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我之前買的《城南舊事》,讀庫做的珍藏版

2020-12-25 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子元小猴子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嗜書日常# 今天看到書友關於《城南舊書》的動態,想起了我之前買的《城南舊事》,讀庫做的珍藏版,就按定價66元買的,書到了只有一個感覺,這錢花得值。插畫版式紙張無一不用心。後來偶然參加館配會,發現了福建少兒的一本《英子的故事》,內容可以和《城南舊事》互相補充。一個是小說,一個是紀實性的散文,不同文體,但筆端都流露出林海音的那種似有若無淡淡的鄉愁。《城南舊事》關維興的插圖細膩靈動。《英子的故事》徐素霞的插圖寫意粗放,風格各異。值得一提的是,徐素霞和林海音同為臺灣苗慄人。福建少兒這一本雖然封面及做工不及讀庫精良,但勝在紙張厚實,有一種糙糙的感覺,和插畫風格相得益彰。兩種風格的插圖各拍了幾張,和書友們分享。

相關焦點

  • 《城南舊事》讀後有感
    在這暑假,我又復讀了一遍《城南舊事》。
  • 講述關維興老北京風情插話背後故事 《城南舊事》裡的抒情詩
    2015年5月7日訊,與關維興見面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為何關維興關於老北京風情的插畫能打動那麼多人?  在關維興心中,《城南舊事》之所以能夠感動許多讀者,關鍵在於寫實的表達,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誠與溫度,而他與林海音的交往,成就一部美圖美文的書,更像是他對《城南舊事》評價的註腳。1992年春,臺北格林出版社總編郝廣才來到北京,為林海音的成名小說《城南舊事》尋找插圖作者,52歲的關維興隨即進入了郝廣才的視野。
  • 《城南舊事》不思量,自難忘
    我們看一看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城南舊事》的序言。 「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內容多說明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作緣由,經過和特點。作者自己寫的叫「自序」,《冬陽·童年·駱駝隊》就是林海音女士為本書寫的一篇自序。只要讀懂了序言,我們就好像找到了暢遊一本書的金鑰匙。
  • 《城南舊事》賞析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編劇:伊明劇情梗概: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歌名叫《送別》,但我更願意叫它《驪歌》。同是李叔同填的詞,不知道為什麼和我們小時候唱的《送別》不同,但《城南舊事》的開頭就是抱笙加豎琴的《驪歌》……音樂是有穿透力的,一段插曲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點染開去,翻開一張發舊、珍貴而無法重拍的老照片。僻巷的駝鈴、挑擔剃頭的情景,沿街的賣唱,井臺的打水,小學生放學的畫面,絲絲入扣,一路下來使人陷入無言的哀傷。
  • 《城南舊事》讀書報告
    《城南舊事》以兒童的視角,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出在老北京城南的生活與經歷。令人一閉眼,就是英子的快樂和悲傷,回味無窮。宋媽的撣子聲驚起本書的靈魂。故事開始時的宋媽似乎是嚴厲的,隨著書中的歲月的流逝,我們漸漸認識了一個善良的、愛孩子的宋媽媽。但是她的一生並不幸福,為了活著,為了家庭,她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北京做保姆。辛苦賺的錢,也終要被丈夫拿走。
  • 吳貽弓:一首《送別》卻是說不盡的城南舊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這首李叔同所寫的詩句 最早為國人熟知,還是那部《城南舊事》看過電影的人 都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難以忘懷 《城南舊事》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 中國電影的一座高峰 而執導筒的正是中國第四代導演吳貽弓
  • 《城南舊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小說以細膩、率真的文筆,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這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又是當時北京平民生活與民俗舊貌的寫真。
  • 城南舊事的劇情簡介?
    《城南舊事》是由臺灣作家林海音創作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與原著相比,電影版《城南舊事》進行了清潔的一些刪減,用一個臺灣小女孩的口吻來講了她成長過程中的三個故事,將人間煙火撒滿銀幕。林英子是住在北京城南胡同裡的一個小女孩,也是《城南舊事》的主角。
  • 城南舊事 閱讀答案 檢測試卷
    8.在《惠安館傳奇》故事中,爸爸教「我」描紅,有著我們學過的一首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9.《城南舊事》是作者對童年住在北平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的懷想和銘記,表達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
  • 《城南舊事》影評
