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課II 策劃案① | 王澈:觀眾策展

2021-02-19 華美術館

2020年以討論「策展」為核心的創造型展覽第二屆「策展課」由策展人崔燦燦和華·美術館執行館長馮峰共同發起,由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聯合呈現——「策展課Ⅱ:一個館群的抽樣案例」與「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

其中在華·美術館正在展出的「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沿用了上一屆「策展課——策展與設計」的組織方式,邀請了41位(組)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和項目,以及19位參展策人展參與進來,用不同的結構創作19個全新的故事。他們的策劃方案將以黑板的形式在展場中陸續陳列和推出,並於華·美術館公眾號上進行同期發布。


陳立、馮兮、海傑、姜俊、李泊巖、李佳、李傑、林書傳、龍星如、繆子衿、宋振熙、王澈、王將、王麟、王慰慰、王曉松、魏穎、翁笑雨、楊鑑

獨立策展人,1986年生於邯鄲,2010年至今一直從事藝術評論寫作及策展工作。曾策劃:「後退幾步:從結果向原因還原」、「綿綿若存走岷江」、「莽原」、「沙漠駐留」、「燕山散步」、「時間不可逆」、「黑戈壁計劃」、「走新疆」等長期介入非城市空間的項目,注重在不同地貌中流動、思考並展開項目,並以行走策展的理念強調過程與整體感知。也曾策劃多個藝術家個展和群展。現居北京。

1、基於「策展課」作為一個研究策展的項目,那麼「觀眾策展」是對於策展本身邊界拓展的思考和實驗。

2、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觀眾通過社交媒體將同一個展覽的場景、互動、思考、感受、想像、討論通過屏幕表達,不斷形成線上觀展的事實,在我看來這像是觀眾共同「策展」的形態。

3、來自於觀眾的角度、思考及呈現,表達了個人的立場、觀點、品味、理解、情緒、記憶等,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作品意義生成的創造者,這也對觀眾本身的受眾群體形成了新的表達角度及結果。

4、觀眾作為既定展覽空間的體驗者,這種「策展」形態是逆文本與概念化的表達,從一種身體性的回應中將作品脫離藝術家,將展覽脫離策展人,再構成一種對話空間,從而形成新的形態。

5、展覽與觀眾的關係是策展的重要方面,經由藝術策展人通過一種歸納和表達策劃後的展覽,成為觀眾的體驗和表達的背景,那麼觀眾通過不同的角度解讀呈現的過程與結果,將與既有展覽並置的方式整體呈現,使觀眾成為策展者。

6、策展人王澈在多年的「行走策展」實踐中,注重陪伴、過程、現場、情境、感性、記憶等,強調整體、討論、變化、生成。基於此方式,本次將對觀眾的觀看與表達過程進行參與,從而達成一種整體呈現。

第一階段(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10日):

在「策展課」項目本身的展覽上不做任何展示調整,維持崔燦燦的布展形式,將四個月展期分為兩個階段,前兩個月作為王澈駐留展廳與觀眾討論、收集、整理、製作呈現階段。首先在展廳入口既有的前言附近增加「觀眾策展」的介紹,然後策展人王澈通過現場邀請和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搜索(發布過展覽的觀眾)邀請,這兩種形式邀請觀眾參與,其中將於觀眾就個人與展覽(作品)的關聯、城市與展覽的形式、藝術展覽的社會功能、展覽策劃與話題的趨勢、展覽空間體驗等問題進行討論,並嘗試邀請觀眾以策展課的形式進行方案型策展。同時收集觀眾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圖片視頻,經由觀眾授權與文本、方案等一併在既有展覽的基礎上完成附加呈現。

第二階段(2021年3月15日——2021年5月7日):

受邀觀眾與王澈成為「觀眾策展」的策展團隊,利用既有展覽的剩餘空間布展,進行全新的展覽開幕,並組織「觀眾的策展」和「展覽與觀眾」話題討論交流會。既是對於既定策展的反思與拓展,也是將策展向觀眾進行開放的實踐,最終將所有文獻集中出版,以此呼應「策展課」的意義。

藝術家: 

