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本來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了,娃一兩歲的時候,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任何事都是用"哭"來解決的。此時,父母覺得他們哭是正常的,對之也很有耐心。
但如果,娃都四五歲了還是動不動的掉眼淚,父母的心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多半會罵孩子是玻璃心,性格懦弱!
尤其對於男孩子,父母更是顯得很煩惱。但是,娃愛哭,是否就意味著他玻璃心呢?
其實,這種情況實屬正常,父母們不要著急。
在心理學上,把愛哭定位為一種"性格氣質",人可以分為四種性格氣質,每一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先天氣質。
王先生大高個,脾氣直爽,在親友間樹立了的鋼鐵直男的威猛形象,可是生的兒子小浩卻活脫脫是一個"小賴哭包",動不動流眼淚,被爸媽罵兩句就委屈的哭起來。
王先生平時一提到自己的娃,就覺得沒面子。男孩子嘛,怎麼能這麼玻璃心?愛哭還不說,又膽小,還粘人,一點兒都不像自己生的娃兒。
從性格氣質來看,小浩屬於抑鬱氣質的小朋友,這類氣質的人有明顯的內傾性,情感很敏感,總是多愁善感,容易流淚。
但是他們也有優點,那就是通常會對事物觀察入微,有著細膩的感情,思考問題也很透徹,靈性比較高。
除了上面所說的抑鬱質,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三種性格氣質的寶寶,分別是:膽汁氣質、多血質和粘液質。下面來分別作闡述。
這類氣質的寶寶表現得精力旺盛、直率熱情,他們有明顯的外傾性,很主動,但卻比較暴躁,容易激動。
這類氣質的寶寶日常表現也很活潑,表情外露,他們反應迅速,對新環境適應力強。但多血質的人,最大的問題是情緒波動大,注意力容易轉移,做事情缺乏持久性。
這類氣質的寶寶通常很安靜,他們不太喜歡表露自己的情緒,忍耐心強,反應比較緩慢,固執而沉默寡言。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環境適應力也比較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的四種氣質,並沒有好壞之分。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其忍耐性、感受性、可塑性、敏捷性等各有區別,父母了解了自己娃兒的氣質特點,就可以妥善引導,揚長避短。
抑鬱氣質的娃兒,內心情感豐富,一旦情緒稍微激動,就不由自主的眼淚汪汪。
我們熟悉的《紅樓夢》的林黛玉,就是抑鬱質人群的代表。以下提供了四點對抑鬱質寶寶的引導方法,給各位家長作參考。
因為抑鬱氣質的人容易多愁善感,這一點很不利於現代社會的生存,鈍感力的培養可以和其先天的敏感性情相互抵充,獲得相對的平衡。
當寶寶觸動了敏感情緒時,家長可以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如帶他做遊戲,唱歌給他聽等;或者也可以放有勵志情節的動畫片給孩子看,讓他領會"勇敢、勇氣"的概念;另外,父母還可以在親子遊戲中,培養他失敗的耐受能力,讓孩子體會挫敗後再站起來的喜悅。
了解了孩子是屬於抑鬱之後,對於孩子愛哭父母就能體諒了,看到娃又掉眼淚,一定不能嘲笑他,這樣可能會使他受到打擊,與父母產生隔閡,不願意和你分享。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要顯得大度一些,去包容孩子,坦然接受他的"脆弱"。
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也應該最了解孩子,抑鬱質的孩子心思細膩,同時也善於捕捉別人的情緒,如果多誇獎和鼓勵他們,他們就會更努力去嘗試做某一件事情。我們應當多多去鼓勵抑鬱質的孩子,發現他們的優點,這樣對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抑鬱質的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先天不足,作為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傾聽者,多鍛鍊孩子述說和表達。
因為心思細膩,擅長觀察,抑鬱質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是很豐富的,只是不會表達出來。
孩子說出來後,父母要適當誇獎、讚揚孩子,以增加他們的信心。
通過以上的分析,家長們是不是對人的性格氣質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後對於愛哭的娃兒可不要不耐煩了,這只是他們的性格使然,家長們要知道各種性格各有利弊,並無好壞之分。家長對這類氣質的寶寶要多擁有一點兒耐心,多一些陪伴,抑鬱質的寶寶心思細膩,一般富有愛心,只要妥善引導不難成為一個父母貼心的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