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原理認為引力和加速度等效,那地球兩端的人會相互遠離嗎?

2020-12-13 科學探索家

這是對「引力和加速度是等效」的這句話的過度理解導致的,我們先通過一則思想實驗來引出這句話的來源。

這個思想實驗被稱為「愛因斯坦電梯」

假設小明站在一個電梯內,出於某些原因,電梯突然豎直的往下掉落,從地面看來,電梯的下落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也就是說:小明在電梯內是處於完全失重狀態,此時他鬆開手中的電筒,發現這個電筒並沒有往電梯底部運動,當然了,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為電梯內部的一切物體都是處於失重狀態。

但如果我們改變條件,假設小明並不知情電梯失去了外源拉力,甚至他都不知情自己身處的是什麼地方,那麼他將對此刻身體的感覺以及「漂浮」的電筒作何解釋呢?很自然的想法,他可能會覺得自己身處太空,在一個不受引力,做慣性運動的小容器內。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一切力學實驗都無法證明你是身處於一個自由下落的電梯,還是一個不受引力影響的慣性容器內。

反過來,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切力學實驗都無法證明你是處於地球表面,還是一個在太空中作勻加速(數值等同於地表重力加速度)運動飛船內。

這正是題目中「引力與加速度等效」這一說法的來源。

而上述的結論正是所謂的「弱等效原理」的描述。而愛因斯坦還對其進行了升級,將一切力學實驗改為一切物理實驗,稱為「愛因斯坦等效原理」。

由此可以看出,等效原理並沒有說「處於引力場中的物質,其實也在做加速運動」(引號裡的話正是題目中所表達的意思,否則也不會認為地球兩端的人會相互遠離了)

再額外提兩點:

①前面那個思想實驗,之所以提到小明手中拿的是電筒,正是為了順便提一下「光線彎曲」這一現象。因為自由下落的電梯與慣性運動的容器不加以區分,因此在這兩者內部所做的實驗結論都是相同的。

此時我們假設電筒是打開的,先來看慣性運動的容器內部,顯而易見,光束必定走的是一條直線,那麼這個結論也在自由下落的電梯內成立(小明看到的也是直線)。但對於地面觀察者來說,光束走直線的結論不成立,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因為電梯在地面系內是運動的,光束從一端飛向另一端,自然就成了彎線。

②雖然等效原理似乎明確表示了「引力場和加速度等效」,但這並不等同於「作加速運動的飛船內部真實產生了引力場」。

這一誤解更多地出現在關於「雙生子佯謬」的討論中,有人認為飛船經歷了加速過程,因此飛船內部等同於有引力場,而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場會對時間產生影響。

但實際上飛船內部自始至終都沒有產生真正的引力場,因為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只是時空彎曲的表現,而飛船在空曠的宇宙中飛行,並不涉及彎曲時空,即便考慮到飛船自身產對時空的影響,那也不足以和地球上的兄弟在年齡上產生那麼大的差距。

判斷時空是否彎曲,可以通過潮汐效應是否成立來進行。飛船內部所謂的「引力場」不產生潮汐效應,因此是一種感覺上的引力;而真正由時空彎曲表現出的引力,必定會產生潮汐效應(只有明不明顯之分)。所以雙生子佯謬是屬於狹義相對論的問題。(注意,狹義相對論可以討平直時空下的任意運動)

