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畢業之後做夢還會夢到的學科。「小學得100,初中拿80,高中60分」,想必這是很多學生數學成績的一個演變過程。甚至有的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後,還會在夢中被數學考試「嚇醒」。
數學滿分150分,雖然不需要在試卷上寫太多的字,但是它的演算過程和推導的過程卻是極其複雜的。
如何學好數學,也是現在很多學生們一直以來最苦惱的問題。在龐大的知識量下,怎樣才能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然後提高整體把握的學習效率,這不僅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學習,還要摸索到提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數學特級教師谷丹認為,學數學要想不做無用功,就要把握好2個核心要點,平時注重養成3個習慣。
抓好核心2點:「是什麼」和「為什麼」
在谷丹看來,數學的本身就是在舊知識的鋪墊之下,不斷的延伸拔高難度。所以從小學簡單的加減運算之後,需要的並不是簡單的運算能力,而是對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後,加以運用的能力。
數學學習的就是兩個問題,就是要搞明白2點:這個知識點的本質是什麼,這道題為什麼要這麼要做。弄清楚這2點不僅需要老師單方面的灌輸,要想搞懂一個人知識點為什麼,更需要學生主動的去提出問題,搞懂「為什麼」。
養成3個習慣:
1、全面梳理知識點
以谷丹多年的教育經驗看來,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運用的方式都是機械性的,雖然具有一定夯實基礎的作用,但是這樣的複製抄寫方式,卻不是提高學習數學效率的好方法。
谷丹認為,學會把課本上的知識點轉化為自己所用,平時注重全面的梳理知識點,將一些看似很雜亂無關係的公式定義,進行分類樹立,反而可以獲得新的學習靈感,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方法。
2、分析、歸納易錯點
谷丹表示學生要學會自己主動去學習,這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重視老師強調的知識點之外,還要學會自己去分析、歸納易錯點,然後把這類知識點和相關的題目進行集中複習和鞏固,這也是監減少知識短板的方法之一。
可以主動的去分析思考題目本身其實就是對知識點的深加工,所以學會自己去分析、歸納易錯點,也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一步。
3、高效的利用錯題
在谷丹教過的很多學生中,他們都會對錯題加以整理,但是卻沒能高效的利用錯題。利用錯題不是平時簡單的翻閱,而是要學會對錯題進行加工。
谷丹表示,錯題在整理完之後,先把這些錯題進行篩選,哪部分是需要複習的,哪部分是不需要複習的,這些都區分好。之後再把錯題進行分類整理,將同一類型的題目都集中在一起,這樣學生們複習起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最後是把錯題進行分層,把部分是需要進行多次複習的,要進行標註,這樣一來,學生們學習數學就會更加的清晰,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很多學霸都有整理錯題的習慣,比如今年湖北省的高考狀元唐楚玥,數學考了149分的好成績,而她平時就有整理錯題的習慣。
在高考結束之後,她還把自己平時整理的學習資料和筆記都留給了學校的學弟學妹,學校也把她的課堂筆記進行了義賣。
從唐楚玥的筆記中,可以看出,她的學習方法是從這些經典的錯題中找出過濾,並且高效的利用錯題集,分類複習和鞏固,分析不同的題型中要用到的知識點。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孩子數學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孩子沒有對數學提起興趣,他們覺得數學是枯燥乏味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孩子提起興趣,對孩子做好數學啟蒙。
像咱們熟知的楊振寧先生,他說自己很懷念數學啟蒙階段,忘不了童年的數學記憶,因為那份記憶有一個值得敬重的人,劉薰宇。
楊振寧在回憶時提到,劉薰宇先生寫過很多通俗易懂並且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曾經讀過他寫的一個關於智力測驗的文章,內容很有趣,我從中知道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因為劉薰宇老師,楊振寧先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鑽研數學的道路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劉薰宇老師曾經編寫了一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這套書共有3冊,分別是《數學趣味》、《數學的園地》、《馬先生談算學》。
《數學趣味》是劉薰宇寫給中小學生的數學科普經典。本書中所收錄的都是作者從日常生活中隨處拾來的數學文章,「萬物皆數學」,讓孩子通過感知萬物來學習數學,是最靈活、最方便的辦法。
《數學的園地》比較系統地說明了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經過作者巧妙的手法寫出來,只要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就會很輕鬆、毫不費力讀完並掌握,所以該書完全可以作為中小學生必備的重要自學書籍。
《馬先生談算學》中。劉薰宇化身為「馬先生」,以第三人稱的口吻進行書寫,主要圍繞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收集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
總的來說,以趣味貫穿全書,其實數學本身就是一種興趣,沒有興趣的讀書,味同嚼蠟,真正的有了興趣,才會甘之如飴。
建議大家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這本啟蒙了楊振寧的數學啟蒙書。價格一點不貴,三冊只要69,包郵到家。
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