,創造了高原植樹造林奇蹟。

  南木林縣幹部群眾植樹造林

  富於進取的山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沒有就此止步,又動起了如何既「綠荒灘」又「富口袋」的心思,做起了生態、產業、扶貧融合發展的文章。他們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理念,在艾瑪鄉德慶村投資500萬元建立了佔地300畝的「湘河谷」經濟林產業扶貧試驗示範基地,引進海棠、元寶楓、紫葉稠李、平歐榛等18個37類美化綠化及經濟林樹種試種取得成功。2018年,又引進濰坊金絲達實業有限公司在南木林建設萬畝海棠園項目,該企業投資1600萬元在南木林鎮米如村的山嶺上建設了1000畝經濟林示範項目,成功栽植絲棉木、金葉榆、海棠等經濟樹種15萬株,2019年5月成功策劃舉辦了首屆南木林高原海棠節,吸引全國及西藏各地遊客7000餘人。

  2019年7月,山東濰坊第七批援藏幹部人才進駐南木林縣,繼續圍繞林木產業做文章,積極引導金絲達公司在孔阿村、山巴村兩處區域擴種海棠2000餘畝,並制定了未來幾年擴種規劃,最終將達到1萬畝規模。同時引進經濟林產業產品配套深加工項目。目前,濰坊金絲達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高原海棠果、海棠白蘭地酒、元寶楓油等深加工產品已經上市銷售,年銷售收入1600餘萬元。

  南木林縣金絲達萬畝海棠園項目

  山東濰坊第七批援藏幹部人才副領隊、南木林縣委常委、副縣長耿懷金表示,到目前為止,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植樹造林4萬多畝。現在,這片區域風沙減少了1/3,核心區氧氣含量提高了5%,空氣溼度增加了10%!

  山東濰坊第七批援藏幹部人才領隊、南木林縣委常務副書記張志強表示,發展林業,不僅改善了生態,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雅江北岸建設生態示範區、「湘河谷」經濟林生態產業試驗示範區、金絲達萬畝海棠生態園等3個項目,解決了2200多人就業,每年幫助困難群眾增收近3000萬元,為南木林縣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後,將繼續做強做優林木產業化文章,擦亮濰坊生態援藏名片,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疊加呈現,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造福南木林人民作出新貢獻。

