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註銷,實控人入獄,私募第一人夢斷資本江湖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劉曉月 投資家

「私募第一人夢斷資本江湖。」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大佬折戟的故事。

就在前幾天,一則消息在金融圈和地產圈廣為流傳。12月4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名單上,上海證大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意味著其不能再從事私募募集和投資業務。

事情的源頭要追溯到去年9月證大「撈財寶」爆雷,戴志康投案自首,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證大公司立案偵查。最新進展是戴志康等68人被審查起訴,公安機關已依法追繳現金15億餘元。

證大被註銷,這意味著這個由上海灘大佬戴志康領銜,曾經叱吒一方的金融一霸,終於要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戴志康是一個頗具深意的名字,尤其是在香港劇當中,「志康」二字的名字,通常也帶有最終成為商界大佬的屬性。

戴志康並未辜負這樣名字及其屬性。在上海灘的十裡洋場,是橫跨地產圈、金融圈、文化圈三圈的大佬,有「中國私募教父」之稱。上海的許多知名知名建築,從早期的大拇指廣場,到九間堂,再到喜馬拉雅中心,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從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大佬到鋃鐺入獄,戴志康究竟做錯了什麼?

曾經碾壓馬雲的同齡人

1964年,戴志康出生在江蘇省海門市。戴志康的少年時代過著十分清貧的日子,家中共有六個兄弟姐妹。他自己曾說:「那時候常常吃不飽,要餓著肚子。童年時的活動就是幹活、勞動」。於是不甘於貧窮的他,將改變命運的機會賭在了讀書上。

接下來,他的人生絕對是寒門逆襲的典型。1985年,他考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1987年21歲時順利畢業。這時他的同齡人馬雲,還處於三次高考三次失敗的困窘境地。

畢業後,戴志康進入中信實業銀行總行,擔任行長辦公室秘書,後來又擔任德國德勒斯登銀行北京代表處中方代表,正是「青年才俊」的典型代表。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小打小鬧,戴志康事業的真正起點,是在海南。1990年,在海南大開發的背景下,戴志康受到大師兄張志平(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行長和海南證券董事長)的邀請來到海南,剛開始加入了海南證券,後來又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島基金,也正因此,他有了「中國私募第一人」的稱號。隨後,又註冊創立證大集團,並擔任董事長。

而此時的馬雲,還在四處遊蕩,成立的翻譯社賣起了鮮花和禮品,還曾經推銷過醫藥,他還背著大麻袋到各地去進貨。

不過,讓戴志康真正一戰成名的,還是1995年「327國債事件」,管金生做多頭,戴志康做了眾多空頭中的一員。結果,管金生失敗,戴志康卻從中賺得了幾百萬元。這是戴志康的第一桶金。

此後的戴志康有如神助,在資本市場上大展拳腳。他戰略投資蘇常柴、四川長虹,低吸高拋,時機把握極其精準。後來又集中投資電廣傳媒、中信國安、東方明珠、上海梅林為代表的網絡股,在市場狂熱之際全部清倉,精準避開網際網路泡沫。

上海證大剛剛成立之時,註冊資本不過才20萬元而已,但到了1999年,證大的淨資產已經有2.5億元,成為滬上最頂級的專業理財公司。1999年,證大已經成為淨資產2.5個億的專業理財公司。

但戴志康認為,資本是虛的,一旦金融危機來了,就會灰飛煙滅。因此,他將目光轉向了地產業。

巧合的是,他開發的第一項房地產業務,是杭州的湖畔花園。是的,這裡就是馬雲逆襲人生的起點。當年的他好不容易買下戴志康湖畔花園150平的房子,作為創業根據地,帶領著18羅漢闖天下。

而戴志康涉足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便是大賺特賺。1998年戴志康剛剛買下湖畔花園,中國的房改就正式啟動,房價一路上漲。以湖畔花園為起點,他在地產業揮斥方遒,利用資金槓桿在上海大手筆拿地,並相繼開發了聯洋社區、水清木華、大拇指廣場等多個項目。

據悉,當時上海房價由均價4000多元猛漲至萬元以上,年平均漲幅超過30%。證大亦從2000年起,連續四年銷售額保持50%以上的增長。

2004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兩頭風光,戴志康憑藉17億的身價,進入胡潤百富榜,排名57。2007年,當阿里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時,馬雲也進入了胡潤百富榜,排第148位,身家50億,而戴志康排名第65位,身家100億,是馬雲的兩倍。

