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請個稅退稅?個稅多退少補是什麼意思

2020-12-11 至誠財經網

  全國有多個城市上線了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年度彙算服務,有不少讀者彙算後發現,自己竟還有多繳納的個稅可以申請退回。這筆退稅金額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部分退稅數額比較多的甚至領到了上萬元退款。

  這是自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全面實施以來,個人納稅者首次參與到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年度彙算當中。一些飽嘗新鮮感的網友說:我們迎來了個稅稅改的第一次「分紅」。

  也有人說,在緊張的疫情期間,自己收到了一絲慰藉。

  1

  「國家發錢」是怎麼回事?

  上海主播「荷風」昨晚發布的一條短視頻,讓他在半天時間裡便漲了2000個粉絲。這幾乎是此前一個多月,他在平臺上發布視頻所獲粉絲的三倍有餘。

  「荷風」的這條視頻,標題叫做《政府退了14293元!上班的小夥伴不要錯過,親測有效》。這是他錄製的一條自己開展申報退稅的視頻,裡面介紹了最新實施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年度彙算,並給出了詳細的彙算和申退步驟。

  在視頻的評論區,有不少觀眾表示自己已經收到「國家發的錢」。從大家曬出的數額來看,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在網絡上,有人調侃退到的稅「三百多拿吃烤肉它不香嗎」,有極少數人表示和「荷風」一樣,能夠申退的稅額達到上萬元。

  這麼多人領到了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早在3月31日,也就是昨天,國家稅務總局網站就發布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辦稅指引》。這則指引回答了大家關注的7個問題,比如誰具備退稅資格、如何申報退稅,等等。

  簡單來說,只要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已預繳稅款超過了應繳稅款的個人納稅者,都有資格在這次年度彙算中申請退稅。申報彙算時,還可以填寫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繼續教育以及子女教育等多個專項附加扣除,查詢自己是否符合退稅條件。

  這是自2019年1月1日,新個稅法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以來,個人納稅者第一次參與到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清算匯繳當中。比起之前個人所得的法定範疇,此次新修訂的個稅法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併為「個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適用新的稅率表。這項政策原定在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但後來受疫情影響便延期到了3月31日。

  也就是說,在居民個人取得上述4項收入時,支付方已經依稅法規定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到年底時,居民個人需要將全年收入和可以扣除的費用進行匯總,按照新的適用稅率,算出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表

  如果預繳的稅款超過應繳稅款,居民個人可以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結清應退稅款;反之,則應補繳未足額繳納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當然,如果年度綜合所得不超過12萬元,或者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按規定也就不用補繳了。

  至於是退稅還是補稅,按照下面的教程操作一下,你就知道了。

  2

  個稅申報彙算教程來了!

  其實時代君在今天中午,就悄悄登錄了國家稅務總局主辦的APP「個人所得稅」,但在使用該APP查詢相關信息時,系統一直提示繁忙。

  看來,還真有不少人去「擠退」了!

  個人所得稅APP,是大家彙算2019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必要工具之一。從3月31日晚起,這個APP在不少應用商店上就被標記上了「熱門」的標籤。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去正規的應用商店下載,一定要認準國家稅務總局主辦的個人所得稅APP。

  要認準官方APP,謹防詐騙

  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大家對退稅的熱情,將部分不明所以的人騙進騙局!如果遇到仿冒或者疑似仿冒的APP,可以直接去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投訴、舉報。

  完成第一步的下載個人所得稅APP以後,第二步就是註冊或者登錄。沒註冊帳號的小夥伴,按照APP指引的步驟先註冊,完成後登錄帳號;已經註冊過的直接登錄,忘記密碼的需要按步驟找回密碼,然後再登錄。

  第三步,在個人所得稅APP的首頁,可以點開「我要辦稅」,再進入稅費申報一欄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也可以直接在首頁下方常用業務一欄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點擊進入。

  值得注意的是,點開「我要辦稅」之後,頁面上方會出現一個專項附加扣除填報的入口。這是居民根據個人情況填報的用於扣除稅款的專項附加,比如租房、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大病醫療等等。

