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濱江的老故事 | 上海魚市場

2020-12-17 澎湃新聞

漫步黃浦濱江楊浦段,楊樹浦水廠向東不遠處,有一片造型極具特色的建築,從外形上來看,既有形似帆型的高層建築,又有遊魚一般的裙樓,而略小一些的「貝殼狀」建築更是別具一格。此處現為「東方漁人碼頭」。這個名稱可不是憑空而來,此處曾是歷史上著名的「上海魚市場」,號稱「遠東第一」,它引出一段悠遠往事,也是楊浦濱江深厚歷史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

題圖攝影 | 鄭憲章

上海地區的水產品貿易,早期的記載見於唐代。據《吳郡志》記載:唐代以鬥數魚,買賣者多論鬥。皮日休《釣侶》詩云:「趁眠無事避風濤,一鬥霜鱗換濁醪。」上海開埠後,逐漸形成人煙稠密、帆檣輻輳之地。「民以食為天」,魚行應運而生。同治年間(1861—1875年),就在今天的十六鋪,出現了兩三家魚行。之後,不斷發展,至民國24年(1935年),十六鋪已是行棧林立,有冰鮮魚行23家,河鮮魚行7家。從業者,熙來攘行,買賣興旺,儼然鬧市。大多為杜月笙、虞洽卿、黃哲杏等所控制。

20世紀初,檣櫓林立的十六鋪魚行碼頭

隨著這個行當的不斷發展,建立更大和更規範的魚市場,已擺上了當局的議事日程。

初建

民國22年(1933年),國民政府實業部為「謀調節產銷,平準市價,發展漁業,統制漁業經濟」,計劃在上海建設規模較大的魚市場。民國23年(1934年)1月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141次會議通過籌設上海魚市場案。實業部上海魚市場籌備委員會由梅哲之、徐廷瑚、餘愷湛、馮立民、周監昇、侯朝海、吳桓如7人組成。設辦事處於上海四川路33號一座大樓內,2月8日起正式辦公。

1933年9月4日《申報》刊登「市社會局擬定魚市場計劃草案」的新聞

籌委會商請魚行投資,經反覆磋商,實業部認可,實業部上海魚市場改為官商合辦上海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魚市場)。由實業部呈準行政院核定經費120萬元,以官商各投資半數為原則,先招集商股30萬元,實業部墊款60萬元,商股不足的30萬元,由實業部墊付(後大陸銀行認588股計5.88萬元,鹽業銀行認466股計4.66萬元,實業部實際墊款為19.46萬元)。

上海魚市場由理事15人(官股8人,商股7人)組成理事會,設常務理事5人(官股2人、商股3人),理事長杜月笙;設監察5人(官股3人,商股2人),常駐監察人錢新之;總經理王曉籟;下設總務、營業、會計、技術4課,另設秘書、技師、稽核、顧問、諮議等職。共有員工170餘人。

上海魚市場場址選擇租用浚浦局新填定海島(因島上定海路得名,1945年後改名復興島)土地共4.54公頃,江岸線長335米。民國24年元旦奠基,至11月15日竣工。主要建築包括魚市場辦公大樓(屹立在市場的中心),樓高7層;拍賣場,佔地面積1517平方米;冷凍設施,佔地面積1788平方米,有冷藏庫5間,製冰室1間,冷凍室2間,機房2間及處理室數間;經紀人辦事處,面積1429平方米,共2層,52間。

1936年上海市交通圖中繪製的現復興島區域,當時已有簡單的路網,但沒有標註島名

1933年12月12日《申報》建築專刊發表「魚市場之建築設計」一文

魚市場由新泰昌營造廠承建。7層辦公大樓拔地而起,氣魄宏偉,外形如漁輪主駕駛艙模樣,為別具一格的特色建築。第一層為總辦處、會客室等,其中2~4層設技術資料室、理事辦公室、會議室和水產品陳列室,並配有餐廳和職工臥室。5~7層設無線電室、氣象觀測臺、氣象信號臺,主要為聯繫河、海漁輪,報告漁汛及魚價以及指揮船隻停靠碼頭之用。

