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十三五」規劃或6月出臺 工信部考慮建設一兩家超億噸粗鋼...

2020-12-13 界面新聞

導致鋼鐵行業虧損慘重的「禍首」是產能過剩。而業內普遍認為,「去產能」的解決之道在於提高產業集中度,由寡頭調整自身生產節奏以控制市場供需平衡。

4月9日,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在北京舉行的2016(第七屆)中國鋼鐵規劃論壇上稱,正在編制中的鋼鐵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將「引導兼併重組」作為十大發展重點之一。

「將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以優勢企業為兼併重組主體,結合化解過剩產能和深化區域減量布局調整,支持鋼鐵企業加快實施減量重組。」駱鐵軍說。

去年,在工信部發布的《鋼鐵產業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下稱CR10)佔全國比重不低於60%,形成三五家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及一批區域市場、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

不過,業內對此目標尚有分歧。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取的一份來自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內部報告顯示,上述CR10超60%的目標或將提前至「十三五」期間,並建設10家「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建成「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鋼鐵企業群」。

其中,通過兼併重組形成1-2家超億噸粗鋼產量企業,3-5家5000萬噸級以上企業,6-8家3000萬噸級以上企業。

4月10日,界面新聞記者致電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其表示「還沒有具體統一的提法,一切取決於市場」。

工信部規劃司發展規劃處處長姚珺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上述建議在工信部的考慮範圍內,鋼鐵「十三五」規劃「原則上」將於6月正式出臺。

當前分散無序的產業格局所導致的產能嚴重過剩和惡劣市場環境,是業內期望對鋼企兼併重組目標加碼的動力。

目前中國粗鋼實際產能超過12.5億噸,去年產量8.04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64%,屬於「嚴重過剩」範疇。與此相對應的是,去年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進一步下滑。粗鋼產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合計產量佔全國比重為34.2%,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產業集中度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前十家鋼廠減產幅度為4.27%,高於全國2.33%的減產幅度;另一方面是重組後部分企業出現剝離,如寶鋼退出寧波鋼鐵,武鋼退出柳州鋼鐵,導致前十家鋼廠產量比重下降。

李新創稱,目前國內有鋼鐵企業611家,企業數量多,產業集中度低。突出表現為行業自律性差,「為搶佔市場份額而大打價格戰,為了牟取暴利,大量生產、銷售和使用地條鋼。」

地條鋼是指民間小鋼企以廢鋼鐵為原料、經過感應爐等熔化、不能有效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生產的鋼及以其為原料軋制的鋼材,其外觀與普通鋼沒有顯著區別,但質量缺乏保障。用手可掰彎變形,1米多高空墜落即斷裂,使用於建築工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屬於違法行為。

李新創稱,目前中國存在約8000萬噸地條鋼的生產能力,但由於其隱蔽性較強且利益鏈複雜,地條鋼的準確產量至今尚是未知數。售價低廉的地條鋼不僅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且加劇了產能過剩。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玉春認為,現在的競爭是完全自由式的競爭,是最低級的競爭,由此也帶來過度無序、惡性競爭,行業內亟需大範圍兼併重組,形成寡頭競爭。

在「南北車」合併、中冶集團整體併入五礦集團,以及「航運系」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整體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准後,國企重組提速的火熱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場對鋼鐵國企重組的預期。此前業內曾多次揣測寶鋼、武鋼合併的可能性,但雙方均作出否認。

鋼企跨地區重組面臨重重阻礙,最大之一來自地方政府。鋼鐵企業多為當地經濟支柱,跨地區重組則必然觸及稅收、產值、就業等當地政府的敏感神經。

不同投資主體和所有制形式之間的轉換則是另一大挑戰。例如,國企之間的兼併重組,中央企業、省屬國企以及市屬國企之間,或因為各自利益訴求以及管理體制不一,在財稅和收益分配方面存在矛盾。

作為兼併重組的主體,鋼鐵企業亦缺乏重組意願和操作行業性重組的能力。尤其在上一輪大面積國企重組之後,諸多失敗案例令鋼企不敢再輕舉妄動。

2007-2011年間,中國鋼鐵業掀起「兼併重組潮」。寶鋼重組八鋼、韶鋼,武鋼重組昆鋼、柳鋼,首鋼重組水鋼、長鋼、通鋼,鞍山鋼鐵集團與攀鋼重組等;同時,區域內鋼鐵集團密集湧現,山東鋼鐵集團、河鋼集團、渤海鋼鐵集團先後成立。到2011年,中國CR10鋼鐵產業集中度一度高達49.1%。

