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 重獲新生 —致重症醫學科全體醫務人員的一封信

2020-12-16 騰訊大渝網

4月底,重症醫學科朋友圈被一封印刷精美、飽含深情的感謝信刷了屏,同事們紛紛轉發,一時間獲得無數點讚。一份感謝信帶給科室醫務人員不光是工作的認可、滿滿的感動,還有一份來自醫護人員的獨特感謝。

還記得那是大年剛過,不少人還沉浸在春節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可患者劉少軍卻掙扎在死亡邊緣,命懸一線!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敗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礙,隨時病情有可能出現惡化而導致死亡。遇到這種情況,任憑哪個醫生都會直搖頭,但是楊縉主任絲毫不膽怯,果斷迅速地帶領醫護人員制定診療護理方案,鼓勵大家要團結一心,要像衝鋒陷陣的戰士,把疾病當做一個個山頭,逐一進行攻克,不放棄一絲一毫的希望。

病房外,則是家屬的日夜守護和絕望的哭泣。為勸慰患者家屬,主治醫生鄭慧峰一有時間就為家屬講解患者的最新病情變化,給他們懸在空中的心送去絲絲慰藉;值班醫生不敢有絲毫鬆懈,總是第一時間給家屬講解病情,耐心解答患者家屬的每一個問題。因患者病情需要每日熬製大黃水灌腸,想到家屬住在賓館,不方便熬藥,科室醫護人員每日輪流為其熬藥;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降低氧耗,醫生大多數時間都使用鎮靜劑讓患者處於鎮靜狀。患者的不清醒並沒有讓醫務人員放棄解釋和安慰,做任何操作之前都有禮貌而尊重的問候解釋;患者清醒時,就不斷跟她聊家常,為她加油打氣,幫她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隨著醫護人員的精心診療,患者病情逐步好轉,能夠轉到普通病房進行診療。

最令醫護人員感動的是,在患者轉科後,她都能準確地叫出科室每個護士的名字:唐曉鈴、楊輝、楊晨……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我們不單單是醫護人員,而是與患者交心的朋友和親人。我們默默的忙碌著,平凡如腳下的小草,卻永遠的帶給生命春天的綠意!

作為醫護人員,付出時就沒想過回報,患者康復出院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認可。在醫患關係緊張的社會,突然而至的感謝信、錦旗飽含著患者及家屬深情的感謝,又何嘗不讓我們對患者及家屬心生感謝!感謝理解,為我們曾經的職業選擇注入強心劑!感謝信任,讓我們更有動力去拯救每一個掙扎在絕望邊緣的生命!感謝患者,是你們讓我們堅定了救死扶傷的信念,做到真正的不拋棄,不放棄!

