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二戰前還是二戰後,美國的科研水平以及軍工製造力在世界範圍內都位居前列。只不過在二戰時期,因為英國、德國等一些國家的軍工實力也不弱,加上美國一直忙於發戰爭財,沒有過早的「亮肌肉」,所以它的存在感相對於一直不斷挑起戰爭的德國要弱一點。
直到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美國軍事實力的光芒才逐漸被放大。並且在「對手」蘇聯的刺激下,美國在科技、軍備方面的研發越發賣力。同時雙方為了一較高下,在不少方面都進行競賽。核武作為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自然而然成為雙方較量的對象。
因為美國曾經對日本的兩個地面城市投擲過原子彈,所以核武在地面使用會產生怎樣的威力我們大概都有所了解。於是美國和蘇聯腦洞大開,想將核武送入太空引爆。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技術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在這種背景的促使下,美國和蘇聯都開始研究如何將核武器送上太空引爆,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太空核爆試驗。
20世紀60年代,美國曾經進行過一次高空核試驗——「海星一號」,這是美國「魚缸計劃」的其中一個試驗。在進行試驗的那一天,美國的一架運輸機載著一枚「海星-1」核彈,從地球出發,穿過厚厚的雲層,在距離地球軌道大約四百公裡的高空,「海星-1」核彈被引爆。
核彈在地球上引爆會產生蘑菇雲,但在太空上並不會出現這種現象。越往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太空上因為沒有空氣,所以核彈在爆炸後只會釋放大量的光和熱。「海星-1」核彈被引爆後,它的爆炸範圍達到了1300米,伴隨著爆炸聲,爆炸現場產生了幾分鐘的赤紅色和黃白色的極光。
除了視覺上的強烈衝擊以外,太空核爆炸的危害並不比地面少。據悉,在美國引爆「海星-1」核彈後,產生了很多高電荷並且能夠快速移動的電子,這種電子有非常大的磁場,能夠對信號起到很大的幹擾作用。美國的這次核爆試驗不僅讓夏威夷的雷達和導航失靈,甚至就連地面的路燈都受到了影響。因為波及範圍大,據說紐西蘭的電子設備也因此受到影響。這樣的結果讓人始料未及的同時,又不得不讓人感嘆太空核爆的強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