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的劇情簡介?

2020-12-25 百度知道問答

《城南舊事》是由臺灣作家林海音創作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與原著相比,電影版《城南舊事》進行了清潔的一些刪減,用一個臺灣小女孩的口吻來講了她成長過程中的三個故事,將人間煙火撒滿銀幕。林英子是住在北京城南胡同裡的一個小女孩,也是《城南舊事》的主角。第一個故事講的便是英子與瘋女人秀貞之前的緣分。秀貞曾經與一個大學生相愛,但大學生後來因為被警察抓走,離開了秀貞,只留下秀貞和她的女兒小桂子相依為命。但秀貞的家裡人很嫌棄小桂子,悄悄把她扔到了城牆下,從此秀貞便瘋了,整日佇立在胡同口找女兒。英子與秀貞相識後,了解到了一些關於小桂子的事情,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妞兒的身世與特徵都很像小桂子,便幫助母女二人相認。但當秀貞帶著女兒去找她的父親時,卻死在了火車下。第二個故事是英子稍大些了,遷居到了新帘子胡同,在這裡,英子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並與其成為了好朋友。英子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雖然他會去偷東西,但他對英子很友善,而且偷東西是為了養自己的弟弟。偶然間,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了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的探子發現了,帶人來抓走了年輕人。第三個故事是發生在英子與自己家保姆之間的。宋媽是英子家的保姆,英子和她一直都有很深厚的感情,但當保姆的丈夫宋大明找上門來時,英子才知道宋媽的兒子在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了出去,她心裡很不解,為什麼宋媽的生活這麼難過,還要來照顧別人的孩子呢。英子的父親因為肺病去世,英子也離開了家鄉,踏上遠行的馬車,也告別了自己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城南舊事》賞析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編劇:伊明劇情梗概: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短評:《城南舊事》選用了兩首20世紀20年代的歌曲作為插曲。《麻雀與小孩》出現在英子上學之初,歌中唱出的小孩與小麻雀的問與答,表現了麻雀等「母親」覓食歸來的急切情景,在影片中烘託出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下載:《城南舊事》
    內容簡介: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初版於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 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 《城南舊事》讀書報告
    > 李博仁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小說。   城南舊事中的女性人物有:英子媽、秀貞、宋媽等很多女性人物,他們命運悲慘,社會地位低下,引起了我的思考。合上那一卷黑黑的《城南舊事》,不知為何,我的心情感到沉重起來,一絲淡淡的憂傷籠罩在我的身旁。
  • 《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作業設計
    《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作業設計設計人:於保東一、閱讀時間規劃6小時,一個小時一篇。二、閱讀方法文本細讀+瀏覽三、閱讀重點閱讀完成後回答以下問題1.《城南舊事》的主題是(最少三個關鍵詞): 、 、 。2.你讀完《城南舊事》感覺(閱讀的感覺)這部書有什麼感情基調,談談你的閱讀感受。100字以上。3.《城南舊事》你覺得運用的最大的寫作手法是什麼?試作出自己的分析。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寫出自己的簡要分析。不得少於100字。注意回答此問題的格式。
  • 城南舊事 閱讀答案 檢測試卷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她是中國現代女作家,被稱為臺灣文學「__________________」。 2.《城南舊事》記敘了主人公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一篇         兒童小說。是按照____   順序排列的。整篇小說,從頭至尾,由小英子的第___    __人稱觀點循序發展。3.
  • 《城南舊事》影評
    觀《城南舊事》有感猶記得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名字叫做《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就是出自於《城南舊事》。而看電影和讀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故事情節還是有很大的改動,但主人公依舊是我心中的那個可愛的小英子。
  • 吳貽弓:一首《送別》卻是說不盡的城南舊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這首李叔同所寫的詩句 最早為國人熟知,還是那部《城南舊事》看過電影的人 都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難以忘懷 《城南舊事》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 中國電影的一座高峰 而執導筒的正是中國第四代導演吳貽弓
  • 《城南舊事》讀後有感
    在這暑假,我又復讀了一遍《城南舊事》。
  • 《呼蘭河傳》與《城南舊事》:為什麼說「人窮則反本」?
