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制約機器人取代人工?人類複雜的觸覺 | 獵雲網

2020-12-22 獵雲網

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倉庫,機器人正逐步以強度和精度優勢替代人類。人工智慧可以驅動汽車,可以打敗西洋棋大師,可以把Jeopardy的冠軍遠遠甩在身後。但是這些機器仍然缺少一個關鍵元素:發達的觸覺。正是這個元素使得它們無法很快地獲得人類的大部分能力。

獵雲網9月11日報導 (編譯:福爾摩望)

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倉庫,機器人正逐步以強度和精度優勢替代人類。人工智慧可以驅動汽車,可以打敗西洋棋大師,可以把Jeopardy的冠軍遠遠甩在身後。

但是這些機器仍然缺少一個關鍵元素:發達的觸覺。正是這個元素使得它們無法很快地獲得人類的大部分能力。

Nikolas Blevins是一名來自斯坦福健康中心的腦科和頸椎科的外科醫生,他經常做耳部手術。他提到,在手術中,他需要熟練的將骨頭削離像蛋殼薄膜一樣薄的內表面。

Blevins醫生正在和機器人專家J.Kenneth Salisbury、Sonny Chan合作開發一款軟體,希望能夠通過這款軟體在正式開始手術前演練一遍流程。該項目通過融合X射線和磁性共振成像數據,來創造一個仿真程度很高的內耳三維模型。同時還允許外科醫生練習鑽骨、實眼觀察病人的顱骨以及幾乎無差別的感受軟骨、骨頭和軟組織的細微差異。但是,無論這個軟體是多麼精緻多麼逼真,它所提供的都只是近似於Blevins醫生敏感觸覺所感覺到的體驗。

他說:「要想能夠做虛擬手術,你真的需要觸覺才行。而這項技術使得在計算機的模擬系統下可以模擬出觸覺。」

這款軟體的局限性限制了機器人技術。比如研究人員在設計機器去執行任務上一直處於落後地位,而這些任務通常是人類的本能。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設計出第一款機器手臂,機器人已經學會做重複性的工廠工作。但是他們完成的工作也僅僅是打開一扇門,或者跌倒了再站起來,或者從口袋裡拿出一枚硬幣,或者轉動鉛筆。

高度進化的人工智慧和物理之間的不協調還有一個理論:Moravec悖論(以機器人先驅Hans Moravec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988年寫道:「讓計算機參與成人級別的智力測試或者下棋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對於感知和流動性,他們的表現還不如一個一歲的嬰兒。」

如果機器人需要做一些和人類合作的工作,例如食品服務人員、醫院預約、辦公室秘書和保健助理,那麼觸覺和運動學的進步、連接體的運動控制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人專家Ken Goldberg這樣評價這些進步:「這需要一定時間,因為這是很複雜的一個過程。而人類對此非常擅長,畢竟我們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了。」

 

模擬人類觸覺是機器人行業發展的難題

觸覺是要比想像中還要複雜的一個感官。人類一系列的器官允許我們感受壓力、剪切力、溫度和具有明顯精度區分的振動。(德國的研究人員聲稱,浣熊擁有動物世界裡最複雜的大腦,這讓他們可以在黑暗裡能夠產生觸覺衝動。)

研究表明,我們的觸覺比之前所公認的還要好上幾個數量級。去年秋天,瑞典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提到:「當手指滑過一個平面,人的動態觸覺能夠區分出的範圍不超過13納米,也就是1英尺的0.0000005。」

那是單分子的尺度。或者就如瑞典KTH皇家理工學院表面化學教授所說的一樣,如果你的手指和地球一樣大,那你可以區分出汽車和房屋。生理學家曾指出,手指和表面的交互是由稱為機械感受器的器官檢測出來的,它們一般分布在皮膚的不同深度裡。其中有一些對物體的大小形狀改變和其他振動有著敏銳的感覺。

在表面微小變化的情況下,當來自Pacinian小體的,大約1毫米(1英尺的1/25)的橢圓形結構的線索變化時,會發出信號。

科學在連接計算機世界與人類中啟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複製觸覺的靈敏度就是其目標之一。由機器人專家Rony Abovitz於2004年建立的Mako Surgical公司,在觸覺方面取得了一個重要成果。2006年,Mako開始提供一種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給外科醫生修復有關節炎的膝關節提供精確的反饋。

Abovitz說:「我認為,觸覺是一種可以將機器智能和人類智能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機器會做它們所擅長的事,而人類會做他們所擅長的事。這就是我們所要說的很有趣的共生關係。外科醫生仍然擁有可控制的感覺,可以把精力拖入到運動和推上。但是所有的智能指導和外科醫生通常要完成的工作都是由機器執行的。」

