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善世了解,在阿里,HRG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升業務leader們的員工管理能力,小到如何歡迎新員工,如何與員工進行績效談話,大到如何與員工say goodbye。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怎樣批評一個人,正是基於這次談話的啟發。我相信,「如何批評員工」一定是一個合格管理者必備的基本功,也一定有內在的邏輯可循。「批評」這件事情,如果做得好,也能產生巨大的生產力
01
為什麼我們害怕批評別人
據善世了解,很多性格溫和,或者不擅溝通的人,都不願批評人,因為他們害怕衝突,認為衝突是不好的。
我們往裡再想一層,害怕衝突的人實際上是害怕局面變得不可控,從而對團隊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
但真的是這樣嗎?
實際上,衝突水平與團隊績效的關係,早已經被研究。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看,衝突水平和團隊績效是一個倒U型曲線關係。
在善世看來,沒有一丁點衝突的組織,一定是一潭死水,沒有活力。當然一個組織天天爆發衝突,那也幹不了正事。
所以,在善世看來,對於衝突,我們要秉承的觀念是:合理的衝突水平是有助於提升團隊績效水平的。
02
批評=刷新
卸下了上面的心裡包袱,我們再具體來看下,怎樣批評一個人?
這裡有兩個公式送給大家。
第一個公式,批評≠責備。
責備的字面意思是批評、指責,它強調的是做錯了什麼,強調的是過去。而批評,一定是要強調怎麼做對,強調的是將來。
第二個公式,批評=刷新。
有一個動作,我們每天都會做。當我們使用微博,需要獲取新的資訊的時候,我們只要一下拉,界面就會刷新。
在善世看來,你完全可以把批評想像為這個刷新的動作。你的批評是否有效,關鍵是看有沒有幫助對方實現刷新。
03
五步批評法
對批評有了正確的理解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掌握科學的批評方法,我把它總結為「五步批評法」。
先來看下是哪五步。
第一步:控制環境
第二步:定義問題
第三步:刷新動作
第四步:設定反饋點
第五步:完成重啟
我們來看下,每一個步驟的含義及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步,控制環境。
首先,要第一時間批評,不能攢著說。
大家不妨做個換位思考:如果你負責核算員工工資,不小心把一位員工的工資算錯了。這時候,你的上級並沒有馬上批評你,而是在1個月以後,突然提起這茬,你怎麼想?大部分人可能覺得領導是想秋後算帳吧。
所以,一定要在問題暴露的第一時間批評。如果因為害怕衝突,在該批評的時候不批評,反而不利於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
其次,儘可能縮小批評的範圍,儘可能一對一批評。
這點非常好理解,批評要私下,表揚要公開。
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也會看到,有的領導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表揚員工的時候,生怕員工會翹尾巴,含含糊糊,偷偷摸摸。批評員工的時候,恨不得全公司都知道,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個讓其他員工「不犯同樣錯誤」的學習機會。
這種情況,只能說無知者無畏。
有一種情況另當別論。領導把A和B都叫來,當B的面,對A進行嚴厲批評,看似是在批評A,實際是在批評B,讓B能內省。當然,這種操作,非高手不建議使用。
第二步,定義問題。
定義問題,就是把問題徹底搞清楚。我們不僅要知道真相,而且要知道得比當事人更多,這樣的批評才會有理有據。
這裡要提醒的是,即使我們做了全方位的調查,也要和當事人確認下事情是不是這樣的。
首先,開門見山表達你感到不滿的行為。常用的句式:今天我找你來,是有件事情和你溝通。我對你的XXX行為不滿意,我想和你談談。
這裡注意,千萬不要使用「三明治」法。
說完第一句話後,你可以緊接著問:當時發生了什麼?當他總結完了,你可以接著問:你怎麼看這件事?
這句話問完後,當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你就不應該批評了,教他怎麼做對就好了。如果員工沒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你就要繼續發問:你都試了什麼辦法、需不需要我做什麼?還有嗎?
第三步,刷新動作。
所謂刷新動作,就是告訴員工怎麼做才能做對。
定義清楚了問題,員工也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接下來,你就要告訴他,怎麼做才能做對,幫助他實現刷新。
如果說前面幾個步驟是「軟實力」,那麼這個步驟考驗的是管理者的「硬實力」,一句話總結就是,你必須能有效指導下屬。
第四步,設定反饋點。
刷新只是幫助員工找到了扣動的扳機,你還要看員工能不能把子彈打到靶子上,打到靶子了,給肯定給表揚,沒打到靶子,繼續輔導。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設定反饋點。
比如,「我會密切觀察你這2周的表現,兩周之後,你提醒我,就你兩周的情況,我再給你反饋一次」。
這時候,如果他改了,就給他一個正反饋,幫助他把行為建模,如果他沒改,就重新進入輔導那個環節。
這裡還要提醒的一點,設定好反饋點後,一定要多說一句,讓員工來找你。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員工建立責任感。
第五步,完成重啟。
到這一步,批評的工作基本完成了。這一步,是個加分項。
據善世了解,人都是感性動物,再藝術的批評方式,被批評了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到沮喪。這個時候,管理對方離開那個瞬間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把這個瞬間叫做重啟。
這個重啟怎麼做呢?
有一個竅門:批評的最後一句話,一定要讓他來說。比如,你可以問問他:這是現在的情況,你來說說你的想法唄。
我們要把這件事變成對方的理解,讓對方找到掌控感,當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他就重新找到了掌控感,而掌控感最終會讓他變得更加有自信去完成目標。
最後的話
批評被很多人認為是貶義詞,很多人認為「挨批」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但作為管理者,繞不開、也不能繞開這個詞。
據善世了解,富有建設性的批評,不僅不會傷感情,反倒能幫助對方成長,只要你能掌握以上的這些基本動作。
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用「刷新」來代替「批評」。當你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可以說:「來來來,咱們來刷新下」,當然,你也可跑到領導那去說:「來來來,想請領導幫我刷新下」。
你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因為這麼一個詞被重新定義了。
「刷新」這個詞,是這篇文章最想交付給你的東西。
-THE END-
來源:本文綜合網絡編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僅作分享用途。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