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蔥蘢,山水滿懷詩意,東豐縣居民們的生活質量隨著城鎮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但拉拉河周圍的父老鄉親們依然保留著勤勞農作的傳統習慣,在山河泥土的環繞間茁壯成長。
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
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是農民畫的發源地,這是一系列明朗歡快的藝術作品,形象質樸而色澤飽滿,講述著一則則田間地頭的生活趣事。王金玲是農民畫工坊的骨幹之一,我們展開採訪前她還坐在桌前靜靜地畫著畫,神情專注而舒展,她說畫畫是她一天中最感到幸福的時刻。
最幸福的時刻
「世界是美的,畫畫能養顏養心」
王金玲與我們見過的多數農村女性不太一樣,同樣樸實平淡的生活裹挾著傳承非遺文化的責任感,但這並沒有給她帶去沉甸甸的壓力,反倒是藝術的薰陶帶給她格外昂揚的精神氣。
創作農民畫的王金玲
平日裡要按時照顧家裡的農作與收成,忙時勞作,閒時一有空她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有時為了準備參賽作品加班加點,畫到後半夜也在所不辭。「我希望我的畫能把家鄉的景色帶給更多人。本來用眼睛可以看到真實的,但很多人看不到,我們把真實的東西放進畫裡面,把快樂帶給大家。」
畫裡是她們開心的日常
談及畫畫給她生活帶去的影響,除了成為生活中最大的喜悅與幸福,王金玲還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畫畫是可以美容養顏的,世界是美的嘛,為什麼不把這些美好展現在畫裡呢?畫的越多你就越能感受到美,也會慢慢改變自己的狀態。總比天天打麻將強多了。」她一邊說著一邊笑了起來,眼睛像兩個彎彎的月牙。
畫畫是可以美容養顏的
除了繪畫,唱歌跳舞也是她的熱愛所在。「也會有靈感卡住的時候,」她說,「思路卡住畫不下去的時候我會聽聽歌,歌詞都是有畫面的嘛,好的音樂能帶來靈感。」
「這輩子沒學夠,哪裡能學習我都去」
第一次接觸便對畫畫與藝術燃起濃厚興趣,「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我家父親是木匠,做家具有時候貼貼花,我看到了特喜歡,沒事我就會去幫忙貼,也會往本子上對著畫。姥姥和奶奶手特別巧,她們會做四方枕頭,在底下做刺繡,我也跟著學。」兒時的王金玲受困於家庭環境沒有學習門路,但這並沒有攔住她堅持畫畫的腳步。
「那時沒有好的材料,顏料、畫布這些都沒有,我都是找到什麼就在什麼上面畫。」其他同學沒用完的鉛筆與蠟筆頭都被她收集起來,寫完的作業本的空白區域、長輩們抽完煙的紙殼子,只要有落筆之處都是她的藝術創作天地。
小時候王金玲的畫畫工具
小的時候王金玲喜歡畫古裝,而相關的圖案只有電視機上有,為了看黃梅戲、京劇一類的節目,她常常去縣裡唯一的一個電視機前守著,被長輩恐嚇「眼睛還要不要了?再看要瞎了」,她也充耳不聞,堅持看完戲曲之後立刻回家把人物形象畫在小紙片上。
王金玲年幼時期的作品
因為整天在家裡的小飯桌上畫畫,童年的王金玲吸引到了鎮上的一大群小朋友,陪她一起畫。有時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材料了,大家就對著一面玻璃哈氣,讓玻璃面泛起厚厚的一層霧,小朋友們嘻嘻哈哈,用手指在玻璃上畫出他們眼裡的童話。
儘管對藝術充滿熱愛與天賦,因為家裡覺得我是女孩子,家裡也不願意供王金玲去讀書。小學畢業以後想學畫畫找不到門路,她只能通過一切校外的機會學習。「我就是做夢都想畫畫,從小到大就是自己的夢想,家裡不供我上學,我就自個兒在家看啥畫啥。如果外面哪兒有培訓班,不管在哪兒我都去,一次都不落下。」
每一次創作都是享受
「感覺我這輩子吧,就是學沒學夠,看啥都想學。」對學習的熱情與堅持讓她變得多才多藝,也更懂得感知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與幸福。
「要想畫好畫啊,你要走到大自然裡去」
從兒時自學畫畫一直堅持到了結婚前,開始為家庭生活操勞以後,畫畫的愛好雖然從沒放下,但也慢慢淡出了王金玲的生活。除了偶爾有小朋友來請她幫忙完成繪畫作業,她鮮有再拿起畫筆。
農忙時的王金玲
與畫畫結下的深深緣分讓她們在二十年後再次相遇。2014年,已是四十多歲的王金玲由朋友介紹又一次去到當地農民畫館學習,多年前被淹沒的藝術天賦在紙筆下重新被喚醒。「我像是重新活了一次,畫畫讓我又變年輕了。」王金玲興奮的和我們分享著能夠再一次畫畫的喜悅。
農民畫夢想工坊
「起初我不算太喜歡這個農民畫,我以前喜歡國畫裡的山水和人物,那種瞅著特別好看、大眾型的。剛開始接觸農民畫感覺像是小孩都能學會,但深入學習以後,才知道並不是這樣。農民畫是特別深奧複雜的。」
顏色鮮豔的農民畫
「你說我們平常種地,家裡種的苞米呀、豆角啊、茄子、黃瓜啥的,我們每天都記載這些、吃這些東西吧,但我們不了解它。接觸農民畫以後,我們需要了解這些東西具體長啥樣、葉子上有幾條線、黃瓜上面有多少刺、開的是什麼花,你得投入到大自然、走到大自然裡去細細了解,你得帶著這些東西一起走進畫裡頭了。」
農忙時的王金玲
「我們農民畫就是這點好,以前我們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學習農民畫以後我們變聰明了、思想也擴大了,學習這些東西把我們自己都改變了。不像以前忙裡忙外一家就只有房前屋後這點小事,現在開拓視野了,大自然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啟發我們創作的靈感。」她說。
農忙時的王金玲
