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討論「策展」為核心的創造型展覽第二屆「策展課」由策展人崔燦燦和華·美術館執行館長馮峰共同發起,由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聯合呈現——「策展課Ⅱ:一個館群的抽樣案例」與「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
其中在華·美術館正在展出的「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沿用了上一屆「策展課——策展與設計」的組織方式,邀請了41位(組)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和項目,以及19位參展策人展參與進來,用不同的結構創作19個全新的故事。他們的策劃方案將以黑板的形式在展場中陸續陳列和推出,並於華·美術館公眾號上進行同期發布。
陳立、馮兮、海傑、姜俊、李泊巖、李佳、李傑、林書傳、龍星如、繆子衿、宋振熙、王澈、王將、王麟、王慰慰、王曉松、魏穎、翁笑雨、楊鑑
獨立策展人,1986年生於邯鄲,2010年至今一直從事藝術評論寫作及策展工作。曾策劃:「後退幾步:從結果向原因還原」、「綿綿若存走岷江」、「莽原」、「沙漠駐留」、「燕山散步」、「時間不可逆」、「黑戈壁計劃」、「走新疆」等長期介入非城市空間的項目,注重在不同地貌中流動、思考並展開項目,並以行走策展的理念強調過程與整體感知。也曾策劃多個藝術家個展和群展。現居北京。
1、基於「策展課」作為一個研究策展的項目,那麼「觀眾策展」是對於策展本身邊界拓展的思考和實驗。
2、在網際網路時代下,觀眾通過社交媒體將同一個展覽的場景、互動、思考、感受、想像、討論通過屏幕表達,不斷形成線上觀展的事實,在我看來這像是觀眾共同「策展」的形態。
3、來自於觀眾的角度、思考及呈現,表達了個人的立場、觀點、品味、理解、情緒、記憶等,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作品意義生成的創造者,這也對觀眾本身的受眾群體形成了新的表達角度及結果。
4、觀眾作為既定展覽空間的體驗者,這種「策展」形態是逆文本與概念化的表達,從一種身體性的回應中將作品脫離藝術家,將展覽脫離策展人,再構成一種對話空間,從而形成新的形態。
5、展覽與觀眾的關係是策展的重要方面,經由藝術策展人通過一種歸納和表達策劃後的展覽,成為觀眾的體驗和表達的背景,那麼觀眾通過不同的角度解讀呈現的過程與結果,將與既有展覽並置的方式整體呈現,使觀眾成為策展者。
6、策展人王澈在多年的「行走策展」實踐中,注重陪伴、過程、現場、情境、感性、記憶等,強調整體、討論、變化、生成。基於此方式,本次將對觀眾的觀看與表達過程進行參與,從而達成一種整體呈現。
第一階段(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10日):
在「策展課」項目本身的展覽上不做任何展示調整,維持崔燦燦的布展形式,將四個月展期分為兩個階段,前兩個月作為王澈駐留展廳與觀眾討論、收集、整理、製作呈現階段。首先在展廳入口既有的前言附近增加「觀眾策展」的介紹,然後策展人王澈通過現場邀請和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搜索(發布過展覽的觀眾)邀請,這兩種形式邀請觀眾參與,其中將於觀眾就個人與展覽(作品)的關聯、城市與展覽的形式、藝術展覽的社會功能、展覽策劃與話題的趨勢、展覽空間體驗等問題進行討論,並嘗試邀請觀眾以策展課的形式進行方案型策展。同時收集觀眾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圖片視頻,經由觀眾授權與文本、方案等一併在既有展覽的基礎上完成附加呈現。
第二階段(2021年3月15日——2021年5月7日):
受邀觀眾與王澈成為「觀眾策展」的策展團隊,利用既有展覽的剩餘空間布展,進行全新的展覽開幕,並組織「觀眾的策展」和「展覽與觀眾」話題討論交流會。既是對於既定策展的反思與拓展,也是將策展向觀眾進行開放的實踐,最終將所有文獻集中出版,以此呼應「策展課」的意義。
藝術家:
陳彧凡、陳彧君、段建宇、方力鈞、谷文達、韓建宇、胡介鳴、黃一山、姜傑、李華生、李燎、劉建華、劉慶元、陸平原、 馬可魯、繆曉春、娜布其、倪有魚、彭薇、屏幕間、仇曉飛、史國威、手機玩我、沈瑞筠、陶輝、汪建偉、王功新、王廣義、 王思順、鄔建安、吳山專&英格、吳杉、夏小萬、徐小國、薛峰、楊詰蒼、翟倞、周力、周嘯虎、朱金石、宗寧
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華·美術館
The Curation Workshop II: Story and Structure
展期:2020年12月30日-2021年5月07日
發起人:崔燦燦
藝術總監:馮峰
開學典禮:
2020年12月30日(周三)15:00
OCAT深圳館
畢業晚會:
2021年4月17日(周六)
華·美術館
主辦:
華•美術館、OCAT深圳館
1. 發起人將邀請 41 位(組)藝術家(項目)形成一個不變的實體展覽,固定展出 4 個月。
2. 受邀的 19 位策展人,將以 41 位(組)藝術家的作品為素材,在此基礎上自行決定刪減或全部使用,形成全新的展覽。原則上刪減和增加作品不超過 10 件。如有增添,策展人需自行邀請藝術家參展並提供作品圖像。
3. 受邀的 19 位策展人需向館方和發起人提供方案,共同協商。策展方案和新選擇的作品,須符合版權規則和中國法律的 相關規定。
4. 受邀的 19 位策展人只需提供策展方案和思路,形成文本和構思的展出,無需實體展覽。
5. 參與項目的各個策展人需提供此次策劃的展覽主題和闡述、策劃人簡歷、選擇的作品圖片和信息、展示方案(手繪、平 面圖等),最終將以黑板的形式進行展出。
6. 我們將在展期內邀請這 19 位策展人,舉行 19 場獨立的策展課講座,在展期的四個月中分批完成。講座全程進行網絡直 播,線上線下同步,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1)前半部分策展人闡述自己關於此次展覽的策展結構。
(2)後半部分策展人分享自己此前策劃的策展項目和理念。
(講座時每位策展人配有一塊黑板,可提前繪製書寫自己的講座結構,便於講解,講座結束黑板將作為展品在華·美術館一層展示。)
7. 展覽結束後,將編輯《策展課II》一書,書中將呈現「策展課II:故事與結構」展覽中 42 組作品和 19 位策展人的策展 方案和思考軌跡,以及「策展課II :一個館群的抽樣案例」展覽中的 8 個抽樣展覽的資料,藝術家作品和講座的內容等。
更多信息:
策展課II:
1+41+19=?策展課Ⅱ:故事與結構
為什麼再做「策展課」?華·美術館 x OCAT深圳館跨年聯合呈現
策展課:
為什麼要做「策展課」?
1+8+37=?明天揭曉!
開學啦 | 華·美術館「策展課」開幕回顧
策劃案:
策展課·策劃案① | 王將:陳述與猶疑
策展課·策劃案② | 王澈:時間之流
策展課·策劃案③ | 王麟:問題的迭代
策展課·策劃案④ | 王慰慰:一顆神秘果和一塊黑幕
策展課·策劃案⑤ | 李傑:堂倌,房東與算命先生
策展課·策劃案⑥ | 繆子衿:策展櫃
策展課·策劃案⑦ | 李佳:無知的策展人
策展課·策劃案⑧ | 馮兮:香河不是香港
論壇:
周日講座 | 崔燦燦:策展故事的魔方
策展課 | 一場運動型學科的討論
策展課論壇 ① | 美術館裡的魔術:策展與機構
策展課論壇 ② | 策展在中國:從批評家到策展人
策展課論壇 ③ | 在地行動:策展的語境
策展課論壇 ④ | 全球視野:移動的策展
本次展覽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1. 觀眾須配合工作人員做好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掃「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和「深圳公安」二維碼,健康碼顯示為綠碼方可進入展廳。
2. 入館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
3. 當展廳人員密度較大時,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錯時、分批入館等相關措施。
華·美術館將全力為觀眾提供安全、有序的參觀環境和愉悅的觀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