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北京車展即將拉開帷幕,各大品牌都在摩拳擦掌。嬰兒車這個名詞大家是不是覺得有些陌生?其實就是指概念車,因為還沒有量產,處於「嬰兒」階段。每一品牌的概念車往往集中了車企在未來發展的方向,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設計與想法。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概念車將在北京車展與大眾見面。
雷諾EZ-GO
在今年年初的日內瓦車展上,雷諾已經發布了EZ-GO純電動概念車。在北京車展將迎來亞洲首秀。車輛通常定義為私人物品,這一次雷諾不走尋常路,EZ-GO概念車將針對個人的交通工具轉變為面向多人的服務項目。
作為一款共享、電動、無人駕駛的概念車,它能夠穿梭於都市與近郊,最多一次可同時運載6名乘客。用戶可以通過應用程式來召喚,用戶和個人團體都可以進行預訂,它會自己導航到用戶所在的位置接用戶上車。
乘車人通過車輛前方可升降的玻璃門進入車內,過道為斜坡設計,應該是為了方便殘障人士,同時車內配備無線充電設備,車身的四面材質皆為透明的玻璃板,座椅布局類似家庭的客廳,給人一種比較通透、溫馨的感覺。
車輛採用純電驅動,並搭載無人駕駛技術。該車也以全新的理念展現了雷諾對於未來出行方案的理解。
上汽通用,別克Enspire上汽通用汽車別克品牌宣布將推出全新純電動SUV概念車——別克Enspire,並將於4月17日在烏鎮舉行的別克品牌之夜上全球首發,同時亮相2018北京國際車展。
通過預告圖只能看到該車尾部的造型設計,貫穿式尾燈,與燈內放射狀線條使得車輛看起來十分優雅。
別克Enspire純電動SUV概念車是由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主導、匯集通用汽車全球資源打造而成,展示別克在設計與技術方面新的探索。由於信息有限,關於該車的具體信息,我們將持續為您關注。日產IMx KURO在日內瓦車展上完成首秀的日產最新全電動跨界概念車日產IMx KURO將首次亮相中國市場。
該款車型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以leaf架構衍生出的全新跨界車型,同時更是日產展示科技智能的平臺。
日產IMx KURO搭載了日產最新的「腦控車(Brain-to-Vehicle)」技術。作為全球首個該技術領域內的研究成果,該技術通過解讀駕駛員大腦發出的信號,協助車輛在自動駕駛和手動操作過程中進行調整。
腦控技術如果在未來得到發展,那麼車輛會在第一時間響應駕駛員的想法,車輛與駕駛員的聯繫也會更加密切。英菲尼迪 Q Inspiration在年初的北美車展中,英菲尼迪q inspiration正式發布,在北京車展中,該款概念車將迎來亞洲首秀。
該款概念車的造型十分富有攻擊性,線條凌厲,採用溜背造型。尾部採用貫穿式尾燈,視覺效果十分飽滿。據英菲尼基執行設計總監Karim Habib介紹,這款車的動力總成將會十分緊湊,所以其發動機艙蓋較短,車身更加修長。
此款概念車也預示著英菲尼迪未來旗艦的設計風格,未來量產後將直接與雷克薩斯LS、奔馳S級等車型展開競爭。與此同時,也將提升英菲尼迪的整體品牌形象。
寶馬X7、M8在本屆北京車展中,寶馬集團將帶來14款車型,其中概念車包括BMW i Vision Dynamics、X7與M8。
首先,BMW i Vision Dynamics概念車首次亮相亞洲。它的純電動行駛裡程達600公裡,最高車速超過200公裡/小時,0-100公裡/小時加速僅需4秒。這款概念車的後繼量產車型確定命名為BMW i4,並將在慕尼黑工廠量產。量產車型將配備寶馬第五代電力傳動系統和最新的電池技術。純電續航裡程最高可達700公裡,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純電動續航裡程可提升至100公裡。該款車型也將繼續鞏固寶馬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
除此之外,寶馬自然不會坐視奔馳GLS佔據大型SUV這一市場,寶馬X7就是回應,該款概念車已經很接近量產,並且量產版將在年底正式亮相。
外觀方面採用了更多的平直線條,以突顯其高大的形象,前臉底部的貫穿設計也讓視覺效果感覺更寬。
動力方面為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未來寶馬X7量產版主要競爭對手鎖定為奔馳GLS、凱迪拉克凱雷德以及林肯領航員等全尺寸豪華SUV。隨著寶馬X7的推出,寶馬也會繼續擴寬市場。
寶馬M8作為全新的大型GT旗艦,並且是將在2018年亮相的重要車型之一,一直吸引著眾多車迷的目光。時隔30年之後重啟8系的命名,相信這一車型對寶馬自己來說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廣汽傳祺Enverge除了國際大廠帶來的概念車外,廣汽傳祺也將帶來在北美車展首發亮相的廣汽傳祺Enverge。
(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車是廣汽集團針對北美市場研發的新能源概念車。外觀方面極具科技感,狹長的大燈使外觀攻擊性十足,突出的霧燈兼具了通風設計。蝴蝶門已經不新鮮了,但是車門上並沒有採用玻璃材質,而是與車門融為一體,後視鏡部位也用攝像頭取代。尾部尾燈同樣採取貫穿式,底部兩個出風口與車頭形成呼應。
新車採用純電驅動,將會搭載廣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技術成果。據悉其電池容量為71kWh,最大續航可達595km。
概念車往往都是各大車企前沿科技的結晶,同時,代表著車企未來發展方向的它們也成為一屆車展中較為吸睛的部分,雖說還沒進入量產階段,但也讓我們對於未來有了更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