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彈扔下45秒後爆炸,B-29逃脫核爆死亡範圍,轟-6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13 谷火平觀察

雖然1945年美軍曾向日本空投了兩枚原子彈,執行任務的B-29最後也成功逃脫了核爆的死亡範圍,但這樣的成功先例實在太少了,況且美國把這些關鍵數據也捂得嚴嚴的,我國要走這條路就只能靠自己摸索與周密的策劃了。

據悉,這枚氫彈爆炸後衝擊波可達10公裡,光輻射可達18公裡遠,劃出的死亡半徑為45公裡。氫彈從打開艙門投下到爆炸總共才有45秒的時間,執行任務的轟-6轟炸機如何成功逃脫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首先轟-6為了防光輻射特意進行了白色塗裝,並且在駕駛艙內壁加裝了鉛板用以防核輻射,另外在轟炸機比較脆弱的位置進行了加固,如機翼與機尾。接下來就是研究如何逃脫的問題了,否則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果轟炸機沒能離開核爆最強的區域,以上的防護都不頂用,在瞬間連機帶人就會化成渣渣。

美軍作為首位使用飛機投放原子彈的國家,當時也是非常謹慎的,經過科學家的周密計算認為,B-29轟炸機在原子彈爆炸時最起碼要距離爆炸中心12.8公裡才能確保人機安全。原子彈為了達到最大的殺傷力,被設定在距離地面600米的高度爆炸,而飛機在投彈時距離地面是9.6公裡,原子彈從9.6公裡下降到600米耗時45秒。當時B-29的最大航速為574公裡/小時,相當於159米/秒,45秒能往回飛7.15公裡,投彈後原子彈拖著降落傘繼續在水平方向前行,在空氣阻力的影響下雖然會慢一些,但也能在45秒內飛出幾公裡的距離,這主要還是取決於轟炸機能逃多遠。用三角形公式大致計算得出斜邊的長度(即與爆心的距離),大約是11.5公裡。

從以上計算發現,B-29轟炸機在理論上安全的確已得到了保障,但是為了提高安全的係數,科學家們還為轟炸機設定了一個最佳的轉向角155度,這個角度是考慮到當時的風向與B-29轟炸機的性能,確保笨重的飛機在最短時間內轉向並全力逃離現場。當B-29轟炸機調好頭,機尾位置正好就是向著將要發生核爆的中心,這個措施能使得轟炸機在核爆中受到的傷害最小,相當於給這次行動上了一個雙保險。因為當年的轟炸機沒有超音速的飛行能力,因此只能通過各種複雜的計算來找到讓轟炸機獲得足夠的操作與逃命的時間,否則執行任務的飛機與駕駛員都會成為核爆的試驗品,這根本就沒有什麼失敗重來的機會。

當時我國氫彈空投是由726號轟-6甲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以離地10公裡的高度向核試驗場飛去,速度保持在800公裡/小時。當轟炸機到達投靶範圍時,負責投彈操作的試驗員心情過分緊張而漏了一個操作動作,首次投彈沒能成功。

轟炸機只能拐彎飛走,同時向地面指揮員請示再次投彈,經同意後轟炸機繞了一圈重新進行靶區上空,然後按照事先早已策劃好的路線與速度進行二次投彈。航速800公裡/小時相當於222米/秒,投彈的高度為10公裡,氫彈在降落傘的控制下也是45秒後才啟動爆炸程序的,據悉,氫彈是在距離地面2960米的高度發生爆炸的,轟-6在45秒內能夠飛出近10公裡,按照三角形公式一算,距離爆炸中心最少也有12.3公裡,最後我國氫彈試爆成功,而且人機也安全返航了。

