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哭太難帶?多半是性格導致,家長試一試「挫折教育」

2020-09-05 莎莎媽媽育兒

英國著名的道德學家斯邁爾斯說過:「就像從很小的孔穴能窺見陽光一樣,細小的事情刻畫出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大事是由小事構成的,並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一生。家長不妨試一試「挫折教育」,讓自己的寶貝性格變得更堅強勇敢。

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愛哭愛鬧,太嬌氣,不讓家長省心,太難帶。其實,很多時候這是孩子性格導致的。每個孩子天生性格不同,有的脾氣急;有的性格倔;有的安靜;有的頑皮。高中之前的孩子的性格幾乎是家長賦予的,和原生家庭的遭遇密不可分,然而在高中之後,孩子的性格幾乎定型了。根據科學研究,3-6歲的幼小銜接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把握住這個黃金機會,使用「挫折教育」著重參與孩子的性格養成。

家長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這3個不良後果

1.孩子性格脆弱,抗壓能力差

「挫折教育」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嚴格的教育模式,目的是防止孩子自傲自滿,告訴孩子生活的艱辛,希望鍛鍊他們堅強的品質。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有鼓勵,只有表揚,沒有批評,沒有放手,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離開父母翅膀庇護就活不下去的雛鳥,而其他的父母早把孩子教育成了展翅翱翔的雄鷹。不要害怕孩子接受不了困難和失敗,要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教育他這一點,等長大吃虧的還是孩子。

2.孩子容易養成極端性格

莎莎媽媽記得尹建莉老師曾經談過孩子的性格問題,她認為:「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孩子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有好處」。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內向就是錯的,甚至想要強行改變,孩子性格要是沒能養成好就會產生極端。家長不幹預孩子性格,自卑的孩子有可能會更加自卑,暴躁的孩子可能會更加暴躁,走向極端後就會演變為「被霸凌者」和「霸凌者」。

3.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差

最近,莎莎媽媽看到一些育兒專家提出了「嬰兒的憤怒」一詞,指的是孩子在極度淺薄的2歲之前的嬰兒時期在母嬰關係中產生了隱性的性格,這種性格很難被母親和孩子自己發現,它往往來源於不安全感。父母在孩子有獨立意識,有自己性格的開始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比如,不應和孩子的啼哭。這種行為其實屬於「挫折教育」時間不當,這種傷害會潛藏在孩子性格的深處,以至於導致情緒管理能力變弱。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性格,家長應該怎樣進行「挫折教育」呢?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3點

1.給孩子獨立做事創造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媽捧在手心裡的珍珠,不要等到孩子長大,家長還在原地踏步。成長需要付出代價,沒有經歷過汗水和淚水的青春怎麼能叫青春呢?現在很多孩子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好像天要塌了,性格脆弱,禁不起一點壓力。「挫折教育」的好處就是在孩子進入社會之前給予孩子鞭打,家長提前教育孩子,讓孩子吃點苦,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免得孩子以後被社會壓力毒打。

2.不要一味地給孩子製造挫折

有文化的家長對孩子的摧毀力遠遠大於沒文化的家長。一些家長對「挫折教育」認識不全面,單純地以為只要讓孩子多遇到困難就行了,忽略了表揚和肯定。以教育為名,卻做了反教育的事,不但不能讓孩子性格堅強,還會適得其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影響親子關係。家長要把握好挫折和教育的度,才能教育出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

3.及時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哭鬧、叫喊、打人,遇到開心的時候就大笑、尖叫、奔跑。這些其實是孩子最原始的感情和天性,我們作為家長不該磨滅孩子的童心,但一定要教他們約束己身。看見孩子哭鬧甚至打人時一定要及時教導,告訴他們正確的態度和可以排遣情緒的方式,比如讓孩子寫日記,把心情變成文字,做一個懂得控制自己的人。

孩子遇到挫折,家長該怎麼辦,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呢?《恐龍小q,挫折教育系列》來幫你。圖書共6冊,本套圖書涵蓋了孩子可能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挫折,通過6個小故事,教孩子如何面對自卑、拒絕、失去、失敗、錯誤和誤解。幫助家長走進孩子內心,用恰到好處的鼓勵塑造孩子強大的內心。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小小挫折就大發脾氣,如果你的孩子犯錯後總找藉口,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那麼就來這本書裡找找答案吧!