    觀《城南舊事》有感猶記得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名字叫做《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就是出自於《城南舊事》。而看電影和讀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故事情節還是有很大的改動,但主人公依舊是我心中的那個可愛的小英子。
  •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到底有多好?
    《城南舊事》能夠收錄小學語文課本,並非是偶然,無論是文筆、構思、立意,都足以證明它的優秀。從問世以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也有六十多年,翻拍成電影距今也有37年了,但這麼多年過去,《城南舊事》並未被時間埋沒,反而被一代代人翻閱,轉為心中共同的珍貴記憶。
  • 《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作業設計
    《城南舊事》整本書閱讀作業設計設計人:於保東一、閱讀時間規劃6小時,一個小時一篇。二、閱讀方法文本細讀+瀏覽三、閱讀重點閱讀完成後回答以下問題1.《城南舊事》的主題是(最少三個關鍵詞): 、 、 。2.你讀完《城南舊事》感覺(閱讀的感覺)這部書有什麼感情基調,談談你的閱讀感受。100字以上。3.《城南舊事》你覺得運用的最大的寫作手法是什麼?試作出自己的分析。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寫出自己的簡要分析。不得少於100字。注意回答此問題的格式。
  • 余光中的一段城南舊事
    用語當然也不地道,海音就常笑我把「什麼玩意兒」說成了「什麼玩意」。有一次我不服氣,說你們北方人「花兒鳥兒魚兒蟲兒」,我們南方人聽來只覺得「肉麻兒」。眾人大笑。那時候臺北的文人大半住在城南。就像舊小說常說的「光陰荏苒」,這另一段「城南舊事」隨著古老的木屐踢踏,終於消逝在那一帶的巷尾弄底了。夏家和餘家同一年搬了家。從1974年起,我們帶了4個女兒定居在香港。
  • 《城南舊事》影評:老北京的再現 回味悠長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什麼樣的年紀讀什麼樣的書。倘若你覺得一本書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它,或許再過一些年來讀,會疑惑於自己當年的不以為然。對於我來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可是曾經在書店無數次的翻開它,卻從來也提不起閱讀的興趣。
  • 回憶屬於我們的「城南舊事」,童年的一去不返教會了我們什麼?
    讀《城南舊事》時,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想必童年在每個作家,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原也是因為童年的影響是幽遠深長的。林海音寫作的初衷:「我是多麼懷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 《城南舊事》中的「英子」,與林海音如同祖孫,這37年去了哪?
    不知道每個人是否還記得電影《城南舊事》中的「英子」,被譽為「中國電影眼睛最清澈的女孩」。而近期短視頻平臺,關於《城南舊事》的剪輯不斷浮現,清澈面龐、大大眼睛的「英子」不知是多少人童年的青春記憶,也是美好、純淨、憂傷的化身。那首《送別》中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又不知是多少人的童年離別,也不知是多少人的悲歡離合。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下載:《城南舊事》
    內容簡介:   《城南舊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初版於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 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 再讀《城南舊事》:那些人,那些事,再回首,已成回憶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這是《城南舊事》裡《爸爸的花落了》一文中的結尾。這篇文章最早是在語文課本裡讀到的,也是由它引起了我對《城南舊事》的興趣。 是小學還是初中讀的《城南舊事》,早已記不清了,對書中內容的記憶也所剩無幾。印象最深的也就是《爸爸的花落了》這篇文章吧。
  • 《城南舊事》:我們都在寫滿人間百態的城南體會著平凡的滋味
    我以為在這個路途中,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這話也是林海音少年生活的寫照。《城南舊事》的最後一個故事講述了林海音的父親,她用輕茶一樣淡然的筆觸寫道:「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城南舊事》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哀而不傷,淡然溫婉的,並沒有抱怨和憤懣,有的只是對故土和故人長久的懷念。正如林海音自己說的:「不能忘懷的北平!那裡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和婦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裡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裡的季節啊!」
  •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讀過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以作者童年時期在北京的生活為原型,用純善的兒童視角,描述了一連串溫情與離別如歌謠般動人的故事,在整本書中,有一個貫穿主人公小英子精神世界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