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哭,真不是「玻璃心」,多半是性格氣質在作妖

2020-10-12 水星育兒說

哭,本來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了,娃一兩歲的時候,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任何事都是用"哭"來解決的。此時,父母覺得他們哭是正常的,對之也很有耐心。

但如果,娃都四五歲了還是動不動的掉眼淚,父母的心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多半會罵孩子是玻璃心,性格懦弱!

尤其對於男孩子,父母更是顯得很煩惱。但是,娃愛哭,是否就意味著他玻璃心呢?

其實,這種情況實屬正常,父母們不要著急。

在心理學上,把愛哭定位為一種"性格氣質",人可以分為四種性格氣質,每一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先天氣質。

王先生大高個,脾氣直爽,在親友間樹立了的鋼鐵直男的威猛形象,可是生的兒子小浩卻活脫脫是一個"小賴哭包",動不動流眼淚,被爸媽罵兩句就委屈的哭起來。

王先生平時一提到自己的娃,就覺得沒面子。男孩子嘛,怎麼能這麼玻璃心?愛哭還不說,又膽小,還粘人,一點兒都不像自己生的娃兒。

從性格氣質來看,小浩屬於抑鬱氣質的小朋友,這類氣質的人有明顯的內傾性,情感很敏感,總是多愁善感,容易流淚。

但是他們也有優點,那就是通常會對事物觀察入微,有著細膩的感情,思考問題也很透徹,靈性比較高。

不同氣質的娃,有不同的日常表現

除了上面所說的抑鬱質,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三種性格氣質的寶寶,分別是:膽汁氣質、多血質和粘液質。下面來分別作闡述。

  • 1、膽汁質寶寶(不可抑制型)

這類氣質的寶寶表現得精力旺盛、直率熱情,他們有明顯的外傾性,很主動,但卻比較暴躁,容易激動。

  • 2、多血質寶寶(活潑型)

這類氣質的寶寶日常表現也很活潑,表情外露,他們反應迅速,對新環境適應力強。但多血質的人,最大的問題是情緒波動大,注意力容易轉移,做事情缺乏持久性。

  • 3、粘液質寶寶(安靜型)

這類氣質的寶寶通常很安靜,他們不太喜歡表露自己的情緒,忍耐心強,反應比較緩慢,固執而沉默寡言。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環境適應力也比較差。

抑鬱質的娃,家長該如何妥善引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的四種氣質,並沒有好壞之分。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其忍耐性、感受性、可塑性、敏捷性等各有區別,父母了解了自己娃兒的氣質特點,就可以妥善引導,揚長避短。

抑鬱氣質的娃兒,內心情感豐富,一旦情緒稍微激動,就不由自主的眼淚汪汪。

我們熟悉的《紅樓夢》的林黛玉,就是抑鬱質人群的代表。以下提供了四點對抑鬱質寶寶的引導方法,給各位家長作參考。

  • 1、首先是鈍感力的培養

因為抑鬱氣質的人容易多愁善感,這一點很不利於現代社會的生存,鈍感力的培養可以和其先天的敏感性情相互抵充,獲得相對的平衡。

當寶寶觸動了敏感情緒時,家長可以試圖轉移他的注意力,如帶他做遊戲,唱歌給他聽等;或者也可以放有勵志情節的動畫片給孩子看,讓他領會"勇敢、勇氣"的概念;另外,父母還可以在親子遊戲中,培養他失敗的耐受能力,讓孩子體會挫敗後再站起來的喜悅。

  • 2、體諒孩子,消除親子隔閡

了解了孩子是屬於抑鬱之後,對於孩子愛哭父母就能體諒了,看到娃又掉眼淚,一定不能嘲笑他,這樣可能會使他受到打擊,與父母產生隔閡,不願意和你分享。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要顯得大度一些,去包容孩子,坦然接受他的"脆弱"。

  • 3、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克服缺點,快樂成長

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也應該最了解孩子,抑鬱質的孩子心思細膩,同時也善於捕捉別人的情緒,如果多誇獎和鼓勵他們,他們就會更努力去嘗試做某一件事情。我們應當多多去鼓勵抑鬱質的孩子,發現他們的優點,這樣對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 4、成為孩子的傾聽者,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抑鬱質的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先天不足,作為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傾聽者,多鍛鍊孩子述說和表達。