性格決定未來,家長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有利於孩子越來越堅強、勇敢、有擔當。家長做好「挫折教育」,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辛苦,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但要把握好度,讓孩子在肯定和批評中越走越遠,成為家長和老師心中的好孩子,朋友和同學眼裡的好榜樣。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哭就表示懦弱?可能是性格比較敏感,家長要正確看待
    分析:看到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的這樣一種表現,朋友也覺得非常的無奈,而這應該也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有的困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愛哭呢?家長總是會認為孩子愛哭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動不動就哭,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性格會比較的敏感。那孩子這種敏感的性格又是如何導致的呢?
  • 孩子愛哭,家長用對方法,培養堅強性格是關鍵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孩子摔倒了不會自己站起來,而是坐在地上先哭泣,等著家長過來哄他;玩具被小朋友搶了,只會哭;家長沒有給他買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就會坐地上大哭;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總是說:我家的孩子就是愛哭,哄哄就沒事了。
  •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動不動就愛哭?家長要及時培養孩子性格
    遇到一點小事,父母剛說了他沒兩句,他就開始哭,每次父母想要跟他好好的說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沒有辦法平復自己的情緒,就喜歡用哭來面對,而父母卻覺得自己的脾氣並沒有爆發,也並沒有出現打罵孩子的現狀,只是非常平淡的跟孩子說這件事做的不對,但孩子卻總是用哭泣來面對,其實這樣的孩子,之所以哭是因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所以動不動就愛哭,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孩子普遍都比較玻璃心。
  • 孩子愛哭、任性的原因多半是這些,家長要注意了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都把自己的獨生子女視若珍寶,對孩子百般嬌慣,使孩子逐漸養成了愛撒嬌、愛哭的習慣。孩子撒嬌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家庭影響造成的,特別是在幼兒期裡,受到家長過度保護的孩子,由於留戀過去所得到的一切,而不希望向新的階段邁進。
  • 孩子愛哭是玻璃心?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不能忽視
    不同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迥異,家長平時通過對比也不難發現,有的孩子在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格外堅強,比如心愛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弄壞了,他不僅不會大哭大鬧讓媽媽再買一個,甚至還會反過來安慰弄壞了自己玩具的小朋友說「沒關係,我有好多玩具呢!」
  • 從小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們別不信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家長們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如果是男孩子就更難以容忍。每當孩子開始哭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被搞得心煩意亂,但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那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腦癱少年用嘴寫劇本,挫折教育落實好,孩子人生更精彩
    最近秀秀看了這樣一個新聞,一個15歲患有腦癱的男孩子,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長達兩萬字的劇本《回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叫梁健,在出生時因為早產缺氧而導致腦癱,他的父母用盡了各種辦法給孩子治病,可仍然不見好轉。
  • 孩子遇事總愛哭?針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用這3招很有效
    文/甜心奶爸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小孩在遇到一些困難或事情時,總會崩潰的哇哇大哭,任憑家長怎麼哄也沒有用。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在這個時期,身心各方面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他所能想到的解決問題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大哭。而且孩子愛哭,從另一個角度也能看出來他內心比較脆弱,我們通常把這種孩子身上的這種特質稱為「愛哭體質」。如果您家孩子愛哭,作為家長,我們要找出具體的原因,然後有效地去解決。
  • 寶寶愛哭怎麼辦?可能是性格塑造出了問題,家長用這3招輕鬆解決
    孩子愛哭從側面可以傳達出一個教育問題,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是否成功,家長如果給孩子塑造了一個開朗的性格,孩子自然不愛哭。如果在孩子的性格塑造上面家長出了差錯,孩子很有可能愛用哭來解決問題。
