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問老師,孩子學的東西都不會,怎麼辦?
其實,這類孩子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沒有複習、記憶習慣的學生。雖然我們總是強調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爭取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但這也往往給學生、家長一種錯覺,以為記和背沒有那麼重要。
「但正是因為有了重點概念,充滿創造力的組塊過程才能開花結果,所以記住重點非常重要。從中可得到重要的經驗,是要不斷揣摩推敲記住的知識,才能構建組塊。」——《學習之道》
正如《學習之道》所說,記憶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將知識熟練運用,形成自己的「知識組塊」。
老師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如何讓孩子增強他的記憶力的學習筆記,一起看看吧。
01 記憶的初級階段:讓知識快速進入腦海
我們總能見到一些"神奇"的記憶大師。
他們能夠在短短30秒內記住洗亂的紙牌順序,或者毫不費力地記住幾十樣東西。
隨便你給他們一首詩、一串長數字,他們就能在幾分鐘內記住並背給你聽。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採用的是相應的記憶技巧,這有利於他們在短時間內記得更快更輕鬆。對孩子來講也是如此,面對新知識,記憶技巧能夠讓他們快速地掌握要記背的內容。
這些記憶法,可以讓孩子試一試。
01 助記的視覺圖像
剛剛開始發覺視覺記憶系統時,可以試著創造一種便於記憶的視覺圖像來代替你想要記住的關鍵內容。
比如,你可以用這張圖記住牛頓第二定律:F=ma。
公式裡,F代表飛翔(flying),m代表騾子(mule),至於a就隨你定了。
比如,難記的月份天數,如果伸出雙拳,就可以非常快地記住了。
圖像對記憶非常重要,部分原因在於圖像與右腦的視覺中樞直接相連。視覺區域有強化記憶的能力,圖像能讓孩子充分利用這片區域,對乏味的概念進行壓縮簡化。
通過激發感官建立起越多的神經元聯結,就越容易會想起概念和意義。除了看到騾子之外,你還可以聞到它,感受它飛翔中的風力,甚至能夠聽到耳邊有風聲簌簌而過。畫面越生動,記憶效果就越好。
02 記憶宮殿法
這個方法對於記憶無關聯的物品很管用,比如記住礦石的硬度。
從1到10代表礦石的硬度從軟到硬。
1-滑石 tale
2-石膏 gypsum
3-方解石calcite
4-螢石fluorite
5-磷灰石apatite
6-正長石orthoclase
7-石英quartz
8-黃玉topaz
9-剛玉corundum
10-金剛石diamond
這10種礦石,你可以編造一個記憶口訣,讓每句話的首字母代表一種礦物:
terrible giants can finds alligators or quaint trolls conveniently digestible.
(可怕的巨人覺得短吻鱷和食人魔很好消化)
這句話仍然有些難記。
如何用記憶宮殿法快速記憶呢?