總的來說,標題的問題是因為對等效原理產生了誤解才有的。

相關焦點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深度長文解讀引力、慣性力、加速度、參考系和等效原理!
    這種吸引力產生了,重力和重力加速度,而重力即是在地球上測量出來的重量大小。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受到外力9.8牛頓時所產生的重量——稱為1千克重。一般常用質量單位來代替重量,隱含乘以重力加速度(mg)。後來發現,引力由引力場產生,引力質量產生引力場,並且引力場在空間上並不均勻,會產生引力差——而這就是產生潮汐力的原因。
  • 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共有兩個不同程度的表述:弱等效原理及強等效原理。      對此原理,愛因斯坦曾如是說:「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了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      弱等效原理原是指觀測者不能在局部的區域內分辨出由加速度所產生的慣性力或由物體所產生的引力,而它是由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成正比例這一事實推演出來,這個關係首先是由伽利略及牛頓用一系列的實驗斷定出來。
  • 自由落體加速度怎麼算?等效原理與光速不變衝突嗎?
    採用不對稱應力的方法可以判斷一個物體是否真正的加速度,自由落體只是視覺加速度。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還需要站在地球上,研究相對於地球的視在加速度,其實牛頓的萬用引力公式還是可以用。當然如果m2有質量,m1也處在m2的「引力」範圍內,m2在向m1自由落體的同時,m1也向m2自由落體。如圖所示:g1=Gm2/r2;g2=Gm1/r2,倆物體同時向它們的質量中心做加速運動,所以當一個人從高處跳下來時,地球也向他做加速度,只是因為人的質量相比地球是得d太多了,所以那個加速度極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計。
  • "顯微鏡"衛星將驗證愛因斯坦等效原理
    原標題:"顯微鏡"衛星將驗證愛因斯坦等效原理 或開啟新物理學領域   [導讀]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法國科學家最近發射了一顆衛星——「顯微鏡」(Microscope),將直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等效原理。
  • 等效原理被證實,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再一次被加固
    可能大家對這個名詞會感到有點陌生,但是相信大家在學習物理的時候都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同時釋放了兩個不同重量的小球,其結果是這兩個小球幾乎同時落地。如果用牛頓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來描述自由落體的時候,那麼弱等效原理又可以表述為:「物體的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之比是與物體的材料、重量等物理性質無關的常數。」如果我們選取適當的單位,比如使用國際單位,那麼物體的慣性質量就和引力質量相等了。
  • 廣義相對論與黎曼幾何系列之十一:等效原理
    狹義相對論是基於愛因斯坦認為最重要、最具普適性的兩個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而建立的,它使用洛倫茲變換,將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天衣無縫地編織進他的新時空理論中。根據狹義相對論,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獨立而絕對的,閔可夫斯基的四維時空將它們聯繫在一起。在這個理論框架裡,所有相對作勻速運動的慣性參考系都是平權的,物理定律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 等效原理:引力質量等價慣性質量,慣性怎麼來的,叫「慣性」恰當嗎
    廣義相對論:彎曲的四維時空形成引力場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表述為物體的引力質量與其慣性質量等價。物體間能產生引力現象的質量就叫「引力質量」。三維空間中物體間的引力作用引力在物質間存在,大小與兩個質量「M和m」之間距離的平方「r」成反比,於是邏輯推理上必須引入一個「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並且「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相互獨立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一個靈感——等效原理
    這就是本文的主題——等效原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並不遵循愛因斯坦的論證次序,而試圖完全從慣性參考系與邏輯論證的角度來引出等效原理,因為這樣的方式不但更容易講明白等效原理,也會使邏輯變得更加清晰。僅僅從相對運動能找到慣性參考系嗎?其實很多讀過狹義相對論的讀者,都會想到這個問題——怎樣尋找慣性參考系?
  • 牛頓力學中的一個隱含概念,228年後被愛因斯坦升級為原理
    就是說,一個物體的質量,在地球上是多少,到太空中仍然是多少。當然了,了解狹義相對論的人都明白,物體的質量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值,速度增加,質量會增大,其質量變化滿足洛倫茲協變約束。不過,我要說的不是這個,而是兩種質量的問題,這個問題來自質量的測量方法。
  • 引力是什麼?引力真的存在嗎?