然而,兼併重組的結果多表現為「大而不強」,甚至成為包袱,「分家」現象屢有發生。寶鋼旗下的八一鋼鐵(600581.SH)、韶鋼松山(000717.SZ)去年均虧損超過20億元,拖累寶鋼業績。面對虧損額佔據總虧損額三成以上的攀鋼,鞍鋼集團亦被指「已有意將其甩開」。由四家天津老牌鋼企組成的渤鋼集團,更是被業內質疑「子集團貌合神離、各自為政」,成為眼下近2000億元空前債務危機的一大主因。

「形勢這麼差,誰敢兼併?」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稱,目前絕大部分鋼鐵企業債臺高築,重組時難以釐清彼此的債務責任,「所以互相感到害怕,缺乏重組意願。」

幹勇提議換一種「抱團」方式,即在全國形成南北和西南(2+1)鋼鐵平臺經濟聯合體,包括長江流域鋼鐵平臺經濟體、環渤海鋼鐵平臺經濟體和西南鋼鐵平臺經濟體。

幹勇認為,平臺經濟體有助於形成網絡協調製造。「針對設計、製造、服務與信息等各類分散製造資源有效利用的需求,構建網絡化製造資源管理平臺,實現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間基於網絡平臺的設計、製造、供應鏈以及服務方面的協作。」幹勇說。

