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亡國之日
一八七九年三月二十五日,這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球球立國四個半世紀以來,又一次迎來不速之客。琉球國王已經深知這次國家命運難以扭轉。這一天終究是到來了。
進駐琉球的日本士兵
當天,受日本明治政府之命。日本內務大臣松田道之帶著160名巡查,600名步兵,登陸琉球本島,二十七日。松田道之帶領士兵闖進琉球王宮首裡城主殿,日本維新政府頒布的一系列通告。包括廢除琉球藩,設置衝繩縣,並要求琉球國王與王子搬出首裡城。遷往東京。
琉球國王尚泰
一時之間,首裡城上下一片譁然。以琉球三司官為首的琉球高層紛紛商議對策,草擬了一份代表琉球高層的抗議請願書,並迅速收集多名五十多名高官貴族的聯署。第二天,這份抗議請願書由三司官遞交給松田道之。內容包括了抗議日本政府之前不侵略琉球國的承諾,請求日本政府撤回成命,只要保留琉球的國體,什麼條件都能答應。希望能夠讓琉球國延續。
琉球首裡城王宮大殿
然而,琉球方面的抗議並沒有任何結果。,二十九日,在一片嗚咽的悲痛聲中。,琉球國王及其王室成員被迫搬出王宮。松田道之則開始了解體琉球國的任務。他命令琉球政府交出有關土地,人民等一切文書。接收琉球所有政府及其外交文書。四月四日,正式宣布琉球改為衝繩縣。日本人鍋島直彬為衝繩第一任縣令。
琉球的愛國主義救國運動
「生不願為日國屬人,死不願為日國屬鬼」
這句話是1876年來中國求助的琉球人向德宏所說,他們一行人來中國幾年了,想要清政府出兵幫助琉球,可是一直沒有結果,清政府與日本的談判也是沒有任何進展。清政府讓他們先回國,當時,向德宏、林世功等並未應清廷要求而回國,而是留在福州。他們從漂海來閩的琉球難民那裡聽到了亡國的噩耗,悲痛不已,決定再次入京求助。
前往中國的琉球復國運動精英
這些琉球愛國人士開展「復國運動」。他們以福州、北京、天津為據點,向清朝總理衙門、禮部和重臣李鴻章、左宗棠等遞呈請願書28份,要求清朝就琉球問題向日本交涉。他們甚至還在百官上朝必經的東華門守候,碰到大臣就跪著向他們哭訴,許多清朝官員深受感觸。但是當時清朝內憂外患,西方列強入侵,與日本的關係也是十分緊張,所以清政府並沒有出兵。
李鴻章想通過外交手段與日本協議,在美國政府的主持下,中日雙方得出了個分島方案,就是把琉球國一分為二,北邊歸日本,南邊給琉球復國。總理衙門和李鴻章都想接受日本的要求,於是李鴻章派津海關道鄭藻如詢問向德宏的意向,但是向德宏、林世功一行人堅決反對,向德宏說,琉球國立國就一直在北邊諸島,南島土地貧瘠,根本不適合生存,我們把老祖先的地割給了日本,我們還復什麼國,隨後伏地大哭。李鴻章被向德宏的忠義所感動,轉而反對「分島改約案」。
李鴻章與美國前總統會晤,希望美國出面調解日本與琉球問題
但是清朝總理衙門還是於1880十月二十一日同日方草籤了分島改約的協定,林世功在知道分島方案後,決定以死來拯救琉球國運,於是在1880年十一月二十日遞交了一份請願書,之後在當日上午自殺以明志。留下了兩首絕命詩:
古來忠孝幾人全,憂國思家已五年。一死猶期存社稷,高堂專賴弟兄賢。
廿年定省半違親,自認乾坤一罪人。老淚憶兒雙白髮,又聞噩耗更傷神。
他死後,清朝官員被其打動,嘆曰:「此誠忠臣也!實屬可憫。」遂賜銀二百兩,於他殉國兩天後埋葬於通州張家灣。 後來「分島改約案」果然沒有籤署,但琉球也沒能復國。
琉球民族的消亡
在最開始日本佔領琉球的那幾年裡,琉球國內也是一直在抗爭,他們罷工罷市,拒絕吞併,盼望著清政府出兵復國,但在1895年甲午戰爭清政府被日本打敗後,琉球人的復國夢也破滅了。於是開始投入琉球的建設。
日本吞併琉球時的樣子
二戰時日本在琉球進行了多次屠殺,人口急劇減少,在1972年日本接管琉球後開始大量移民,慢慢的琉球民族逐漸被同化,忘記了他們的歷史和先祖,越來越少的人知道當年琉球人以死救國的事跡,當年他們先輩四處奔波力求挽救國運的艱辛。據前些年的一個調查顯示,有超過八成的衝繩當地民眾認為日本吞併琉球是一件好事。
琉球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弱
時過境遷,如今大部分衝繩人已經不知道一百四十多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那些為琉球復國而奔走的愛國志士的事跡更是不為人所知,忘了自己的國家,忘了自己的英雄,忘了自己的民族。這正是日本侵略者想看到的。琉球民族就這樣慢慢的消逝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