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暑假,我又復讀了一遍《城南舊事》。
小時候,我也曾讀過這本書,那時候兒,讀的有點迷糊,「為什麼惠安館的秀貞是瘋子呢?為什麼蘭姨娘想拜媽媽姐姐,媽媽卻顯得不情願?為什麼厚嘴唇要當小偷?」…… 這些問題時常在迴響在我耳邊,直到現在我才弄明白。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小英子)的童年自傳,作者帶我們用孩子的眼光來看老北京城,文中的小英子即人小鬼大,又純真且心地善良。她與許多人都有著秘密:小英子和秀貞的秘密,小英子和小偷的秘密等等。這些秘密表面普通,但卻透露出大人世界那些難懂的悲歡離合。
直到我長大了,升到了六年級了,我才對本書有了一些些理解。
在讀書過程中,令我印象深刻感觸不少的是一篇關於小偷的故事——-「我們去看海吧」,這篇文章講了不知情的英子和大朋友保持著神秘的友誼,沒出息的大朋友為了自己的弟弟能有錢上學讀書,竟做了小偷,她們約定,以後一定要一起去看海,可小英子最後卻無意的充當了「出賣」他的人。
這篇故事讓我對好人,壞人的定義發生了變化,小偷就一定是壞人嗎?這位小偷也是為了救自己弟弟呀!
這時我又想起兒時聽過的一個小故事:「從前有隻狐狸它叫列那狐,有一次,冬天來了,它的孩子快餓死了,情急之下,它在晚上偷走了一直不願借他肉吃的老狼格藍家的肉,終於救回了自己的兒女,」這隻小偷,它也是壞人嗎?
我陷入沉思,原來人並不是單單一一的,並不能只用好人壞人直接評定,人是多面性的,就像那個「大朋友」和「列那狐」一樣,要說他們是壞人,可是他們也是為了救自己愛的人,要說他們是好人,可他們又偷了東西,所以評價人切勿單面化,畢竟人是多面性的嘛!
這本書不僅深意非淺,語言還十分有趣,裡面媽媽的方言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建議你也讀一讀,體會這本書獨特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