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進展:頂替者手寫情況說明,自稱入學材料系親戚...

2020-12-16 瀟湘晨報

6月16日,記者從山東理工大學了解到,2020年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曾派人到山東聊城冠縣調查「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在見到頂替者陳某某後,陳某某及其家人承認了冒名頂替他人上學的事情,並手寫了一份情況說明,其中提到「相關入學材料由我(陳某某)舅媽(原某廠職工,現已去世)找中介代辦」。

從山東理工大學提供的一份《關於做好2004級新生資格審查工作的通知》中可見,入學資格審查須保證中學檔案、電子檔案、準考證、錄取通知書、戶籍證明、照片材料與學生本人情況一致。

校方介紹,以上材料是由學生的輔導員老師進行初審把關,發現可疑情況須上報招生就業處覆審。陳某某為何能通過入學資格審查,目前正在調查中。

【來源:央視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進展:頂替者手寫「說明」曝光 自稱...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16日,記者從山東理工大學了解到,2020年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曾派人到山東聊城冠縣調查「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在見到頂替者陳某某後,陳某某及其家人承認了冒名頂替他人上學的事情,並手寫了一份情況說明,其中提到
  • 最全進展!頂替上大學的「陳某某」寫了說明,農村女將起訴頂替者
    最近,山東農村女被頂替上大學的事情衝上了熱搜,越來越多的細節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此事進展如何呢?又是如何一步步被網友們所熟悉呢?本文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同時還有最新的情況:包括頂替者的高考分數、家庭背景、寫的情況說明,被頂替者將起訴的聲明,信息量還是很大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 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女子手寫說明:入學材料是舅媽找人代辦的
    6月16日,央視記者從山東理工大學了解到,2020年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曾派人到山東聊城冠縣調查「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在見到頂替者陳某某後,陳某某及其家人承認了冒名頂替他人上學的事情,並手寫了一份情況說明,其中提到「相關入學材料由我(陳某某)舅媽(原某廠職工,現已去世)找中介代辦
  • 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涉事高校承認入學審核不嚴,頂替者學歷已...
    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事情被媒體曝光,引發社會關注。日前,涉事高校山東理工大學接受了總臺央視記者的採訪。頂替者學歷已被註銷6月16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山東淄博的山東理工大學,據學校工作人員介紹,5月23日學校接到被頂替者陳春秀的電話舉報,隨後成立了調查小組,開始初步核查。
  • 仝卓事件、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與「零容忍」報導
    6月,傳媒界接連發布了舉國驚詫的高等教育界的仝卓事件、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民意訴求高度集中——對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一定要零容忍!媒體報導拔出蘿蔔帶泥的「仝卓事件」華商報6月13日A04版頭條《通報三連錘!仝卓事件內幕揭開》: (2020年)「5月22日,仝卓曾在直播中分享自己當年考學的壓力,聊起當年復讀時『往屆生變應屆生』的經歷。」
  • 冒名上大學頂替者手寫說明曝光後,卻給我留下了更多的疑問
    經過幾天的等待,被頂替上大學的農家女事件又有了最新的報導。原來早在2020年的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的相關人員便到山東聊城冠縣去調查了此次事件。在見到頂替者陳某以後,她本人及家人都承認了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事情。
  • 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涉事高校承認入學審核不嚴
    山東冠縣女子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追蹤涉校回應:承認入學審核不嚴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事情被媒體曝光,引發社會關注。日前,涉事高校山東理工大學接受了總臺央視記者的採訪。
  • 冒名上大學頂替者手寫曝光:由親戚找人代辦,此案涉及哪些法律?
    6月15日,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獲悉,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考上山東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某某獲取。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那麼冒名頂替上大學是否違法?毋庸置疑,受教育權是公民最重要的權利之一。
  • 被頂替農家女將讀大學,其他被頂替者呢?
    近日,山東農家女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事發之後,自稱是頂替者親戚的中間人曾找上門來,表示希望私了。而頂替者至今也沒跟陳春秀取得聯繫,甚至連一個道歉都沒有。目前,頂替者陳某某已被停職,學籍也被山東理工註銷。陳春秀向山東理工大學提出了重新入學的請求,然而,她的請求被校方以「無此先例」拒絕。
  • 冒名頂替上大學者手寫說明曝光!涉事高校:承認審核不嚴
    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事情被媒體曝光,引發社會關注。日前,記者前往涉事高校山東理工大學,展開採訪。山東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王子林:據頂替上學者的父母反映,其舅媽在2004年,當其入學一個月左右便去世了。在調查中,頂替者陳某某給山東理工大學調查人員寫了一份「說明」,並籤名按了手印。據冠縣聯合調查組介紹,頂替者2004年高考後改名為陳春秀。
