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號「半導體行業觀察」 作者:蔣思瑩
在半導體產業鏈中,材料是半導體行業的基石,材料的發展在半導體的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之,眼下日韓貿易之間的局勢,使得半導體材料備受關注。
報導顯示,由於受到日本半導體原材料的出口限制,韓國相關企業已經開始尋求其他合作夥伴。在這當中,就包括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創新論壇上,據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世江介紹,在日韓貿易競爭的背景下,使得韓國企業不得不重新考慮供應商體系的搭建,這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市場機遇。
據悉,多氟多在氟、矽、鋰三個元素細分領域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產品布局在無機氟化物、電子化學品、鋰電池及材料、電動汽車四大領域。在其發展的30年中,多氟多走出了一條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的道路。李世江表示:「目前,多氟多擁有500多項專利,這些專利有兩個特點,首先大部分都是發明專利,其次這些專利大部分在多氟多實現了產業化,這也是多氟多的核心競爭力。」
在多氟多進行創新化過程中,公司開發出了兩個標誌性產品——六氟磷酸鋰和電子級氫氟酸。
眾所周知,作為半導體的關鍵材料,氫氟酸起兩個作用,一個是蝕刻劑、一個是清洗劑。在過去的時間裡,矽作為半導體的主要材料,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矽片的發展離不開基於氟的刻蝕技術。正如摩爾定律,刻蝕線寬已經從65納米、40納米、28納米、20納米,發展到了現在7納米、5納米,甚至是3納米。由於線寬越來越窄,在進行蝕刻時,對電子化學品也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對電子級氫氟酸要求越來越嚴格,電子級氫氟酸裡面的雜質含量,從最開始的ppm級發展到了ppb級別。但是,當半導體帶寬從7納米進到3納米時,ppb級也不能滿足半導體刻蝕所需要的精度了,於是ppt級別的電子級氫氟酸開始被採用。這就是氟、矽之間相互作用,對半導體發展的影響。
李世江認為,半導體工業是人類智慧集中程度最高的工業。多氟多所生產的電子級氫氟酸產品已然滿足半導體工業的需求。但他也表示,由於半導體工業的特殊性,這些產品很難做,並且這些產品驗證時間很長。多氟多稱之為是擁有高風險、高技術難度和高附加值特點的三高產品。
多氟多一直以來在氟化工方面默默耕耘,李世江介紹:「目前我們的電子級氫氟酸已經做到了ppt級,實現了電子級產品中國造,超淨高純ppt級電子級氫氟酸的研發成功也是中國民族工業崛起的一種標誌。多氟多所生產的電子級氫氟酸已經開始向韓國出口。」
除此之外,多氟多在半導體新材料方面還有很多產品。據介紹,多氟多半導體新材料共有兩大類,一類是溼電子化學品,一類是乾電子化學品。溼電子化學品以電子級氫氟酸為代表,多氟多研究了電子級硫酸、電子級硝酸、電子級雙氧水等一系列產品。在乾電子化學品方面,多氟多生產了包括電子級的矽烷、電子級的三氟化氮、四氟化矽等產品。在產量方面,李世江介紹:「多氟多將形成年產20萬噸溼電子化學品和1萬噸乾電子化學品的產能。」
同時,李世江也提到了目前半導體新材料在國內發展所遇到的問題。李世江表示:「目前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人不相信中國人能做好這些產品,這是很遺憾的。一方面今天我們為電子級氫氟酸產品進入韓國市場感到慶幸和自豪,另一方面我們非常多的產品是通過進入國外市場反過來往國內市場推進,這是不正常的。」
六氟磷酸鋰是多氟多另外一個標誌性產品。六氟磷酸鋰是鋰離子電池關鍵原材料。據介紹,多氟多通過八年多艱苦的努力將其生產的六氟磷酸鋰實現了產業化,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李世江介紹:「多氟多六氟磷酸鋰產業化後,國外企業為了打壓中國企業,把價格大幅下滑,售價從100多萬下降到現在的10萬元一噸,多氟多憑藉在氟化工方面的產業優勢頂住了壓力,目前全國市場佔有率30%。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鋰產品沒有被國外打垮,不僅僅替代了進口,而且現在還替代了日本和韓國,成為全國最大的六氟磷酸鋰生產企業。」
這兩大標誌性產品的推出,為多氟多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為了適應目前市場上的需求,多氟多也推出了一條產業鏈,即以新材料體系為支撐,以新能源汽車為引領,以鋰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全產業鏈,簡言之即以「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構成完整的產業鏈。
李世江強調新能源汽車是引領的作用,新材料是支撐的作用,鋰電池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產業規劃上,多氟多的重點是新材料,李世江稱新材料是多氟多的根據地和護城河。他表示:「新材料方面做好了才可以為鋰電池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鋰電池也是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重點。目前企業形成了積極發展新材料,有序發展鋰電池,穩健發展電動車這個思路。」
在談及公司未來願景時,李世江表示:「今年我們大概有幾千萬乃至上億的銷售收入,將實現翻番增長。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產業規模及銷售收入也將不斷提升,明年達到兩億多,後年是五億,再往後可能是十幾、二十億。」
由此,我們也看到了一個正在快速發展中的民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