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街頭任意拉住一個紐約客:
「當下什麼展最火?」
大部分熱愛博物館的人都會告訴你
相同的答案:
「Landscape traditions of China in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溪山無盡展)
去年八月就開展的「溪山無盡展」,旨在探討北宋畫家郭熙「君子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的立題。
竟然又是中國藝術展?
早在去年3月,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秦漢文明展」(Age of Empire: Chinese Art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就瞬間引爆了近36萬觀眾的熱情,展品一出,一時間萬人空巷。
拋開紐約的熱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最近舉辦的「吉金鑑古展」——「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葉門庭若市。
中國古代藝術「養性情、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等本質功能使得它在繁忙喧囂的世界中越來越不容小覷。然而,藝術生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卻格外低微。
當親戚朋友聽到我是藝術生,第一反應都是:
「哎呀,學習成績不太好吧,不然怎麼會去學藝術呢?」
「學了藝術以後能幹嘛呀,不少花銷還找不到工作!」
藝術生自己心中的藝術生是如此的安謐:
家長和外人眼中的藝術生卻是這樣的潦倒:
一般科目申請的指導書籍浩如書海,
藝術類申請的指導書籍卻空剩書架。
事實上,美國的藝術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
● 隨著學術資源共享國際化,藝術生在美可以更加便捷地進行各國藝術研究。
● 美國著名藝術院校炙手可熱,不僅擁有一流的校友資源,還提供學生在當地辦展、實習、工作的機會。
● 藝術專業增長潛力大,「博物館熱」使得藝術就業屢屢增長。
● 藝術產業擴展迅速,藝術元素無處不在,甚至零售空間也像布展空間靠攏。斥資巨額的Soho Prada門店,巧妙融入了臺灣繪畫師james jean的漫畫元素與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的設計元素,為大眾樹立了現代的門店標杆。
Soho Prada
好的藝術院校往往對作品集、文書等個性化要求非常高,
而不同的藝術學校如同不同畫家的藝術風格,有著各自截然不同的招生要求。
作品集考驗學生的專業度與個性化,文書也需要針對不同學校的擇生需求不斷修改,展現招生官需要看到的素養與亮點。
比如:
● 卡耐基梅隆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波士頓大學的藝術院校強調藝術市場層面或者公眾服務非盈利藝術機構性質;
● 偏向於藝術教育類的哥倫比亞教育學院藝術管理(電話面試)以及紐約大學注重藝術教育的管理方法;
● 設在文理學院的美利堅大學則比較偏向於文化政策、管理方向。
看似相似的藝術專業有著不同的細化方向,需要考量的學生背景、興趣也不同。
面對錯綜複雜的學校要求與喜好,如何發掘申請者的才華再培養、包裝、呈現給不同的招生官成為藝術申請的靈魂!
成功案例
在易美藝術團隊、畢業於美國頂尖藝術院校的老師們的不斷地培訓與指導下,學生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集,配合易美專業的文書,最終輕鬆斬獲全美排名前三的Parsons設計學院offer並且收穫16000刀獎學金!
作品集展示
Parsons offer
16000刀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