  • ...頂替者陳某某親戚、當地街道辦人員解釋稱,陳春秀的學籍是陳某...
    【被頂替上大學農家女發聲:把當年自己的尊嚴和榮譽找回來】今年5月20日,36歲的幼兒園老師、高考「落榜生」陳春秀意外發現自己被人冒名頂替。陳春秀輾轉多個部門求證此事經過。在村幹部組織的一次雙方會面上,頂替者陳某某親戚、當地街道辦人員解釋稱,陳春秀的學籍是陳某某父親花2000元從中介處購買而來。
  • 頂替者高考303分,被頂替者546分
    6月15日,記者從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獲悉,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事件回顧:據此前報導,高考「落榜」16年後,冠縣人陳秋媛(化名)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來填補心中的遺憾。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才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而學信網上的「陳秋媛」,照片欄上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原來,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個「陳秋媛」冒名頂替上了大學。
  • 山東冒名頂替上大學女子真實成績曝光
    6月15日,記者從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獲悉,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的女子陳某某,高考分數為303分(文科),比當年文科類專科分數線低243分;被頂替者高考分數為546分(理工科),超出理科類專科分數線27分,考上了山東理工大學,但錄取通知書卻被陳某某獲取。
  • 山東冠縣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調查:當年除了她,還有3人被頂替
    李俊偉告訴記者,5月26日,王老師一行人來到陳春秀老家家訪,核實當年為何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並走訪村民諮詢情況。在這次談話中,陳春秀得知自己是被別人頂替入學了。王老師還給陳春秀看了名單,告訴她當年除了她還有三個人被冒名頂替。頂替者和本人身份信息、學籍信息不一致如何入學的呢?
  • 為了自己孩子上大學只能這麼辦,你支持全國普查冒名頂替上大學嗎
    為什麼山東會出現這麼多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案件?被頂替者為什麼往往是農村的孩子?對於被頂替者是該讓他們上學圓夢還是經濟補償?如果全國普查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人,會怎樣?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的思考
    十年寒窗,高考對許多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通過個人努力改寫命運的重要時機,但有些人卻通過違法操作甚至犯罪行為,冒名頂替將他人多年求學考取的升學機會暗中竊取。近期,關於苟晶「反映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上學」事件,山東省紀委監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與當地有關單位一起對調查核實的結果進行了通報,根據調查情況,依規依紀依法對有關人員作出了處理,涉嫌犯罪問題的已由偵查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近年來,媒體報導披露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屢見不鮮。在巨大利益引誘下,該類事件一直沒有停止過,冒名頂替是如何操作的?
  • 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調查進展:頂替者有兩套身份信息,其涉嫌...
    6月13日,從冠縣縣委宣傳部獲悉,經聯合調查組調查,冒名頂替者原名陳某某,生於1986年,有兩個身份證號碼,其中一套身份信息因「無照片」於2012年8月8日被公安機關註銷,另一套身份信息顯示,陳某某曾將姓名改為與被頂替者同名,之後頂替他人到山東理工大學就讀。
  • 頂替者稱:花2000元從中介手中買到農家女的學籍。那兩套身份呢?
    李俊偉告訴記者,5月26日,王老師一行人來到陳春秀老家家訪,核實當年為何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並走訪村民諮詢情況。在這次談話中,陳春秀得知自己是被別人頂替入學了。王老師還給陳春秀看了名單,告訴她當年除了她還有三個人被冒名頂替。頂替者和本人身份信息、學籍信息不一致是如何入學的呢?
  • 冒名頂替者手寫說明曝光,農家女還有出路嗎?
    文/豆豆睜眼看世界冒名頂替者手寫說明曝光如果大家最近一直關注新聞,想必都注意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山東一名農家女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16年後才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落榜生」。之所以發現被冒名頂替,是她內心中一直有一個「大學夢」,去年10月參加成人高考,今年5月21日查詢學籍信息時,意外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在山東理工「上過一次大學」。發現這一情況後,陳秋媛到多個部門打聽求證,終於證實確曾有人以自己的名義上學,畢業後還在冠縣煙莊街道辦工作。5月26日,山東理工大學招生處也向她證實,冒名頂替者是同縣考生陳雙雙(化名)。
  • 【態度】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檢討:上了別人的學,就要還法律的債
    「無此先例」並不能成為拒絕被頂替者重新入學的理由,高校招生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民事合約,被頂替者本人申請重新入學的,有關高校應從重新履行民事合約的角度,為其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 近日,山東「242人冒名頂替取得學歷」事件引發輿論譁然,農家女陳春秀、王麗麗等人被冒名入學的遭遇更是令人扼腕。呼喚真相的同時,公眾更為關注的是,冒名頂替事件的推動者和受益者到底該當何罪,《刑法》又如何守住挑戰社會公平的底線,被冒名上學的當事人是否有權重返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