相關焦點

  • 全國6.1億噸粗鋼產能在超低排放改造 鋼鐵增產不增汙,三個減排舉措...
    今年以來,中國粗鋼產量持續增長,佔比達全球粗鋼產量57%以上。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今年我國前8個月生產粗鋼6.89億噸,同比增長3.7%。不少人擔心,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鋼鐵生產供給還將持續保持高位,那麼,鋼產量增加會不會帶來新的排放問題?
  • 世界鋼鐵協會:全球粗鋼11月產出同比增長6.6%至1.58億噸
    世界鋼鐵協會:全球粗鋼11月產出同比增長6.6%至1.58億噸   證券時報e公司訊,世界鋼鐵協會
  • 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預計全年粗鋼產量有望...
    原標題:2020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預計全年粗鋼產量有望突破10億噸   1、鋼鐵行業
  • 2019年我國鋼材產量12.05億噸 同比增長9.8%
    封面新聞記者 宋堯據工信部官網消息,2019年我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8.09億噸、9.96億噸和12.0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5.3%、8.3%和9.8%,粗鋼產量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鋼鐵行業市場需求較好,基建、房地產等下遊行業運行穩定,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約9.4億噸,同比增長8%。從價格來看,鋼材價格窄幅波動。2019年鋼材價格總體平穩,呈窄幅波動走勢。5月初達到最高113.1點,10月底震蕩下降至年內最低104.3點。全年中國鋼材價格指數均值為107.98點,同比下降6.77點,降幅為5.9%。
  • 6—9月我國成粗鋼淨進口國 再生鋼鐵原料國家標準正徵求意見
    央廣網北京10月26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6日發布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情況。2020年三季度,鋼鐵行業生產平穩增長,鋼材價格小幅回升,效益逐步好轉,但也面臨原燃料價格高位、成本上升、出口下降等困難。
  • 全球粗鋼11月產出1.58億噸
    全球粗鋼11月產出1.58億噸2020-12-23 07:57:20   來源:富寶資訊     列印   世界鋼鐵協會數據顯示,全球粗鋼11月產出同比增長6.6%至1.58億噸。
  • 2018年國內民營鋼鐵企業運行情況分析:粗鋼產量佔全國近60%
    生產經營平穩增長  2018年,民營企業粗鋼產量為5.47億噸,同比增長8.1%,粗鋼產量佔全國比重由2017年的56.5%提高到59.0%;生鐵產量4.2億噸,同比增長3.47%;鋼材產量7.4億噸,同比增長7.0%。
  • 機構預計明年粗鋼需求量將達11億噸,鋼鐵價格怎麼走?
    11月以來,鐵礦石價格又開始攀升。11月27日,進口鐵礦石價格為837元/噸,較上月上漲32元/噸;青島港進口礦均價862元/噸,較上月上漲26.5元/噸。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指出,受到多種力量推動,預計2021年內中國鋼鐵及鋼材生產形勢將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進口規模將維持高位;二是價格有望繼續攀升。巴西、印度等鐵礦石生產大國受疫情因素影響,給鐵礦石的供給增加了不確定性。陳克新指出,2020年進口鐵礦石價格所以大幅上漲,美元貶值亦是一項重要因素。
  • 2021年國內粗鋼需求或增至11億噸 鋼鐵板塊估值有望繼續抬升
    生意社11月25日訊   11月以來,在需求的強勁推動下,國內鋼材價格屢次創出新高,粗鋼產量也高位運行。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中國鋼材市場體量繼續擴容,表觀消費量將躍上10億噸粗鋼新臺階,實現歷史性突破。預計2021年鋼材市場總量需求繼續穩定增長,有可能達到11億噸,再創新高。
  • 董登新:中國鋼鐵打造10億噸神話
    這就是中國鋼鐵產業「趕英超美」的最初出處。  1973年美國粗鋼產量創下至今最高歷史記錄1.368億噸,後來便一直維持在7000萬噸至1億噸之間。而日本粗鋼產量則從1973年至今一直維持在9000萬噸至1.2億噸之間。因為美國和日本早在1970年代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因此,在後來的半個世紀中,日本和美國的鋼鐵產量基本上處於「零增長」狀態。
  • 2020年11月鋼鐵行業大事件
    >企業、約6.1億的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大氣汙染重點防治區域有82家鋼鐵企業、約3.3億噸產能基本完成改造。   11月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印發,2020年12月底前,力爭完成2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河北省完成1.1億噸、天津市完成1200萬噸、山東省完成4000萬噸、河南省完成1300萬噸、山西省完成2000萬噸、陝西省完成600萬噸,各省(市)至少樹立1-2家鋼鐵超低排放改造示範企業,發揮區域內引領帶動作用
  • 中鋼協:預計全年粗鋼產量、鋼鐵消費保持同比增長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10月2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後簡稱為「中鋼協」)舉辦2020年第三季度信息發布會。中鋼協表示,前三季度鋼鐵行業保持了生產平穩增長、價格小幅回升、效益逐步好轉的行業運行態勢。預計全年粗鋼產量、鋼鐵消費將保持同比增長,四季度鋼鐵價格將保持相對穩定。
  • 鋼鐵行業加快發展 電爐鋼勢在必行
    2020年,在國家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擴大政府投資等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下,建築等鋼鐵下遊主要行業需求增長,拉動鋼材消費量上升。特別是下半年,房地產新開工及施工面積、汽車產量、船舶產量均有所增長,有力支撐了鋼材消費穩定增長。需求上升也帶動了產量的上漲。《報告》指出,11月中國粗鋼產量為8766萬噸,同比增長8%,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的全球佔比有望達到60%。
  • 去產能近收尾 為何2018中國生鐵、粗鋼、鋼材仍增?__上海有色網
    2018年12月份,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6320萬噸、7612萬噸和9365萬噸,分別同比增長9.4%、8.2%和9.1%。日產粗鋼245.55萬噸,環比下降5.1%。2018年1-12月份,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累計產量分別為77105萬噸、92826萬噸和110552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0%、6.6%和8.5%。
  • 寶武鋼鐵擬控重鋼股份 億噸夢想觸手可及
    彼時,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一次發布會上稱,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正式入主(重鋼),按照規劃,2020年重鋼的技術改造到位之後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到2020年底,中國寶武將達1億噸產能規模。
  • ...一季度,我國生鐵、粗鋼和鋼材(含重複材)產量分別為1.95億噸、2...
    2019-05-09 09:04:40來源:FX168財經網 【工信部:一季度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9.9%】工信部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生鐵、粗鋼和鋼材(含重複材)產量分別為1.95億噸、2.31億噸和2.6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9.3%、9.9%和10.8%。
  • 鋼鐵行業產能置換新辦法落地 2018年鋼企兼併重組有望提速
    中國網財經1月10日訊(記者 李春暉)「建設爐子、就須置換」「等量置換調整為減量置換」……工信部近日出臺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對鋼鐵產能置換的範圍、類別、比例、時限等都進行了從「嚴」規定,杜絕個別企業打「擦邊球」、變相新增產能的現象。
  • 蘭格研究:2019年國內鋼鐵市場回顧及2020年展望
    2019年1-11月,中國生鐵累計產量73894萬噸,同比增長5.1%;粗鋼累計產量90418萬噸,同比增長7.0%;鋼材累計產量110474萬噸,同比增長10.0%(詳見圖2)。預計2019年中國粗鋼產量約9.9億噸,同比增長6%左右。2019年中國統計粗鋼日均產量屢創新高。
  • 新一輪「去產能」周期開啟 鋼鐵企業如何「煉就金身」
    新一輪「去產能」開啟  6月18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進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2016年,國家提出了鋼鐵行業用5年時間化解1.5億噸以上過剩產能的目標,這一目標在2018年提前完成,並且徹底清除了「地條鋼」。
  • 鋼鐵航母中國寶武年產鋼突破1億噸!中國鋼企問鼎全球第一
    「我宣布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煉鋼產量突破1億噸,『億噸寶武』今日夢圓。」在25分鐘後的「億噸寶武」達成儀式上,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正式宣布中國寶武跨入「億噸寶武」時代,成為了中國首家實現億噸年產量的鋼鐵集團,問鼎全球鋼企粗鋼產量之冠。這一年產量相當於24年前的全國產量。 陳德榮隨後激動哽咽,我們見證了這一跨越歷史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