大樓之東建造浮動碼頭3座,用鐵鏈固定,可同時停靠拖網魚輪2艘、手操網船2艘、冰鮮魚船24艘。大樓之南建造魚業交易場地4975平方米;大樓之北造魚貨倉庫6座,容量為412立方米;冷庫一座,其中製冷室5間,面積817.5平方米,容積2659.3立方米,製冰房一間,面積204.5平方米,冰凍機房一間,日產冰約50噸;西為經紀人辦公室28間。主樓屋頂裝有霓虹燈,「上海魚市場」5個大字,燁燁發光。船進吳淞口就能看到,黑夜更為醒目,指示航船來往。

上海魚市場辦公大樓外景

1937年拍攝的上海魚市場。當時從黃浦江面上望去,「實業部上海魚市場碼頭」一排大字十分醒目

圖片來源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 | Harrison Forman 攝

1936年4月19日《申報》刊發一篇題為「全市菜場魚販請魚市場速開業」的報導。副標題為「歷數魚行剝削之痛苦 深盼魚市場早為解除」

1936年5月1日《申報》刊發上海魚市場開業公告

民國25年(1936年)4月頒發《上海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章程》,5月,核定《上海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營業規程》。摘錄部分如下:

按照實業部《魚市場組織法暫行章程》規定:

二、本場專營上海市區域內各種魚介類及其制

品之委託交易……

三、凡魚介類或其製品輸入上海之第一次交易

在本場為之……

二十一、本場設經紀人代客承辦魚介類及其制

品之購買事宜。」

實業部《上海魚市場營業規程》還規定:

「魚市場當委託交易之魚貨,對於貨主按規定

收取總價7%的佣金;……

四十四、魚市場於所收費中以1.75%分配給經

紀人……代客承辦向魚販收取1.5%的外佣金

(手續費)……」

民國25年(1936年)5月11日上午10時,上海魚市場舉行開幕典禮。12日凌晨3時正式營業。按照《營業規程》第二條規定:「魚貨輸入上海市之第一次交易須在魚市場行之」,原在十六鋪一帶營業的魚行進入魚市場作為經紀人代客買賣。上海魚市場自開業起至當年年底234天營業總額為825.51萬元。

上海魚市場大門

魚市場通常是凌晨兩點開業,魚販從上海各地湧來,只為搶一擔新鮮魚獲

此間,由於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還因佣金份額問題引發聚集事件。魚市場開業後,眾多魚販,本認為在市場內交易,可以減少佣金支出。誰知向魚販收取的佣金卻從原魚行的0.7%增加到1.5%,因此,魚販大譁,在開業第三天就集體罷市,憤怒抗議。政府當局調集吳淞、江灣、彭浦和引翔港警察所301名警察來場彈壓,維持秩序。

上海魚市場的光景並沒有維持多少時間,民國26年(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魚市場被侵華日軍佔領,部分建築毀於炮火。8月18日市場正式通知:「戰事劇烈,場事業已停頓,全場員工除酌留一部分(28人)辦理結束事宜外,餘均暫行解散。」9月15日魚市場宣布全部結束。且當時,吳淞口已被日軍封鎖,魚市場貨源告乏。魚業活動的重心,仍返回十六鋪一帶。

變故

抗日戰爭期間,上海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民國27年(1938年),日偽政府漁牧司司長張柱尊勾結日佔領軍當局妄圖恢復上海魚市場。

1937年,國民政府與上海市的往來電報。其中詳細描述日軍侵佔上海魚市場的過程細節

經議定由雙方共同成立上海魚市場組合,暫定資金總額為日金10萬元,雙方各半認繳,並議定營業期限暫為一年,日偽方推選理事監事呈報偽政府立案。同時覓定楊樹浦齊物浦路(chemulpo road 今江浦路)黃浦江畔的廣場為建造魚市場地址,佔地2.08公頃。民國27年(1938年)7月25日在上海日本人俱樂部舉行創立大會,8月15日正式開幕,16日起開始營業。同年11月6日起魚市場歸併新成立的「華中水產公司」管轄。這片區域也就是現今東方漁人碼頭所在地點。

1943年日本繪製的上海市地圖。其中標註了「舊魚市場」和「(新)魚市場」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日寇將現復興島區域標註為「昭和島」

資料來源 | 美國國會圖書館 地圖部

魚市場以日人竹崎正醜為理事長,福島忠夫任場長,李家生為總經理。訂有民國29年(1940年)4月22日起施行的《華中水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魚市場業務規程》,其基本內容與民國25年5月《上海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營業規程》大體相同。