  一般而言,單位在繳稅前已經填報了個人專項扣除(也就是五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在繳稅時已經扣除了這部分;但不能排除一些特殊情況的出現,比如工作者是在單位統一申報專項附加扣除後入職的,或者臨時發生的大病醫療費用未能及時申報,還有住房或租房合同變化等等。

  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在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時,不妨在「我要辦稅」下面的「專項附加扣除」入口裡繼續填報,以便能夠如實清算個人綜合所得稅款。如果漏報,可能會導致退稅減少,甚至可能需要補繳稅款。

  當進行到第三步的「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後,我們就進入了申報界面。這裡有「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和「自行填寫」兩個選項,前者是稅務機關按一定規則預填的部分申報數據,如果不需要自行填寫的話,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數據進行申報彙算。

  然後就是仔細查看自己的匯繳地和任職受僱單位,填報數據、計算稅款,確認所有信息後再點擊提交申報。

  完成這一步之後,個人納稅者就能清楚看到自己2019年度的應繳稅額和已經預繳的稅額了。如果已繳稅額大於應繳稅額,就可以申報退回多出來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如果已繳稅額少於應繳稅額,差額在400元以上,並且納稅人的年度綜合所得超過12萬元的,就要補繳個人綜合所得稅了。

  除了個人所得稅APP,可以申報彙算的渠道還有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官網,以及當地的辦稅服務廳。在這裡時代君必須提醒大家的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申報彙算並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尤其是年度綜合所得超過12萬元或者補交稅額超過400元的個人納稅者。

  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主任律師就提出:個人進行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彙算有利無害,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時進行年度申報彙算,那麼個人納稅者則可能面臨漏稅的風險,繼而影響到個人的徵信,甚至因為漏稅受到罰款處罰。

  這位律師同時也呼籲:鑑於今年是我國首次實行個人所得稅的年度申報彙算,又剛好遇到疫情,居民個人在個稅申報方面可能存在諸多不便,因此建議相關部門在開展工作時儘可能地為納稅人提供便利,幫助納稅人樹立起良好的納稅意識和習慣。

  再提醒一句,申報的最後會有申請退稅或主動放棄的選項,你們可別點錯了呀!

相關推薦

個稅政策最新調整 這些人將從中受益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表2020 個人所得稅徵收標準