    林海音《城南舊事》作為臺灣「鄉愁文學」的經典代表。借小英子稚嫩的雙眸,回顧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城南的風物人情、兒童的悲歡離別,為讀者展現了一幅京味十足的北京風俗畫。林海音曾說:「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 余光中的一段城南舊事
    這一段因緣一半由地理促成:夏家住在重慶南路三段十四巷一號,餘家住在廈門街一一三巷八號,都在城南,甚至同屬古亭區。從我家步行去她家,越過江州街的小火車鐵軌,沿街穿巷,不用15分鐘就到了。記得夏天的晚上,海音常會打電話邀我們全家去夏府喝綠豆湯。
  •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小說以細膩、率真的文筆,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這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又是當時北京平民生活與民俗舊貌的寫真。
  • 《城南舊事》是部改編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文/銀河娛樂世界【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城南舊事》是部改編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城南舊事》是1982年吳貽弓導演的第四代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舊事》導演從小英子在巷子口遇到的瘋女人那裡畫了第一個故事
  • 《上海的城南舊事》:圖說城南
    書名:《上海的城南舊事》作者:馬學強 龔崢◎主編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2月出版定價:65.00元【內容簡介】全書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依據大量原始資料,用嚴謹的歷史研究方法,對上海城南地區
  •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到底有多好?
    《城南舊事》能夠收錄小學語文課本,並非是偶然,無論是文筆、構思、立意,都足以證明它的優秀。從問世以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也有六十多年,翻拍成電影距今也有37年了,但這麼多年過去,《城南舊事》並未被時間埋沒,反而被一代代人翻閱,轉為心中共同的珍貴記憶。
  • 《城南舊事》不思量,自難忘
    我們看一看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城南舊事》的序言。生活環境解讀《城南舊事》這篇作品寫的是作者小時候在北京城南生活的記憶,北京城又叫四九城,城牆四面,有九個門,過去老北京居住的都是四合院,因為都是平房,胡同多,所以有人稱北京的古文化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
  • 想起了我之前買的《城南舊事》,讀庫做的珍藏版
    作者 |子元小猴子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嗜書日常# 今天看到書友關於《城南舊書》的動態,想起了我之前買的《城南舊事》,讀庫做的珍藏版,就按定價66元買的,書到了只有一個感覺,這錢花得值。後來偶然參加館配會,發現了福建少兒的一本《英子的故事》,內容可以和《城南舊事》互相補充。一個是小說,一個是紀實性的散文,不同文體,但筆端都流露出林海音的那種似有若無淡淡的鄉愁。《城南舊事》關維興的插圖細膩靈動。《英子的故事》徐素霞的插圖寫意粗放,風格各異。值得一提的是,徐素霞和林海音同為臺灣苗慄人。
  • 百歲上影集團老演員李季去世 曾參演《城南舊事》
    百歲上影集團老演員李季去世 曾參演《城南舊事》時間:2020-03-04 22: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百歲上影集團老演員李季去世 曾參演《城南舊事》 3月3日,上影演員劇團官方公眾號發布訃告,上影演員劇團演員李季於2020年2月29日去世,享年100歲。
  • 《城南舊事》:我們都在寫滿人間百態的城南體會著平凡的滋味
    在《城南舊事》中,小英子是盡職的旁觀者和記錄者,如果用成人視角來看待故事裡的所有人,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的身份都有些尷尬,女瘋子、小偷和姨太太並不是合適的交友對象,中年保姆也不值得文學家浪費筆墨。二、城南藏著少年的成長《城南舊事》寫的是童年,作者始終在用溫情的兒童視角講述,但讀來依舊讓人忍不住嘆息。這是因為文本背後還有另一個成年的林海音默默躲在一邊,給這份童真添加了惆悵和憂傷。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 致敬剛剛去世的《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他讓《送別》流傳成經典
    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吳貽弓先生,於2019年9月14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風叔在得到消息半小時後就決定寫一篇紀念文字但,吳貽弓和臺灣以及臺灣電影沒關係呀,你會說怎麼沒有呢——吳貽弓導演的經典名作《城南舊事
  •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逝世,寫下「上海電影萬歲!」
    1963年,擔任劇情電影《兄妹探寶》助理導演。1977年,開始擔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0年,執導劇情電影《巴山夜雨》,該片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1983年,憑藉劇情電影《城南舊事》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85年,執導劇情電影《流亡大學》。1990年,執導劇情電影《月隨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