日偽齊物浦路魚市場建立後,壟斷魚獲,十六鋪魚行不得以分支機構形式進魚市場交易。部分愛國的魚行老闆義憤填膺,寧願關閉歇業,不為利用,並在十六鋪設立中法漁業公司,借外商力量與日敵周旋抗衡。然而力不能敵,中法漁業公司至民國28年(1939年)冬結束。

1948年6月27日《申報》刊發一篇題為「警告陰謀奸徒啟事」,其中涉及到日偽時期,愛國魚行從業者設立中法漁業公司與日偽周旋的內容:

茲據上開當事人聲稱,查振世生平立志以發展魚業為唯一日標,成敗利鈍在所不計,個人免得淡如秋雲,自認可謂與世無爭與人無仇,然不知陰謀者何以環伺密佈虎視眈眈於抗戰期內,旣因與敵偽魚市塲不合作,另組中法漁業公司,致遭奸徒之揑控於法國領事館警務處政治部、公共租辦政治部、上海第二特區法院高三分庭、偽社會局、偽社運會、偽中華工人福利會、偽特工七十六號敵偽警局特高科、同孚路特高科、第種種機關,不下十餘處,勝利前一日尚有敵憲兵之問話。八載方慶天日重光,不料又遭匿名信檢舉漢奸罪嫌,由高檢處而高等法院一再審理始獲宣告無罪…….

復業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24日,唐承宗奉農林部令接收「華中水產公司上海魚市場」。31日農林部又加派杜月笙、王曉籟會同接收。11月1日成立魚市場臨時辦事處。因定海島(復興島)原址遭破壞嚴重,2日在接收的楊樹浦齊物浦路(今江浦路)10號原「華中水產公司上海魚市場」場址先行營業。

1946年8月,國民政府為接受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的物資,在復興島原魚市場舊址成立漁業善後物資管理處。接受美式漁輪70艘、澳式漁輪56艘(圖中可見Jackie Boy、Ocean Queen、Louisiana 、Virginia等船名)並在島內設後勤設施,初步形成復興島海洋漁業基地

圖片來源 | 聯合國官方檔案 Archives.un.org

民國35年(1946年)2月28日臨時辦事處結束。3月1日,江浦路上海魚市場正式復業。同年5月21日起利用上海廣播電臺於每日上午9時至9時5分播送上海魚市場商情。9月,將定海島場址出借於漁業善後物資管理處使用。民國36年(1947年)1月,重派重選理監事和總副經理;2月,修訂《官商合辦上海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和《營業規程》。8月於方浜東路設十六鋪辦事處。

鑑於江浙漁區漁民每年因遭颶風襲擊,生命財產損失慘重,民國36年上海魚市場購置長短波5燈收音機10架及天線乾電全副,送請農林部江浙區海洋漁業督導處分給浙江定海縣沈家門玉環縣坎門、平陽縣鰲江、象山縣石浦、臨海縣梅梨港、定海縣六橫島衢山島長塗島,以及江蘇嵊山島泗礁島等主要漁區,設颶風預報站,與中央氣象臺密切合作,收聽氣象報告,以隨時報警漁民防範,保障海洋漁民的安全。

1946年3月1日《申報》刊登的上海魚市場開業通告

1946年上海魚市場股東名冊首頁

20世紀40年代魚市場內景

1947年3月13日《申報》刊登的《水產月刊》雜誌廣告,該雜誌編輯部就設在江浦路上海魚市場內

1948年3月,江浦路上海魚市場編印的《水產月刊》第三卷第二期

資料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

魚市場復業後,一切營業章程照舊。上海市海關、警察局、招商局、鐵路局均協助魚市場交易。全市200餘個菜場經營的海、淡水魚及廣大魚販均仰仗魚市場供應。這樣,魚業交易逐漸趨向繁榮。市場門口楊樹浦路一帶也受到市場輻射效應,設有魚行、魚攤五六十家。煙紙店、飯店、竹雜店、百貨店參雜其間。每日凌晨1點至7點,市場人頭攢動,人聲嘈雜,交易繁忙,熙熙攘攘。

