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敵死前發一句毒誓,給武則天留下陰影,下令:從此宮中不準養貓

2020-12-23 博史通今

公元655年,一位英俊的帝王邁著緩慢的步伐途經別院,這座別院非常高大,但它的門窗被封得很緊,僅僅靠一個門洞來向裡面送飯。皇帝想起裡面的兩位故人,忍不住內心的衝動,對門內喊道:「皇后、淑妃,你們還好嗎?」

這時,裡面傳來一位女子的哭泣聲音,答曰:「妾身只是罪人,早已不是皇后,擔不起陛下的稱呼。」

這位皇帝,就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而回答他的女子姓王,乃是唐朝第三位皇后王皇后。和王皇后一起被幽禁的還有一位女子,她就是蕭淑妃。《資治通鑑》記載:

故後王氏、故淑妃蕭氏,並囚於別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竅壁以通食器,惻然傷之。

唐朝永徽六年,唐高宗掀起了「廢王立武」風波,這時候唐朝開國以來,第一次出現皇后被廢的情況。一時間,武則天戰勝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成為後宮的終極贏家。細細算來,武則天被唐高宗接入後宮,僅僅5年時間。

雖然在唐高宗身邊只有5年,武則天確實後宮中資歷最老的,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洛陽,聽聞武氏女容貌無雙,便納她入宮,賜名嫵媚,後世稱為武媚娘。當年,武則天年僅14歲。而六年後(貞觀十一年),王皇后才嫁給太子李治,同年蕭淑妃入東宮為太子良娣。

武則天在李世民身邊侍奉了22年,並沒有子嗣。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和其他沒有子嗣的嬪妃一起被送到感業寺為尼。過了一年,正逢李世民忌日,唐高宗親往感業寺上香,在這裡偶遇武則天。原來,早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唐高宗和武則天在照顧李世民時就暗生情愫,一年後重逢,讓唐高宗蠢蠢欲動。為此,唐高宗多次藉故到感業寺和武則天私會。

在後宮之中,蕭淑妃因為姿色嬌美,處處壓王皇后一頭,王皇后得知李治暗中私會武則天,心中暗喜,便派人將武則天接入後宮用來打擊蕭淑妃。這一切,正合唐高宗之意。

武則天入宮後先是對王皇后伏低做小,幫王皇后對付蕭淑妃。蕭淑妃乃南齊王室出身,和唐初名臣蕭瑀同族,不僅長得傾國傾城,而且出身高貴。在很長一段時間,武則天都視蕭淑妃為最大情敵。

後來武則天生下長子李弘,三個女人一臺戲,李治的後宮中就有了王、蕭、武三足鼎立的局面,三人相互詆毀,爭鬥不止。武則天利用唐高宗對自己的寵愛,先設計扳倒蕭淑妃。永徽五年,武則天生下長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前來探望,等王皇后離開後,武則天將親生女兒掐死(昭儀潛斃兒衾下),嫁禍於王皇后,王皇后從此失寵。再加上王皇后沒有兒子,李治便以「無子」為由,廢除王皇后,欲立武則天為皇后。這就是「廢王立武」事件。

「廢王立武」最初並不順利,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等朝廷重臣皆持反對態度。唐高宗處處受臣子掣肘,滿腔怒火。最後在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造勢下,特別是許敬宗一句「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之後,唐高宗終於下定決心廢掉了王皇后。武則天因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李治親自下詔:

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

王皇后和蕭淑妃兩人被廢為庶人,她們的家人被褫奪封賞,流放嶺南。而王、蕭二人則被幽禁於別院中。王皇后和蕭淑妃這兩個老對手,最終被武則天一鍋端,然後別關在了同一座別院裡,真是造化弄人。

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唐高宗雖然立武則天為皇后,但內心卻時常想念王、蕭二人,一日,禁不住走入別院,和王皇后有過一段對話。王皇后見李治來看望自己,滿心歡喜,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她先是滿心自謙,然後哭著對唐高宗說:

「我懇請陛下為這座別院命名為『回心院』。陛下若還念及舊情,希望能讓我二人重見天日。」

回心院,即回心轉意的意思。王皇后希望唐高宗回心轉意,武則天可不這麼認為。武則天聽聞這個消息後,十分緊張,生怕唐高宗心軟將王、蕭二人放出來。於是,立即派人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兩位女子別酷刑打得鮮血淋漓,武則天尚且不過癮,命人砍掉二人的手足泡酒喝,名曰「骨醉」。王、蕭二人經不起折磨,雙雙去世。

王、蕭二位情敵的死亡,讓武則天長舒一口氣,然而,蕭淑妃臨終前發下的毒誓卻讓武則天毛骨悚然,蕭淑妃說:

「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資治通鑑》

意思是說,都是因為武則天妖媚狡猾,我才有這樣的下場。如果有來生,讓我成為貓,讓武則天成為老鼠,我要天天扼住她的咽喉。

蕭淑妃不愧是武則天的老對手,臨死仍對武則天恨之入骨。他的這一句毒誓給武則天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以至於武則天看到貓都一陣心驚肉跳。到後來,武則天乾脆下令:宮中不準養貓!《資治通鑑》記載:

「由是宮中不畜貓。」

筆者認為,在封建社會,後宮鬥爭屢見不鮮,然而,武則天卻有其狠毒的一面。武則天14歲入宮,歷經坎坷,後來重新坐上皇后寶座,乃至成為女皇,死後載入史冊的奇女子。然而,縱觀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下場,尤其是武則天令人杖責王皇后和蕭淑妃,甚至砍掉其手足,做成「骨醉」,其手段陰狠,讓人心驚。

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武則天或處於報復、自保心理,但她還是對蕭淑妃的毒誓有了後怕之心,說明在武則天的內心中,還是存在心虛的一面。一代女皇武則天,在她以後的人生中,還要經歷更多驚心動魄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把武則天逼到東都洛陽的 竟是一隻貓
    文/唐三彩武則天可以說是史上級別最高的寵物控,她最喜歡的寵物是貓,是個名副其實的貓痴。各種名貓都在她的收集之列,然後養在宮中。她對貓兒們的愛,僅次於對權力的愛。可是後來,她不但見不得貓,連「貓」字都聽不得,下令宮中一律不得養貓,違者後果嚴重。
  • 武則天怕貓是因為自己前世是鸚鵡?錯了,她怕的是自己變成老鼠
    據說,僅僅是據說:武則天幹掉王皇后成功上位之後,發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大唐皇宮裡嚴禁養貓,不管是妃嬪才人還是宮娥彩女,誰養貓就砍誰的手。於是有人說:武則天姓武,並且認為自己是鸚鵡轉世,而貓則是鸚鵡的天敵。而筆者看到的一段正史(《新唐書》《舊唐書》),說的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 甄嬛傳:富察貴人小產後,宮中禁止養貓,為何葉瀾依能養團絨
    松子的這一跳不要緊,不僅把富察貴人被撲倒在地,以至於腹中的孩子都沒保住,而且還讓甄嬛摔禿嚕胳膊白白挨了一爪子,留下了三道難看的疤痕。不過福禍相依,正因為甄嬛被推出去受傷,所以才被診斷出已有身孕的好消息。
  • 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何會怕貓,還因此搬離長安,長居洛陽
    貓是一種很可愛的動物,以前人們養貓,只是為了讓它捉老鼠,而如今人們養貓,是為了滿足自己。很多時候累了,心煩了,只要看看可愛的貓就會好。所以如今人們和貓的關係,已經上升到了感情層面。古時候人們也喜歡養貓,如今在故宮裡,還能看到很多御貓的後代。
  • 強如武則天竟然還怕小貓貓,常常躲貓跑到東都洛陽去躲上一月兩月
    武則天得寵之前,有王皇后和蕭淑妃很得唐高宗的歡心,武則天因此恨之入骨。武則天得到唐高宗的寵愛後,就使出伎倆,讓高宗把王皇后和蕭淑妃都廢為庶人,並把她們囚禁起來。一天,唐高宗在宮中散步,偶然來到囚禁王、蕭二人的處所,頓生憐憫之心。
  • 武則天死後去哪了?看大師怎麼說!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武后效人彘殺王后等且死,誓願生生世世己為貓,武為鼠,生扼其喉而啖其肉。至今貓鼠中尚有二人受生,雖報復百千萬遍未已也。往時予作水陸齋,憫而薦之,只恐冤力深、薦力淺,未能遽釋耳。古來類此者頗眾。今人修善事,不辭多為津濟可也。 據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載:唐朝武則天仿效漢朝呂后用「人彘」的酷刑,殺害皇后王氏及蕭淑妃等人,蕭淑妃臨死前發下毒誓說:「願自己生生世世為貓,武后為鼠,生扼其喉而啖其肉。」
  • 《詩經》《大車》,「生不同室,死願同穴」 的毒誓
    「生不同室,死願同穴」,指為了忠貞的愛情,如果生不能在一起同居一室,那麼希望死能在一起葬在一穴。這個關於愛情的毒誓出自《詩經》的《大車》。《大車》是單相思的毒誓,是生不能一起的絕望。可憐姑娘的聲音振耳欲聾、響徹山谷,雖歷經了二千多年仍感覺餘音不衰。即使今天讀到這首詩,那誓言仍好像在耳邊迴響。
  • 武則天下令全國不能吃肉,張德吃了一頭羊,卻沒事!
    武則天,大家都知道,古代誕生的一個女皇上,還是唯一的一個,就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她的與眾不同,也反映過女子也不比男子差的,只不過當時的環境下,大家都覺得女子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幹農活,男子才是幹大事的料,不過武則天給我們女子做了一個好榜樣,她在位期間也制定過很多規定,其中有一項是強人所難的,就是不準老百姓殺生,不能殺生,就是沒肉吃了,只能吃齋了。接下來請看是怎麼回事。
  •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皇帝發過的毒誓還能反悔呢
    雍正不但空口無憑,就在他信誓旦旦寫的保證書,甚至他指天畫地發的毒誓,也多半不可信。 誓言大概也是分檔次的,根據兌現的自覺程度,可分為諾言、誓言、毒誓吧。騙你是狗狗,騙你天打雷劈……這樣的誓言才有點發誓的樣子。雍正給曾靜吃的那顆定心丸,介於諾言與誓言之間,可信度不高,也是自然。可是,雍正發了毒誓,就一定可信嗎?未必!