陳彧凡、陳彧君、段建宇、方力鈞、谷文達、韓建宇、胡介鳴、黃一山、姜傑、李華生、李燎、劉建華、劉慶元、陸平原、 馬可魯、繆曉春、娜布其、倪有魚、彭薇、屏幕間、仇曉飛、史國威、手機玩我、沈瑞筠、陶輝、汪建偉、王功新、王廣義、 王思順、鄔建安、吳山專&英格、吳杉、夏小萬、徐小國、薛峰、楊詰蒼、翟倞、周力、周嘯虎、朱金石、宗寧

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華·美術館

The Curation Workshop II: Story and Structure

展期:2020年12月30日-2021年5月07日

發起人:崔燦燦

藝術總監:馮峰

開學典禮:

2020年12月30日(周三)15:00

OCAT深圳館

畢業晚會:

2021年4月17日(周六)

華·美術館

主辦:

華•美術館、OCAT深圳館

1. 發起人將邀請 41 位(組)藝術家(項目)形成一個不變的實體展覽,固定展出 4 個月。

2. 受邀的 19 位策展人,將以 41 位(組)藝術家的作品為素材,在此基礎上自行決定刪減或全部使用,形成全新的展覽。原則上刪減和增加作品不超過 10 件。如有增添,策展人需自行邀請藝術家參展並提供作品圖像。

3. 受邀的 19 位策展人需向館方和發起人提供方案,共同協商。策展方案和新選擇的作品,須符合版權規則和中國法律的 相關規定。

4. 受邀的 19 位策展人只需提供策展方案和思路,形成文本和構思的展出,無需實體展覽。

5. 參與項目的各個策展人需提供此次策劃的展覽主題和闡述、策劃人簡歷、選擇的作品圖片和信息、展示方案(手繪、平 面圖等),最終將以黑板的形式進行展出。

6. 我們將在展期內邀請這 19 位策展人,舉行 19 場獨立的策展課講座,在展期的四個月中分批完成。講座全程進行網絡直 播,線上線下同步,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1)前半部分策展人闡述自己關於此次展覽的策展結構。

(2)後半部分策展人分享自己此前策劃的策展項目和理念。

(講座時每位策展人配有一塊黑板,可提前繪製書寫自己的講座結構,便於講解,講座結束黑板將作為展品在華·美術館一層展示。)

7. 展覽結束後,將編輯《策展課II》一書,書中將呈現「策展課II:故事與結構」展覽中 42 組作品和 19 位策展人的策展 方案和思考軌跡,以及「策展課II :一個館群的抽樣案例」展覽中的 8 個抽樣展覽的資料,藝術家作品和講座的內容等。

更多信息:

策展課II:

1+41+19=?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

為什麼再做「策展課」?華·美術館 x OCAT深圳館跨年聯合呈現

策展課:


為什麼要做「策展課」?

1+8+37=?明天揭曉!

開學啦 | 華·美術館「策展課」開幕回顧

策劃案:

策展課·策劃案① | 王將:陳述與猶疑

策展課·策劃案② | 王澈:時間之流

策展課·策劃案③ | 王麟:問題的迭代

策展課·策劃案④ | 王慰慰:一顆神秘果和一塊黑幕

策展課·策劃案⑤ | 李傑:堂倌,房東與算命先生

策展課·策劃案⑥ | 繆子衿:策展櫃

策展課·策劃案⑦ | 李佳:無知的策展人

策展課·策劃案⑧ | 馮兮:香河不是香港

論壇:

周日講座 | 崔燦燦:策展故事的魔方

策展課 | 一場運動型學科的討論

策展課論壇 ① | 美術館裡的魔術:策展與機構

策展課論壇 ② | 策展在中國:從批評家到策展人

策展課論壇 ③ | 在地行動:策展的語境

策展課論壇 ④ | 全球視野:移動的策展

本次展覽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1. 觀眾須配合工作人員做好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掃「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和「深圳公安」二維碼,健康碼顯示為綠碼方可進入展廳。