  • 過度寵愛會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育兒知識簡短分享:過度寵愛會導致孩子性格缺陷特殊待遇大家給予孩子最高待遇,給予特殊照顧,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別的生活懶散孩子生活懶散的話,長大後就會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事情沒有計劃。祈求央告求著孩子吃飯,孩子不吃飯就拿很多東西誘惑孩子。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 孩子動不動就哭,真不是「玻璃心」,多半是性格氣質在作妖
    哭,本來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了,娃一兩歲的時候,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任何事都是用"哭"來解決的。此時,父母覺得他們哭是正常的,對之也很有耐心。但如果,娃都四五歲了還是動不動的掉眼淚,父母的心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多半會罵孩子是玻璃心,性格懦弱!尤其對於男孩子,父母更是顯得很煩惱。但是,娃愛哭,是否就意味著他玻璃心呢?
  • 「我不行,我不敢」孩子心生退意,多半是「3種原因」導致
    後者在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的時候,多半無法靠自己一個人去克服苦難、抓住機遇,從而錯失很多機會。他需要面對坐在臺下的幼兒園老師、小朋友還有孩子的家長,這麼多人的目光聚集在臺上,自己一定會頭腦空白,把老師教的動作全都忘光。
  • 喜歡「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家長要好好引導
    但家長們應該知道的是:自家孩子如果有咬手指的行為,其實已經映射出了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家長們一定要多加重視。彤彤看著日漸消瘦的兒子擔心極了,就帶他去醫院檢查。結果被醫生告知,孩子性格有些自閉,性格也十分敏感。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到讓人戳心
    孩子會哭其實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家長們會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假如是男孩子的哭的話家長就會更難以容忍,不是早就提倡男女平等了嗎?明星劉德華也在一首歌裡表示: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提到孩子喜歡哭,父母們都會覺得被搞得心煩意亂的,是一件刺手可急的事,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孩子愛哭或者不愛哭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家長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親貝網了解到,孩子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尤其影響孩子的交友、學習、工作等等。所以培養孩子優秀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必要。今天,親貝網小編就總結了幾種有利於孩子性格培養的方法。多關注寶寶父母無窮無盡的愛能增加他的安全感,減輕他的焦慮。
  • 孩子總是愛哭,性格不堅強咋辦
    愛哭寶寶,亂了媽媽的心。給您開副「止哭」良方!動不動掉眼淚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種表現,不利於他們自信和堅強個性的養成。父母應該想辦法幫寶寶改掉這一壞習慣,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協助他逐步改善。具體的做法是: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感覺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
  • 愛哭的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得太早
    有句老話這樣講: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人們常常以為孩子愛哭是聰明的表現,長大後也會有出息。而生活中家長也經常會遇到孩子無緣無故的哭鬧。那麼,孩子哭鬧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變得堅強起來?
  • 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孩子到了新環境後很難適應?為什麼周圍一有變化他的情緒就變動?為什麼每次哭鬧都沒完沒了?膽小、害羞、愛哭、粘人、「難搞」,孩子到底怎麼了?8、經不起挫折,抗挫能力特別差。9、膽小愛哭易流淚。➤ 7、主要照顧者性格沉默、寡言,或忙於家務,極少與嬰幼兒互動。➤ 8、主要照顧者有潔癖,過度保護孩子,經常抱住孩子,不讓孩子自由活動。➤ 9、過早嚴格管教,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以較高標準要求孩子嚴格遵守規定。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先分享一個見過的真實案例吧:某女孩今年28歲,大學本科畢業,育有一女兒,其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因精神受刺激導致精神失常。原因是在大學期間感情受挫,長期無法接受感情挫折的打擊導致;大學勉強畢業後,稀裡糊塗的結婚,男方無法接受她精神方面喜怒無常的敏感情緒,離家出走。
  • 孩子性格自私,多半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家長要重視起來
    其實現如今的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父母也不知道為什麼好端端的孩子就變得這麼自私。其實孩子之所以變得自私,多半是因為這些原因的存在,也正是因為這三點,孩子才會變得自私,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才是。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