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寶寶疾病的症狀,但導致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種,下面跟小編了解下孩子發燒的這些病因。
1、感冒
不 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狀不一,發燒、食慾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但若照顧不當,並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39℃以上高燒的危險。
危險指數:★★★★★
2、耳鼻喉發炎
耳 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症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醫師會給 予「症狀治療」藥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該疾病容易並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39℃以上高燒的危險。
危險指數:★★★
3、尿道感染
1歲以下男女寶寶是好發年齡。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汙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回流所致。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外觀不易察覺。因屬細菌感染,所以就醫通常給予抗生素的藥物治療,大約需要2周才可痊癒。可能的合併症是腎功能受損和腎化膿。
危險指數:★★★★
4、腦炎、腦膜炎
6個月至3歲是該病好發年齡。最典型也最危險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慾欠佳,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儘快就醫是惟一 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由專業人士進行,是安全的醫療行為,家長不必擔心)。腦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給予降腦壓以及抗病毒的藥物。腦膜炎住院的 患者則需要以抗生素來治療,約需要2~3周才能痊癒。因為會有侵害性的合併症,如聽力、視力變差;智能不足;神經功能障礙(腦麻痺),甚至死亡,所以危險 性排第一。
危險指數:★★★★★★★★★★
5、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這類原因所引起的發燒通常是短暫而無危險,但確是許多家長容易疏忽的。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食慾也不錯,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現況,通常就不會再有過熱的問題了。
危險指數:無
發燒是一種機體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性疾病的保護性症狀,而很多家長在發現寶寶發燒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降溫,那麼寶寶發燒要降溫嗎?
1、多飲食、多排尿,給寶寶穿寬鬆輕薄的衣服,增加皮膚散熱機會
感冒後多喝水、多休息都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多飲水、多排尿,最好是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這時也可給予寶寶愛喝的果汁、湯汁甚至飲料等,只要能幫助寶寶補充更多液體,多多排尿,就有助於降溫和排出體內毒素。
有的媽媽認為寶寶發燒是受了涼,為了幫助寶寶發汗,就給寶寶穿上一層又一層的小衣服,小寶寶的臉被憋得通紅,捂得太多太厚,不利於皮膚散熱。如果外界環境已經較高了,有可能會導致寶寶持續高熱甚至危及生命。
2、頭部冷溼敷或使用退熱貼
可用冷水浸溼毛巾後,稍擠壓不滴水即可,摺疊到寶寶額頭的大小,置於前額,5分鐘左右視毛巾溫度更換。退熱貼是從國外傳入我國的新型物理降溫產品,目前媽媽可以買到的品牌很多,效果相似,可視寶寶接受情況使用。
3、頭部冰枕或冰袋冷敷
有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小兒頭部冰枕或冰袋,內含特殊凝膠,使用前放入冰箱中冷藏,取出後可持續保持較低溫度,使用時枕在寶寶頭下或者冰敷額頭,特別適用於發燒溫度較高的情況。 應注意6個月內的寶寶最好不要使用冰枕或冰袋,以免降溫過快、過低。
4、溫水擦浴或洗溫水澡
媽媽可用溫溼的毛巾給寶寶擦身,特別是頭部、四肢、腋下、腹股溝(大腿根部)、膕窩等處,通過水分蒸發,促進皮膚散熱。寶寶發燒時,很多媽媽和老人都會使勁捂著怕寶寶凍著。其實如果室溫合適,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是幫助降溫的不錯選擇之一。如果寶寶發展到高熱,可用酒精擦浴四肢和背部的方式,幫助寶寶儘快降溫,但最好應由醫護人員或在醫生指導下操作。
(責編:帥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