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花兒終將會落下,孩子們也終將不再是小孩子

2021-01-15 一位書生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通過小女孩英子的眼睛,看到一個年代下的悲歡離合,故事敘事沒有波瀾起伏,質樸中道盡複雜人世的情感肌理,把市井描繪得熱鬧卻不豔俗。

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淺淺的文字,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演繹著一個小女孩天真、無邪、甜美、又帶點感傷的童年,小小心靈映射出善良美好。

人生就是這樣,在擁有無數過去,無數將來的累積上變得悠長,如同和煦冬陽下溫暖的北京胡同,走著,希望永不到頭。流淌到血液裡的詩意,變得和老房子一樣散發著凝重的煙火氣,而一切又是如此的不可言說。

北京的槐花還在開著,驢打滾兒還是很受歡迎,城南城北依然舊事。可是,我們就這樣一邊懷念著一邊成長著,遠遠地離開了我們的小時候。

《城南舊事》主要敘述了五個故事,《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惠安館傳奇》,秀貞被情人拋棄,剛出生的孩子又被她的母親丟掉,她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一下子就瘋了。她第一次在文中出現時,英子是這樣說的:「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可見在孩子的眼裡,人人都是平等的,大人眼中的瘋女人也不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個瘋女人是寂寞的,你想像一個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過往行人的女人,她沒有朋友,大家對她都是冷眼相待。她內心的悽苦無人訴說,只終日念著不知生死的女兒小桂子和輕易給出承諾卻又拋棄她的負心漢。

後來,在英子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日思夜想的小桂子,母女倆終於團聚了。本以為到此就皆大歡喜了,結局卻是出乎意料。母女倆還是逃不脫悲慘的命運,死在了火車的巨輪之下,令人唏噓、哀嘆。

《我們看海去》,一個為供弟弟讀書而偷竊的大哥哥。在大人的眼裡,偷東西的就是賊,賊就是壞人。可對小英子來說,她分不清楚好人和壞人,她只知道他是她的大朋友,他有一個書讀得很好的弟弟,他對她很不錯,他和她約定了「我們看海去」。

有時候我們把喜歡的人捧到天上去,厭惡的人就恨得透透的,好人和壞人的界限總是那麼分明。可慢慢長大,就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是那麼的黑白分明。

《蘭姨娘》,一個被正房趕出家門的小妾,後被英子家收留。她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卻沒有自力更生的意識,只能依附男人,寄人籬下。這章很有趣。小英子懵懂地發現了父親對蘭姨娘的情意,就想辦法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美滋滋地當起了小紅娘。

大功告成後,小英子就邀功般地急急說給了母親聽。這母女倆都是極可愛的,母親聽完了就半嗔半怪對小英子說:「都是你一個人搗的鬼」,卻又開心極了。想了一會兒就問小英子那天說要買什麼。這英子也毫不客氣,「一副滾鐵環,一雙皮鞋,現在我還要加上訂一整年的《兒童世界》」。

《驢打滾兒》,宋媽有一兒一女,丈夫好賭,只得出來當奶娘好賺錢養家。卻沒想到,她不在的時候,兒子掉河裡淹死了,女兒被賣給了別人還債。宋媽很久以後才知道這個事,又痛又怒,又無可奈何,最終的選擇卻是跟著丈夫回去,再生一個孩子傳宗接代。

《爸爸的花兒落了》,。象徵著爸爸生命的花兒落了,爸爸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小英子成了唯一能和媽媽負擔重任的長女。她與童年,徹底地告別了。在每一次「你是個大孩子了,可不能惹你媽媽生氣」的囑託中,英子長大了。

書中的五個故事,每個都是以「離別」結尾,言淺情深,令人感傷。作者仿佛在說:「人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而我們,終將要習慣分離。

五個獨立的短篇故事,五種不同的人生際遇,英子或參與或旁觀。從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視角,用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語言,通過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內心獨白,娓娓講述了活在一個世紀以前的那些人、那些事。

不知最後秀貞和小桂子怎樣了,在那個生命如同草芥的年代,她們應該兇多吉少吧,後來金鐲子的回歸,是不是暗示了秀貞被當成人販子被抓了?而小桂子成了孤兒……與其生活在養父養母的魔爪下被虐待,她倒寧願成為流浪孤兒吧。