所謂的記憶宮殿法就是需要孩子回想一個他所熟悉的空間,比如自己家的布局、自己上下學的路、自己喜歡的餐廳等等。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筆記本,創造一座記憶宮殿。
孩子可以想想:
在屋子的門前,有一個可怕的巨人(terrible giant),手裡拿著一個罐頭(can)。一走進去,就發現(find)一條短吻鱷(alligator)和食人魔(quaint troll)吃方便(conveniently)消化(digestible)的藥片。
再比如,購物單上的用品——牛奶、麵包、雞蛋。你在記憶時,只需要想著門前有一大瓶牛奶,麵包散落在地上,雞蛋的蛋清從桌子上淅淅瀝瀝地往下流。
這在記憶得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創造力。
03 鞏固腦中概念的歌曲
和圖像相似,唱歌也會優先使用到右腦。
很多歌曲也會讓孩子快速地記憶知識,比如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幾何的體積公式等。
04 創建意群或者編一個小故事
創建意群可以簡化學習內容。
上面的礦物質記憶所用到的 ——terrible giants can finds alligators or quaint trolls conveniently digestible.——這句話就是一個意群。
再比如,英語單詞中東(East)南(South)西(West)北(North)方位詞的記憶也可以用到這個方法。
合起來就是英文單詞NEWS。
意群往往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的,哪怕它很短。其實,廣義上的講故事一直都是記憶知識的好方法。
02 記憶的第二階段:想要理解、記憶知識
01 打造一個比喻或類比
學習數學和科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記住概念更需要理解概念,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為它量身打造一個比喻或類比。這個類比越形象越好。
比較簡單的運用就像敘利亞的地圖形狀就像是碗麥片,約旦的形狀象是耐克喬丹運動鞋。如果這樣記憶,孩子很難忘記。
而用在理解概念上,則以電學部分為例。孩子搞不懂什麼是電流,不妨引導他這樣理解。
把電流看作是水流;電壓也一樣,把它理解成為和「壓力」差不多的東西。
於是會看到電壓把電流推向目的地,就像機械泵在物理壓力下把真正的水推出去一樣。
比喻和類比能夠讓概念牢牢留在腦海中,因為它們把新概念和已有的神經結構聯繫在了一起。
02 肌肉記憶
常有老師強調對於要記憶的內容可以採用多次動筆寫或者說給自己聽的方式進行背誦。
許多教育者都觀察到了這一現象:學生的手腦之間有直接的聯繫,通過多次書寫、複述,大量信息被分解為小而易懂的組塊,這個過程很關鍵。
比如,第一次看到方程式,學生從中很難看到端倪。但如果他有所思考地把它在紙上寫好幾遍,這個方程式就會神奇地在他腦中變得鮮活,並且有了意義。
當然,動筆寫和複述的方式頭幾次可能會有意義,但在往後就會變成機械性動作,所以不用一直重複。
此外,實驗發現,規律的鍛鍊可以讓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
鍛鍊有助於促進記憶力相關腦區中新神經元的形成,特別是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
03 記憶的第三階段:間隔重複有助於向記憶存儲概念
前面的方法都有助於孩子將知識快速地記在腦中,是臨時性的記憶。但如果想讓知識成為長期記憶,還有另一個必背條件:記憶要多次重複才行。
如何重複呢?一個好的方式是建立索引卡。
比如,密度的符號ρ,它讀作「rou」,是以標準單位「千克每立方米」來測量的。
怎樣快速且長久地掌握這一概念呢?
01 建立索引卡
可以讓孩子找來一張卡片,在上面寫上「ρ」,在另外一面寫上它的其他信息(書寫會把要學的知識編譯到孩子更深的記憶中)。
當他寫到「千克每立方米」時,可能會對1千克有一個模糊的感受(單純感受一下它的質量):這1千克就藏在長寬高剛好1米的大號行李中——要記憶的內容被變得越好記,再回想就越容易。
02 知識學習的當天要能順利地把所有卡片過一遍,且睡前要重新回憶一遍
接下來,看著卡片上寫著「ρ」的那一面,試著想另一面寫了什麼。如果想不起來,翻過卡片提醒一下自己。如果想起來了,就把它放到一邊。
然後可以去複習別的知識。所有知識複習完一遍後,再試著從頭到尾過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都記得。如果有些吃力,也不要大驚小怪。只要能把這些卡片都順利地過一遍,就可以把它們放到一邊了。
等到睡覺之前再拿出來看一遍。
03 接下來幾天回顧索引卡,並且逐漸延長重複的間隔
這樣的重複可以重複幾天,可以是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偶爾記得要改變卡片的順序。隨著記憶逐漸深刻,延長重複的間隔時間。慢慢地,孩子就會發現這個內容已經牢固的在他的腦海中了。
04 最後的提醒
特別要提醒孩子們的一點是,記憶技巧是方法,我們不能把它們當作是知識本身。
比如,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背誦。很多老師都給了學生相應的背誦技巧,用順口溜或者歌曲來記憶,也會把它類比成金、銀、銅等鑄幣金屬。
然而有些學生記住後,會把這些元素當作是金屬,實際上並非如此。
這就是孩子們太過於記住知識本身,而忘記了這只是一個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