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之問問了什麼?為什麼在臨終時才提出來?

2020-08-27 雲鋒工作室

2005年,溫家寶總理去錢學森家看望錢老。在談話中,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的來由。錢學森之問與李約瑟難題一脈相承,它們都是對中國科學的關懷。


  「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眾所周知,中國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現振興中華,復興民族的宏偉目標,絕對離不開先進的、現代化的教育,絕對離不開一批又一批傑出的、真正的知識分子。

  談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問題,這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中國當代教育的改革已經有40多年了。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迴避的是,今天的中國教育同樣存在著許許多多讓人痛心疾首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深層次的。例如應試教育、學術腐敗、論文抄襲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難以突破的瓶頸。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至今仍然還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為什麼目下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麼中國的教育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正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這樣一個特定歷史背景下,才發生了新中國老一代著名知識分子錢學森振聾發饋的「之問」了。這個「之問」的確問的好,他代表了錢學森這位憂國憂民的傑出老科學家對過去中國教育現狀的嚴重不滿,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沉痛反思與無奈,也是對中國落後教育現狀的呼籲和吶喊!更是對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切身重託和希望!


  然而,自「錢學森之問」後的15來,我國的教育改革究竟又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又有什麼樣的作為呢?回答是遺憾的。如果還不能從根本上對中國教育進行脫胎換骨的創新與改革,那麼,就完全可以斷定,我們的教育與國際先進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要實現科技興國,人才興國就會成為一句徹頭徹尾的空話!