躲在草叢裡的那個厚嘴唇的男人,心本為善,奈何以偷為生,看著他被抓走,英子難過得想哭,媽媽說他罪有應得,而英子只記得看海的約定。那種簡單純粹,讓人感覺很珍貴。

宋媽、蘭姨娘,包括母親,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裡,都只是「奶媽」、「附屬品」,遇事首先得忍。當英子看到父親和蘭姨娘在大廳裡調情,而母親挺著大肚子在灶臺邊汗如雨下時,英子無聲地哭了……這一幕對比讓人看了很心酸。

最後結尾的幾個故事,講述的是溫情。也許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漸漸被忙碌吞噬,被手機疏遠,但真的永遠不要放棄善良和溫柔,善可治惡,柔以克剛。

故事平淡卻飽含悲傷,文字充滿詩意卻句句是未曾雕琢的童心、童趣、童言。童真滿滿人情味,最無追名逐利心。

不要說「城南」不再,也不要說「舊事」隨風,「城南、城北」都是城,「舊事、新事」都是事,童年的故事沒有結束,童年的故事仍在繼續,無論它悲傷,還是幸福,無論它清貧,還是富足,也無論它是孱弱,還是茁壯,更無論它是春風十裡,還是風雨飄搖。不同的時代,不一樣的風雲,不同的社會,卻上演著一樣的輪迴。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們也不再是小孩子。看見胸前的夾竹桃,就像看見了爸爸。我們的花兒總有一天也會落下,孩子們也終將不再是小孩子。看見胸前的夾竹桃,就像看見了我們。