 

機器人化的危險

即使是在機器人已經普及的產業裡,專家仍然擔心它們對周圍工作的人會造成的危險。在美國,機器人已經在生產車間裡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如果機器人革命終究會發生,那麼科學家們將不得不製造符合現行安全標準和廉價的機器人。

HDT Global(總部設在俄亥俄州Solon的機器人公司)高級項目的總監Kent Massey說:「在過去的30年裡,工業機器人的生產都關注於一點——快速廉價。一切都是講究速度的。雖然這很令人驚奇,但是現今一個標準的手臂是精確的、僵硬的、沉重的,而且它們真的很危險。」

Massey的公司是做機器人手臂設計的,他們正在準備製造更安全的機器。波士頓的Rethink和丹麥的Universal機器人公司都設計出了具有人類觸覺的機器人。

Universal系統結合了連接體傳感器和軟體。而Rethink機器人採用了「系列彈性執行器」——本質上就是連接處的彈簧。通過模擬人類的肌肉和肌腱的連接處以及聲學傳感器,讓機器人在人類接近時放慢速度。

 

一些可貴的成果

除了基本安全的進展必要,科學家還致力於更微妙的觸覺。去年,Georgia Tec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發表的論文中提到:他們已經製造出很多叫做taxels的微小電晶體,這些電晶體用來測量機械應力或壓力的電荷信號的變化。他們的目標是設計除具有敏感觸覺的應用,包括機器人和其他設備的人工皮膚。

大部分研究都關注於視覺以及核心——觸覺。由Intuitive Surgical公司開發的最新外科手術系統da Vinci Xi,使用了高像素的3D攝像機,從而能使醫生遠程操縱微小的外科手術儀器來進行微創手術。該公司致力於給外科醫生更好的視野,而在像器官這類的軟組織上手術,更發達的機器人觸覺系統還沒有出現。

一家非盈利研究機構SRI International的主要研究工程師Curt Salisbury說,雖然外科醫生能夠依賴軟組織提供的視覺線索來理解由工具施加的力,但有時候也沒法滿足視覺需求。

他說:「當你無法擁有良好的視覺觀察時,你會覺得觸覺反饋是極其重要的。」

其他研究人員認為,先進的傳感器能更準確的模擬人體皮膚,擁有更準確的融合視覺、觸覺和運動算法。正是這些使得下一代機器人獲得了巨大進步。

麻薩諸塞州伍斯特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學助理教授Eduardo Torres-Jara曾將另一種理論定義為「敏感機器人」。他創造了一個模型,用來演示機器人的運動、抓取和操作。通過這個模型可以簡單的了解機器人的腳或者手是否碰到地面或者物體。他說:「所有的一切都是關於認知觸覺,而我們理解的很不錯。」來源自生物靈感的人造皮膚可以檢測磁場力的微小變化。通過使用這種人造皮膚,他製造了一個可兩足步行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通過測量腳底力的變化來保持平衡和一定的步幅。

如果通過更強大的計算能力能改善觸覺性能,那麼解決辦法一定就是強大的計算能力。Berkeley的機器人專家Goldberg博士已經開始設計一套基於雲的機器人系統,這個系統通過網絡能夠有效地利用巨大的計算能力池。

他說:「我很喜歡雲機器人這個想法。它解決了我們一直遇到的計算限制問題。」

7月,來自Brown、Cornell、Stanford和Berkeley的機器人專家共同發布了一個叫做Robo Brain的資料庫。該資料庫由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旨在提供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圖像和視頻存儲庫,從而支持機器人執行出物理世界中的動作。例如,任何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機器人或機器手臂,都可以獲得如何識別、抓取和攜帶一個咖啡杯的信息。

其他觸覺研究人員認為,人工複製的觸覺觸摸將對自主機器人的發展以及增加人類的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

去年秋天,斯坦福協同觸覺和機器人醫學實驗室的機械工程系副教授Allison Okamura開設了關於觸覺的在線教授課程。學生先安裝好由斯坦福教育學教授Paulo Blikstein設計的「hapkits」程序,然後利用這個程序來創建一個像彈簧和阻尼器的虛擬設備,之後就可以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操縱它們了。

學生可以跟隨著新項目,調整硬體並分享他們創造的東西。Okamura博士說,可以理解他們的熱情。

她問:「你原本擁有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這些感官,如果有人要把它們一個一個的拿走,那麼哪一個感官會是你最後放棄的?大多數人都說是視覺,但是對我來說,我會選擇觸覺。」