相關焦點

  • 信陽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舉辦重症超聲培訓班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陳靜 徐世傑)重症超聲目前廣泛應用於急危重症患者,被喻為「看得見的聽診器」。通過超聲能實現快速診斷,顯著提高臨床救治效率,是ICU、急診等領域監測和評估重症病人的重要工具之一。
  • 重症速遞——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血液灌流」技術成功救治一農藥...
    近日,我院重症醫學科在科室醫務人員緊密配合下,成功為一藥物中毒患者實施了血液灌流術,此項技術可以為藥物中毒病人迅速去除體內的毒性藥物。患者因不規則服用抗躁狂藥物,導致藥物中毒,家人發現後緊急送至我院。患者本身存在躁狂基礎病史,加上不規則和大量服用「奧氮平、丙戊酸鈉、碳酸鋰」藥物,雖已經給與洗胃處理措施,但實際效果不佳。患者情況危急,一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在危急時刻重症醫學科李主任指出,由於患者體內存在的大量有毒藥物為有效清除,有毒物質滯留體內無法有效排出,會對身體各個器官和機能造成巨大的損傷。目前較好的治療手段就是進行血液灌流治療,可以迅速並且有效清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
  • 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為生命的美好奮鬥,守得花開月圓
    回首走過的2020年,臨沂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識大體,顧大局,守臨沂,戰湖北,用勇敢和大愛撐起一片天;回首走過的2020年,臨沂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用精湛的技術,救死扶傷,ECMO技術從死亡線上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用擔當和責任,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換來如期而至的佳節美好。
  • 【名科推薦】重症醫學科
    【名科推薦】重症醫學科 2020-12-24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6周的早產兒歷經挫折,父母不言棄,醫生用愛讓他重獲新生
    26周的早產兒歷經挫折,父母不言棄,醫生用愛讓他重獲新生最近醫院收了一個26周就生下來了的男嬰,體重只有960g,面色紫得嚇人,呼吸十分微弱,生命體徵不太好,加上病情嚴重,讓我們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捏了一把汗,趕忙給他進行積極治療。
  • 華山醫院再派4位重症醫學科專家增援武漢!
    2月16日晚,應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通知要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再次選派李先濤、方勇、周贇、蘇仕衡4位重症醫學科專家增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
  • 不同的戰場,同樣的使命——南華附二醫院重症醫學科人物速寫
    患者每天都要進行霧化治療,存在氣溶膠外散,患者與醫務人員的交叉感染的風險非常高,易興科查閱大量的資料,尋找材料多次改裝後,創新了交叉感染風險小的霧化器。當知道湖南援黃岡醫療隊要組建ICU醫療團隊時,易興科又一次主動請纓。他說,「我本來就是搞重症的,只有到ICU才能發揮我全部所學為病人服務」。
  • 四川省人民醫院同時進行三臺器官移植 3名患者重獲新生
    ,近百位醫護人員共同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近日,通過器官捐獻網絡分配,四川省人民醫院同一時間進行同一供體心臟、雙肺、肝臟三大器官的捐獻與移植,使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醫院肺移植曾富春團隊、心臟移植黃克力團隊、肝臟移植張宇團隊與重症醫學、麻醉科、手術室、檢驗科、放射科等學科醫護技團隊協同努力,分別為3位患者實施了器官移植手術。」
  • 疫情期間,重症醫學備受關注 後疫情時代是否會迎來大發展?
    經過這次疫情,重症醫學戰功赫赫,但也暴露了存在的不足。後疫情時代,重症醫學是否會迎來大發展?  臨危受命的重症醫學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全國29個省市派出超過4.2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武漢市,其中重症醫務人員超過1.4萬名,佔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
  • 毓璜頂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夏永宏:性命相託 如履薄冰
    對煙臺毓璜頂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夏永宏來說,這是他非常喜歡的一句話。 從醫近30年來,他在重症醫學專業領域憑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臨床診療技能,成為該領域內當之無愧的專家學者,也帶領煙臺毓璜頂醫院重症醫學科不斷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 【提醒】閬中市教科體局致全體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
    閬中市教育科技和體育局致全體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 閬中市教育科技和體育局致全體學生和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12月8日,成都市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名無症狀感染者。
  • 直擊與死神賽跑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
    這裡就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他們就是與時間賽跑的人!10月22日,患者郭某,55歲,因「發熱伴意識不清」被120送入重症醫學科。入院時患者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血壓低,心率快,血氧飽和度難以維持。經了解得知,患者此前曾輾轉多家醫院求醫未果。急診科醫護人員高度重視,緊急轉至重症醫學科。 重症醫學科立即給予患者無創呼吸輔助通氣、抗感染、抗凝、減輕心臟負擔等救治。
  • 大名一中致全體師生一封信
    致全體師生的一封信河北大名一中 今天廣大教師、學生及家長朋友: 2020年第一個學期已經結束,在學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共同經歷了網課、復學、放假,取得了疫情防控和高考的「兩不誤」、「雙勝利」,特別是今年高、中考我校再次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高考一本上線1330人,文理一本上線869人,600分以上高分段164人,董晴晴、李晴同學分獲邯鄲市文科第一名和理科第二名,李晴、趙暉等多名同學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錄取。
  • 重症醫學科裡的排頭兵
    他就是中國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丁仁彧,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以實際行動扛起了白衣戰士的責任擔當,以醫者仁心守護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盡己所能把重症病人搶救回來,是我們重症醫學科醫生必備的品質和追求的目標。」丁仁彧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華西廣安醫院肛腸科醫務人員妙手仁心獲讚譽
    ,以此表達患者對肛腸科醫務人員精湛醫術的認可和優質服務的讚揚。  蔣先生多年來一直深受痔瘡的困擾,尤其是每次排便後痔瘡都要脫出並伴便血,以往曾輾轉多地進行保守治療,但效果不甚滿意。最近病情越來越重,尤其是每次排便後都要出血,嚴重時可呈噴射狀。由於蔣先生十分懼怕疼痛,一致拖延至今不敢進行手術治療。這次蔣先生專程慕名來華西廣安醫院肛腸科就診,經過主治醫師宋小平及管床醫師閆驍春的耐心講解與溝通,蔣先生同意進行手術治療。
  • 巴州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川:逆行1300公裡的抗「疫」戰士
    穿著一身白大褂,剪著精神小平頭,說起獲得的榮譽,巴州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川說,他將繼續堅守初心,不驕不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4歲的趙川主動請纓,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白衣醫者的莊嚴承諾。
  • 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建成
    本報訊  近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在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揭牌並投入使用,標誌著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急危重症疾病搶救能力跨上新的臺階。來自中山市東鳳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喜炎從去年下半年進藏便著手籌劃在工布江達縣建設重症醫學科,首先通過派出本地醫生到中山市東鳳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跟班進修,並請進中山市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書哲、中山市古鎮人民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程如雷作為中山市第六批
  • 「東方之星」:第二個不棄不離不眠夜
    中新社發 陳超 攝  中新社北京6月3日電 題 「東方之星」:第二個不棄不離不眠夜  中新社記者 魏晞 歐陽開宇  6月2日夜至6月3日晨,和「東方之星」相關的所有人,渡過了第二個不眠之夜。  這艘曾經滿載456人的客船,6月1日晚約21時28分在南京駛往重慶途中突遇龍捲風,翻沉於長江中遊湖北監利水域。
  • 廣州23歲移植科護士離世,捐獻器官助兩人獲新生
    12月4日上午10時56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護士於媛媛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生命停留在了23歲。但她的大愛留在了人間——於媛媛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將使兩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於媛媛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不同的人生。
  • 揭秘:ICU病房為什麼不給家屬陪護?重症科醫生道出真相!
    4、一個或多個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等等……這樣的危重病人住在裡面,作為一個非專業的醫護人員,根本提供不了多少幫助,反而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利患者疾病恢復的因素。二、ICU為什麼限制探視「ICU是一個針對重症患者搶救和治療的地方,裡面的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很低,有些還是嚴重感染患者。而絕大多數家屬因為沒有專業醫學背景,陪護和探視過程中會增加感染的機率甚至幹擾醫護人員的救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