因為心思細膩,擅長觀察,抑鬱質孩子的內心世界其實是很豐富的,只是不會表達出來。

孩子說出來後,父母要適當誇獎、讚揚孩子,以增加他們的信心。

通過以上的分析,家長們是不是對人的性格氣質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後對於愛哭的娃兒可不要不耐煩了,這只是他們的性格使然,家長們要知道各種性格各有利弊,並無好壞之分。家長對這類氣質的寶寶要多擁有一點兒耐心,多一些陪伴,抑鬱質的寶寶心思細膩,一般富有愛心,只要妥善引導不難成為一個父母貼心的好寶寶。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每對父母在再教養孩子一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小插曲,但有時爸媽也是無奈的,因為這孩子沒等管的時候,就開始哇哇大哭,好像自己罪大惡極是的。是的,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養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哭」。孩子一哭,哭走了家長的耐心,也哭的家長糟心。
  • 孩子"玻璃心"動不動就哭?錯不在孩子,責任可能在家長身上
    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小孩子動不動就哭的問題。「玻璃心」,是指內心十分脆弱敏感的人。而判斷「玻璃心」孩子的標準就是「動不動就哭」,扛不住事。有時候在外面和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不高興了,回家什麼也不說,就是哇哇哭。生氣哭、委屈哭、不高興還哭,簡直就是行走的瀑布,每次哭還不容易哄好那種,讓我和她爸感覺特別頭疼,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34;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錯,是因為性格
    "你也太玻璃心了吧",在生活我們經常提到"玻璃心"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心理素質比較差,或者說太敏感,承受不住壓力。是否愛哭成為我們判斷這個人是否為玻璃心的重要參考。於是,很多人習慣把孩子"愛哭"等於"玻璃心",當孩子哭鬧時,對於父母而言,這是孩子懦弱的表現,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哭是一件很沒有男子氣概的事情,所以,父母每次看到孩子哭,心裡難免會氣急敗壞或怒火中燒。
  • 孩子的玻璃心是爸媽培養的,不希望孩子動不動就哭,那就做好這些
    小朋友經常沒有原因的哭鬧,是讓人比較鬧心的事情,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只會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大喊「不要哭」。其實大家也知道這樣做是沒有效果的,但是為什麼還是要選擇,在孩子哭的時候說一句這樣阻止的話呢?因為自己過於焦慮和煩躁。如果孩子在一兩歲不懂事的時候哭鬧,做家長的可能會有耐心哄孩子,但如果是到了五六歲已經懂事的年紀還哭鬧,那就要看看原因了。
  • 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並非是因為「玻璃心」,父母應該要反思
    如果我們總是表現出一種非常厭煩的態度,抱怨孩子是個「玻璃心」的話,那孩子很可能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愛哭,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有出息的。如果說,你發現你的孩子平時也總是「動不動就哭」的話,那就要開始反思自己了。因為孩子會這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家長平時沒有做好這些,而並不是像有些家長以為的那樣,孩子天生就很「玻璃心」。
  • 孩子動不動就哭,說明內心不夠強大,三招讓娃告別「玻璃心」
    但是小麗的媽媽卻有一個非常煩惱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小麗的性格太敏感了,任何一點小事都有可能惹得她哭哭啼啼的。因為她愛哭的性格甚至被同班同學所嘲笑。小麗的媽媽也知道孩子動不動就哭很不好,甚至會導致其他人對孩子的印象變得特別差,但是小麗的媽媽卻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他們「玻璃心」,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
    但是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經常犯一些錯誤,在這個時候小莉總是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小麗發現一個問題,只要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孩子總是會不停地哭泣。面對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煩惱,覺得自己兒子實在是太過於玻璃心了,其實這種情況和小麗的教育方法是有關係的。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是孩子矯情"玻璃心",怪爸媽這三方面沒做到位
    寶寶一兩歲的時候,我們覺得寶寶哭或許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此時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有限,畢竟是個孩子嘛。所以我們能夠包容寶寶的哭。但寶寶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如果還是動不動就哭,那麼此時我們就真的非常討厭了。而且另一方面我們也覺得這是孩子懦弱的表現。所以如果孩子老是動不動就哭的話,我們是非常討厭的,是孩子性格就這樣嗎?還是孩子的玻璃心在作怪?
  • 孩子動不動就哭?大人錯誤教法讓孩子更愛哭