  因此,「錢學森之問」,既是一個「科學之問」、「教育之問」,實際上,更是一個「體制之問」

相關焦點

  • 這才是真正的「錢學森之問」
    據稱這是錢老生前在各種場合不止一次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但是,至今無人能夠嚴格地提供這句話的出處。錢學森之問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個傳言的緣起是一個事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05年7月29日在北京看望了94歲的錢學森。
  • 這才是真正的「錢學森之問」!
    據稱這是錢老生前在各種場合不止一次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但是,至今無人能夠嚴格地提供這句話的出處。 錢學森之問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深切緬懷錢老,緬懷他的科學精神和崇高人格,還有他的那句振聾發聵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11位教授的公開信旨在呼籲重視先進的、現代化的教育並推進教育改革,演繹出來一個「錢學森之問」是用來加重公開信的分量。 從此,被演繹出來的「錢學森之問」本身也被不斷地演繹。
  •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錢老是「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個標杆、一座豐碑。2005年,溫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錢學森之問」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
  • 「錢學森之問」,或許是個偽命題!
    問題一:什麼是「錢學森之問」?關於什麼是錢學森之問,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其主要含義包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 「錢學森之問」的標誌內容。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發出追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此即為著名的「錢學森之問」。2.
  • 「錢學森之問」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問題來源所謂「錢學森之問」,就是錢老生前在各種場合不止一次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回憶:30年前,父親提出第六次產業革命,提出基於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問題,提出知識密集型農產業的思考,學術界對這些理論反響不大,基本上無人關注無人踐行,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才明白,自己不僅要提出理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所以才有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對得起「錢學森之問」
    摘要中青評論建設一所怎樣的大學,才對得起錢學森先生留下的寶貴精神,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相關地方決策者與公眾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這些天,一所新的高校正在籌建的消息,吸引了輿論關注。那麼,「錢學森科技大學」究竟是什麼性質呢?是政府出資籌建的公立大學,還是民營資本設立的民辦高校?隨著媒體的追問,這所擬籌建的新大學逐漸揭開面紗。多家媒體報導顯示,該大學系地方招商引資項目的附加項目,是「和企業正在談的項目」。
  • 成立錢學森科技大學?先問問教育部答不答應,個人不能冠名大學哦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長期以來,學界尤其是教育界,一直非常渴望解答這個問題。而最近的一則消息,似乎讓人看到了「錢學森之問」的解決之道,那就是據說「錢學森科技大學」即將成立。
  • 梁孟松的辭呈和錢學森之問
    200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老問的很直白了,再翻譯的更具體點,錢老其實問的是,為什麼發展了這麼多年,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還沒有超過錢學森呢?為什麼也沒有人超過楊振寧呢?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於無形中解答「錢學森之問」,這是參會專家學者的共識。作者並未指明試圖通過錢學森教育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等)解答「錢學森之問」,但在三條故事線中卻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 錢學森與清華大學之情緣
    且為易於選課起見, 似可仿照上屆航空工程之生辦法於五月間放洋, 先入暑校習畢各項大學部未了課程, 俾研究部求學時可減至一年或年半, 可否之處仍祈酌核, 至於錢君在國內服務之指導似不必令其遠道來贛面商, 請將其在校時成績單及報考相片抄寄一份備查俾可函介先至京杭廠實習,候有便時再約其晤談也, 再者......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他是航天之父,飛彈之父,航天、飛彈等名詞均是他發明的;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帶領團隊發射了中國第一枚飛彈、第一枚火箭、第一枚核飛彈,讓新中國挺直了腰杆; 他提出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能為「錢學森之問」找到答案嗎?
    這次用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名字來命名一所未成立的大學,目的性很明確那就是要培養出像「錢學森」一樣的大師級的頂尖人才,回答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所謂「錢學森之問」主要是指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學森先生的發問是對整個教育界的一次刺激。
  • 大成智慧教育,回答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2005年,溫家寶總理去探望錢學森。在談話時錢學森說到: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雖然如今我們的高等教育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錢學森之問仍然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在今天,為什麼我們培養出的傑出人才依舊不多,獲得諾貝爾獎的專家學者依舊鳳毛麟角呢?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要全民追星?明星決定誰的未來?
    定稿「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讓「錢學森之問」成為輿論焦點的,是2009年11月11日,錢老逝世11天後,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的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教育造成的後果大約三十年以後才能出來。教育涉及每個個體的一生,涉及群體的是一代人。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古訓是人們總結的真理。
  • 他是錢學森老師,與華羅庚創辦數學競賽,臨終前的舉動讓國人淚目
    在父親臨終之前,他留下這樣的遺囑:「不要使種孫輟學,他大可造就」。為了達成父親彌留之際的這個心願,傅種孫的母親陳氏,以養蠶、紡織、刺繡為生,無論家中多麼貧困,從來都沒有過讓兒子輟學的念頭。從小聰慧刻苦,思維敏捷的傅種孫,自然也不敢辜負父母的一片心血。
  •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讓「錢學森之問」成為輿論焦點的,是2009年11月11日,錢老逝世11天後,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給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及全國教育界發出的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教育造成的後果大約三十年以後才能出來。教育涉及每個個體的一生,涉及群體的是一代人。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古訓是人們總結的真理。
  • 錢學森之問有答案了?官方宣布正式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
    錢學森在我國的科學界,可以說是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的,除了本身在科研領域為我國做出的傑出貢獻之外,錢學森也對我國的教育非常的關心,並且在生前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34歲才上大學,40歲拿到碩士學位,後成為教授
    在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上,被譽為「火箭之王」「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今天介紹的就是他的兒子,34歲才能上大學,40歲拿到了碩士學位,現任多所大學教授的錢永剛教授。回國之後,中科院安排錢學森到東北參觀,當時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的陳賡邀請錢學森吃飯,陳賡詢問他:「我們國家到底能不能造飛彈」錢學森爽快的說:「為什麼不能,外國人能造,我們怎麼不能,我們不比外國人少一截」,就這樣堅定的一句話,讓當時連卡車都製造困難的中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的航空航天道路。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我也找到了「錢學森之問」答案
    日前,一則「重磅」消息引起不少人注意:湖南瀏陽正在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作為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曾在2005年就高等教育發表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