Source:NYT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如何讓機器人具備像人類一樣的觸覺?
    以下為文章全文:在工廠和倉庫,機器人在力量和精度上通常都勝過人類。人工智慧軟體可以駕駛汽車,可以戰勝西洋棋大師,還能在《危險邊緣》智力問答節目中完勝人類選手。但機器仍然缺乏一些至關重要的能力,因此短期內依舊難以在很多功能上趕超人類——精密而完善的觸覺便是其中之一。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觸覺將壓力、振動、疼痛、溫度等多種感覺信息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類感知周圍環境,避免潛在的傷害。研究表明,與視覺和聽覺相比,人類的觸覺在處理物體的物質特徵和細節形狀方面更勝一籌。與人類一樣,機器人的觸摸傳感(Touch Sensing)能夠幫助機器人理解現實世界中物體的交互行為,這些行為取決於其重量和剛度,取決於觸摸時表面的感覺、接觸時的變形情況以及被推動時的移動方式。
  • 投資人工智慧項目時,矽谷投資人是怎麼做決定的? | 獵雲網
    獵雲網註:在大量資本與優秀人才流向人工智慧的同時,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如今多如牛毛的創業公司中篩選出靠譜的AI項目?人工智慧項目要走向成功,除了技術以外,還有什麼不可忽略的重點?有關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擔憂,矽谷投資人又有什麼見解?
  • 人工智慧在取代人類觸覺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從維持治安到挑選衣服,專家們說,人工智慧在取代人類觸覺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獨立推理和決策中複製人類智能的一般人工智慧,仍然遙不可及。人工智慧被用於在勞動密集型行動中補充人類,或者從過去的數據中得出公司的結論。
  • MIT最新AI研究,讓機器人利用觸覺感知物體
    【獵雲網(微信號:)】6月17日報導(編譯:胖虎)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能夠通過觸覺來感知物體。一篇最新的相關論文將於下周在加利福尼亞長灘市的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上公開,這篇論文描述了一種人工智慧系統,它可以通過觸覺信號生成觸摸物的視覺形象,還能根據視覺數據來預測物體的觸感。「通過觀察物體的表面,我們的模型可以預測某個平面或稜角的觸感。通過觸摸物體,我們的人工智慧模型可以根據觸感來構建感知到的環境。
  • 機器人也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分析能力?
    打開APP 機器人也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分析能力?在不遠的將來,機器人也會擁有觸覺分析能力。在剛剛結束的機器人頂會 IROS 2020 上,上海交大 & MIT 聯合項目 SwingBot 為我們展示了如何讓機器人通過觸覺傳感器來學習感知物體複雜的物理特性(tactile exploration),從而完成一個高難度的甩筆任務(in-hand object swing-up)。該工作也摘得此次大會的最佳論文獎項。
  • 未來福音:類似於人類觸覺的人工觸覺系統問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近年來,科研者對於觸覺感知系統的研究愈發深入:輕薄具有彈性的納米網格觸覺電子皮膚,使機器擁有類人感知的觸覺系統在進一步加精。優良的觸覺感知系統作用巨大,下面介紹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1)觸覺電子皮膚假肢上覆蓋帶有大量傳感器的電子皮膚,使得殘疾人士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靈活自然操縱假肢。但是這裡要解決一個感應器讀取感知信息的速度問題。
  • 未來機器人觸覺好過人類 響應速度快1000倍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使用異步編碼電子皮膚(以下簡稱「ACES」)——一種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開發的人工神經系統——機器人和假肢,可能很快就會具有與人類皮膚相當,甚至更好的觸感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班傑明·蒂(Benjamin Tee)及其團隊完成的這一創新,2019年7月18日發表在著名科學期刊《科學·機器人》上。速度比人類感覺神經系統更快班傑明·蒂表示,「人類利用觸覺來完成幾乎每一項日常任務,例如拿起一杯咖啡或握手。沒有觸覺,我們甚至會在走路時失去平衡感。
  • 英特爾神經擬態計算開啟機器人「觸覺」感知,比人類的感覺神經系統...
    2020年7月16日——今天,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兩名研究人員,同時也是英特爾神經擬態研究社區(INRC)的成員發表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機器人領域,與基於事件的視覺和觸覺感知相結合,英特爾神經擬態計算大有可為。這項工作著重介紹了與目前只有視覺的系統相比,將觸覺引入機器人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系統能力和功能,並且神經擬態晶片在處理此類感官數據方面能夠超越傳統架構。
  • 英特爾神經擬態計算開啟機器人 「觸覺」感知,比人類的感覺神經...