2. 入館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

3. 當展廳人員密度較大時,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錯時、分批入館等相關措施。

華·美術館將全力為觀眾提供安全、有序的參觀環境和愉悅的觀展體驗。

相關焦點

  • 策展時刻丨「策展與策展性」&「當代設計策展」系列講座
    近期著作包括《策展性:策展哲學》(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以及探討策展作為一種倫理的哲學研究專著《作為倫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 首屆「策展在中國」論壇:策展為城市文化及國際交流帶來什麼
    今年夏天我們做了徐冰老師的大型回顧展,整個展覽跟公眾的關係發生的最自然通透,任何一天走進來,就發現有大量的觀眾坐在小小閱讀區,瘋狂讀著徐冰有關的文獻。這個代表我們十年走過的路,想到開館展徐冰的籤書。十年同樣的一件作品出現在同樣一個展廳,只不過這是這個展廳存在的最後一個時刻。 剛才說的三個階段,初期的階段,中間的階段,現在剛剛開始的新階段,剛剛換了一個新的logo。
  •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啟動
    青年策展項目的設立既是對雙年展結構的一次有益嘗試和創新,也為國內青年策展群體提供了機遇。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數字媒介與實體空間的互相補充、多維交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地域限制,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廣泛吸引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產業等領域優質力量參與到雙年展項目中來。
  • 作為「藝術作品」 的策展
    更重要的是,它將策展「藝術作品化」的理念做了幾近完美的演繹。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共同感懷,促成了這項藝術創作和策展合作。 此次展覽場地被安排在澳門八景之一——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的一棟薄荷綠色的葡式小洋樓內首層,空間面積不過近百平方米,而且形狀並不規則,由於建築結構的原因,不僅有立柱在前,而且正中間凸出一面牆,使得可利用的展覽面積俯視圖大概為一個「凹」字形。
  • 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現場
    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現場 2020-09-15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藝術展覽已經進入了「策展人時代」
    策展人是實現展覽、作品和觀眾之間有效聯繫的重要中介。但是從策展人發展的短短的歷史看,早期的策展人還是以批評家和學者為主。當下,一個展覽從主題的策劃、藝術家的挑選、資金的尋找到場館的聯繫,策展人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策展人行業看似繁榮,現實中還是有不少策展人的專業性卻頻繁遭到質疑。作為一名策展人,如何策劃一場成功的展覽?策展人的作用是什麼?
  • 秦思源:獨立策展人的核心工作是翻譯
    王音作品《西北》(局部)2015  獨立策展人是藝術家和觀眾間的橋梁  搜狐藝術:您怎樣理解獨立策展人這樣一個概念的?  秦思源:獨立策展人最核心的功能,是怎麼把當代藝術這麼一個混雜和廣泛的大的狀態,用不同的總結方式介紹給觀眾。有一些觀眾是大眾性質的觀眾,比如說像雙年展,藝術烏鎮的項目;有一些項目偏專業一點,可能是小型空間、畫廊,主要是規模問題,不分高低。偏大眾的就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夠充分說明一個問題,或者給人一個更完整的體驗。
  • 透過策展,找到品牌與世界溝通最適合的方式 | 臺灣【品牌策展與創新企劃力】系列線上課程
    通過新型的策展建立品牌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是已經持續活躍在內地和臺灣教育領域很多年的 Rita非常看好的形式。在她主導雜學校-亞洲創新教育展策展期間更是以用戶經驗為導向,通過針對創新教育單位的邀展,結合論壇、實作工作坊與主題策展,打造全新教育策展體驗。
  • 策展在中國:5G時代 策展人在關注什麼?
    本次論壇的兩個主題為「策展與時代·文化責任」、「策展與時代·學術發展」,通過主題發言和分組研討的形式的對今年策展學界的新現象、新問題和新成果進行討論,推動中國策展學科與藝術生態的繁榮進步。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主任範迪安致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策展委員會主任範迪安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堅持舉辦「策展在中國」論壇,及時匯集和分析展覽策劃的發展動向,豐富「中國策展學」的理論建構,很有現實意義。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開幕
