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菱
寧波市北侖區岷山學校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北侖區優秀教師、區首屆骨幹班主任、區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獲區張士柏獎育金,獲「北侖區最美教師」稱號。
推薦理由
她是個會講故事的老師,用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發現美的行為,用優美的語言,述說著美好的故事,傳遞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帶給家長堅持的力量和信心,更帶著孩子們將善意傳達給更多的人。她始終堅信:愛是最好的教育,善是最美的教化。
如何引導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她從班裡的趣事講起,孩子們都變得富有愛心了;一些家長希望教育好孩子,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常常容易陷入焦慮、迷茫,她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信心和力量;當她發現校園有歧視現象,她又結合學校的「表演社團」,將故事搬上舞臺……「心若向陽花自開,人若向暖清風徐來」,她就是我們這期的好老師,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如何引導孩子 效仿好的行為?
和學生講講同伴的故事
「張老師,你今天講什麼故事啊?」班裡的孩子最喜歡聽張老師講故事。講什麼故事?講班裡發生的趣事。
「沈同學今天吃中飯時,跑來和我說餐椅溼了,我隨手掏出備用的餐巾紙,讓他擦擦。結果你們猜不到!他擦的是同學的椅子!」第二天就有孩子主動幫助同學擦椅子、擦桌子。
發作業本了,小洪嘟著嘴說:「老師,我的本子是破的,寫不了字啊!」張老師聽了笑著說:「哎呀,這個事情如果是小顧遇到啊,他很快就解決了。你們還記得上次有同學喜歡小顧的小獎品,小顧二話不說就和對方換了……」話沒說完,小顧舉手說:「老師,我和小洪換好了。」小洪趕緊說:「不用不用,可以寫的。」
班裡有個愛發脾氣的小鄭同學,每次一發脾氣,就揮舞著拳頭打同學出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小鄭。二年級接手這個班級後,「不小心」小鄭又發脾氣了!張老師看著小鄭說:「啊呀,小鄭的紅色憤怒小怪獸出來了,我看到小鄭正在深呼吸努力控制住它。」
「哦,現在他的眉毛開始鬆開了,拳頭也放下了……小鄭加油!」同學們也跟著喊起了加油。過了一會兒,小鄭平復了情緒。張老師邊鼓掌邊說:「小鄭在短短的一分鐘時間內,成功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小怪獸,了不起啊!」其他同學也跟著鼓起掌來。打那以後,當小鄭情緒上來時,同學們總是會為小鄭加油鼓勁,希望他努力控制情緒小怪獸,有時候孩子還會誇獎說:「小鄭不怎麼發脾氣了,進步可大了!」
在張老師的引導下,班裡的孩子特別富有愛心: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還幫助食堂阿姨整理餐盤;自封「校園吸塵器」為校園撿垃圾……而張老師也收穫了孩子們滿滿的愛:給老師捶捶背,老師手中的作業搶著搬,吃午飯橘子都給老師剝好了……
張老師總是說:「孩子們太可愛了,特別關心體貼老師,我真是一個幸福的老師啊!」
張老師在上課中。
怎麼教給家長好的教育方法?
和家長聊聊孩子的事
孩子們需要正能量的引導,其實家長們也需要教育孩子的信心和力量。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常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上崗了。為人父母,自然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又容易陷於焦慮、迷茫,一些家長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寧寧的媽媽因為家庭離異,將寧寧交給外婆後,就外出工作。一年級新生入學,寧寧很不合群,各種行為習慣也很不好。張老師一直嘗試聯繫寧寧媽媽,奈何電話打不通,一條條簡訊也石沉大海。張老師並不氣餒,便不時拍些孩子在校的照片、視頻給家長,講述孩子在校的生活。
寧寧第一次穿著校服來學校,張老師讓寧寧站在班級書架旁,給他來個擺拍,並把照片發給他媽媽;寧寧上課和同學一起朗讀課文的照片;寧寧第一次掛上紅領巾的照片;母親節張老師特意買來一束花,讓寧寧拿著花束拍照發給他媽媽,並附上母親節快樂的祝福……張老師通過簡訊和照片訴說著寧寧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寧寧的點滴進步。
張老師的努力換來了寧寧母親的來電。在電話中,張老師了解了她的困難和苦衷,並十分真摯地提出一些建議。終於有一天放學,張老師看到寧寧媽媽站在校門口來接寧寧。
寧寧媽媽總是對張老師說:「張老師,我們家寧寧是不是最差的?」張老師總會分析寧寧的優缺點,找出原因給出解決方案。事實上寧寧的記憶力特別好,遠超同齡孩子,是他學習的一大優勢。而寧寧也融入了班級,認真做作業,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
現在,寧寧媽媽不再不自信地說孩子差了,而是感慨地說:「張老師,幸虧有你一直鼓勵我,給我出謀劃策,我總是從你那裡得到繼續教育他的能量!」
張老師和學生在一起。
校園冷暴力如何破解?
借「表演社團」將故事搬上舞臺
「老師,同學們為什麼都避開我?我對他們很好啊!請你幫幫我!」打開心理輔導室的信箱,張老師發現了一名六年級女孩佳琪的求助紙條。
也因為這張紙條,作為校心理輔導室成員的張老師在全校進行了一次校園歧視現象的調查。調查發現校園中存在一定的歧視現象,且三年級以上這一現象尤為明顯。
「校園是孩子們快樂學習、成長的地方,怎麼能讓校園冷暴力摧殘孩子幼小的心靈。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嗎?」張老師特別焦慮。
張老師和其他心理輔導老師一起,除了找受歧視孩子個別談話,找對方家長和所在班級班主任任課老師說明情況,商討解決辦法以外,為了擴大教育範圍,讓全校的師生都重視校園歧視現象。張老師根據佳琪的親身經歷,執筆寫了心理劇《心中的向日葵》,還請來了心理教研員陸老師前來指導,幾易其稿。
之後張老師又結合學校的「表演社團」,帶上社團裡的孩子,利用社團活動時間、課餘時間進行排練。
排練過程很辛苦,大段大段的臺詞,還要加上表情、動作、走位,孩子們一遍一遍地練。每當小演員們有些洩氣的時候,張老師總會告訴孩子:「我們的表演能夠幫助很多人,我們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在學校藝術周活動中,心理劇獲得好評。並經過錄製,參加了區裡的心理劇比賽,最終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並參加寧波市的心理劇現場展演獲得二等獎。而張老師撰寫的心理論文《「請讓我成為你們中的一員」——校園中受歧視孩子的心理危機及幹預》獲寧波市一等獎。
張老師總是說:「我特別喜歡去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這些人、事、物總是讓我特別溫暖,我想把這份感動告訴更多的人。心若向陽花自開,人若向暖清風徐來。」
記者 李臻 通訊員 茅蓓蕾 楊陽
【來源:寧波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