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城童夢弼教授,自其上祖,因浴於水濱,忽見一物如飛蛾,從空而下,試引手撲之而獲,形狀全似鴨,不能動。時已近暮,歸而燭之,黃金所為也。——《夷堅志》
古籍《夷堅志》中曾記載的傳奇故事。有一個叫做童夢弼的國子監教授,他的祖上一日在河中洗澡,突然看見一個東西掉進河裡。用手把它撈出來一看,像是一隻鴨子。當時已經是黃昏了,拿回家在燭光下一看,居然是金子做的。
在我們上千年的文化沉澱中,有很多貧窮人家因機緣巧合得到寶物,並因此發家致富的故事。古代時期現實過於不如人意,於是便有了富千金愛上窮書生、莊稼漢拾得無價寶。這本是出現在底層人物自我慰藉的精神產品中的情節。但誰也想不到,現實中真有這樣的好事。河南老人釣魚釣到「烏龜」,卻引起轟動,只因龜上頸側及蓋插有4箭,更有專家估價值18億。這是怎麼一回事?
老人生活在河南安陽,退休之後,在家閒來無事,就喜歡拿著魚竿去河邊釣魚,以此打發時間。曾有一日釣魚時,他感到有魚上鉤,提線收杆,不能撼動分毫,久久相持不下。老漢不甘心,又不敢用力過猛,擔心脫了鉤跑了魚,就勻著力道跟那條魚較勁。
越耗越久,可魚線就在那裡墜著,也不見魚反抗。老人覺得納悶:該不會是魚鉤被什麼卡住了?但他又不死心。河裡水也不深,他見那魚半天也沒個動靜,乾脆自己蹚著水一點一點地摸了過去。這一摸還真有收穫!拿上岸一看,是一個鐵坨坨。這可把老漢給氣笑了——較了半天勁,就為塊爛鐵。老人把鐵坨坨帶回家,發現這好像不是一般的鐵塊。把淤泥刷洗乾淨再看,原來是一個銅鑄的王八,銅綠鏽了滿身,身上還插著四個箭頭。
老人本來打算賣給收廢品的,這麼一看倒像個文物,又不敢買了。扔回河裡不妥,放在院子裡一來怕丟,二來怕日曬雨淋的放壞了。萬一真是個文物就壞了。乾脆把它「供」在了家裡。後來專家徵集文物時,老人將「銅王八」上交,心裡懸著的的秤砣才算是落了地。
經專家鑑定,這還真的是個不得了的文物!這並不是一隻「銅王八」,而是一隻青銅黿。黿背上鑄有銘文,記載了青銅黿的「身世」:丙申年,紂王經行洹水,見到水中有黿,就用弓箭射它,一箭命中。同行臣子作冊般連射三箭,全部命中。紂王非常高興,就把射得的黿賞賜給了作冊般。這隻青銅黿就是鑄造來紀念這件事的。
這隻青銅黿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首先,它黿的造型獨特,與以往出土的青銅器風格不同,豐富了「像生類青銅器」。此外,他也可作為實物史料來佐證對當時射禮的研究。並且青銅黿的鑄造者作冊般也見與其他鐘鼎文中,可以與其他史料互為佐證。
青銅黿的出土,安陽老漢可謂大功一件。他將青銅黿從河裡撈出,雖然是巧合,但在客觀上直接促成了青銅黿的現世。老人發覺青銅黿可能是文物後,並沒有想著將它賣掉,換來一筆不菲的財富,而是小心翼翼地保存起來然後上交,這中覺悟是難能可貴的。
結語
文物是一個民族歷史的結晶。近代以來,由於外敵的掠奪和民族敗類的出賣,我國文物亡失甚眾,這無疑是十分令人痛惜的。老漢質樸,也許說不出多麼高深的大道理。但他為國家保護文物的意識和行為卻令歷史上出賣文物的「卓識」者汗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