  • 寶璽真相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武則天  唐以前皇帝印皆稱「璽」 因「璽」與「死」諧音 武則天認為不吉利秦始皇即秦王位後,與太后長期私通的文信侯呂不韋怕姦情被已長大成人的秦始皇發覺,派舍人嫪毐詐稱宦者混入宮中,得幸於太后,還生了兩個兒子,被封為長信侯。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非宦者,秦始皇下令審查。嫪毐害怕真相暴露,便偽造秦王御璽發兵,欲攻蘄年宮作亂。結果被秦始皇發現其陰謀,他命令相國和昌平君、昌文君發兵包圍叛兵,斬首數百,生擒嫪毐。秦始皇車裂嫪毐及其同黨,滅其宗族。
  •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傳國玉璽歷盡滄桑(組圖)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秦始皇  武則天  金代「禮信之寶」印拓,印文採用九疊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印拓。  宋代「定命寶」印拓。  明代「凝命神寶」印拓。  唐以前皇帝印皆稱「璽」因「璽」與「死」諧音武則天認為不吉利  本版文字:鍾葵(除署名外)  寶璽,是皇權的象徵,既神聖又神秘。歷史上對寶璽的記載大多十分簡略,語焉不詳,且不同時期的記載常有互相矛盾之處。加上現存寶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
  • 李賢被武則天逼死前,寫了一首詩,揭露武則天不願提及的醜聞
    可是這時的李世民已經40歲,而在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古代,年紀算是很大了,再加上當時後宮的美人那麼多,又不止武則天一人,所以武則天在宮中呆了整整十二年都沒有得到李世民寵幸。後來李世民病重,躺在床上起不來,後宮的嬪妃便輪番前來伺候。武則天知道,如果皇帝死了,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要麼陪葬,要麼就是青燈古佛常一生。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但性格依然天真善良,餘生的念想是從此孝順婆婆和守寡一輩子。竇娥和蔡婆婆其實是兩個對比。在古代,女人守寡常被當做美德,特別是有美貌又堅守貧寒不肯改嫁的女性更顯得難能可貴。
  • 故事:別亂發毒誓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117篇:李弘暴死,武則天殺害親兒子?
    如今1000多年過去了,有人堅信《新唐書》認為李弘就是被武則天毒死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1、671年李弘監國的時候,讓蕭淑妃的兩個女兒改嫁,觸犯了睚眥必報的武則天,所以武則天從此恨上了李弘。 我認為,武則天有殺李弘的動機,因為李弘如果登基,武則天的權力肯定會受到影響。 另外,武則天也能下得去手,因為這個女人極其自私,極其狠毒,屬於那種「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型人格,堪稱歷史上的一朵大奇葩。
  • 富察貴人小產後皇帝就禁止宮中養貓,為什麼葉瀾依能養一群?
    富察貴人懷孕後非常高調,結果被安陵容與皇后合力整流產了,由於當時安陵容是藉助皇后養的貓松子撞向富察貴人才得手的,甄嬛又在現場被貓抓傷了脖子,於是皇帝一怒之下就下令宮裡以後禁止養貓。
  • 金庸筆下最毒的毒誓,用詞太惡毒,讓人不寒而慄
    小女子周芷若對天盟誓,日後我若對魔教教主張無忌這淫徒心存愛慕,倘若和他結成夫婦,我親身父母死在地下,屍骨不得安穩;我師父滅絕師太必成厲鬼,令我一生日夜不安,我若和他生下兒女,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
  • 武則天發現外甥女和李治「私通」,不僅面紅耳赤,還親手毒死了她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 賢德夫人的用心守護,也擋不住這個冤死之人臨終前的那個毒誓
    眾所周知,西周王朝的末代國君周幽王是一位好色的天子,而他的父親宣王不僅沒有留下好色之名,還是西周難得的「中興之主」。可是,從筆者上一篇文章中大家也能看到,宣王晚年也犯下因為寵妾的誣告,冤殺大臣的錯誤。那這難道不是宣王好色誤國的有力證據嗎?為何他能倖免背負罵名呢?筆者認為這也許跟他的王后有分不開的關係。
  • 武則天的父親喪偶後,為何要娶一個快到更年期的大齡女人為妻
    就在這時,武士彠的原配相氏由於生病,留下兩個兒子去世了。李淵得知後,非常高興,為什麼呢?依楊氏的出身,當然不能隨便找個人就塞出去,可是她年紀又老大不小了,這個年紀的成功男人早就有家有口了,也不能給人去做二房吧,所以當李淵聽說武士彠死了老婆,那是真心感到高興,連安慰的話都沒有一句就直接給他做媒了。武士彠剛死了老婆,拖著兩個拖油瓶正愁眉苦臉,結果聽了李淵的建議,他只感覺幸福來的太突然,為什麼這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