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8月26日消息(記者劉禕辰)8月26日,中國之聲播出慶祝特區成立40周年特別節目《先行者,再出發》,回顧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的四十年發展歷程。
40年滄桑巨變,40年初心不變,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初心就是持續不斷進行改革開放,做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敞開對外開放的中國窗口。從三來一補啟程,深圳的產業經過幾次迭代,但外貿始終是看家本領。
40年前,蛇口建設之初的定位是出口特區,截止去年,深圳已經連續拿下27個,出口規模全國第一,跨境電商佔據全國半壁江山。今年以來受全球新官疫情的影響,傳統進出口行業遭遇挑戰,但跨境電商等新外貿的發展抓住了機遇,為六穩六保提供強勁力量,而始終在危機中抓住機遇,正是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特區精神。
在談到深圳外貿的發展時,直播節目邀請了阿里巴巴旗下一達通的運營副總謝亞梅。謝亞梅介紹,深圳作為中國新外貿的主陣地,今年即便是有一瓶等等諸多的挑戰,我們看到仍然是表現了有增長的勢態。阿里巴巴國際站今年上半年的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80%,相當於行業平均的增速的三倍。
截止2019年,深圳的外貿出口已經連續27年全國第一,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此謝亞梅認為,深圳首先具有機制上的優勢。謝亞梅說:「深圳政府非常的開放,也重視外貿,鼓勵創新,也因為深圳市政府對新外貿發展過程當中創新的一些包容,我們看到阿里巴巴一達通才能在這個背景下去成長起來,對於跨境外貿的數位化創新都有非常大的助力。」
產業優勢則是另一個方面。由於深圳擁有了大量的外貿企業,產業也比較聚集,所以造就了產業供應鏈的一些優勢。
事實上,作為一家生於深圳、興於深圳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的發展也與深圳的外貿領域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密不可分。2001年,中國加入WTO,一達通的肖鋒和另一位創始人意識到進出口企業外貿綜合服務的商機來了。以往做外貿需要相關部門審定資格,進入WTO後外貿的門檻大大降低。於是開始琢磨如何開拓中小企業的市場,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開啟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隨著近年來深圳在外貿領域持續推進簡政放權,2014年正式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的一達通將多年來積累的外貿綜合服務能力釋放出來,提供給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更多商家,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謝亞梅表示,雖然疫情影響下外貿市場需求側有所萎縮,但他們對於依託線上的「新外貿」仍然是充滿信心的。「我們認為數位化會成為新外貿的核心的生產力,數位化新外貿更好的能夠進行全球供需匹配,帶來更多的外貿訂單。同時數位化也可以幫助政府實現更加高效敏捷的這樣的一些智力,良好的營銷環境會帶動中國出口下一輪的增長。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還將再繼續引領新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