1948年,江浦路魚市場及周邊地區航拍影像

資料來源 | 上海測繪院 天地圖.上海

改造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魚市場職工整理修復部分設施和場所,並隨即恢復業務。5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財政經濟接管委員會農林處派黃亞成等接管了上海魚市場,隸屬華東區財政經濟委員會農林水利部領導。1950年3月,上海魚市場歸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水產管理局領導,同時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商局指導與監督。

上海魚市場原有員工457人。經過學習,自請辭職、還鄉生產以及遣散和開除者共225人,至1949年12月底實有員工232人。上海魚市場原系官商合辦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總額1.20萬股,每股100元,其中官股7946股,商股4054股。遵照華東農林水利部令,1950年3月1日上海魚市場召開商股股東臨時大會,通過改為國營議案。由官股6人,商股3人組成上海魚市場股份清理委員會;同時頒布《上海魚市場股份清理辦法》,依照財產折算,每股1元作0.7銀元按照當時牌價折合人民幣2800元。上海魚市場在1950年4月3日改為國營。處理髮還商股股款事宜於1952年5月基本結束。

1953年上海魚市場改名為「上海水產市場」。1956年成立中國水產供銷公司上海市公司。上海水產市場改為公司下屬的第一批發部。之後,又多次改變隸屬關係,1990年改為「上海市水產供銷公司第一分公司」。不管名稱如何改變,魚市場始終承擔著全市人民的水產供應任務。

20世紀50年代,江浦路10號,國營上海魚市場廣告

據一些老員工回憶,當時放船靠上江浦路魚碼頭後,早早有一撥人,有男有女的,拖著卸魚機械,七手八腳地搬上甲板,打開魚艙門蓋,在上面架起起吊機,搭好黑色的橡皮傳送帶。幾個身穿雨衣雨褲的壯年青年男子,帶著一疊竹笸籃(籮筐)和釘耙下艙。艙裡的魚貨是一層魚、一層冰,層層疊加的,魚有平鋪散裝的,亦有木箱箱裝的。遇到散裝,他們就把魚鈀進笸籃,堆成四、五個一組,系好上面拋下來的繩子,起吊;箱裝的,疊上六、七箱,紮好繩子,也起吊。笸籃,可裝半擔,50斤;魚箱,裝40斤。這樣為的是好計數。這些漁貨很快就會出現在市區的各個菜場中。而且,因為江浦路市場的緣由,附近的通北路也形成了上海知名的海鮮美食一條街。

20世紀80年代之後,魚市場改擴建了許多設施,其側增建冷凍廠,高有7層,有冷庫1座,日凍結能力300噸,冷藏庫位18000噸,日製冰能力200噸,冰庫容量2700噸,所屬魚加工車間年產魚品150噸。市場主要經營海水魚類。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年購銷量125000噸左右。後來,由於漁業資源部份衰退,購銷量下降。1988年為42050噸,1989年為48190噸,1990年為42000噸。

1979年,江浦路魚市場及周邊地區航拍影像

資料來源 | 上海測繪院 天地圖.上海

20世紀80年代後期拍攝的江浦路上海水產市場

今日楊樹浦水廠及東方漁人碼頭航拍

圖片攝影 | 鄭憲章

2005年之後,魚市場所在地塊被列入沿江改造區域。2017年底貫通的楊浦大橋以西、楊浦濱江南段2.8公裡,從東至西分布著上海船廠、楊樹浦水廠、新怡和紗廠、上海魚市場、丹東路渡口等承載著上海百年工業文明的老廠房、老建築,而「東方漁人碼頭」便處於這條楊浦百年工業博覽帶的核心位置。西起楊樹浦水廠,東至丹東路輪渡,約500米長的濱江岸線已經成為浦江濱江兩岸最美的風景線之一。END

參考

文字資料來源:《上海通志》《上海漁業志》《楊浦區志》等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申報》資源:愛如生申報資料庫

