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正是花好月圓之時,賞明月,盼團圓,共度一年好時節。
古人云:「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則團圓之意。」
中秋時候吃月餅,最合適不過。
皎潔明亮的圓月,被心思細膩的人們收攏於手心,製成精巧的圓餅,吞進嘴裡,將溫柔的月光和美好的祝福一併送到心裡。
現如今,為了順應大眾的口味,各式創意月餅層出不窮,總能讓人挑花眼。
但海南人最忘不掉的,還是那傳統的酥皮月餅的味道。
瓊式月餅
瓊式月餅演變自蘇式月餅,有廣式月餅糖漿皮的「軟」,也有蘇式月餅油酥心的「酥」,自成一派,獨具風味。
一碰酥掉渣,一口酥到心裡。酥皮是瓊式月餅的最大特色,「酥」、「松」、「軟」是其繞不開的關鍵詞。
製作工藝細緻巧妙,包酥、折酥、包餡等多道工序,依靠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工生產。
餡料配製有講究,表皮薄厚適中,「餅味」突出,更適合海南人的口味習慣。
2017年,瓊式月餅技藝入選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項屬於海南人的制餅技藝手法受到了更多的認可
- 傳統配料
吃的是記憶中的古早味道 -
誕生於椰林遍布的海南島,瓊式月餅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椰蓉月餅。
鬆軟的酥皮包裹著綿密的椰蓉,椰香濃鬱,香甜不膩,深受海南人民的喜愛。
如果再加入一顆小小的蛋黃,則更為驚喜。
椰蓉微甜,蛋黃鹹香,兩種味道巧妙交融,美味可口。
說到蛋黃——瓊式月餅配料的常客,除了上面提到的椰蓉蛋黃,蓮蓉蛋黃、豆蓉蛋黃也是常見的組合搭檔。
清甜細膩的蓮蓉和豆蓉,分別搭配口感松沙的蛋黃,鹹甜適中,富有層次感。
在月餅的眾多口味中,爭議最大的必然是五仁月餅了。
有人愛不釋手,有人卻連連擺手,實在有些捉摸不透。
但無論怎樣,每個人的中秋記憶裡,一定都有關於五仁月餅的部分。
瓊式五仁月餅始終堅持流傳百年的用料,保持符合海南人口感的經典味道。
豐富的果仁、細膩的白肉加以軟綿的冬瓜糖粒調和,口感豐富而層次分明。
咬上一口,滿是兒時的記憶。
不變的是海南的本土情懷 -
海南民間的月餅家族,可謂是各有千秋。
結合本土風味,盡情發揮想像力,創造出的特色瓊式月餅,讓人驚喜。
比如看似重口味的雞屎藤月餅,實則融合了海南人喜食的植物草本雞屎藤,口感清甜,還有難得的養生功效。
加入斑蘭葉汁的斑蘭月餅,有一種獨特的天然芳香。
咖啡月餅是海南咖啡與傳統瓊式月餅的結合,獨具風味。
用檳榔花汁和面做出的檳榔花月餅帶有自然的清香氣息,甜而不膩。
精選原生辣木葉配製餡料,綠色清新的辣木月餅,口感醇正,健康美味。
蛋蓉蛋黃月餅,用新鮮海鴨蛋製作蛋蓉,以經典的鹹蛋黃作為夾心,是富有新意的蛋黃月餅。
這些海南民間月餅既保持了傳統的「酥皮」特性,又加入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食材。
不斷創新,卻又始終懷揣著海南的本土情懷,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中秋記憶。
中秋將至,正是一年好時節。
嘗一口月餅,品記憶中的家鄉味道,是最溫暖的人間情味。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