    央廣網濟南12月14日消息(通訊員畢曉慧)2020年12月13日,「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啟幕活動在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舉辦,同時舉行 「青年策展論壇」。論壇圍繞《人類情感與機器情感》、《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新工筆的邊界與秩序》、《「從『地域』到『場域』——『藝術在他方:當代藝術的遊牧』策展的定位與思考」》、《同胚——山東當代藝術切片研究展》、《我們今天需要什麼樣的水墨藝術》、《「世界世界著」——當代創作與社會文化參與》等主題進行學術交流。
  • 課程總結 | 藝術管理與策劃2017級《策展實踐》
    作為策展團隊的我們不斷遊走於劇場演員、劇場及老師之間,我們運用我們各自的智慧,策劃了這一場有趣的劇場表演,我也因此從中更多的了解到了策展人在一個展覽中發揮的紐帶重要性。在此次劇場中雖然收穫頗多,但由於第一次策展,大家的經驗也都不是很足。多多少少也出現了一些小毛病。
  • 英國頂尖策展專業,原來側重點都不一樣?!
    市場的需求已讓策展專業逐漸成為近幾年藝術留學的熱門專業之一。英國作為策展專業的發源地,一直是有意向出國學習策展的同學們的第一選擇。許多英國頂尖院校都有開設策展專業,但也許同學們沒有發現,不同學校的策展專業名稱不一樣,側重點也有些許不同。
  • 第二屆「策展在中國」論壇暨2019年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年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已逐漸搭建起一個開放、多元的交流平臺,在策展理論研究、舉辦學術展覽、扶持青年策展人與優秀藝術家等領域不斷探索,精進創新。「策展在中國」論壇亦是第二次在中國文化藝術領域打造具有學術高點、國際視野的策展交流平臺,以此推動中國策展學科與藝術生態的繁榮和進步!
  • 一本書,解答你關於策展的一切問題
    內容簡介 《策展人手冊》是一本對策展人、策展系學生以及諸多藝術愛好者而言必不可缺的指南性手冊,書中詳細展現了策展之步驟,即如何從最初的想法落實到最後的場地,其中涵蓋了策展的相關知識——何為策展、何為策展人、策展人分為哪些類型以及如何策劃一個展覽等問題。
  • 第二屆「策展在中國」論壇暨2019年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年會在中華...
    2019年12月14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策展在中國」暨201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年會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召開。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策展理論研究、舉辦學術展覽、扶持青年策展人與優秀藝術家等領域不斷探索,精進創新。策展不僅與藝術展覽相關,亦在不斷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策展在中國」論壇的舉辦,旨在打造具有學術高點、國際視野的策展交流平臺,從而推動中國策展學科與藝術生態的繁榮和進步。
  • ...展和合之美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
    青年策展項目的設立既是對雙年展結構的一次有益嘗試和創新,也為國內青年策展群體提供了機遇。青年策展人前沿、創新的策展視野為雙年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新銳的視角。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數字媒介與實體空間的互相補充、多維交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地域限制,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廣泛吸引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產業等領域優質力量參與到雙年展項目中來。
  • 陳源初:獨立策展人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尤其是今年3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主辦的第二屆CAFAM雙年展,將主題定為 「無形的手:策展作為立場」,並選取了六所國際藝術院校的策展專業學生作為此次雙年展的策展人,將策展人推到臺前,成為主角,這是藝術界的第一次。那麼策展人在受推崇的情況下,這個20世紀的「舶來品」在國內發展如何?當下策展人在展覽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又面臨什麼樣的現狀呢?策展人是什麼人?
  • 固化不堪的策展模式,需要一些鬆動和策應
    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策展現有的意義,仿佛就是不斷地質疑或否定固有的知識體系、經驗構建的方式以及社會認知,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展覽所追求的觀念文本敘述和討論,對觀眾來說都過於理論化。與此同時,來自現實的回應在不斷弱化。
  • 英國留學新寵——策展專業
    面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美術館的主要社會功能和職責是公眾教育(education﹚。 那麼英國到底有哪些學校有策展專業呢?
  • 新聞生產轉向「策展」模式
    其次,大眾基於社交平臺發掘、排序、分享、評論新聞,這一與傳統新聞生產不同的過程,與其說是為刊出(publish)新聞,不如說是在公開(publicize)新聞,布倫斯將此概括為「協作性新聞策展」(collaborative news c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