相關焦點

  •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最具影響力的成名作。本書是其以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於1960年出版。全書通過作者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故鄉的思念。
  • 《城南舊事》讀書報告
    樹葉一片一片落下,緩慢的像一幅靜止了的畫面,隱藏著許多說不清的結局和開始。好奇宋媽為什麼會撇下自己的家人不管,來關心英子一家。英子已經會發現並思考問題了,開始關心家裡的事了,望著宋媽遠去的身影,小英子又成長了一些。《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在是小孩》中英子已經十二歲了。心中變得十分矛盾,即嚮往長大,又懼怕長大。在媽媽、宋媽和爸爸的教導中,英子真正長大了,她也明白自己的童年,隨著爸爸的離開,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今天,讀完《城南舊事》的最後一篇小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轉眼,英子就要小學畢業了。他會想辦法資助那些愛國的學生,無論是讓他們把家裡當作中轉站還是庇護所,還是儘量在資金上支持。而爸爸的疾病,更是因為愛國的叔叔被日本人害死而氣出來的。即便英子沒有說,我也看得出,爸爸是那些學生心裡的一道陽光,溫暖而充滿力量。爸爸還是一個善於教育孩子的人。他曾經因為英子想要逃課而把她暴揍一頓,之後送去充滿愛的花夾襖和兩個銅板,讓英子感受到愛,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
  • 城南舊事 閱讀答案 檢測試卷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我的爸爸是一個(     )的人。(多選題)A.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了愛心。B.鼓勵孩子要堅持,戰勝困難。C.很重感情,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D.特別有愛心,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20.下面對《城南舊事》內容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下載:《城南舊事》
    內容簡介: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初版於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 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結束了,小英子也告別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正處於幸福的童年中,我尤其喜歡課外閱讀,每當我翻開一本新書,就猶如置身在一個新世界似的,感覺真美妙!
  • 《城南舊事》賞析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編劇:伊明劇情梗概: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短評:《城南舊事》選用了兩首20世紀20年代的歌曲作為插曲。《麻雀與小孩》出現在英子上學之初,歌中唱出的小孩與小麻雀的問與答,表現了麻雀等「母親」覓食歸來的急切情景,在影片中烘託出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
  •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到底有多好?
    《城南舊事》能夠收錄小學語文課本,並非是偶然,無論是文筆、構思、立意,都足以證明它的優秀。從問世以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也有六十多年,翻拍成電影距今也有37年了,但這麼多年過去,《城南舊事》並未被時間埋沒,反而被一代代人翻閱,轉為心中共同的珍貴記憶。
  • 《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作業設計
    《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作業設計設計人:於保東一、閱讀時間規劃6小時,一個小時一篇。二、閱讀方法文本細讀+瀏覽三、閱讀重點閱讀完成後回答以下問題1.《城南舊事》的主題是(最少三個關鍵詞): 、 、 。2.你讀完《城南舊事》感覺(閱讀的感覺)這部書有什麼感情基調,談談你的閱讀感受。100字以上。3.《城南舊事》你覺得運用的最大的寫作手法是什麼?試作出自己的分析。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寫出自己的簡要分析。不得少於100字。注意回答此問題的格式。
  • 《城南舊事》影評
    觀《城南舊事》有感猶記得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名字叫做《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就是出自於《城南舊事》。而看電影和讀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故事情節還是有很大的改動,但主人公依舊是我心中的那個可愛的小英子。
  • 經典賞析|爸爸的花兒落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兒落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的成長之路上必定伴隨著很多分別與別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要離開小因子的是誰呢?
  • 《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城南舊事》電影—導演·吳貽弓我們讀《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會感到剛硬的魯迅也有一股稚嫩的幽默;我們讀沈從文、讀冰心、讀林語堂的關於「童年」的文章,總能感到一種溫馨,一種親切;可是電影《城南舊事》裡傳遞出林海音的童年只是真實,只有真實
  • 回憶屬於我們的「城南舊事」,童年的一去不返教會了我們什麼?
    讀《城南舊事》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想必童年在每個作家,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原也是因為童年的影響是幽遠深長的。林海音寫作的初衷:「我是多麼懷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 《城南舊事》:這個世界正在悄悄獎勵,那些被爸爸陪伴的孩子
    &34; 這是城南舊事電影裡的最後一句,「爸爸的花兒落了」。但,同時,這位爸爸也有它不完美的地方,他會傾慕於蘭姨娘,讓英子擔心,害怕媽媽傷心。也在爸爸的規範下,英子有了良好的作息習慣不再賴床。可以寫出好的文章,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小學生。即便後來的路程爸爸不再陪伴著英子了,但是爸爸交給英子的堅強和勇敢,永遠深深地留在英子的心裡。
  • 余光中的一段城南舊事
    有一次我不服氣,說你們北方人「花兒鳥兒魚兒蟲兒」,我們南方人聽來只覺得「肉麻兒」。眾人大笑。那時候臺北的文人大半住在城南。就像舊小說常說的「光陰荏苒」,這另一段「城南舊事」隨著古老的木屐踢踏,終於消逝在那一帶的巷尾弄底了。夏家和餘家同一年搬了家。從1974年起,我們帶了4個女兒定居在香港。11年後我們再回臺灣,卻去了高雄,常住在島南,不再是城南了。
  • 《城南舊事》影評:老北京的再現 回味悠長
    倘若你覺得一本書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它,或許再過一些年來讀,會疑惑於自己當年的不以為然。對於我來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可是曾經在書店無數次的翻開它,卻從來也提不起閱讀的興趣。到我真正喜歡上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它一直靜靜在那個角落等我,從來不曾遠離。看過電影之後對電影裡的情節久久無法釋懷。
  • 忘不卻的《城南舊事》,講不完的悲歡離合
    這是30多年前的老電影《城南舊事》裡的一幕。改編自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的同名電影拍攝於1982年,其清新雋永的風格,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打動了兩岸三地的觀眾,榮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獎,及多項世界知名獎項。
  • 《城南舊事》:一個小女孩的童年,一個時代的悲傷往事
    我的回答中總有這一本《城南舊事》,不論他讀小學還是高中。《城南舊事》主人公小英子我至今還能回憶起大學時讀它的情景:那是一個春天的上午,宿舍裡只有我一人,我坐在陽臺上,一邊啃著從食堂買來的饅頭試想,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弱女子,帶著一個年幼的小女孩千裡尋夫,在那個年代,可以預想到後面的遭遇會一件接著一件,這完全是個大概率事件,可以演繹出一幕又一幕《悲慘世界》。
  • 《城南舊事》:我們都在寫滿人間百態的城南體會著平凡的滋味
    在《城南舊事》中,小英子是盡職的旁觀者和記錄者,如果用成人視角來看待故事裡的所有人,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的身份都有些尷尬,女瘋子、小偷和姨太太並不是合適的交友對象,中年保姆也不值得文學家浪費筆墨。不過,在悲涼背景下,故事裡的人或許會感謝自己曾經遇到過一個用平等眼光看待他們的小女孩,那是來自兒童無差別的救贖,讓早已把童年拋擲腦後的可憐大人透過灰暗的世界又看到一些希望。二、城南藏著少年的成長《城南舊事》寫的是童年,作者始終在用溫情的兒童視角講述,但讀來依舊讓人忍不住嘆息。
  • 城南舊事的劇情簡介?
    《城南舊事》是由臺灣作家林海音創作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與原著相比,電影版《城南舊事》進行了清潔的一些刪減,用一個臺灣小女孩的口吻來講了她成長過程中的三個故事,將人間煙火撒滿銀幕。林英子是住在北京城南胡同裡的一個小女孩,也是《城南舊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