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由OCAT研究中心發起的「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在上周六剛剛開幕,共展出了六組策展方案,從整體氣質來看,受疫情影響而做出的應激反饋在方案裡尤其明顯,「處於特殊情況下,今年的項目則在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具體問題上進行了深刻而細緻的討論,由於這些方案都具有或多或少相關聯的關注點,今年的入圍展也呈現出一種不期然而然的整體性。」OCAT研究中心執行館長巫鴻在前言中談到。
2020 年是OCAT 研究中心發起該徵集計劃的第三年。這一次方案徵集計劃共收到50 份完整策劃方案,其中,中文方案38 份,英文方案12 份;獨立策展方案37 份,聯合策展方案13 份。回應今年的全球疫情, 許多策展方案探討人與自然、動物、環境、城市、科技/技術之間的關係、發展與轉變;其次,女性形象、家庭關係、文獻檔案、攝影與電影、身體與表演等話題也被不少策展人所關注。
「動物故我在」展覽現場
在方案「動物故我在」中( 策展人:白雨婷),正是現有跡象將COVID-19病毒指向動物源頭也引起了策展人對「人類紀」的批判性思考。由於全球變暖、工業化養殖、動物實驗、人類娛樂和棲息地喪失,動物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滅絕和痛苦。與此同時,主流文化往往抽象地描述動物,將其轉變為比喻性的物件。媒體和寵物產業賦予物種特性, 喚起人們的同情和感傷。當前的事態促使人類——不僅在倫理上,而且在存在論上——以一種更縝密、不那麼「自戀」的方式回應非人類世界。本次展覽反對文化與自然之間的本質主義分歧,旨在探尋當今世界處理人與動物關係的替代方式。
「齊物生息「展覽現場
「齊物生息:堆棧地貌中的自然系統變動」( 策展人:蔡藝璇、曹雪菲)借用班傑明·布拉頓的「堆棧」(The Stack)理論來比喻「由地表至上空無盡設備」中新的邊界與地緣政治,並用莊子的「齊物」理念引出中國山川建設與宇宙學的制衡。這種天人制衡受限於禮法、儀式與民俗經驗,經由現代化逐步瓦解,在技術的指引下形成對衝突及災難新的治理方法。展覽以「自然系統-技術堆棧」為脈絡,以情緒感知為切口,通過媒介考古揭開歷史節點上身體與技術的關聯,藝術作品則將齊物感知的方式與地緣空間疊交,試圖呈現一種新的敘事方式來拓展人類對自然生態的想像,將生命周期嵌套入宇宙地質時間。
「一場探索冷眼旁觀又自得其樂的展覽」現場
「一場探索冷眼旁觀又自得其樂的展覽」開始於策展人李石影和袁中天的信件對話,其中對話從「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到「被迫進入各自為政的小群體生態」再到「小群體自娛自樂的時代」,繼而引出兩位對武漢朋克、流民藝術家、個體生存的想像與思考。兩位策展人邀請同時與多種文化社會對話的藝術家用視頻的方式坦誠地展現內心情緒的節奏和對生活的觀察,力求找到在多重系統並存的複雜矛盾中探索創作自趨力。
「又何間焉」展覽現場
「又何間焉:病毒特性的多介質表達」( 策展人:李藝卓)將關注的對象聚焦到了病毒和傳播媒介兩個方面。我們時常談論著, 信息網絡起初的美好願景已逐漸被新的霸權、壟斷、侵蝕所取代, 由連接世界的途徑轉變為新的不可見和不可預知。「病毒式傳播」因此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模因(meme)的擴散方式, 更吸引藝術家對其背後媒介的形態和內涵進行思考, 儼然有了生命甚至智能。病毒在令人心生恐懼的同時, 也令人嘆服其近乎極致的傳播效率。對宿主而言,信使和信息已然等同,且同時在病原體感染和心理感知兩個層面。展覽方案選取了五位中、美藝術家的繪畫、攝影、影像作品,從主體、視角、媒介、社會歷史多個角度展現了數碼時代下,環境介質和感官及軀體關聯所引發的反思和「衍射」似的意義產生過程。
「城市,聲⾳,輕盈「展覽現場
「城市,聲⾳,輕盈:移動邊界與虛構敘事」( 策展人:於濰穎)追溯有關城市的混雜記憶與想像,以藝術創作中的虛構敘事切入,來探訪未來人類記憶與感知所呈現的移動邊界。在想像未來的驚心動魄與憂慮不安之間,自由意志的悖論,科幻世界中的反烏託邦美學,對於記憶本體的茫然和城市「輕盈」想像的可能性,虛構的象徵即是隱喻的未來。藝術家與作家在對城市主題的創作中,試著捕捉被遺忘、不易察覺的細碎生活時刻,提取融入龐雜的訊息,將想像與思考敞開於讀者與觀者面前。城市主題的創作體現的不僅是詩性抽象化的意境,或科技視覺化的當代藝術語境及方法,景觀與現實挪用還指涉個人生命體驗與對時間和空間的再造,更具有對「地球棲居」和「未來旅程」富有想像力的領會——對「棲居」的歸巡。
「瘞翳囈憶噫疫」展覽現場
「瘞翳囈憶噫疫——瘞疫六字訣《聲疫解剖學》文獻展」(策展人:周雷)主標題的六個字都是中文裡「yi」的發音,聲調有所不同。六字連貫,模擬六字大明咒的聲音語像。文字從開始是視聽結合交融的,先受後識,借其識發其所受,知其受發其所識,文字均質、定論的視覺書寫,是對天南地北方言、鑠金之口「多變流動」的視覺規訓,以視像規整彼此,最終百慮一致。此舉方便溝通,但也流毒無窮。該方案旨在通過視覺和聽覺手段,整體反思視覺中心主義的視覺宰制,創造一種基於聽覺的「聽屬」關係。
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12月6日。展覽期間,OCAT研究中心將組織「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工作坊」,由OCAT研究中心執行館長巫鴻及特邀評委與獲選策展人/團隊圍繞各自的策展方案展開對話,活動將以線上和線下同步的方式進行。最終評選將參照特邀評委及觀眾對入圍方案的反饋選出一份優勝方案,在方案展結束後通過OCAT研究中心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公布,並於2021年實施。
原標題:《2020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現場》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展訊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