個稅2020起徵點多少?個稅起徵點與標準扣除費用

相關焦點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 有人退稅6000多元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日電(記者 李金磊)「個人所得稅」登上了熱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
    簡單來說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2019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7種情況下可以退稅公式看不懂?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這樣操作
    4月1日,「個人所得稅」喜提熱搜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少則加雞腿,多則買蘋果華為」納尼?年收入不超過12萬可免個稅彙算清繳。很多網友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大家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
  • 你辦退稅了嗎?個稅「多退少補」背後的所以然
    凡居民個人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應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或者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需要辦理年度彙算。年度彙算,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合併後,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去當年已預繳的稅款,計算得出應退或應補的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攻略請收好→
    有人退稅近4000元!也有人說進不去App了不管如何由於疫情延宕近一個月的2019年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終於開始了微博上、朋友圈都有很多人去試了,有人說成功退稅——也有人說App凌晨被擠爆了……3月31日,一部分人率先體驗了這項新政策。
  • 個稅可「多退少補」有些抵稅項目……
    昨天起,一則有關「退稅」的消息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大量轉發,並伴有網友退稅成功的實例。記者了解到,這是去年1月1日個稅全面改革後的首次「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以下簡稱年度彙算)」,具體時間為3月1日至6月30日,但因為今年的疫情影響,有所延遲。只是,網友所說的「退稅」並不準確,應該是 「個稅多退少補」。
  • 多退少補,史上首次個稅彙算清繳來了!
    這兩天,「個人所得稅」退稅,成為朋友圈裡熱議的的話題。「趕緊去查詢一下,看看自己能退多少。」 隨著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啟動,不少人在微信群裡曬出了退稅「成績單」:有的人退了幾十元,有的居然退了幾千元。當然,還有的人交的稅不夠,需要補繳。「別的小夥伴都辦理退稅了,我們這兒怎麼還沒開始?」看到別人拿到了退稅款,一些急性子的人也沉不住氣了。
  • 多退少補 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開啟
    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正式開啟,多省份已陸續開放了網上辦理渠道,北京也在10日開通了手機端遠程辦稅功能。什麼情況可以「退」、什麼情況需要「補」?對於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要先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綜合所得」,另一個是「年度彙算」。「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這四項,不包括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
  • 個稅「多退少補」你退了多少?
    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為什麼會有「多退少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
  • 所有繳納個稅的人趕緊看看,個稅「多退少補」
    網上小夥伴們紛紛曬出了個稅的退稅的金額,甚至有人拿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意外驚喜。可是,也不能高興太早,有的小夥伴是需要補稅的。 尤其是,全國各地首次開始啟動個稅史上年度彙算,還有「多退少補」的好消息傳來,有的人退稅就達6000元,小夥伴們興奮不己了!老百姓受益了,國家在稅收方面減少了萬億元,但是換來了卻是百姓收入的增長和安居樂業,也彰顯了政府讓利於民。 總而言之,個稅「多退少補」,也讓工薪階層更具有獲得感。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退補多少錢怎麼算...
    什麼是年度彙算?簡單來說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2019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 麻辣財經:多退少補,史上首次個稅彙算清繳來了!
    這兩天,「個人所得稅」退稅,成為朋友圈裡熱議的的話題。 「趕緊去查詢一下,看看自己能退多少。」 隨著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啟動,不少人在微信群裡曬出了退稅「成績單」:有的人退了幾十元,有的居然退了幾千元。當然,還有的人交的稅不夠,需要補繳。
  • 多退少補,個稅首次年度彙算
    「你退稅了嗎?」這兩天,「個人所得稅」話題一下子火了,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成功退稅的「意外之財」。不過,也有網友發現,自己非但沒有退稅,還得補繳稅款。 其實,「多退少補」實屬正常。此次是個稅改革後,首次進行的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
  • 彙算清繳開始 個稅實行多退少補
    近日,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已經成為眾多納稅人關注的熱點,更有網友曬出退稅截圖。4月3日,記者來到靈石縣天石廣場辦稅服務大廳了解靈石縣近期的個稅彙算清繳情況。據記者觀察,當天前來辦理業務的人員較少,正在辦理業務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天是來諮詢個人所得稅退稅業務的,她在一周前進行了申報,在同一時間內申報的同事都已經退稅成功,然而自己的卻遲遲沒有到帳。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張女士撥通了山西稅務服務熱線,對方就張女士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記者從個人所得稅App上進行實操發現,按照步驟操作,辦理相關退稅或者補稅業務並不複雜。
  • 多退少補!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要來了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4號,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將採取多退少補的方式,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並對哪些人需要辦理年度彙算、納稅人可通過什麼渠道辦理年度彙算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 個稅按年算,多退少補!退款直達你的銀行卡!
    簡單說就是按年算帳、多退少補。 什麼是年度彙算 個稅改革後,實行綜合稅制,通俗講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 簡言之,就是在平時已預繳稅款的基礎上「查遺補漏,匯總收支,按年算帳,多退少補」,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 「多退少補」!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標準判定看過來
    退還是補?有標準判定個稅改革前,納稅人按月進行繳稅,收入超過「起徵點」會根據不同稅率進行繳稅。個稅改革後,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由於大部分人在單位依然按月預繳個稅,計算全年所得就會出現多繳或者少繳的情況,這樣一來,就需要進行「多退少補」了。
  • 為什麼會有個稅退稅和個稅補稅?
    最近,「個人所得稅」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這是因為個稅年度彙算開始了。 很多網友曬出了自己的彙算記錄: 有人退稅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 為什麼你的個稅退稅是0?
    簡單來說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再用更通俗一點的詞解釋一下就是:平時的稅交多了,就可以退,如果交少了,就要補。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平時多交了稅呢?①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
  • 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怎麼操作?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退給誰
    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怎麼操作?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退給誰   近期,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在各地陸續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