相關焦點

  • 濰坊第七批援藏工作綜述丨綠染戈壁荒灘 繪得「金山銀山」
    站在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瞭望塔上極目遠眺,蓊蓊鬱鬱的柳樹、楊樹一望無垠,令人頓覺心曠神怡。這裡便是由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援建的生態示範區,一個誕生奇蹟的地方。2007年6月,濰坊第三批援藏幹部人才進駐南木林縣,決定從植樹造林入手,改變當地生態環境。在千百年樹木難尋的高原上種樹?消息傳開,當地幹部群眾既不理解也不支持,認為種也白種,肯定種不活。面對人們的質疑和幾千年來人們都難以戰勝的風沙和土壤條件,濰坊援藏幹部人才沒有動搖,絞盡腦汁想辦法,多方徵求專家意見。
  • 田慶盈率團到南木林縣考察對接援藏工作並看望援藏幹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促進民族團結,加強交往交流,推進我市對口支援南木林縣工作再上新臺階,7月7日至8日,帶著935萬濰坊人民的深情厚誼,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率領黨政考察團到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對接考察援藏工作並看望慰問我市援藏幹部
  • ——第八批援藏氣象幹部工作紀實
    ,他們努力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和困難,主動融入受援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氣象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架起連通高原和內地的友誼之橋、事業發展之梯。  一人援藏 全局援藏——謀劃好援藏工作頂層設計  本批次氣象部門援藏幹部共有7人,分別是天津市濱海新區氣象局的李雲波、氣象幹部培訓學院河北分院的林朝旭、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氣象局的張文軍、江蘇省鹽城市氣象局的張志剛、河南省三門峽市氣象局的黃克磊、湖南省張家界市氣象局的黃治國、廣東省茂名市氣象局的汪悅國
  • 水潤高原安瀾興藏:水利系統「十一五」援藏綜述
    水利部創新援藏工作體制,深化援藏工作內涵,堪稱動員全國一個系統支援西藏的典範。」    是感激,更是肯定。真情無價,雪域高原記得這一切。    舉全系統之力援藏——推動西藏水利快速發展    雪域高原奔湧著千川萬水。
  •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一)家鄉畫、家鄉人還有高壓鍋煮出來的家鄉餃子...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一)家鄉畫、家鄉人還有高壓鍋煮出來的家鄉餃子,山東援藏幹部公寓點滴儘是鄉情 2020-08-09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濰坊市人民醫院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載譽歸來
    座談會上,援藏隊員結合在藏醫療機構業務開展情況,分別作了簡要的工作匯報,分享了援藏感悟。今年6月份,按照國家衛健委及山東省委組織部的工作部署,醫院選派了由濰坊市第七批援藏幹部人才王天民、副主任醫師劉振國、主治醫師賈有娟、主治醫師丁雲龍、主管護師王瑞利組成的醫療隊到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工作。
  • 記者探訪援藏一線(四):藏族大叔即興舞蹈歌頌西藏美麗新農村
    編者按:今年是中央實施對口援藏政策26周年。26年來,山東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幹部人才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大家,以責任與擔當書寫初心使命,換來藏區翻天覆地變化、藏區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正值山東第九批援藏工作正式開始一周年,山東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特派記者李靜奔赴山東對口援助的西藏日喀則市,記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新面貌,講述援藏幹部們的奮進故事。西藏,山高路遠地廣人稀,鄉村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度落後,山東援藏26年來,通過開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從「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入手,紮實推進魯藏百村生態家園建設,打造西藏美麗新農村。
  • 雪域高原上的博導法官——記中央第八批援藏幹部郝銀鍾教授
    援藏3年來,類似這樣的調研有過多少次,郝銀鍾自己也數不清。郝銀鍾深情地說:「3年西藏行,終生西藏情,永遠西藏人。」2016年7月,時任國家法官學院第一副院長的郝銀鍾教授,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成為中央第八批援藏幹部。援藏期間,他擔任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巡視員、副院長。
  • 援藏幹部的「小目標」
    如今,北京援藏科技企業、註冊資本10億元的寧算科技拉薩數據中心一期一階段已完成建設,並開始試運營,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孫金成出生於1979年10月,長期在北京發改委工作,此前為社會發展處副處長,去年7月按照組織安排,出任拉薩市發改委副主任。
  • 20位援藏教師「接力」援藏
    「我相信,我們兩年的援藏生活會很充實。」「我希望,我能夠為鄉城做些什麼,留點記憶。」「在家鄉,我是家裡的主心骨,在這裡,我要做學生的鋪路石。」……8月31日,在鄉城教體局召開的援藏教師座談會上,老師們紛紛用真摯的話語,訴說著初上高原「援藏支教」的心聲。
  • 陝西省第二批援藏教育人才團隊:「組團式」奮飛在雪域高原
    來源:教師報 作者:韋汀教育援藏是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一項戰略決策,事關國家發展穩定與民族地區人才培養。2019年8月,陝西省第二批援藏教育人才團隊一行20人抵達拉薩阿里高級中學,開啟了新一輪為期三年的「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一年來,他們牢記援藏使命,奮力擔當作為,正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努力改變受援學校的面貌。
  • 上海消防熱烈歡迎援藏幹部凱旋歸來
    7月16日下午,上海消防總隊援藏幹部黃凱、袁軍、牛廣闊、楊春林、施偉榮5位同志圓滿完成三年援藏任務,凱旋歸來。總隊張月明副政委、政治部成新興主任,市局政治部現役辦綜合調配處華軍處長,援藏幹部所在單位領導及援藏幹部家屬專程前往虹橋機場迎接。
  • 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高原反應還沒來得及體會,熱辣的陽光直刺進眼裡。上海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坤和專職宣傳幹事楊春建前來迎接我們上海媒體採訪團。在車上,張坤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丟人的事。確實,對沿海來的人來說,適應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來了一年、兩年、三年。  7天在日喀則的採訪可謂日夜兼程。
  • 湖南對口援藏20年 辣椒炒肉成高原上的「自助餐」
    今年是湖南對口援藏第20個年頭。20年間,西藏山南地區打上了湖南烙印,這裡,可以吃到正宗長沙米粉、辣椒炒肉,可以聽到《劉海砍樵》《洞庭魚米鄉》;高原土特產如紅土豆、藏雞蛋、犛牛肉、藏香豬,也源源不斷走向長沙,走向湖南。  自2014年6月開始,湖南第七批援藏幹部、山南地區水利局副局長龍環帶隊,在山南隆子縣熱榮鄉且康村駐村一年。援藏幹部生活到底什麼樣?
  • 湖北聯通召開援藏幹部返鄂座談會
    援藏期間,陳克爽同志以頑強的毅力和務實的作風,帶領縣城投公司昂首前行,為如期實現全縣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企業建章立制、拓展業務、惠民工程為村民送暖氣、保障自來水供應、藏區大學生就業……各項工作他都全情投入,全縣1.9萬幹部群眾對他、對湖北聯通表示衷心的感謝!」在革吉縣縣委縣政府發來的感謝信裡、在中國聯通集團公司援藏幹部領隊韓軍峰同志的介紹中,湖北聯通援藏幹部陳克爽獲得了高度評價。
  • 曾維:繼承發揚援藏精神,奮發有為再立新功
    7月1日,瀋陽市召開援藏幹部座談會,歡迎第六批援藏幹部返沈,歡送第七批援藏幹部啟程赴藏。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曾維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對瀋陽市援藏幹部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勉勵新一批援藏幹部繼承好、發揚好可貴的援藏精神,全面做好對口支援安多縣工作,為當地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記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援藏幹部郝銀鍾、周軍、孫豐江,第三批...
    2016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為第八批援藏、第三批援青幹部送行,殷殷囑託猶在耳畔。    三年前,為了西藏和青海的國家政權安全、社會繁榮發展、老百姓安居樂業,為了高原地區司法進程的有序推進,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援藏、第三批援青幹部踏上了世界「第三極」。    繁霜儘是心頭血。三載堅守,不忘初心,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 遂寧援藏幹部胡勇明的援藏故事
    因為有「理」 所以精彩  ——遂寧援藏幹部胡勇明的援藏故事  胡勇明,致公黨四川省委監督委員會委員,人稱「胡博士」。去年8月,在船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的他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帶著對民族地區的深情,加入了遂寧第四批援藏工作組。
  • ...智力援藏的推動者——記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援藏法官郝銀鍾
    2019年7月,在援藏即將結束之際,郝銀鍾第四次來到工作聯繫點——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人民法院,調研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援藏3年,在郝銀鐘的幫扶指導下,該院已成長為全市司法改革和文化建設的「領頭羊」。
  • 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科技援藏戰略
    我們要在已有的基礎上,用更高的技術手段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進一步認識青藏高原的自然規律,認識青藏高原社會文化的發展規律,並把這兩方面的認識結合起來,為西藏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決策依據。中國科學院要進一步加大對西藏的科技支援、服務力度,促進與西藏的科技合作,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知識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的工作,為實施科教興藏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