    而如今萬有引定律幾乎是所有受到過教育的人都知道的一個物理學理論。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萬有引力真的存在嗎?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堅信引力是存在的,並且可以提出一些相關的證據,就比如蘋果會掉地上。但有趣的是,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著名的廣義相對論,他認為引力並不存在,實際上那是時空的彎曲。
  • 宇宙的加速度可類似於飛機可視的加速度嗎?
    更具誤導性的是,如果輕微操作飛機使減速度不斷降低,我會感覺到加速度,即使飛機仍在減速(但減速度在降低)。」答:你的描述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事實上你已經親身經歷了所謂的「等效原理」!等效原理指出,不可能將一個藉助外力而處於恆定加速度(或減速度)的坐標系與一個自由落體的坐標系區分開。
  • 憑什麼引力越大時間越慢
    「引力」是不被當做普通「力「來著的十日,「引力」是不被當做普通「力」來著的十日,它只是時空彎曲的一種幾何表現上日,和上次一樣我們這裡還是不提公式,也不從幾何角度來解釋,還是用一個思想實驗,來幫助你理解這個結論,在開始之前,在開始之前我們還是要先了解兩個前提,一個是狹義相對論的「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這個就不多說了之前說過,另外一個就是引力的等效原理」,等效原理」對於廣義相對論的重要性,就像
  • 怎樣判斷是物體否有加速度,試試新方法
    現在我們有了判斷物體是否有加速度的新方法就是看看物體——主要是固體物質自身的內部應力是否均勻對稱,對稱或均勻的就是靜止或勻速運動的。為了變於說清,還是以彈簧為例,因為一切固體都可以看成是彈簧。圖一圖二圖三都是靜止或勻速態,圖四是加速態。
  • 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上述的現象被稱為「引力時間膨脹」,這似乎有點令人困惑,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引力應該只對有質量的物質起作用,而時間卻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說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廣義相對論》中的核心理論——「等效原理」。什麼是「等效原理」?
  • 深度解讀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之間的關係,具有深刻意義!
    其中會詳細介紹:弱等效原理、強等效原理、慣性力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廣義相對論下質量與時空的圖景。然後,將會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去重新審視質量、力、加速度與物質之間的關係。宏觀的質量牛頓提出了牛頓第二定律,並定義了慣性質量——就是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的度量。也就是說,質量越大越難以改變運動狀態,質量越小越容易改變運動狀態。
  • 光究竟是否能被引力彎曲?繼牛頓力學後,愛因斯坦為你解答
    他將自己置於火箭(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空間)中,並讓這支火箭遠離任何具有質量(即會受到引力作用)的物體。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未被固定在牆上的物體和他自己會在這個空間中自由飄浮。而現在,開動發動機使火箭往恆定方向進行加速運動,所有飄浮的物體和愛因斯坦都將向離發動機最近的那堵牆上倒去(這與汽車加速時人們被推倒在座位上的情況相同)。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是否適用於所有類型物質中?
    因為它使他了解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引力根本不是一種力量。但那她又是什麼?愛因斯坦的答案:墜落物體的加速是由於天體環境中彎曲的時空幾何形狀造成的。無論它們的質量如何,所有的身體都沿著扭曲的時空沿著完全自然的路徑滑行穿過世界。等效原理的檢驗| 科學家利用衛星顯微鏡測試地球引力場中的質量是否真的以完全相同的速度下降。
  • 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為何不同?如果兩者不相等會怎麼樣?
    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都是質量,沒有區別。就如古人理所當然地認為:不受力的物體會向下落、只有力才能使物體運動、太陽繞著地球轉一樣。這就是一個常識誤區。在「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很容易推導出「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結論。那麼問題來了!要是「慣性質量≠引力質量」,會出現兩個鐵球不同時落地嗎?
  • 軸承等效電容和等效電阻
    結合深溝球軸承的結構,假設電機軸承在Hertz接觸面積內,赫茲接觸電容等效為由2個橢圓形平板電極和介質為潤滑油膜構成的平板電容Chertz,可以計算為:式中ε0為真空介電常數;εr為潤滑脂相對介電常數,樣機軸承潤滑脂εr=2.5;Shertz
  • 為什麼引力會使時間變慢?
    這個問題如果真得仔細答來,那得需要從廣義相對論的開頭開始講起,而在此之前還需要了解狹義相對論,畢竟引力這個東西,在相對論理論被解釋為時空彎曲,而時空則是相對論最核心的概念。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前提: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物理規律在任意慣性系內都具有相同形式,而光速不變原理則說明,真空光速在任意慣性系內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