相關焦點

  • 廣島原子彈扔下後43秒爆炸,投彈飛機如何逃脫的?掉轉155度
    1945年8月6日上午9點14分17秒,美軍B-29型轟炸機「伊諾拉·蓋伊」號上裝載的「小男孩」原子彈被投下。43秒後,原子彈在廣島相生橋東南方的醫院廣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爆炸,西奧多·范柯克是12名投彈組成員之一。
  • 網友問:假如一顆氫彈爆炸,半徑5公裡內的人如何才能避免死亡?
    氫彈是人類目前掌握的殺傷力最強的武器,如果一個人有足夠好的防護,是有可能避免死亡的,比如有一個日本人就曾兩次經歷原子彈爆炸,而且距離爆炸對應地面中心只有3公裡,還有一個日本人距離爆炸對應地面中心只有大約300米同樣活了下來。
  • 真正的核爆都是形成蘑菇狀煙雲,海裡引起的核爆大家見過嗎
    真實的核彈爆炸不知道大家見過沒有,其威力自然不用過多闡述,總之衝擊波所到之處,都被夷為平地。原子彈、氫彈爆炸等形成的也都是蘑菇狀煙雲。蘑菇狀我們國家也相繼有過原子彈、氫彈的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之前由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負責籌建核工業。
  • 美40萬米高空引爆,爆炸範圍1300米,太空核爆威力出乎意料
    不管是二戰前還是二戰後,美國的科研水平以及軍工製造力在世界範圍內都位居前列。只不過在二戰時期,因為英國、德國等一些國家的軍工實力也不弱,加上美國一直忙於發戰爭財,沒有過早的「亮肌肉」,所以它的存在感相對於一直不斷挑起戰爭的德國要弱一點。
  • 核彈爆炸瞬間,蘑菇雲高64公裡,美國境內出現5級地震!
    對於核武的威力究竟如何,沙特以及以色列等國雖然沒有嘗試過,但是日本廣島和長崎的慘狀足以說明一切。1945年8月6日,美國為減輕本國士兵傷亡,直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核爆當天,日本死者超過8.8萬人,5.1萬人負傷或徹底失蹤。4.8萬幢建築被徹底摧毀,2.2萬幢建築損毀嚴重。
  • 日本核爆炸輻射5.6公裡,飛機如何安全逃離?看完恍然大悟
    我們都知道,核爆炸具有很大的殺傷力,被扔下原子彈的廣島,牛奶瞬間變成白色粉末,正在乘坐電車的人群隨即和電車融為一體。3公裡外的一隊士兵面部被融化,屍體都分不清正反面,爆炸中心10公裡的範圍也被夷為平地。74年後美國投下原子彈的地方,至今都還飽受災難。
  • 大案偵破紀實——當場死亡29人重傷45人,6·24特大爆炸案
    1981年6月24日是個晴朗的好天氣。街道上人來車往,熙熙攘攘,人們沉浸在改革開放初期祥和與歡樂的氣氛中。晚7點40分,市公交公司一輛編號為「30671」的兩節通道式公共汽車載滿了乘客,準時開出了輪渡站,向火車站馳去。行至廈禾路中段,汽車突然意外地發生了爆炸。
  • 史上最大威力氫彈!俄解密「大伊萬」試爆畫面,蘑菇雲直徑90公裡
    飛行在10500米高空、經過改裝對相關結構進行加強後的圖-95,投下重達26.5噸的"沙皇炸彈",在降落傘的拖拽下,氫彈逐漸落向爆炸試驗場:新地島馬金特海峽附近的俄羅斯國防部6號國家試驗場。(圖-95轟炸機投下"沙皇炸彈")"沙皇炸彈"降落至距離地面4000米時被引爆,因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大大降低核爆炸產生的輻射。
  • 日本廣島核爆受害者靜坐抗議朝鮮核試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1月7日報導,鑑於朝鮮宣稱成功實施氫彈試驗,日本廣島核爆受害者7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原子彈爆炸慰靈碑前靜坐抗議,批評朝鮮此舉「踐踏了核爆地希望廢除核武器、期盼世界永遠和平的心願,無法容許」。廣島縣核爆受害者團體協議會(理事長為坪井直)成員等約140人參加了靜坐。
  • 長崎原子彈五個微妙歷史細節:日本二次遭核爆,杜魯門竟感到吃驚
    今年是二戰結束75周年,也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周年。1945年8月9日11時02分,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由美軍第509大隊的「博科之車」號B-29轟炸機投在日本九州島的長崎市,23萬人口中有10餘萬人傷亡或失蹤,其中至少6到8萬人死亡,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 廣島和小男孩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核爆後真實的數據讓人恐怖至極
    重達4.5噸的「小男孩」在1945年8月6日的凌晨2點45分被美軍叫醒,搭乘艾諾拉.蓋伊B-29轟炸機離開了太平洋天寧島的基地直奔日本而去。 B-29轟炸機投放航彈主要是看天氣,轟炸目標如果因為天氣不好飛行員都會主動取消行動,但是1945年的8月6日,或許是因為上帝的心情特別好的緣故,讓日本廣島市的上空萬裡無雲,飛行員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見地面上爬行的螞蟻。