現在王金玲畫畫使用的材料是水粉和宣紙,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至少起稿、上色、勾線三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任何一個步驟畫不好都會影響整幅作品。
農民畫步驟-勾線
問及她最拿手的畫畫步驟,王金玲謙遜的目光透露著堅定:「我其實說不上哪個特別拿手,現在起稿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我還不滿意,但我相信用心去做這件事你就會做好。遇到困難了不用掉眼淚,要解決問題。畫畫的過程遇到問題我就去解決,一點一點把事做好了就能拿出好作品。」
獲獎作品《牧歌》
她最喜歡的作品是第一次參賽獲獎的《牧歌》,牧童騎在牛背上放牧,太陽與飛鳥映照西山蒼翠,生活一片愜意祥和。剛開始培訓時王金玲並沒有得到老師認可,她憑藉對自己的信心與對繪畫的熱愛一路堅持,在打磨技藝的同時也收穫了越來越多的鼓勵與肯定。「活著能畫一天我就畫,畫出一幅畫得到的喜悅和開心是很難用語言描述的。」她說。
「是金子總會發光,不是金子也會被看到的」
「平日裡我也會在家織毛衣棉鞋來換取收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幫助農民畫真的很開心。我希望未來能把喜歡畫畫的婦女們都組織起來學習藝術,這是我的夢想,但之前一直沒有什麼經濟來源,所以家人也不太支持。希望未來可以讓大家都通過畫畫掙到錢、養活自己。」王金玲說。
農民畫衍生產品
目前農民畫的銷路還有很大阻礙,天才媽媽們在供銷關係上位於相對被動的一方。「我就盡我的努力吧,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農民畫,也能帶動我們畫畫宣傳。有句話說『高手在民間』嘛,就算是民間藝人有很多喜歡這種藝術的,也還找不到學習的門路。我希望未來宣傳力度能更大一些,讓更多喜歡的人知道、了解、參加進來,也圓了她們的夢想,是不是挺好的。」
2020年10月11日,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組織、星巴克支持建設的吉林遼源東豐天才媽媽農民畫夢想工坊正式成立,為王金玲和她的團隊帶去了未來的發展希望。
天才媽媽們在農民畫夢想工坊
同時,在天才媽媽項目的推薦下,「回應當下」設計師團隊進駐「夢想工坊」,和媽媽們一起共同策劃,開發了一系列精緻時尚的「農民畫」生活美學衍生品,並通過騰訊公益、小紅書、天才媽媽微商城等多個品牌推廣銷售。原本看起來「土土」的農民畫一下子時尚靚麗起來,天才媽媽也走出了新希望。
農民畫的創新產品
「我覺得天才媽媽這個稱呼特別好,也是一種傳承。像是說媽媽除了照顧家庭孩子以外還有一門手藝,媽媽們又有用武之地了,讓她們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這兩個身份在我生活中也不衝突,雖然天天忙碌,一個是我應該做的,一個是我喜歡做的,我都會去努力做得更好。」她說。
熱愛生活的王金玲
「大樹都得有根,傳統文化才更有教育意義」
工業自動化漸漸替代了很多手工藝製作,王金玲對這一現狀也有著擔憂,但她相信機器永遠無法替代手工。「我不喜歡機器做出來的,我們還是喜歡純手工做的,這樣的東西特別有意義,有我們自己的汗水和思想在裡面。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心裡產生的美的感覺是機器感受不到的。」
農民畫步驟-上色
「農民畫也是出自生活、來源於生活,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它是屬於大眾的,大家都可以喜歡,每個作者的作品不一樣,有的作品可能一下子看不懂,但我們一講就能看出意義。並不只是表面的一幅畫,畫裡還摻雜著我們作者的心血和思想。」
畫畫的世界都是屬於自己的
她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學習農民畫,「我希望年輕人發揮自己的特長,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沉迷網絡的那些東西,現在正常的生活好像都死去了。希望現在的小朋友能把思想轉變一下,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堅持下去。」「如果年輕人能投入農民畫創作,他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學到做人的道理。」
農民畫裡的農村日常
說到人生目前最遺憾的事,王金玲一直想成立一個自己的畫室,通過畫室去影響整個地區以及國家傳統文化的發展。「我想把我用過的那些古董老物件都掛上,還有我的作品,把我的思想都畫在裡面供大家欣賞。讓我們這裡成為農民畫村,外國人來參觀的時候能夠找到農民畫的發源地。我還想做一個美德畫展,把傳統文化裡的美德畫出來,讓晚輩學習一下。」
夢想工坊的成員們創作的作品
「傳統的東西需要傳承下去才有教育的意義,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反而忘本了;人們不能只關注創新,應該從小就學習傳統文化,把傳統的東西發揚出來,了解老一輩的時代是有價值的。」她說。
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王金玲
王金玲的眼睛炯炯有神,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我相信農民畫的未來是前途無量的,堅持農民畫也是我一輩子的夢想。農民畫將來一定會走出國門,走上全世界,也讓大家都收穫開心和幸福。」
內容來源:天才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