    這項工作著重介紹了與目前只有視覺的系統相比,將觸覺引入機器人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系統能力和功能,並且神經擬態晶片在處理此類感官數據方面能夠超越傳統架構。  英特爾神經擬態計算實驗室主任Mike Davies表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這項研究,讓人們對機器人技術的未來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就是說,未來機器人會以事件驅動的方式,結合多模態來感知和處理信息。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取代警告」之所以能成為令眾人矚目的熱點問題,在於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將決定人類社會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會採取不同的態度和制度安排:要麼是積極推動,要麼是有所限制。此外,不同的回答還意味著我們能據此判斷,現在,除了「取代警告」之外的那些關於人工智慧問題的討論,其中哪些問題是有意義的?哪些問題由於不會出現而是沒有意義的?
  • 細思極恐,機器人都取代了人類的哪些工作?
    事實上,是我們過度反應了,如同汽車加工廠、自動化加工廠裡的工業機器人代替一部分人工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我們從來沒覺得恐慌過。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它到底取代了我們的哪部分工作,下面看下今天機器人取代的工作,你就不會那麼恐慌了。
  • 關於性的未來科技:晶片、虛擬實境和模擬觸覺 | 獵雲網
    獵雲網註:人類對於性的幻想,其實並不遜色於其它領域的渴望,就像著名英國科幻作家Charles Platt筆下那樣的生活。而現在,已經有不少品牌和廠商已經開始在推廣高科技性行為方面,開始進行不斷的探索。本文轉自騰訊數碼訊(編譯:Rabbit)。
  • 這種皮膚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靈敏的觸覺
    橡膠內含細小的蛇形通道——大約是人類頭髮寬度的一半——充滿了導電的液態金屬。當皮膚被拉伸時,這種液態金屬不會開裂或疲勞,就像固定的電線一樣。當電子皮膚被放置在一個機器人手指或末端執行器上時,這些微流體通道會被放置在它手指的兩側,相當於人類指甲兩側的位置。當你的手指在物體的表面滑動時,你的指甲的一側會突出,而另一側則會因為壓力而變得緊繃。
  • RPA機器人取代人工並非科幻,這些行業領域已經被取代
    相應地,一道辯題自然而然浮出水面,RPA機器人會最終取代人工嗎?為了對這個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我們不妨從RPA的功能作用、當前發展情況、可能帶來的影響等幾方面來分析。簡單了解RPA簡單來說,就是軟體機器人替代大量規則、重複、繁瑣的人工工作,如在不同系統之間獲取數據,進行操作、輸入、計算、發送等簡單任務,以及通過智能決策安排複雜任務等。
  • 美國機器人鬥舞堪比人類,馬斯克驚呼:這不是特效!
    圖片來自:庫卡中國宣傳片大多數機器人暫時不能像人類一樣自我學習,或者學習能力較為局限,這就意味著目前機械裝置只能替代部分人工,很難變成電影裡比人類還要強大的存在。2. 關節穩定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譚建榮先生表示,理論上機器人的關節是一個點,機器人的關節有間隙,需要考慮運動副間隙影響下的機器人平穩作業問題。
  • 觸覺傳感器能令機器人感受疼痛!人類的疼痛可以讓機器人代替嗎?
    很多時候,肉體的疼痛是人類無法忍受的,能夠像關公一樣刮骨療傷忍受疼痛的都是非常人。在手術的時候,為了讓病人安靜接受手術,麻醉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麻醉次數過多,範圍過大的時候,人們不可避免的還是會產生一些後遺症,那麼有沒有一種技術能夠代替人類「感受」疼痛呢?
  • ComText讓機器人學會情節記憶,離真正人類的思考又進了一步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研究團隊用一臺名為Baxter的機器人測試了ComText——Baxter主要用於倉庫和工廠,但ComText還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型的機器人。教授機器人自然語言指令,特別是那些使用自然語言的命令,比聽起來要困難得多。機器人不具備任何理解情景的能力。如果你把工具放在桌子上,讓機器人「拿起它」,機器人並不會知道「它」是什麼。
  • 【尖端】使用可伸縮的觸覺手套學習人類抓取的特徵
    5月29號,《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MIT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配有傳感器的觸覺手套,從而學習人類抓取物體時的特徵。人類的機械性刺激感受器網絡能提供感官反饋,這也是人類抓取物體的靈活度難以在機器人中複製的原因。
  • 機器人「馬殺雞」的到來,將取代人工按摩,你想體驗一下嗎?
    但就在最近,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馬殺雞」也隨之到來,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取代人工為人們提供按摩服務。 它雖然有感知系統,但無法像人類那樣做出精準判斷,提供精準化服務,不過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馬殺雞機器人也會逐漸改進。所以這樣的按摩機器人真的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