自恃甚高,反被命運戲弄

彼時的戴志康,已經站在了人生巔峰。不僅在上海灘名噪一時,還受到了外國首腦的接見。

2003年7月,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上海期間,單獨會見了8名上海商界精英,戴志康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天,他還別出心裁地穿了一身白色的唐裝,他說:「我知道今天大家都會穿西裝,我也穿西裝,多沒意思,所以就穿唐裝。」

賺錢賺到手軟的戴志康,已經對金錢感到麻木,於是開始追求「文化」這種更高層面的東西。他不僅自詡文化人,公開場合以唐裝示人;而且地產的重心也開始轉向文化地產項目上。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大凡是「講情懷」的企業家,結局都比較悽慘,比如賈躍亭,再比如老羅。

為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文化地產新標杆——喜馬拉雅中心,戴志康花去了超過十年時光(1998年拿地,2006年動工,2010年建成)和30億元資金,由日本知名建築師操刀,外立面是天書、內有美術館、大劇院......即使今天看來也十分的美輪美奐。

但問題在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能達到戴志康這種層次的人實在太少了,市場上並沒有這種需求,根本就變現不了。

這個項目足足耗去戴志康近30億資金,但喜馬拉雅只租不賣的模式,需要運營10多年才能收回所有成本。

其實如果他把文化設施全砸了改成2000間經濟型客房,憑著對面的國際博覽中心客源,每間500-600元外加餐飲地下商場至少年收入能到3億。

作為一名商人,講情懷跟做生意要區分開,可惜當時的戴志康沒能參悟得了這個道理。上海的喜馬拉雅沒成功,戴志康仍不死心,又將希望轉向南京,開發了南京大拇指廣場、南京證大喜馬拉雅中心等項目。

同樣,沒有市場需求,外表再美也是空談,這些文化項目仍然沒能給他帶來多少收入,反而讓公司的現金流日益吃緊,2014年其業績更是出現虧損。

2010年,為了挽回喜馬拉雅中心的失誤,戴志康以百億天價拿下外灘地王,試圖靠這個項目一把賺回三個喜馬拉雅中心。

但事與願違,這時的證大帳上只有5億,受到當時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二期46億土地款眼看到期了卻沒錢支付,缺錢的證大集團最終不得不將外灘地王轉手。2011年底,證大集團先將外灘項目50%股權轉手給復星,後又聯手綠城將剩下50%股權賣給了SOHO中國。

兩次鏖戰商業地產折戟而歸,不僅讓證大集團元氣大傷,更錯失了做大做強的黃金髮展期,逐步淪為二流規模的房企。

2015年1月,被傷透了心的戴志康宣布退出房地產業。離場之時,他還瀟灑地表示,「我們不留戀現今房地產上的這點漲幅,投資在其他領域漲幅肯定高於房地產,這一點沒有什麼遺憾。證大本來就不是房地產公司,將來也不是。對我而言,房地產只是『客串』,是精神家園的建設過程,而這個過程我們已經完成了。」

然而命運再次給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他前腳剛撤出房地產行業,後腳樓市再度迎來了爆發期,開啟了2016-2017的黃金大牛市。

一代大佬折戟P2P,身在獄中仍教人炒股

如果按照戴志康自己的描述,1990年至2010年的創業經歷正好是兩個10年,10年金融10年地產,從第一個10年來說,戴志康賺得盆滿缽滿。而對於2010年的第二個金融10年來說,戴志康經歷了數次失敗。

種種跡象表明,戴志康的資本邏輯出現了問題。不過,嗅覺不再靈敏的戴志康沒有選擇收場,而是以更加激進的方式進行下去。

這一次,他的新戰場是網際網路金融。他說「地產只是玩票,金融才是老本行,金融本質就是槓桿。」

早在2010年,國內P2P尚未興起時,戴志康就已經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布局。他相繼創辦海門證大農村小額貸款,P2P平臺上海證大財富,還參股了北京捷越聯合(同樣是金服平臺)。

2014年,證大金融的主要網貸平臺「撈財寶」開始上線,根據官網信披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底,該平臺累計交易金額296.38億元,借貸餘額49.96億元,當前出借人數據28031人,當前借款人數92853人。

也正是這個平臺,將他送進了監獄。2019年9月,上海公安經偵部門發布消息,證大在未取得國家相關金融資質許可的情況下,通過旗下「撈財寶」線上理財平臺(上海證大愛特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證大財富」線下理財門店(上海證大大拇指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

2020年3月16日,戴志康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即將面臨非法吸儲罪的刑事處罰。至此,沉浮資本市場數十載的戴志康最終跌入深谷。

