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18年11月,寧波市象山縣廣播電視臺、象山新聞中心合併,象山縣傳媒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其構建起的「共同策劃、精選主題、統一採集、分類加工、互動傳播、集中發聲」的運行模式,在當地的宣傳工作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象山縣傳媒中心有報、網、臺、政務發布、「兩微一端一抖」等9大傳播平臺於一體。廣播擁有FM107.3、FM103.9兩個調頻;電視端有新聞綜合、教科影視兩個高標清同播頻道和圖文信息、網絡服務標清頻道,自辦節目14檔;《今日象山》報刊發行量超過2萬份;移動傳播平臺以「山海萬象」App為引領,打造象山港網站微信公眾號、中國象山港網站、山海萬象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矩陣,累計擁有粉絲23萬。
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陳興達表示:「中心成立兩年來,我們在媒體融合的新賽道上不斷加速,在守正創新的前提下頻出爆款,努力把黨的輿論主陣地守好、守牢,交出象山模式的融媒答卷。」
不斷探索2019年11月12日,象山縣傳媒中心的融媒體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該融媒體中心依託浙江廣電集團的中國藍雲技術平臺、安全平臺,和中國藍雲實現雙向一鍵互聯互通。「目前,融媒體中心發揮了指揮調度、選題報送、熱點匯聚、新聞採集、大數據分析、產品運營等方面的功能。總編調度中心,建立採編聯動平臺,統籌採訪、編輯和技術力量,實現了『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工作格局。」該中心黨組成員、新媒體負責人吳啟超表示,融媒體中心的建成,使整個管理架構從過去的「分灶吃飯」,開始轉向報、臺、網與新媒體齊頭並進,建立起適應融合傳播的策、採、編、發網絡和流程。
硬體的融合,體現了象山縣傳媒中心在媒體融合上的速度,而人員上的融合,則體現了媒體融合的深度。2019年5月,象山新聞中心搬入廣電大樓,兩家單位的員工正式實現集中辦公。陳興達坦言,原先收入的不對等導致了原兩家單位員工有較大的物質和心理落差。「我們只能不斷摸索,一步一步地進行調整。為此,我們向縣政府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內部考核獎發放範圍,並向一線新聞專業人員傾斜;成立專門考核小組,合理確定各線考核分值和比例,調整內部考核辦法,設立崗位創業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我們讓員工認識到媒體融合是一個大趨勢,是必須要邁出的一步。最後,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調整了工資體系,達到了相對的平衡。」
除此之外,該中心還要求員工達到一專多能的要求,既要有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更要不斷學習與擴充,本職工作與能力提升兩不誤。
保證質量無論媒體平臺如何變遷、傳播方式如何變化,內容為王永不過時。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永遠是高質量的內容供給。
2015年,象山縣廣播電視臺推出一檔輿論監督電臺欄目《陽光熱線》,引起熱烈反響。之後推出的電視欄目《每周聚焦》關注象山本地大小問題並做深度報導,提升媒體公信力。截止目前,《每周聚焦》共報導150個問題,倒逼相關部門及時回應、抓緊整改,有效推動政策落地,問題解決率為95%。與此同時,《聚焦民生 問政問效》等電視問政節目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安全生產、文明創建、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推動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痛點問題。
除了電視問政節目,象山縣傳媒中心在電視記錄片領域也有著不俗的成績。據了解,24集海洋人文地理紀錄類欄目《品讀象山》在「學習強國」平臺播出,分集《翩躚》入圍第三十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獎,為寧波市唯一入圍的電視紀錄片;分集《曬鹽》入圍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展;《家宴》等6集被翻譯成英文通過寧波電視臺《寧波FOCUS》欄目向國際傳播;《鄉見》在浙江臺「圓夢在路上」小康故事優秀專題片中展播……
在新媒體的大浪潮中,如何穩住傳統媒體,提升質量與影響力,是需要研究的課題。不論是輿論監督欄目還是電視紀錄片,象山縣傳媒中心在這個課題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解決方法。該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王笑龍告訴記者:「首先要認清媒體融合的大環境,在順流而上的同時保證內容輸出的正能量。其次,選題上不僅要發現真善美,還要學會發現問題,並試著去解決問題,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喜歡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多利用新媒體端,做出領導認可、百姓滿意的節目。」
資本賦能在傳統廣電轉型的關鍵時期,時刻考驗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造血能力。象山縣傳媒中心為此狠抓產業經營,拓展網絡業務提升經營力,積極將外部輸血轉變為自我造血。
今年1-9月,該中心共創收3465萬元。其中網絡及拓展業務收入2491萬元,廣告和節目收入639萬元。全縣擁有數位電視繳費用戶14餘萬戶,寬帶用戶4700餘戶。中心將原下屬有數字公司、產業公司和新聞發展廣告公司3個國有企業進行了產業合併,進一步整合和擴大了產業經營範圍。在堅守主業的同時,大力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已建成社會治安監控系統8000多路,聯合海康威視成立合資公司寧波海康停車有限公司,推廣象山縣智慧停車建設經驗,積極參與國內智慧城市建設。
該中心黨組成員、智慧停車項目主要負責人吳敏華告訴記者:「自2017年12月試運營以來,象山縣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已接入智慧停車泊位數7000個,智慧停車場106個,視頻監控1500路。『象山停車』App註冊用戶已達16萬,建成區域已覆蓋主城區,目前正在向全縣各中心鎮推開。
「智慧停車業務除了本地,還走出象山乃至省外。目前,我們已承接安徽寧國,浙江烏鎮,雲南曲靖霑益區、陸良縣,江蘇沛縣、廣東南雄等地的智慧停車業務。」吳敏華向記者透露,浙江烏鎮,雲南曲靖霑益區、陸良縣三地的停車工程即將竣工,2021年預計能創收2000萬元。
—END—
監製 / 樓亮
審核 / 秦思漢
記者 / 張家榕
版式 / 何舒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