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惠心
2007年全球三大PC巨頭惠普、戴爾、聯想之間的爭霸戰將變得更加驚心動魄,而結局難料。
計世網 根據IDC全球最新排名:惠普以18.1%的市場份額奪得PC霸主,Dell 以14.7%的份額緊隨其後,聯想以7.3%暫居第三, Acer 以7.1%處第四位。雖然從實力上看,惠普、戴爾、聯想三者之間的差距明顯,但各自都懷揣著稱王稱霸的野心,並步步為營地執行著其徵戰路線圖。
經過多重調整、養精蓄銳後的惠普,其穩踞PC霸主地位的實力畢現;而曾經不可一世的PC大佬戴爾,如今卻身陷重重困境。但其創始人麥可·戴爾親自出山,其力挽狂瀾的決心和積極謀變的行動讓業界側目;聯想將承受著併購IBM PC的持續性陣痛,堅定地執行其全球化擴張戰略。全球PC爭霸戰事不斷,而結局難料。
決勝全球化布局
惠普、戴爾、聯想三大國際PC巨頭之間的爭霸,很大程度決定於各自的全球化布局和運營能力。而在這一點上,惠普頗具優勢。可以說,惠普的復興較多地受益於其漸入佳境的國際化運營能力。而相比較而言,戴爾和聯想都存在不足。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無論是戴爾還是聯想,其目前的銷售份額中,本土所佔比重都顯得過大,而惠普的收入中有65%來自北美以外的市場,尤其是一些新興市場。
有分析師認為,戴爾增長乏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過分依賴北美市場,而忽略了歐洲、中東、非洲等增長最快的地區。
為了應對這種不利情況,2月15日,戴爾宣布聘任代工廠商Solectron的執行長Michael Cannon出任新設立的全球運營總監一職,直接向麥可·戴爾本人報告。Cannon國際運營經驗豐富,尤其擅長控制成本和增加效益。而為了滿足東歐、亞洲等快速增長市場的需求,戴爾計劃在波蘭、印度、巴西設廠。
對於大中華區仍獨撐局面的聯想來說,最大的麻煩來自美洲。聯想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佔聯想總銷售額三成的美洲業務仍然沒有走出虧損泥潭,銷售量下跌4%。聯想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美洲市場的銷售,是與IBM個人電腦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但自1999年以來,IBM就放棄了零售市場,將業務重心集中於商業客戶。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聯想在美洲市場個人消費領域,不得不「從頭開始」,回歸IBM放棄的零售市場,加強品牌塑造,贏回流失的客戶。
今年2月份,聯想先後宣布將在美國零售店Best Buy和Circuit City裡出售筆記本電腦,希望此舉可以幫助聯想在美國扭虧為盈。雖然目前零售和網絡銷售只佔美國總銷售的一小部分,但聯想希望兩年後這些渠道的銷售能佔到聯想大中華區以外銷售收入的一半。但也有分析師認為,雖然聯想明智地選擇通過零售店爭取小企業客戶,但由於零售店的買家範圍很廣,聯想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必須加強其市場宣傳的力度和進一步提高其產品性能,最終贏得客戶。
爭奪消費市場
根據IDC的數據,全球商用PC市場和消費PC市場的份額約為60%∶40%。但是近年來看,商用市場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而消費PC的增長卻呈現出強勁的勢頭,其市場份額正漸漸逼近商業市場。毫無疑問,PC三大巨頭在消費市場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在整個PC產業向筆記本電腦傾斜之時,惠普已提前完成了PC業務向個人消費電腦的轉型,並且惠普早早地與Best Buy、Circuit City等全球零售店建立了廣泛的關係,這使惠普在向消費用戶出售PC方面比戴爾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戴爾仍偏重商業用戶。根據戴爾公司的官方數據,戴爾總收入中只有15%來自於個人電腦銷售,顯然和這個PC消費化的時代格格不入。業內分析師認為,大力拓展消費市場是戴爾擺脫困境的當務之急,而戴爾一直固守的單一「直銷模式」正成為最大的桎梏。
雖然有些晚,也有些慢,但戴爾的變化還是有目共睹。在美國的達拉斯,戴爾的第一個體驗店已經開張,位於紐約Westchester County的第二家店也計劃在3月底前開門營業。2月7日開始,作為消費業務戰略的一部分,戴爾公司網站上開始銷售索尼公司生產的兩款Bravia液晶電視機; 2月16日,戴爾宣布,已經僱傭摩託羅拉手機部門總裁Ron Garriques掌管該公司新成立的全球消費者部門,並推出了Dellideastorm.com網站,傾聽普通消費者對產品的需要。
聯想和市場份額前兩名的惠普、戴爾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這讓聯想公司如坐針氈。2006年11月,聯想正式宣布,將在全球啟動重組計劃,重點即是推進交易型業務(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市場的業務)。
寡頭懸念
在IDC最新公布的PC廠商的市場佔有率排名中,Acer連續三年都是增長最快的公司,全年出貨量增長了37.1%。相比之下,聯想市場佔有率可以說幾乎原地踏步,僅從6.9%增長至7%,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到0.5個百分點。
Acer強勁的勢頭甚至還被華爾街分析師Toni Sacconaghi看中,認為戴爾要重振雄風,應該將其收購,進而提升在亞洲和歐洲市場的地位,還能獲得強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線和大量的銷售渠道。但此前戴爾很少進行大型併購,在惠普、聯想前後夾擊的情況下,是否會打出「非常規」牌,目前還不好說。
而國際化進展不利的聯想在國內也越來越感受到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前穩固的三級以下市場面臨惠普的激烈競爭。惠普在2006年渠道方面獲得長足發展,目前筆記本電腦在全國建立了1710個零售店面,遍布全國280個城市。而憑藉可以本土研發、生產、銷售的一條龍優勢,惠普還打起了價格戰,提高惠普品牌在一、二級市場外的認可度。但業界分析人士認為,是否能撬動聯想在三四年前就開始覆蓋的市場,惠普還需市場檢驗。
PC業正處於壟斷競爭向寡頭競爭演進中,充滿諸多的不確定性,而最終的結果與現在各巨頭的戰略和戰術執行息息相關。因此,無論是惠普、還是戴爾、聯想目前都處於枕戈待旦、銜枚疾走的狀態。
可以肯定,惠普、戴爾、聯想三巨頭的排位爭霸戰在相當長時間內還將繼續下去,而結局充滿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