原標題:《楊浦濱江的老故事 | 上海魚市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魚市場,那些楊浦濱江的老故事……
    漫步黃浦濱江楊浦段,楊樹浦水廠向東不遠處,有一片造型極具特色的建築,從外形上來看,既有形似帆型的高層建築,又有遊魚一般的裙樓,而略小一些的「貝殼狀」建築更是別具一格。此處現為「東方漁人碼頭」。這個名稱可不是憑空而來,此處曾是歷史上著名的「上海魚市場」,號稱「遠東第一」,它引出一段悠遠往事,也是楊浦濱江深厚歷史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地區的水產品貿易,早期的記載見於唐代。據《吳郡志》記載:唐代以鬥數魚,買賣者多論鬥。皮日休《釣侶》詩云:「趁眠無事避風濤,一鬥霜鱗換濁醪。」上海開埠後,逐漸形成人煙稠密、帆檣輻輳之地。「民以食為天」,魚行應運而生。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④|楊浦濱江百年遺存,孕育水岸藝術空間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本期聚焦楊浦濱江的建築與藝術空間改建。
  • 第一座自來水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楊浦濱江 多少老建築可以...
    第一座自來水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楊浦濱江 多少老建築可以閱讀?時下,黃浦江兩岸濱江貫通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曾經被一座座工廠所佔據的楊浦濱江,也逐漸顯露出獨有的風貌。   自從1882年第一座工廠——上海機器造紙局出現後,楊樹浦工業帶逐漸興起,中國第一座自來水廠、中國第一座煤氣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擁有最多船塢的船廠……從秦皇島路到黎平路的楊樹浦路,堪稱上海近代工業第一街。而承載了百年工業文明的楊浦濱江,又有哪些老建築可以閱讀?
  • 楊浦有個小五角場?楊浦濱江將直通共青森林公園?是真的!區委書記還...
    在談及楊浦濱江的核心競爭力時,楊浦青年選擇的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濱江岸線生態環境建構、在線新經濟產業生態園和工業特色歷史文物保護示範區。 那麼今後楊浦濱江建設,能為青年創造怎樣的發展機遇和空間,青年生活會有怎樣的新變化?
  • 楊浦有個小五角場?楊浦濱江將直通共青森林公園?是真的!區委書記還說……
    他說,楊浦濱江面貌的變化恰恰是整個楊浦變遷的縮影。此次調研發現,楊浦青年對楊浦濱江從「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發展秀場」的歷程十分熟悉。尤其是楊浦建設高標準人民城市實踐區、高能級科技創新引領區、高水平社會治理先行區、高品質生態生活融合區「四高」城區,青年還是非常樂於參與的。
  • 推動「四史」學習教育,上海楊浦在濱江打造「浸潤式」實景思政課
    一方舞臺、一次訴說、三封書信、三段講述,開啟一場與革命先烈的跨時空對話,再現了上海楊浦這片有著光榮傳統的土地上,共產黨人理想的光輝與信仰的力量。6月28日,楊浦濱江草木芳菲,江風習習,在由曾經的楊樹浦發電廠3號煤炭轉運站變身而成的濱江黨群服務站,楊浦區「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暨「四史」學習教育雲端思政課第二講拉開帷幕。
  • 滌岸之興——上海楊浦濱江南段濱水公共空間的復興
    黃浦江岸線東端的楊浦濱江,擁有15.5km上海浦西中心城區最長岸線。自1869年公共租界當局在原浦江江堤上修築楊樹浦路,揭開了楊樹浦百年工業文明的序幕。楊浦濱江所在的楊樹浦工業區作為上海乃至近代中國最大的能源供給和工業基地,在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其發展歷程中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無數的「工業之最」,被稱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長廊」。
  • 楊浦:打造有溫度有活力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
    楊浦濱江未來會有什麼新的變化?今天,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當前,楊浦正在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爭做人民城市建設標杆,將濱江作為區域發展的重中之重,打造全市乃至全國的人民城市建設示範區,努力讓「生活秀帶」有新的溫度、新的活力。
  • 「中國好聲音」上海賽區總決賽唱響楊浦濱江
    「中國好聲音」上海賽區總決賽唱響楊浦濱江
  • 上海黃浦江濱江遊玩指南 請收好
