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今天要不要背? 」
「要! 」
「來,趴到我背上來! 」
兩年多來,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在鄞州區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上演。
胖乎乎的小男孩叫小澤(化名),今年10歲,因為從小患脊髓灰質炎,無法正常行走。 該校體育老師葉挺或背著他,或抱著他,穿梭在學校的每個角落,成了校園裡最溫暖的畫面。
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昨天,記者走進校園採訪。
學動物爬行,當守門員
他為孩子「量身定製」體育課
小澤今年10歲,在鄞州區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上三年級。因為患脊髓灰質炎,下半身缺乏力量支撐,一直行動不便。
2017年,母親朱女士將小澤送進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希望兒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地學習生活。
葉挺今年32歲,是鄞州區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的體育老師,是小澤的副班主任。
開學第一天,他走進班級,班主任馬老師特意囑咐了一句:「班級裡有個行動不便的孩子,你多看著點!」就這樣,葉挺和這個叫小澤的男孩開啟了一段特別的師生緣分。
第一次上體育課的場景,葉挺歷歷在目。當時,小澤依靠推車慢慢來到操場,兩名同學陪著他。大家做廣播操時,小澤目不轉睛地看著其他同學。葉挺在他的眼睛裡,看到了渴望。
「他很想和其他孩子一樣上體育課,必須讓他參與進來!」
在那以後,葉挺的體育課上,都會為小澤量身定製一些小遊戲 。比如,在軟墊子上學動物爬行。小澤趴在墊子上緩慢爬行,時常樂得哈哈大笑。從模仿動物爬行到「抬花轎」遊戲,再到打「保齡球」……在葉挺的體育課上,總能看到小澤燦爛的笑容。
體育課上,男生最喜歡踢足球,小澤別提有多羨慕。葉挺想到一招,用海綿做的排球充當足球,讓小澤坐在草坪上當守門員。 「用海綿做的排球,哪怕砸到了都不會傷到他。」葉挺總是想得特別周到。
兩年裡不斷尋找最佳姿勢
臨近校門口就把孩子放下來
體育課上,小澤常常玩得不亦樂乎。而上完課,體能消耗完了,卻是寸步難行。
每當這個時候,葉挺都會笑著說:「來,趴到我背上來!」
「體育課上玩瘋了,小澤就沒力氣走路了。每次上完體育課,基本上都是我抱回來的。 」葉挺說,小澤雖然身高只有1.4米左右,但體重有百來斤。抱著百來斤的孩子,著實不輕鬆。
因為孩子下半身沒有力量,他全身都要依附在葉挺身上。每走一段路,小澤的身體免不了下滑,途中還要不斷調整姿勢。
雖然只是個10歲的孩子,但小澤心思細膩,像個小大人似的。有一次,快走到學校大廳時,小澤突然說了一句:「葉老師,我想自己走!」
小澤利用推車慢騰騰走到校門口,回頭笑著和他招手。那個笑容裡,葉挺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快樂。
原來,學校大廳正對著校門口,每到放學高峰,門口聚集著很多家長和學生。「孩子可能覺得不好意思,想自己下來走,我們應該尊重他,給他足夠的空間。 」
後來,每次快到學校門口時,葉挺都會細心問一句:「要不要下來自己走?」
「要抱著他到小學畢業」
班級裡還有一支幫扶小組
平日裡,小澤是一個貼心的孩子。10月28日那天,剛好輪到葉挺值班。他到教室查看時,看到小澤在教室的走廊裡等母親。
「怎麼還沒有回家?」
小澤偷著樂:「葉老師,今天是我的生日。」
「葉老師給你唱一首歌吧!」他蹲在地上,在孩子的耳邊唱起生日歌。
「你過生日,請誰吃飯了?蛋糕要不要給葉老師留一塊?」
沒想到一句玩笑話,小澤卻記在了心裡。第二天一早,他從兜裡拿出一塊巧克力給葉挺。
在學校裡,小澤成績不錯。在班級裡,他是同學們的開心果,大家經常圍著他。
「我不在的時候,有七八個同學經常輪流幫助他,大家互幫互助的氛圍特別好。」讓葉挺感動的是,他不在的日子裡,班級裡自發組成了一支「幫扶小組」 ,每次由兩個男生搭檔,陪著小澤去吃午餐,陪著他去上課間操。
「以前,我不在學校的時候,都會擔心他。現在不用操心了,『接班人』有好幾個了。」葉挺說。
小澤性格開朗樂觀,身體情況慢慢好轉。因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有時候他能在教室裡慢慢挪步了,能自行上廁所,甚至能在同學的幫助下走樓梯了。
這些,母親朱女士都看在眼裡。幾年前,小澤剛來學校的時候,她特別擔心。「小孩子動作快,萬一不小心把小澤推倒了,怎麼辦?他要上廁所,誰來幫他……沒想到,他在學校碰上了這麼熱心的葉老師,對他這麼上心。」
記者打聽到,原本,葉挺帶的都是一年級和六年級的班。但因為小澤需要照顧,他打破了慣例,從一年級一直帶到三年級。「我想好了,要一直抱著他到小學畢業, 孩子體重越來越重,我現在唯一的擔心,就是自己體力跟不上。」他打趣說,前兩年,自己背完一趟都沒啥感覺,最近開始胸悶、氣喘了,看來,以後要多健健身了。
學校有很多特殊的孩子
校長:挽救一個孩子,就等於挽救一個家
其實,在這所學校,有不少像小澤這樣的孩子。因為有一群暖心的教師,這些孩子被暖暖的愛包圍著。
鄞州區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建校6年多,目前有700餘名學生,累計接收過6個特殊的孩子 ,他們中有些智力障礙,有些有聽力障礙,甚至還有自閉症兒童。
今年11歲的杜同學是從寧波特教中心轉校來的,有中度智力障礙。「孩子剛來的時候,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開小差,聽課會有些吃力。」班主任胡老師說,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和家長商量,讓母親陪同來上課 。
有時候,母親有事來不了,老師就會特別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上課的時候,要提醒她認真聽講,下課的時候提醒她喝水上廁所,現在上三年級了,情況好多了,上課都能積極舉手發言了。」
今年上五年級的小屠有聽力障礙,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特意把座位安排到了第一排 ,讓她能聽清老師的話。
「其實我們沒做什麼,就是和她說話的時候,語速放慢一些 ,湊近她的耳朵就可以了。孩子現在戴了助聽器,和正常孩子沒有兩樣。」張老師說得輕描淡寫。
學校還有一個智力障礙的孩子,學校建成6年,老師送教6年。每個月,老師都會上門家訪 ,每逢重大節日,老師們會把孩子接到校園裡。
培養一個特殊孩子,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孩子,有些學校望而卻步;而塘溪鎮第二中心小學卻敞開大門,讓這些孩子能和同齡人一樣走進校園。這些年來,校長童士峰始終堅信:培養這樣一個特殊孩子,遠比培養一個北大學生更有價值。 「挽救一個孩子,其實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