有意思的是,2019年9月1日,戴志康向警方投案自首,並承認在經營過程中違法設立資金池等問題。

但這個大佬,身在獄中居然仍堅持不懈地教人炒股,在2019年11月20日下午,戴志康的微博突然發布更新稱:「由於身陷囹圄,不能很好地跟大家溝通,所以只能帶口信問候大家(由我的工作人員代發)。」隨後又更新一條微博,介紹當時的A股行情和投資機會。

不過截至2020年3月18日,戴志康所有的微博已全部被隱藏。

結語

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靠個人的努力,更要看時代的運數。戴志康的大起,在於幸運地趕上了資本市場、房地產的發展浪潮,而他的大落,則是因為高估了房地產的需求,更是因為錯判互金的形勢而鋃鐺入獄。

但命運這種東西,個人無力左右。不過戴志康的錯誤就在於,自視甚高。他是個非常自信的人,還曾經說過,「我能看清未來20年。」「我在上海很成功」。

因為自負聰明,他覺得自己能與趨勢為敵,持續挑戰市場需求極不明朗的領域,他可以賭對一次,但不可能回回都能賭對;因為自負聰明,他在不同領域之間來回切換,缺乏持續積累,若從一開始就只幹住宅,今天必是千億房企。

這不禁讓人想到《三體》裡的一句話:「一個人一旦覺得自己比別人有優越感,覺得高人一等,離倒黴就不遠了。」

原標題:《基金註銷,實控人入獄,私募第一人夢斷資本江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又一批私募被註銷,多家上市公司踩雷、20億基金違約!
    還有兩家私募此前收到監管罰單,出現私募將基金資金轉到個人帳戶等違法違規行為;還有深圳弘泰基金也被警方通報,實控人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依法執行逮捕。 25%,實控人為牛大勇。
  • 廣聚福支付關聯私募被註銷,價值100萬元福利卡未交付被限消,曾通過...
    12月4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兩則公告,註銷共2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365易貸、高搜易黃金、鴻金寶等P2P平臺關聯私募在列,還涉及證大集團戴志康、韜蘊資本、廣聚福支付等公司關聯方。韜蘊基金則為著名投資機構韜蘊資本旗下私募。韜蘊資本因接盤易到用車而為外界所熟知,也因此陷入財務困境,公開資料顯示,韜蘊資本在投資「樂視系」公司接連失利。
  • 機警理財日報 丨又有17家私募基金被註銷!投資者的錢還安全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機警理財,機智投資【風險預警】1、1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註銷12月11日,中國證券基金業投資協會發布公告稱,現有北京國投明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17家機構達到公示期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繫中基協並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註銷條件
  • 國投泰康信託主動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曾經「一窩蜂」拿下的...
    記者 | 吳紹志編輯 |1又有一家信託公司放棄了私募牌照。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官網顯示,11月25日,國投泰康信託主動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這也就意味著拿了5年的私募牌照,國投泰康信託不要了。
  • 關聯私募被註銷 廣聚福支付官網已無法打開
    近日,中基協發布公告稱,現有1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後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協會將註銷該11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將上述情形錄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 註銷!這家私募徹底涼了:6億巨資「失蹤」 坑慘500客戶!
    (中國基金報)   失聯三個月被註銷,深圳中金國瑞基金的私募之路就此畫上句號,可投資人的維權之路依然漫漫無期。  從成立到被立案8年時間,中金國瑞募資20多億,至今還有6億資金去向成謎。復盤中金國瑞的私募歷程,拉大機構包裝自己、拿3億的「存款證明」讓投資者相信資金實力、承諾高收益等多個套路讓投資者防不勝防。
  • 註銷!昔日私募大佬涼了!旗下P2P爆雷,實控人自首轟動金融圈
    來源:中國基金報記者 林雪去年9月證大「撈財寶」爆雷,戴志康投案自首,轟動金融圈。12月4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名單上,上海證大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裡面,意味著其不能再從事私募募集和投資業務。
  • 註銷!昔日私募大佬涼了!旗下P2P爆雷 實控人自首轟動金融圈!
    12月4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名單上,上海證大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裡面,意味著其不能再從事私募募集和投資業務。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證大公司立案偵查,最新情況是戴志康等68人被審查起訴,公安機關已依法追繳現金15億餘元。
  • 金力泰實控人劉少林被刑拘,背後閃現配資大佬李躍宗身影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李躍宗控制一家私募平臺——益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益家資本」)。這家公司旗下的一隻產品——益家聚美3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出現在金利泰三季末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持有金力泰 348.31萬股,持股比例為0.75%。  不過,與大連聖亞、仁東控股、朗博科技等此輪崩盤股股價下跌幅度相比,此輪金力泰股價跌幅不算大。
  • 【吐血整理】私募投資基金300問--(管理人登記)
    《公告》的出臺旨在督促私募基金管理人恪盡職守,切實履行誠實信用、專業勤勉的受託人義務,促進私募基金行業規範健康發展。3、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是否必須履行登記手續?如不登記有何後果?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可登記、可註銷。已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可以根據實際業務規劃和真實展業需要,作為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重新在基金業協會進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協會同樣接受。7、外商獨資企業能否進行管理人登記?