    其中「老碼頭」有著最上海的傳奇,這裡的臨江弄堂、老式石庫門群落流傳著上海灘大亨們的故事。如今,老碼頭將更好地融合上海這座城市的藝術、文化、商業與風尚,呈現給世人別具一格的海派風情。地下一層以醒目的「魚嘴」作為標誌,這裡活躍著虹口最蓬勃的樂活風景:上港隊的官方授權店鋪、永久自行車咖啡店、人馬線健身工作室旗艦店、上港 郵食薈、旅遊諮詢服務中心。  北外灘濱江綠地  地址:東大名路358號  綠地面積達13.6萬平方米,遊覽於綠地與露天「老上海碼頭文化」博物館之間,有一份難得的陶然忘憂之樂。
  • 【四史教育】在楊浦這片土地生長,同學們親歷濱江發展變遷
    學校地處定海路街道,距離濱江岸線不過十幾分鐘的步行路程。記者了解到,校園裡的不少孩子在此土生土長,從小就與江水結緣。四五年前,濱江建設不及現在,成群的老工業建築群兀自沿岸佇立,透露著歷史的滄桑,住在附近的居民「臨江不見江」。
  • 這裡憑什麼成為上海「最有溫度的生活秀帶」?帶你揭秘楊浦濱江十大...
    在9月12日舉行的上海旅遊節開幕式上滬上6個文旅地標成為「2020年上海文化旅遊推廣窗口」楊浦濱江以「最有溫度的生活秀帶」成功入圍!楊浦濱江究竟何以得此殊榮?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楊浦濱江位於黃浦江岸線東端,被稱作上海濱水「東大門」。2017年12月,楊浦大橋以西的2.8公裡濱江段公共空間對外開放;2019年9月底,楊浦大橋以東2.7公裡岸線貫通亮相。
  • 線下徵集點+線上直通車,上海楊浦濱江向你徵集「金點子」
    線下徵集點+線上直通車,上海楊浦濱江向你徵集「金點子」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2020-09-25 18:13 來源:
  • 上海制皂廠在楊浦濱江開了一家網紅咖啡館
    徜徉在楊浦濱江近5公裡的岸線上,近代百年工業遺存次第呈現在眼前。楊浦大橋以東,越過廣德路的電站輔機廠走到平定路就能看到形似肥皂泡的「皂夢空間」。經過整體規劃建設、修舊如舊,一個保存滬上制皂工業歷史記憶的文化空間在楊浦濱江岸線上開門迎客。
  • 楊浦這幾條建築微旅行線路,你值得收藏!|江灣|濱江|楊樹浦|市政府...
    綠之丘  線路亮點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首站來到楊浦濱江,實地考察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調研上海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並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該路線包含楊浦濱江南段十餘處點位,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見證昔日的「工業鏽帶」轉變成為「生活秀帶」。
  • 上海楊浦打造人民城市「樣板間」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新華社上海11月1日電題:百年老區「擁抱」新生代,上海楊浦打造人民城市「樣板間」新華社記者姜微、周琳曾經,「看到楊浦的大煙囪,就到了上海」,如今在這個百年老工業區,發電廠、自來水廠等民族工業遺存華麗變身為博物館、濱江驛站;嗶哩嗶哩、流利說等以「90後」「00後」為主要用戶群體的創新企業紛紛落戶;「工業鏽帶」成功轉型「生活秀帶」「發展秀場
  • 【探索】楊浦濱江這些打卡點,你去過了嗎?
    楊浦區新聞辦說,楊浦濱江是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工業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綠之丘、秦皇島路碼頭、漁人碼頭……多個地標串聯起濱江靚麗風景線,一起看看百年老廠房的「蝶變」吧!  楊浦大橋下,濱江步道旁,工業風的鋼鐵森林,迴旋樓梯,天台花園,從二層起逐層收縮形成層層疊疊的露臺。每層露臺上種植著綠樹花草,整個建築好似一個綠色山丘。
  • 【四史教育】在楊浦濱江輝煌歷史中品味復興含義
    【四史教育】在楊浦濱江輝煌歷史中品味復興含義 2020-07-06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史教育】這所學校的孩子們,為什麼都低著頭看楊浦濱江?
    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英商中國肥皂有限公司、上海工部局電氣處新廠、教會學校、建設小學……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挖掘並用好紅色資源,日前,一幅名為《浦江之畔有少年》的地圖出現在建設小學內,60餘個楊浦濱江區域的紅色資源通過這張地圖串聯起來,一一展現在眼前。
  • 小朋友們長卷塗鴉,竟繪出了楊浦濱江的百年歷史
    楊浦濱江的美景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楊浦濱江的這些歷史↓↓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