    孩子好愛哭、動不動就哭,真的會把大人的耐心都磨光,尤其當孩子一哭就什麼都不聽,一哭就哭好久,大人理智線不斷都難。例如高敏感、感統失調、內在焦慮、表達能力不足、生理疲累、吃錯食物……等,都會讓孩子比較容易哭,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愛哭,除了本身的氣質外,大人如果不小心教錯,孩子也會動不動就用哭的。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這3方面沒做好
    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孩子,有調皮搗蛋的、有不愛說話的、有喜歡大聲嚷嚷的等等。但其中有一種孩子總是讓父母很頭疼,就是動不動就愛哭的孩子。這種孩子做錯事愛哭、被家長說了幾句也愛哭,總之就是喜歡用哭來發洩情緒,用流行詞語來形容,就是「玻璃心」。
  • 孩子動不動就哭,也許不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一句重話都說不了,在學校也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動不動就哭,跟我們小時候也差太多了。這一次次的慘劇,無一不在提醒著父母和老師,到底是現在的孩子被我們寵壞了真的太脆弱,還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什麼問題?孩子玻璃心簡單來說就是承受能力太差,就像一塊易碎的玻璃一樣,要小心翼翼的對待,否則一個不注意它就碎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自尊心太強?家長引導不及時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然而,對於自尊心太強的孩子,又是讓家長特別擔心的,家裡有個「玻璃心」的孩子,家長說話、做事都得小心翼翼。李女士的女兒今年四歲了,上幼兒園中班。今天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女兒告訴李女士說她今天哭了。可當李女士問女兒為什麼哭的時候,女兒又不說,女兒以前也經常這樣,所以李女士也沒繼續追問。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時候通過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性。而很多父母卻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認為娃簡直太脆弱了。其實孩子愛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作為父母,在這兩方面還沒有做好。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不是的,相反是家長這幾個方面沒做好
    導語:小孩子小的時候,都有很多相同的習性,其中之一就是愛哭:嘗試新鮮事物失敗挫折的時候,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哭;被迫做不喜歡的事情時,哭。從大人的角度去看,這確實很難以理解,小孩子動不動就哭,他們的&34;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所以有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和安全感的缺失有很大關係。,這樣的話一旦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就會變得不能接受任何批評、不認為自己有錯,從而形成一種不好的性格。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上個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的時候,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相信不少家長都覺得這兩者的等同的,但是家長忽略的一點是,孩子這麼小,表達能力有限,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只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拿我一個高中舍友來說吧。她基本算是大學剛畢業就結婚生子了,但那個時候夫妻兩個人都還不成熟,對於這個新生命的到來並沒有感到很歡喜。
  • 孩子動不動就哭,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孩子是家庭的小天使,對於每個孩子家長的教育方法都不同,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有著非常活潑的性格,而有的孩子卻比較內向,而且動不動就哭,對於這個問題家長非常擔心,擔心寶寶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那麼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 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性格彈性差」的孩子,往往來自這些家庭
    這樣看來是不是覺得家長就不用理會孩子「愛哭」這件事情了?其實不然,如果小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大人可能馬上就會去哄這個哭得委屈巴巴的小孩子;但是長大之後,這樣愛哭的孩子受挫能力差,遇到點事就容易玻璃心,在成人世界似乎是不太受歡迎的。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孩子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需求:餓了、拉粑粑了、不舒服了等。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可能是父母這"2個方面"沒做好
    養育孩子,不可謂不是一件難事。無論是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緒,都需要父母悉心處理。但不管父母怎麼細心,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哄都哄不停。於是乎,父母便認為,自己的孩子太嬌氣了。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疏忽了或者是沒有做到位。