  • 喜馬拉雅FM「金主」成立27年私募牌照被註銷
    喜馬拉雅FM「金主」成立27年私募牌照被註銷了。上海灘地產風雲大佬私募牌照被註銷證大集團創始人戴志康監管層亮劍!12月4日,中基協(中國基金業協會)一日註銷2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上海地產風雲大佬戴志康旗下的上海證大投資赫然在目。至此,去年初滿懷豪情以私募投資形式殺入A股的夢想,已是支離破碎,一場「水中撈月」罷了。
  • 第三十五批疑似失聯私募名單公示 新增國投明安資本等22家私募機構
    本報記者 王寧 7月17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告稱,截至2020年7月16日,已公告北京大道縱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1137家疑似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而在近期,在自律核查工作中,發現有22家新增疑似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通過該2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
  • 中基協註銷1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一家系諾亞踩雷暴風集團項目股東
    來源:藍鯨財經7月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公告將註銷該17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暴風集團全資子公司天津暴風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P2P民信貸關聯公司民信幸福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在列。彼時暴風集團出資6999萬元,暴風創投作為基金普通合伙人出資1萬元,平祿電子作為次級有限合伙人出資3000萬元,歌斐資管出資4億元。2018年1月,暴風集團公告將暴風雲帆認繳出資總額由5億元增加至5.2億元,以增強其資本實力。增資完成後,暴風雲帆成為暴風集團控制企業,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
  • ...階下囚」,實探失聯私募辦公地,昔日繁華已是「塵歸塵,土歸土」
    8月7日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發布《關於註銷第十九批公示期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繫協會的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公告》,將註銷上海塵埃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等22家機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幾個小時後,上述22家私募機構的所有備案信息,已再也無從在中基協網站上查詢。
  • 中基協註銷50家私募管理人登記,多家機構背後閃現同一身影
    昨日(12月18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關於註銷甘肅正煜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等50家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公告。公告信息顯示,這50家私募存在異常經營情形,且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後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中基協將註銷該50家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並將上述情形錄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 24人被抓!警方通報:百億地產私募「爆雷」,85後傳奇實控人,曾是...
    軒鴻集團的官方資料顯示,其業務涉及產業園區孵化、商業地產運營、物業大宗交易、長租公寓和資產管理等領域,「旗下子公司擁有證券、股權、其它類全牌照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依託資本的造血能力,實現城市產業的聚合與升級,為城市高淨值人群提供科學、高效的資產受託管理服務,累計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億人民幣」。
  • 私募大佬楊永興借道GBC資本涉獵幣圈 屢次捲入股權糾紛
    2006年至2007年,股市復甦,朝陽永續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上,楊永興一戰成名,連續奪冠。當時還是矽谷基金投資經理的楊永興,留下的傳奇是創造了1497%的收益率,那時,他只有25歲。2009年初,楊永興加入證通天下進入陽光私募領域,發行的第一隻信託產品「策略大師」,1年合約期滿後清盤,獲得了193%的淨值增長率。
  • 22家失聯私募被註銷:「三秦股王」隕落 特力A操盤手被罰
    原標題:22家失聯私募剛被註銷:有"三秦股王"隕落,更有操縱"妖股"特力A被重罰5.9億!又一批22家失聯私募將被註銷!8月10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了第七批即將被註銷的失聯私募名單。由於公示期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繫協會,這批22家失聯私募將被註銷。
  • SWIFT成員銀城銀通關聯私募失聯被註銷,兄弟公司曾違法從事網際網路...
    6月1日晚間,復華控股旗下上海金墨投資管理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亞派科技(OC:834106)股東南京冠僑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等多家私募失聯被註銷。藍鯨財經注意到,本次被註銷的上海聯合產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聯合資管)在2017年兄弟公司就曾因違法從事網際網路證券業務,被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 中基協發布第十三批失聯私募名單 76家機構在列
    搜狐財經訊 4月6日消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第十三批失聯私募機構名單,涉及到北京厚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76家機構。依據協會2016年2月5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上述102家機構中,有70家機構已被註銷登記;有2家機構已自行申請註銷登記。  日前,協會的自律核查工作涉及到北京厚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76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