  • 一枚氫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氫彈的爆炸原理與原子彈是不一樣的,原子彈的因為其材料存在臨界質量,因此裝藥結構比較複雜,而且在被炸散前參與裂變的有效質量比較有限,因此原子彈基本上會有一個當量的上限,一般其很少會超過30-50萬噸!這是氚氘聚變的過程,會釋放多餘的中子,當然這在可控核聚變中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子不帶電非常難控制,而且內壁材料會因為吸收了中子後產生嬗變!但氫彈不在乎這一點,而且只要結構合理,理論上氫彈的威力甚至可以大到將地球給炸裂了!當然我們可以來計算下,炸裂地球需要多少氚氘元素!
  •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一個被美國核爆了67次的國家
    馬紹爾群島的所在地理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德國所在同盟國集團宣戰,日本也趁機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進攻德國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比如1914年日本向山東膠州灣的德軍發動進攻
  • 原子彈爆炸時,跳入水中可以保命麼?看日本核爆倖存者是怎麼說的
    那顆遮天蔽日的蘑菇雲就好比是死神的鐮刀,一旦爆炸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收割無數人的生命。世界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就是日本,當年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幾乎是把廣島和長崎徹底摧毀了,很多人在重溫那段歷史時總忍不住想,要怎麼才能在核戰中倖存呢?原子彈爆炸時,瞬間跳入水中能保住性命活下來嗎?對此,日本長崎核爆倖存少女給你答案。
  • 氫彈和原子彈根本不是一個等量級,威力要大得多,技術難度也更大
    圖3: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蘑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這顆原子彈以鈾235為原料,爆炸當量為2萬噸TNT,實際爆炸威力為1.3萬噸。投到廣島後,蘑菇雲高達18000米,距爆炸中心12平方公裡半徑以內的建築物全被摧毀,廣島全市60%的建築被毀,當天即有7萬人死亡,算上後續因輻射而死亡的人數,死亡總數超過20萬。
  • 1967年中國首顆氫彈爆炸:大膽採用轟炸機空投
    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氫彈的爆炸成功,是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又一個飛躍。這是氫彈爆炸的資料照片。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成功地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後,科學技術人員激發出向研製氫彈奮鬥的極大熱情,但當時也只知道氫彈的一般原理,即用原子彈當扳機,先將原子彈起爆,爆炸產生的百萬度以上的高溫,將使氫彈的熱核材料產生劇烈聚變,釋放出更大的原子能,使溫度和壓力極度升高,因而產生更大當量的爆炸。但更深層次的原理和方案當時還不知道。怎麼辦?
  • 末日生存說明書:核爆後的一小時你該怎麼做,之後的人類文明會怎樣...
    幾個月後的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試驗,20天後1945年8月6日8:15:43,美國九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投放在日本廣島的僅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小男孩,
  • 人類歷史上首次水下核試驗,核爆中心的軍艦瞬間汽化
    「十字路口行動」是自1945年7月 「三位一體」引爆後的第一批核試驗,1945年8月9日「胖子」轟炸日本後的第一批核爆,旨在測試原子彈爆炸對海軍戰艦的影響。 「貝克」引爆後產生驚人力量,將200萬噸海水和沙子捲入空中,形成一個高6000英尺(約合1828米),直徑2000英尺(約合609米)的水柱,水柱壁厚度達到300英尺(約合91米)。在引爆點附近的22艘測試用戰艦上,美軍放置了57隻豚鼠、109隻大鼠、146頭豬、176隻山羊和3030隻小白鼠,最後有35%的動物死於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或者輻射。
  • 《馬蘭謠》開播 展現核爆專家泉州人林俊德傳奇一生
    展現核爆專家泉州人林俊德傳奇一生《馬蘭謠》昨晚央視一套開播  林俊德劇照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林俊德」的頒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