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墨羽楓香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1
隔夜,海外金融市場並不平靜。
美股市場,納指、標普500均漲超1%,道指上漲0.61%。而黃金繼續走高,最高升至1974.9美元/盎司,續創歷史新高。
美元指數再度走低,盤中一度跌至93.1678,創下2年以來最低記錄。從5月18日以來,美元指數從100左右,自由落地般地下滑至93左右,跌幅足足有7%之巨。
再看美債,集體普跌。其中5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首次跌破0.25%,創歷史新低。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度下跌1.19%,跌至0.574%,離3月8日的0.502%歷史最低水平僅一步之遙。
昨夜,美股、黃金繼續狂歡,而美指、美債繼續走弱,主要導火索是美聯儲最新的議息會議,給金融市場定了防水的調。先是會議聲明,接著是鮑威爾的新聞發布會,亮點頗多,值得回味。
第一,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0.25%。這一條是廣泛符合市場預期的,因為負利率對美國傷害太大,另外當前的經濟環境又不支持加息。
第二,美聯儲重申上月所說的「至少」會維持當前購債的力度。即「在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將至少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其持有的美國國債和機構發行的住宅和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維持平穩的市場運作。」
這一點給足了市場信心——美聯儲會繼續大放水,力度還不減。
過去幾個月時間裡,美聯儲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寬鬆計劃,導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短時間內急劇膨脹,這其實限制了美聯儲在短時間內進一步加大資產購買計劃的可能。
但美聯儲繼續鴿派,傳達出維持當前寬鬆力度的信號,美股自然狂歡。其實,美聯儲從3月份開啟大放水以來,已經把美股以最短時間內推升到了一個絕對的高度。其中,納指已經從底部反彈了53%。
「無底線」的美聯儲,導致美股引領全球金融市場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反彈。接下來,美股還會繼續在水中大狂歡嗎?
市場似乎還在等待經濟基本面這一定價因子。
2
對於經濟,美聯儲打了提前量,潑了一盆冷水。鮑威爾在發布會上,如是說:
當前的經濟下行十分嚴峻,美國二季度GDP萎縮可能會出現創紀錄的最大幅度,經濟發展路徑異常不確定,而經濟路逕取決於政府行動的水平。
他還表示,新冠肺炎病例增長令經濟承壓的跡象,病例激增意味著美國進入了新的階段。高頻數據顯示復甦的速度已經放緩,放緩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不是短期的。
鮑威爾口中的高頻數據,包括美國當周失業金領取人數,又開始抬頭向上了。如圖:
總之,鮑威爾的言論,用大白話來講:新冠疫情在美國瘋狂肆掠,嚴重拖累美國經濟,接下來經濟V型復甦可能不要想了!
美國二季度經濟的最終表現,今晚8點30分就要出爐了。當前市場預期第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可能錄得-34.8%,創1940年以來最糟紀錄,前值為-5%。
下滑34.1%,什麼概念?中國經濟將是100年來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體。
我想起了一句話,百年未有之大局。
下午,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已經披露最新經濟數據——第二季度未季調GDP初值同比降11.7%,為1970年以來最低水平,預期降10.9%,前值降1.9%。這是遠遠低於市場預期。德國DAX指數已經跌超2%,其餘歐洲市場紛紛跳水撲街。
回到美國,二季度經濟表現究竟會怎樣呢?可能,不會好。我們看看美股股指期貨表現:
3月底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反彈至此,需要看到經濟復甦的跡象。如果沒有,甚至超預期惡化,光放水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股市恐怕還將遭遇新一輪動蕩。
3
最後,我們來看亞太市場。恆指尾盤跳水1%,最終收跌0.69%。另外,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印度SENSEX30等指數跌超1%,日經225小幅收跌。
A股方面,三大指數在尾盤又有小幅跳水跡象,三大指數齊齊收跌,創業板更是跌近1%。雖然這兩天,滬深兩市成交額重回萬億大關,但相較於7月初的1.6-1.7萬億的量能還有較大距離。
沒有平均1.5萬億的量能,逆轉當前的指數頹勢,其實會比較難。並且,7月15日以來,大盤指數暴跌一輪,反彈一波,再暴跌,再反彈。注意趨勢,滬指走勢一波比一波低。
其實,A股同樣從3月底跟隨美股來了一波像模像樣的大反彈。創業板指直接飆升了45%,滬指直接從2646點直飆3458點,非常瘋狂,儼然大牛市來了。
但是,經過管理層多輪降溫以及互關領事館等黑天鵝衝擊下,股市似乎也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站在當下,我們需要關注兩個大的宏觀變量。
第一,中美關係。
中美博弈主題,是自2018年以來,美國挑起貿易摩擦之後,金融市場關注的主要線條之一。從市場角度看,毫無疑問更喜歡「合」,而非「鬥」。當兩國有貿易摩擦升級的苗頭,市場會倍感緊張,出逃避險。如果進一步加劇,風險偏好會再度受挫。
雖然中國經濟隨著控制住了疫情率先修復,但大國關係交惡,會讓市場對經濟恢復的強度和持續性產生一些擔憂。
看到以下這一則新聞:是不是應該認真思考這一宏觀變量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和衝擊呢!
第二,貨幣政策。
7月31日,高層將召開年中政治局會議,主題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會對貨幣政策進行重磅定調,是繼續寬鬆,還是邊際收緊?似乎後者的概率不小。
在6月18日上海陸家嘴論壇上,易剛說了這麼一段話: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範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後遺症」,總量要適度,並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那時,當全球央行還在討論如何進一步放水,刺激經濟的時候,中國央行已經在謀劃政策工具退出的問題了。確實夠鷹派!
那麼,到底下半年貨幣政策會如何定?結果,明日見分曉。
最後,我們在觀摩一下外資近來的動向。今日再度大幅淨流出63億元,最近13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總計淨流出超過530億元。可見外資對待後市整體是比較謹慎的。
作為散戶,同樣需要思考,真實評估中美關係、貨幣政策等宏觀變量,並綜合外資、成交量等指標,做好倉位管理。當下,要避免滿進滿出,反覆被摩擦的尷尬。
這會,歐美股市集體跳水,富時A50期貨在15點後小幅跳水,幅度不大。但經歷今晚可能動蕩的一夜,明天會來新一輪黑色星期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